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九重春色迷莺燕 一曲清歌引鳳凰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李小姐進了圓明園之後。
皇帝吩咐将李小姐安頓在佛寺中,又挑選了八名年輕的宮女,去侍奉她,皇帝又親自到佛殿裡,瞧看李小姐,李小姐将皇帝迎進寺中,便跪在佛座前,念起經來不同皇帝說話,任那班宮女去伺候。
等到皇帝喚她,她才走到跟前跪下,也不肯擡起頭來,皇帝忍不住了,便伸手去攙她,她就放聲大哭,哭得凄慘異常。
口口聲聲說:“萬歲爺許小尼進宮,念經拜佛,萬歲爺的恩典,真是天高地厚的了。
” 皇帝見她這樣也不覺傷心,便把别的意思,都打消了。
就賜她一個名字,叫做陀羅春。
皇帝從此以後,時常到大佛寺來,與陀羅春研究經典。
陀羅春見皇帝并無逼迫她的意思,便也不似從前的冷淡,又乘機向皇帝奏告崔總管逼迫的情形,和官府非刑拷打她母親的慘狀,說她母親死得太苦,求皇帝替她伸冤。
皇帝便依了她,罰了崔總管三個月的月錢,又把那官府革職,充軍到甯古塔。
陀羅春見報了仇,才把悲傷輕減了些。
隻是皇帝屢次要召幸她,她總是抵死不去,逼得她緊些,她便尋死覓活拿刀動剪,皇帝也沒奈何她,隻得将這條心收起。
以上所說的便是四春曆史。
皇帝在園内,有杏花春、海棠春、牡丹春伴着,終日尋歡取樂,便不常進宮來。
那些滿洲女子,簡直不常見着皇帝。
蘭月這時正在用心設計,盼到春去夏來。
正是極熱的天氣鹹豐皇帝因天熱得利害,每天必到清涼的地方去避暑。
午飯之後,便坐着八個太監擡的小椅轎,到水木清華閣去歇夏。
這水木清華閣,有兩條路,一條是穿過接秀山房去的,一條是從桐蔭深處來的。
比較起來,經過接秀山房的路,又平坦,又近便。
太監們擡着皇帝,總走這一條道兒。
蘭月打聽明白,便悄悄地賞了太監許多銀子,叫他們以後擡皇帝别走那條路,要從桐蔭深處而來。
那太監得了錢,便依她的話。
這一天午後,果然将皇帝擡上這一條路,由桐蔭深處的外牆經過。
皇帝在轎中,見牆内桐樹正長得青枝綠葉,高出雲霄,又一陣清風吹來,覺得奇香撲鼻。
皇帝心中,心曠神怡,好比進了桃花源似的。
接着又聽得一陣歌聲,禁不住要将魂魄勾去,早打動這風流天子的心。
便用手向牆内一指,那太監們便擡着向桐蔭深處走去。
進了院内,隻見濃蔭夾道花氣迎人,眼前頓覺清涼,皇帝連聲贊道:“好一個幽雅的所在。
” 那些宮女,見萬歲駕到忙着趕出來跪接,皇帝這時,一心隻想尋那唱歌的秀女,也不理她們。
下了椅轎,便向花叢中走去,走到花前,那歌聲越清楚了,皇帝搖手,叫宮女們退去,不許聲張,慢慢的一個人又向前進。
穿過一條石路,又進了一層院子,見院内房屋,都油漆一新,真是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又見窗上都挂着絹簾,絹上盡是畫畫,皇帝看了一遍,贊不絕口。
又見題着蘭月敬獻的字樣,皇帝心中想道,這蘭月是什麼人,畫得又好,寫得更妙,倒要查問查問。
皇帝正看得出神,忽然後院内歌聲又起,清脆動人。
便走到後院,見有一座假山,隐在綠竹之内,一個旗裝的秀女,穿着一件粉紅旗袍,手搖白鵝毛扇兒,背着臉,坐在石頭上,唱着曲子。
真是珠喉婉轉,嬌脆異常。
再看她背後一弱柳腰,斜着香肩,兩片烏黑的蟬發,垂在腦脖子後,襯着白玉似的頸子,顯得格外美麗。
橫梳着一個旗頭,髻子下壓着一朵大紅花兒一縷排須,挂在簪子上。
她唱着曲子,把那粉臉兒側來側去,那排須也不住的搖動,她下身穿一條淡綠色的綢褲,散着褲腳,白蔑花鞋,窄窄的粉底,腳也不多大。
皇帝不覺歎道,咱們滿州,竟有這樣的美人,真是難得,隻可惜她側着臉,看不見廬山真面目。
皇帝原想咳嗽一聲,将她驚動,怎奈她正唱得好聽。
便也不忍打斷她的興緻,隻是靜悄悄地倚定了玉石欄杆,聽她唱道:“秋月橫空奏笛聲,月橫空奏笛聲清。
橫空奏笛聲清怨,空奏笛聲清怨生。
