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回 停慶典愁雲慘霧 打敗仗辱國喪師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皇太後正在一團高興,要辦萬壽之際。
忽然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飛電到京奏道:“現在朝鮮國内,新舊兩黨相争,舊黨尊王,新黨革命。
舊黨傾向中國,與袁世凱接近,新黨傾向日本,與伊藤博文接近,袁世凱乃我國派往朝鮮駐紮之大臣,共有三營步隊迨新舊兩黨發生沖突,朝鮮國臣李寬,暗中引用日兵為後援,以除舊黨,攻打王宮,袁世凱以保護朝鮮國王為名,帶兵圍守王宮,并将李王隐藏于古寺之内,新黨力不能敵,乃求援于日本,拒我國之兵。
日本久思并吞朝鮮,以此為千古難逢之機會。
遂調步兵八千餘人,騎兵四千餘人,直入朝鮮京城,将我國之兵,逐出漢城以外,袁世凱僅以身免,乘商輪轉由煙台歸省,應如何對付之處,請奏定奪。
皇帝閱奏之後,因為這是一件重大的事,不便自行裁奪,将李鴻章的原摺,奏呈皇太後,太後正在想辦萬壽,忽然遇着這一件倒黴的事,心中好不難受,頓時大怒起來,就下了一道上谕,曆述日本犯邊之罪,派李鴻章督理水陸軍隊,限日往讨,又派奉天将軍伊克唐阿,吉林将軍長順,馳赴平壤,收複漢城。
這道上谕頒發之後,李鴻章明知日本蓄意要并吞朝鮮,已非一日,又知日本國内海陸軍皆從歐洲學來的新法,認真訓練,中國恐非敵手,但是上谕已下,又不敢不遵,隻好勉為其難。
在這時候,又發生了一種困難,若是與日本打起仗來,這一筆軍費,一定是極多的。
從前恭親王所存的海軍費,又都被奕匡李蓮英二人,迎合太後之意,借用該款,修理頤和園軍費因此缺乏,軍械又更為腐舊,一定是不成的。
果不出李鴻章所料,那奉天将軍伊克唐阿,會同吉林将軍長順,同時出兵,攻打漢城,在半路上已被日本人殺得大敗,李鴻章所派的提督左寶貴,亦在軍前陣亡,旅順守将龔兆嶼汝貴,皆棄城逃走。
海軍提督丁汝昌,亦全軍盡沒于秦皇島。
中國的兵隊,被日本殺得大敗 電報紛馳,都奏到朝中告急,皇太後直急得抓耳撓腮,心如火炙,不知怎樣是好,忙調動勤王的兵士,劉坤一等統兵北上,去助攻日本,也被日本殺得大敗而回,太後見戰事不利,朝野震驚,沒有法子可想,可得把做萬壽的心,也冷下來,就下了一道停止慶賀萬壽的上谕,其文雲: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後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慶辰,率土胪歡,同深忭祝,屆時皇上率中外臣工,詣萬壽山慶賀大禮,自大内至頤和園,沿途跸路所經,臣民報效點綴景物,建設經壇,予因康熙隆年間,曆屆盛典崇隆,垂為成念,又值民康物埠,海宇又安不能過為矯情,特允皇帝之請,在頤和園受。
讵意自六月後,倭人肇寡,侵我藩封,尋複毀我舟船,不得已與師緻讨,刻下幹戈未戰,片調頻仍,兩國生靈,均罹鋒镝,每一念及,悼憫何窮,前因念士卒臨陣之苦,特頒内币三百萬金。
俾資飽勝,茲者慶辰将屆,予亦何心肆耳目之娛,受台萊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
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欽此。
騰欽際随旨,孺懷實有未安,再三頻請,未蒙慈允,敬維盛德所關,不敢不仰遵慈意,特谕爾中外臣工,一體知之,欽此。
上谕下來以後,慈禧太後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光緒皇帝便拿好話去安慰太後,奏道“戰事,雖然未曾解決,但是将來總要議和的,請太後額娘不必憂愁,等時局稍定,子臣一定,替太後額娘,效萊之歌,請額娘駕臨頤和園遊幸。
