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送奠儀張冠李 戴選秀女别母離家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兩位局員聽了蘭月的話,很為悲痛,就叫船戶并他母子四人,在局中暫時休息。
佟佳氏見局員都是慈善的人,也不懷疑,就帶着蘭月、樓祥,容兒三人,走到局中,在局員室中坐下。
那跟來的船戶,忙預備茶水。
佟佳氏母子四人,洗過臉,喝完茶,便向二位局員感謝一番。
局員退出房外,佟佳氏一想身邊藏得銀子,不知尚有多少,就打開一瞧,幸而尚有二百多塊,心中倒也安慰。
母子們便在室中閑談,無非是商量另行雇船的事,直談到東方發白。
天色已亮,風也息了。
局員進來,又招呼一番。
佟佳氏便拜托局員替他們雇船,局員說:“此地沒有船雇,非到南京才有船可雇呢,太太們要動身,可用咱們局裡的救生船,送到南京,再雇船吧。
” 佟佳氏更是感激涕零地拜謝。
局員就出去招呼船戶備船。
佟佳氏又托局中人到沙灘上将船的船主叫來,賞了他五十元,算是賠償損失,船主也無話可說。
不多一會,局員回來,說:“救生船已預備好,太太們可就動身嗎?” 佟佳氏說:“好咱們就走吧。
” 局員便吩咐船戶同那破船上的船戶,到沙灘上先将棺材擡上救生船,那裡佟佳氏母子四人,趴在地下,對局員們磕了頭道謝,局員們知她是道台太太,也不敢小看她連忙回禮,佟佳氏又取出三十元送給局員,兩位局員,竟不肯收。
蘭月見他們情意可感,便問他二人的名姓,一個名叫吳道元,一個名叫張得義。
蘭月深深記下,他母子四人便上船去了。
局員送他們上了船,直等到開了船才去,那救生船走得很快,不到三天,已到了南京。
船戶又替她雇了船,到清江浦,言明大洋五十六元,佟佳氏母子四人,看着棺材擡上船,他們才上船,賞了救生船戶三十元,就開船而去。
一路上并無耽擱。
從鎮江進了爪州口,直到清江而來。
這一天到了淮城,船戶将船靠在城門旁邊,船停好了,船主上岸去喝酒遊玩。
佟佳氏母子四人,坐在艙裡,蘭月将船窗打開,看看風景,見岸上下來了一個人,直跑到船上,高聲問道:“船上有人嗎?” 一腳就踏進船艙。
蘭月心中吓了一跳,忙問他找誰,那人說:“我是提督衙門總文案吳大人差來的送來奠敬二百元,你們是梅道台的船嗎?” 蘭月說:“我們正是梅道台的船。
” 原來淮城人說話,梅惠二字的聲音,大緻相同,那人大喜,說我找了四三個船上,竟找不着,原來卻在此地,這裡二百塊錢,你們收下,給我一張回條吧。
蘭月心中,好不歡喜,便寫了一張謝帖,交與那人去了。
佟佳氏這時,正愁着沒有錢,忽然又有人送了二百元,豈不快樂。
她以為是絕路逢生,正合着古人的話,“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蘭月見母親歡喜,也十分愉快。
剛巧船主從岸上回來,買了些酒菜,送給太太們吃,佟佳氏不忍先用,就在惠徵靈前,先供祭一番。
佟佳氏正在行禮,忽然船頭上有人喊道:“提督衙門的吳大人駕到。
” 佟佳氏吃了一驚,連忙爬起來,蘭月搶出艙外,向船頭上一瞧,見有兩個跟随家人,同着一個年約五十上下的官兒,紫臉膛,方面大耳,虎背熊腰,頗有英雄氣概。
蘭月便上前行禮,口呼:“大人到此何事?” 那官兒便說:“我叫吳棠,在提督衙門任總文案,剛才差人送了二百元的奠敬,是送給梅光旭梅大人的,不想家人送錯了,送到你們船上,不知你們船上的主人是誰?特來一問。
” 蘭月一驚,更覺訝異,忙回答道:“剛才确是有人,送了二百元來,他說是送給惠道台的,那惠道台,便是先嚴,曾任蕪湖海關道,諱叫惠徵,現在故去了,家母與我等盤柩,回北京去。
竟想不到大人的錢,是送錯了好在錢尚未動,不妨請大人收回。
” 那官員見蘭月口齒伶俐,很為歡喜,又聽得是惠徵的女兒,他與惠徵原是朋友,也曾見過幾面,自然不便說什麼,就對蘭月說,“既是惠大哥的靈柩在此,咱們原是熟人,不妨祭奠,不知你意如何。
” 蘭月就對佟佳氏說了,佟佳氏說不敢當,那官員硬要祭奠,蘭月無法,隻好請他進艙。
那官員進艙之後,就對着靈前,躬身下拜。
拜畢,又見了佟佳氏,佟佳氏就請他坐下談起惠徵死得可慘的情形,那官員也欷虛不止。
