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親王托病居家 高道士募捐修廟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親王第二天果然上了奏摺請病假。
奉旨給假十日,期滿又續請二十天。
皇太後便派太醫去診視。
?親王密囑太醫,做個氣弱痰喘的脈案,複奏上去。
皇太後見了這脈案心中甚為懷疑。
便命李蓮英前往問疾,李蓮英領旨,到?王府,進了?親王寝室,?親王故意裝病。
李蓮英見?親王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傳懿旨勸?親王銷假。
?親王隻是連說病重。
李蓮英無法,隻得告辭。
?親王賞了他兩個荷包,李蓮英請安謝賞而退。
回宮奏明太後,太後更疑。
等到?親王假期将滿,果然遞上一個奏請開去差使的摺子,措辭很為懇摯皇太後又命禮親王世铎前往傳旨慰留。
禮親王見了?親王,?親王仍是裝病,并且卧床不起。
禮親王便說道:“爺(按八家親王,俗呼曰王爺。
皇子俗稱曰爺。
鹹豐帝行四,親兄弟六人。
五爺、六爺、七爺皆為親王,八爺、九爺為郡王,皆稱曰爺)的病,在世铎看起來,不像要緊的樣子,隻怕其中或有别的緣故。
” ?親王聽了禮王之言,把臉一沉說道“有什麼緣故,我自己不知道,你說吧。
” 禮王忙道:“這是世铎揣度之辭,請爺大度寬容不必深究。
如果爺的病體,少見輕減,還是請爺銷假的好。
至于開去差使,似乎可以不必世铎明天奏請皇太後,再給爺一月的病假,爺的病自然吉人天相,早愈勿藥了。
” ?親親王道:“我的病,不必你分心。
” 禮王見?親王臉色不對,面帶怒容,不敢再往下說,忙請安告辭。
次日禮王進内,奏明太後。
太後再賞給?親王病假一月,奏請開去差使,着毋庸議散門之後(俗稱退朝為散門),慈禧太後忙将?王福晉傳到宮中。
福晉進殿,叩見太後太後便問?王的病,從何而起,要緊不要緊。
七福晉奏道:“奕環的病,倒不甚要緊。
隻因妨嫌起見,不敢擔任軍國大事,所以奏請開差使。
” 慈禧太後問過:“什麼叫做妨嫌呀?我偏叫他當差。
” 七福晉奏道:“太後何必定要奕環當差使,何不叫恭親王出來呢?” 慈禧太後怒道:“你是我的妹妹,你不知恭親王遇事就監督我嗎?孝貞死了,他逼着我替孝貞穿孝行禮;我要到太廟,他說自古以來,太後到太廟的,隻有武則天一人。
他當面嘲笑我,這些事都是你知道的,況且他殺了小安子,更對不起我。
你别替他說話,你别忘了你是葉赫那拉氏。
” 七晉奏道:“皇太後以國法命奕環秉政,豈知背後還有以家法約束奕環的人呢?” 慈禧道:“是誰?誰敢這樣的大膽。
” 七福晉道:“家有長子,國有大臣,奕環不敢違抗五爺的話,是五爺叫他辭差的。
” 西太後更怒道:“?王也敢阻撓我的事嗎?你去告訴七爺,就傳我的懿旨,叫他期滿銷假,看?王敢怎樣辦。
” 七福晉道:“請皇太後息怒,此事還要慎重五爺說了,如果奕環再幹預内廷政事,五爺就要以身殉國,告祭太廟了。
” 西太後聞言大驚顔色陡變,咬牙切齒地說道:“既是這樣同我過不去,也好!以後近支宗室,我滿不用啦七爺銷假不銷假,由他的便,你去吧。
” 七福晉不敢再奏,隻好請安退出。
那慈禧太後深知?王性情固執,說得出,就做得到。
萬一真鬧得告祭太廟,發生意外事故,招出内外臣工反對,可就不妙了。
不如忍耐着,再慢慢收拾他。
?親王假期已滿,仍請開去内廷差使。
慈禧太後便批準了。
再說那?王心中更不以慈禧太後為然。
有一天,慈禧太後上朝,并未梳頭,僅挽了一個扁髫。
群臣皆以為有失體統,但是無人敢谏。
?王見了,心中好不難受。
等到太後退朝,又要遊北海。
?王便先趕到北海,在王龍亭旁邊,自己将袍套脫去,隻穿一身白布褂褲,坐在海邊釣魚。
皇太後果然領着宮眷來了,仍梳的是扁髫,髫上插着一朵鮮花。
從漪瀾堂坐船,過了海,到五龍亭旁下船。
忽見五爺在海邊釣魚,不穿官服。
見了太後,又昂然不動。
太後大怒,故意問李蓮英:“前邊是什麼人,敢這樣的膽大妄為。
” 李蓮英奏道:“那不是五爺嗎?” 太後道:“你去問他,為什麼這般放肆,快叫他退下。
” 李蓮英便走到海邊,見了?王,請過安。
對?王說道:“老佛爺來了,請爺回避。
” ?王道:“老佛爺駕到,我得去請安,為什麼叫我回避?” 李蓮英道“爺不曾穿官服,怎好去請安呢?” ?王道:“不要緊。