” 唱到結末一個字,真是千回百轉,餘音不絕,隻聽她唱了一回,停一停又唱道:“冬閣寒呼客賞梅,閣寒呼客賞梅開。
寒呼客賞
皇帝吩咐将李小姐安頓在佛寺中,又挑選了八名年輕的宮女,去侍奉她,皇帝又親自到佛殿裡,瞧看李小姐,李小姐将皇帝迎進寺中,便跪在佛座前,念起經來不同皇帝說話,任那班宮女去伺候。
等到皇帝喚她,她才走到跟前跪下,也不肯擡起頭來,皇帝忍不住了,便伸手去攙她,她就放聲大哭,哭得凄慘異常。
口口聲聲說:“萬歲爺許小尼進宮,念經拜佛,萬歲爺的恩典,真是天高地厚的了。
” 皇帝見她這樣也不覺傷心,便把别的意思,都打消了。
就賜她一個名字,叫做陀羅春。
皇帝從此以後,時常到大佛寺來,與陀羅春研究經典。
陀羅春見皇帝并無逼迫她的意思,便也不似從前的冷淡,又乘機向皇帝奏告崔總管逼迫的情形,和官府非刑拷打她母親的慘狀,說她母親死得太苦,求皇帝替她伸冤。
皇帝便依了她,罰了崔總管三個月的月錢,又把那官府革職,充軍到甯古塔。
陀羅春見報了仇,才把悲傷輕減了些。
隻是皇帝屢次要召幸她,她總是抵死不去,逼得她緊些,她便尋死覓活拿刀動剪,皇帝也沒奈何她,隻得将這條心收起。
以上所說的便是四春曆史。
皇帝在園内,有杏花春、海棠春、牡丹春伴着,終日尋歡取樂,便不常進宮來。
那些滿洲女子,簡直不常見着皇帝。
蘭月這時正在用心設計,盼到春去夏來。
正是極熱的天氣鹹豐皇帝因天熱得利害,每天必到清涼的地方去避暑。
午飯之後,便坐着八個太監擡的小椅轎,到水木清華閣去歇夏。
這水木清華閣,有兩條路,一條是穿過接秀山房去的,一條是從桐蔭深處來的。
比較起來,經過接秀山房的路,又平坦,又近便。
太監們擡着皇帝,總走這一條道兒。
蘭月打聽明白,便悄悄地賞了太監許多銀子,叫他們以後擡皇帝别走那條路,要從桐蔭深處而來。
那太監得了錢,便依她的話。
這一天午後,果然将皇帝擡上這一條路,由桐蔭深處的外牆經過。
皇帝在轎中,見牆内桐樹正長得青枝綠葉,高出雲霄,又一陣清風吹來,覺得奇香撲鼻。
皇帝心中,心曠神怡,好比進了桃花源似的。
接着又聽得一陣歌聲,禁不住要将魂魄勾去,早打動這風流天子的心。
便用手向牆内一指,那太監們便擡着向桐蔭深處走去。
進了院内,隻見濃蔭夾道花氣迎人,眼前頓覺清涼,皇帝連聲贊道:“好一個幽雅的所在。
” 那些宮女,見萬歲駕到忙着趕出來跪接,皇帝這時,一心隻想尋那唱歌的秀女,也不理她們。
下了椅轎,便向花叢中走去,走到花前,那歌聲越清楚了,皇帝搖手,叫宮女們退去,不許聲張,慢慢的一個人又向前進。
穿過一條石路,又進了一層院子,見院内房屋,都油漆一新,真是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又見窗上都挂着絹簾,絹上盡是畫畫,皇帝看了一遍,贊不絕口。
又見題着蘭月敬獻的字樣,皇帝心中想道,這蘭月是什麼人,畫得又好,寫得更妙,倒要查問查問。
皇帝正看得出神,忽然後院内歌聲又起,清脆動人。
便走到後院,見有一座假山,隐在綠竹之内,一個旗裝的秀女,穿着一件粉紅旗袍,手搖白鵝毛扇兒,背着臉,坐在石頭上,唱着曲子。
真是珠喉婉轉,嬌脆異常。
再看她背後一弱柳腰,斜着香肩,兩片烏黑的蟬發,垂在腦脖子後,襯着白玉似的頸子,顯得格外美麗。
橫梳着一個旗頭,髻子下壓着一朵大紅花兒一縷排須,挂在簪子上。
她唱着曲子,把那粉臉兒側來側去,那排須也不住的搖動,她下身穿一條淡綠色的綢褲,散着褲腳,白蔑花鞋,窄窄的粉底,腳也不多大。
皇帝不覺歎道,咱們滿州,竟有這樣的美人,真是難得,隻可惜她側着臉,看不見廬山真面目。
皇帝原想咳嗽一聲,将她驚動,怎奈她正唱得好聽。
便也不忍打斷她的興緻,隻是靜悄悄地倚定了玉石欄杆,聽她唱道:“秋月橫空奏笛聲,月橫空奏笛聲清。
橫空奏笛聲清怨,空奏笛聲清怨生。
” 唱到結末一個字,真是千回百轉,餘音不絕,隻聽她唱了一回,停一停又唱道:“冬閣寒呼客賞梅,閣寒呼客賞梅開。
寒呼客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