” 親王等,雖然久已不問國家大事因時局如此,太後非常憂悶,亦時常入宮勸
忽然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飛電到京奏道:“現在朝鮮國内,新舊兩黨相争,舊黨尊王,新黨革命。
舊黨傾向中國,與袁世凱接近,新黨傾向日本,與伊藤博文接近,袁世凱乃我國派往朝鮮駐紮之大臣,共有三營步隊迨新舊兩黨發生沖突,朝鮮國臣李寬,暗中引用日兵為後援,以除舊黨,攻打王宮,袁世凱以保護朝鮮國王為名,帶兵圍守王宮,并将李王隐藏于古寺之内,新黨力不能敵,乃求援于日本,拒我國之兵。
日本久思并吞朝鮮,以此為千古難逢之機會。
遂調步兵八千餘人,騎兵四千餘人,直入朝鮮京城,将我國之兵,逐出漢城以外,袁世凱僅以身免,乘商輪轉由煙台歸省,應如何對付之處,請奏定奪。
皇帝閱奏之後,因為這是一件重大的事,不便自行裁奪,将李鴻章的原摺,奏呈皇太後,太後正在想辦萬壽,忽然遇着這一件倒黴的事,心中好不難受,頓時大怒起來,就下了一道上谕,曆述日本犯邊之罪,派李鴻章督理水陸軍隊,限日往讨,又派奉天将軍伊克唐阿,吉林将軍長順,馳赴平壤,收複漢城。
這道上谕頒發之後,李鴻章明知日本蓄意要并吞朝鮮,已非一日,又知日本國内海陸軍皆從歐洲學來的新法,認真訓練,中國恐非敵手,但是上谕已下,又不敢不遵,隻好勉為其難。
在這時候,又發生了一種困難,若是與日本打起仗來,這一筆軍費,一定是極多的。
從前恭親王所存的海軍費,又都被奕匡李蓮英二人,迎合太後之意,借用該款,修理頤和園軍費因此缺乏,軍械又更為腐舊,一定是不成的。
果不出李鴻章所料,那奉天将軍伊克唐阿,會同吉林将軍長順,同時出兵,攻打漢城,在半路上已被日本人殺得大敗,李鴻章所派的提督左寶貴,亦在軍前陣亡,旅順守将龔兆嶼汝貴,皆棄城逃走。
海軍提督丁汝昌,亦全軍盡沒于秦皇島。
中國的兵隊,被日本殺得大敗 電報紛馳,都奏到朝中告急,皇太後直急得抓耳撓腮,心如火炙,不知怎樣是好,忙調動勤王的兵士,劉坤一等統兵北上,去助攻日本,也被日本殺得大敗而回,太後見戰事不利,朝野震驚,沒有法子可想,可得把做萬壽的心,也冷下來,就下了一道停止慶賀萬壽的上谕,其文雲: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後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慶辰,率土胪歡,同深忭祝,屆時皇上率中外臣工,詣萬壽山慶賀大禮,自大内至頤和園,沿途跸路所經,臣民報效點綴景物,建設經壇,予因康熙隆年間,曆屆盛典崇隆,垂為成念,又值民康物埠,海宇又安不能過為矯情,特允皇帝之請,在頤和園受。
讵意自六月後,倭人肇寡,侵我藩封,尋複毀我舟船,不得已與師緻讨,刻下幹戈未戰,片調頻仍,兩國生靈,均罹鋒镝,每一念及,悼憫何窮,前因念士卒臨陣之苦,特頒内币三百萬金。
俾資飽勝,茲者慶辰将屆,予亦何心肆耳目之娛,受台萊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
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欽此。
騰欽際随旨,孺懷實有未安,再三頻請,未蒙慈允,敬維盛德所關,不敢不仰遵慈意,特谕爾中外臣工,一體知之,欽此。
上谕下來以後,慈禧太後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光緒皇帝便拿好話去安慰太後,奏道“戰事,雖然未曾解決,但是将來總要議和的,請太後額娘不必憂愁,等時局稍定,子臣一定,替太後額娘,效萊之歌,請額娘駕臨頤和園遊幸。
” 親王等,雖然久已不問國家大事因時局如此,太後非常憂悶,亦時常入宮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