” 說着就站起來,向慈禧太後那邊走過去。
李蓮英那敢阻攔。
太後
奉旨給假十日,期滿又續請二十天。
皇太後便派太醫去診視。
?親王密囑太醫,做個氣弱痰喘的脈案,複奏上去。
皇太後見了這脈案心中甚為懷疑。
便命李蓮英前往問疾,李蓮英領旨,到?王府,進了?親王寝室,?親王故意裝病。
李蓮英見?親王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傳懿旨勸?親王銷假。
?親王隻是連說病重。
李蓮英無法,隻得告辭。
?親王賞了他兩個荷包,李蓮英請安謝賞而退。
回宮奏明太後,太後更疑。
等到?親王假期将滿,果然遞上一個奏請開去差使的摺子,措辭很為懇摯皇太後又命禮親王世铎前往傳旨慰留。
禮親王見了?親王,?親王仍是裝病,并且卧床不起。
禮親王便說道:“爺(按八家親王,俗呼曰王爺。
皇子俗稱曰爺。
鹹豐帝行四,親兄弟六人。
五爺、六爺、七爺皆為親王,八爺、九爺為郡王,皆稱曰爺)的病,在世铎看起來,不像要緊的樣子,隻怕其中或有别的緣故。
” ?親王聽了禮王之言,把臉一沉說道“有什麼緣故,我自己不知道,你說吧。
” 禮王忙道:“這是世铎揣度之辭,請爺大度寬容不必深究。
如果爺的病體,少見輕減,還是請爺銷假的好。
至于開去差使,似乎可以不必世铎明天奏請皇太後,再給爺一月的病假,爺的病自然吉人天相,早愈勿藥了。
” ?親親王道:“我的病,不必你分心。
” 禮王見?親王臉色不對,面帶怒容,不敢再往下說,忙請安告辭。
次日禮王進内,奏明太後。
太後再賞給?親王病假一月,奏請開去差使,着毋庸議散門之後(俗稱退朝為散門),慈禧太後忙将?王福晉傳到宮中。
福晉進殿,叩見太後太後便問?王的病,從何而起,要緊不要緊。
七福晉奏道:“奕環的病,倒不甚要緊。
隻因妨嫌起見,不敢擔任軍國大事,所以奏請開差使。
” 慈禧太後問過:“什麼叫做妨嫌呀?我偏叫他當差。
” 七福晉奏道:“太後何必定要奕環當差使,何不叫恭親王出來呢?” 慈禧太後怒道:“你是我的妹妹,你不知恭親王遇事就監督我嗎?孝貞死了,他逼着我替孝貞穿孝行禮;我要到太廟,他說自古以來,太後到太廟的,隻有武則天一人。
他當面嘲笑我,這些事都是你知道的,況且他殺了小安子,更對不起我。
你别替他說話,你别忘了你是葉赫那拉氏。
” 七晉奏道:“皇太後以國法命奕環秉政,豈知背後還有以家法約束奕環的人呢?” 慈禧道:“是誰?誰敢這樣的大膽。
” 七福晉道:“家有長子,國有大臣,奕環不敢違抗五爺的話,是五爺叫他辭差的。
” 西太後更怒道:“?王也敢阻撓我的事嗎?你去告訴七爺,就傳我的懿旨,叫他期滿銷假,看?王敢怎樣辦。
” 七福晉道:“請皇太後息怒,此事還要慎重五爺說了,如果奕環再幹預内廷政事,五爺就要以身殉國,告祭太廟了。
” 西太後聞言大驚顔色陡變,咬牙切齒地說道:“既是這樣同我過不去,也好!以後近支宗室,我滿不用啦七爺銷假不銷假,由他的便,你去吧。
” 七福晉不敢再奏,隻好請安退出。
那慈禧太後深知?王性情固執,說得出,就做得到。
萬一真鬧得告祭太廟,發生意外事故,招出内外臣工反對,可就不妙了。
不如忍耐着,再慢慢收拾他。
?親王假期已滿,仍請開去内廷差使。
慈禧太後便批準了。
再說那?王心中更不以慈禧太後為然。
有一天,慈禧太後上朝,并未梳頭,僅挽了一個扁髫。
群臣皆以為有失體統,但是無人敢谏。
?王見了,心中好不難受。
等到太後退朝,又要遊北海。
?王便先趕到北海,在王龍亭旁邊,自己将袍套脫去,隻穿一身白布褂褲,坐在海邊釣魚。
皇太後果然領着宮眷來了,仍梳的是扁髫,髫上插着一朵鮮花。
從漪瀾堂坐船,過了海,到五龍亭旁下船。
忽見五爺在海邊釣魚,不穿官服。
見了太後,又昂然不動。
太後大怒,故意問李蓮英:“前邊是什麼人,敢這樣的膽大妄為。
” 李蓮英奏道:“那不是五爺嗎?” 太後道:“你去問他,為什麼這般放肆,快叫他退下。
” 李蓮英便走到海邊,見了?王,請過安。
對?王說道:“老佛爺來了,請爺回避。
” ?王道:“老佛爺駕到,我得去請安,為什麼叫我回避?” 李蓮英道“爺不曾穿官服,怎好去請安呢?” ?王道:“不要緊。
” 說着就站起來,向慈禧太後那邊走過去。
李蓮英那敢阻攔。
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