第九回

關燈
話說菊英,被秀英逼得氣滿胸田,昏絕于地。

    時梅香,正立于書房門外俟候。

    觑見小姐如此,連忙進來,扶起小姐出去。

    秀英到也好笑。

     卻說菊英小姐轉到房中,氣得眼閉口開,半晌不語。

    梅香着急,即忙來見夫人,說小姐陡然起病,不省人事。

     夫人聞言,忙來視病。

    祇見女兒頭帶生巾,身穿藍衫,長嗟短歎。

    夫人間其緣故。

    菊英曰:“今日逼殺我也。

    ”梅香乃将與秀英對答一席話,對夫人說知。

    夫人曰:“今番之事又奇怪了。

    他又言庭瑞死了,危德知道此事。

    ”遂暗使人召危德至。

     夫人問曰:“此生不是庭瑞,你為甚帶他來?”危德曰:“小人在九江遇着了。

    問他時,他自言是吉安吉水縣人,姓張。

    小人因此便問庭瑞消息,他自己便認是庭瑞。

    且他年紀又與庭瑞相同,因此便邀他同來。

    ”夫人又問曰:“他說庭瑞死在蘇州吳縣獄中,又說你也知道,可是真否?”德曰:“此事卻真,果是吉安人氏,姓張,但不知其名字。

    這事蘇州城中傳作笑談,都說那生是個才子,想來亦是實事。

    ”夫人聽了危德言語,乃謂菊英曰:“今庭瑞既死,爾當小心,自守規矩。

    我為爾别擇才即便了。

    ”菊英曰:“兒志在此人,決不二心,倘其真死,惟有終身守節而已。

    今書房之生,惟作速逐出,休使他又壞我名色。

    ”夫人曰:“爾且耐煩,我當與爾爹爹商量。

    ” 是夜夫人與巡撫将此事細細說了,巡撫曰:“此生雖非庭瑞,卻與前番冒名的大不相同。

    我當問其來由,觀其舉止,或者便将女兒許他。

    ”夫人曰:“倘女兒不從奈何?”巡撫曰:“我自有主意。

    ”當夜夫妻争辯不定。

    次日早起,巡撫令人到書房請秀英。

     卻說秀英在書房納悶,正思欲見夫人,自表真情,無由可入。

    忽又巡撫使人來請,祇得來見巡撫。

    禮畢,坐于側。

    巡撫曰:“敢問足下貴郡名邑,尊姓大名?”秀英聞言,料是昨日書房的話被他知道了,乃正色曰:“大人昨不知我姓名,便與令嫒相許,何忽略之甚也。

    既與令愛相許,便是骨肉至親,卻來間我姓名,何謹慎之不蚤也。

    嘗聞治家得法者,出仕必有可觀。

    今大人治家如是,其輔國也可知。

    任邊疆之重,為萬民之主,甯不畏群下笑耶?”巡撫聞言,氣得如癡如呆,危坐不語。

     忽夫人自後,出厲聲曰:“昨日祇道爾是庭瑞,故不必問。

    我女兒又說爾不是庭瑞,何可不問?爾昨日氣壞我女兒,今日又來氣我老爺。

    ”秀英曰:“嶽母不必動氣。

    愚婿不過與嶽父說話,怎麼就氣了嶽父?又說甚麼氣壞令嫒,愚婿何曾見他?此話令人難解。

    且令嫒又怎知我不是庭瑞?何不請令嫒一會,真假立辨。

    ”夫人怒曰:“是爾自己對我女兒說庭瑞死了,你還要辯些什麼?”秀英曰:“此話是對今郎說的,實未曾見令嫒。

    ”夫人曰:“我實對爾說罷,我有甚令郎,他就是我女兒。

    ”秀英笑曰:“原來令嫒善于男裝,可敬!可敬!”夫人曰:“爾實是那裡?可從直說來,免得遭刑後悔。

    ”秀英曰:“務要請小姐出來,我便實說。

    ”夫人曰:“我女兒乃千金小姐,豈肯與爾說話。

    ”秀英笑曰:“昨日談論半天,今朝卻又不同。

    ”時巡撫在坐,愈聽愈惱。

     卻說菊英小姐,在屏風後聽得父親被他氣倒,母親又與他說得越發可笑。

    捶胸歎氣不已。

    當下聽得要他出來,方說姓名。

    遂走出廳上,曰:“何處匹夫,不知尊卑,擅敢與老爺夫人鬥口耶!”秀英曰:“夫唱婦随,理之當然。

    爾敢助母而逆我哉?”言訖望書房而去。

     菊英聞得此話,大叫一聲又昏倒于地。

    夫人救醒,巡撫罵曰:“生爾逆種,使我幾番氣絕。

    今不除爾,何以治人。

    ”遂取棒,望菊英便打。

    夫人攔住,梅香便将小姐救入房中去了。

     夫人怒,命仆至書房來拿秀英。

    須臾,仆執一秀才衣巾至。

    禀夫人曰:“仆到書房四顧無人,祇有一衣巾在此。

    ”夫人曰:“莫非他走了,爾可着捕快各處捉拿,休被他走脫。

    ”仆又領命而出。

     忽一人自旁門而入,曰:“夫人不必動氣,妾已在此間了。

    ”夫人視之,乃一女子也。

    忙問曰:“爾是誰家女子,怎生到此?”女子曰:“妾乃江南蘇州人也。

    家父劉元輝,原任雲南布政。

    兄劉忠,現為翰林學士。

    妾名秀英,年方二八。

    因與才人聯詩,被父逼逐,落難于野。

    後遇危德兄弟,認妾為庭瑞。

    妾因慕小姐高才,恨不即見,故不辭千裡而來,投及府下。

    初到時,本欲盡吐衷情。

    又恐大人不容,祇得暫隐于腹。

    後與小姐書房談論,思欲實告。

    奈因小姐男裝而來,又恐其儀不合。

    适間欲言,又因大人默然在座,又不敢言也。

    茲遇夫人,故将心腹盡訴,望夫人見憐,乞賜收育。

    ”言訖,渾然淚下。

    夫人曰:“原來,你與我女兒是一樣之心病也。

    千裡來投,自應相留。

    但是昨日若不氣我女兒,亦不至有今日之事也。

    ” 時菊英在房中聞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