蘭月揀出二百元,送到那官員面前,請他收回,那官員反漲紅了臉,說:“哪有這樣的道理,我是不知惠大哥的靈柩經過此地,所以不曾預備,現在既已知道,豈有不送尊敬之禮,惠大嫂子,請收下吧。
” 佟佳氏再三不肯那官員反不高興起來,說:“惠大哥與我也是至好,大嫂何必這般的固執。
” 佟佳氏無可奈何,隻得收下。
蘭月又站起,請問吳伯伯的台甫。
那官員便開了“吳棠子蔭卿”五個字,寫在禮簿上,寫完之後,另外又摸出一百元,交與蘭月,對佟佳氏說:“大嫂遭了這樣的變故沿途又受偌大的危險,說起來真可憐,現在兄弟另送大嫂一百元的路費,請不必客氣,就收下吧。
” 佟佳氏也不便推辭,隻好千恩萬謝的收下。
那官員坐了一刻,就告辭上岸去了原來那吳棠是兩榜出身,由翰林外放知府,由知府過了道班,現在江北提督衙門,充總文案,為人甚是慷慨好義。
他與徵惠在安慶省城,原也見過一兩次面,知道惠徵的曆史如今家人把奠儀送錯,他念起舊
佟佳氏見局員都是慈善的人,也不懷疑,就帶着蘭月、樓祥,容兒三人,走到局中,在局員室中坐下。
那跟來的船戶,忙預備茶水。
佟佳氏母子四人,洗過臉,喝完茶,便向二位局員感謝一番。
局員退出房外,佟佳氏一想身邊藏得銀子,不知尚有多少,就打開一瞧,幸而尚有二百多塊,心中倒也安慰。
母子們便在室中閑談,無非是商量另行雇船的事,直談到東方發白。
天色已亮,風也息了。
局員進來,又招呼一番。
佟佳氏便拜托局員替他們雇船,局員說:“此地沒有船雇,非到南京才有船可雇呢,太太們要動身,可用咱們局裡的救生船,送到南京,再雇船吧。
” 佟佳氏更是感激涕零地拜謝。
局員就出去招呼船戶備船。
佟佳氏又托局中人到沙灘上将船的船主叫來,賞了他五十元,算是賠償損失,船主也無話可說。
不多一會,局員回來,說:“救生船已預備好,太太們可就動身嗎?” 佟佳氏說:“好咱們就走吧。
” 局員便吩咐船戶同那破船上的船戶,到沙灘上先将棺材擡上救生船,那裡佟佳氏母子四人,趴在地下,對局員們磕了頭道謝,局員們知她是道台太太,也不敢小看她連忙回禮,佟佳氏又取出三十元送給局員,兩位局員,竟不肯收。
蘭月見他們情意可感,便問他二人的名姓,一個名叫吳道元,一個名叫張得義。
蘭月深深記下,他母子四人便上船去了。
局員送他們上了船,直等到開了船才去,那救生船走得很快,不到三天,已到了南京。
船戶又替她雇了船,到清江浦,言明大洋五十六元,佟佳氏母子四人,看着棺材擡上船,他們才上船,賞了救生船戶三十元,就開船而去。
一路上并無耽擱。
從鎮江進了爪州口,直到清江而來。
這一天到了淮城,船戶将船靠在城門旁邊,船停好了,船主上岸去喝酒遊玩。
佟佳氏母子四人,坐在艙裡,蘭月将船窗打開,看看風景,見岸上下來了一個人,直跑到船上,高聲問道:“船上有人嗎?” 一腳就踏進船艙。
蘭月心中吓了一跳,忙問他找誰,那人說:“我是提督衙門總文案吳大人差來的送來奠敬二百元,你們是梅道台的船嗎?” 蘭月說:“我們正是梅道台的船。
” 原來淮城人說話,梅惠二字的聲音,大緻相同,那人大喜,說我找了四三個船上,竟找不着,原來卻在此地,這裡二百塊錢,你們收下,給我一張回條吧。
蘭月心中,好不歡喜,便寫了一張謝帖,交與那人去了。
佟佳氏這時,正愁着沒有錢,忽然又有人送了二百元,豈不快樂。
她以為是絕路逢生,正合着古人的話,“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蘭月見母親歡喜,也十分愉快。
剛巧船主從岸上回來,買了些酒菜,送給太太們吃,佟佳氏不忍先用,就在惠徵靈前,先供祭一番。
佟佳氏正在行禮,忽然船頭上有人喊道:“提督衙門的吳大人駕到。
” 佟佳氏吃了一驚,連忙爬起來,蘭月搶出艙外,向船頭上一瞧,見有兩個跟随家人,同着一個年約五十上下的官兒,紫臉膛,方面大耳,虎背熊腰,頗有英雄氣概。
蘭月便上前行禮,口呼:“大人到此何事?” 那官兒便說:“我叫吳棠,在提督衙門任總文案,剛才差人送了二百元的奠敬,是送給梅光旭梅大人的,不想家人送錯了,送到你們船上,不知你們船上的主人是誰?特來一問。
” 蘭月一驚,更覺訝異,忙回答道:“剛才确是有人,送了二百元來,他說是送給惠道台的,那惠道台,便是先嚴,曾任蕪湖海關道,諱叫惠徵,現在故去了,家母與我等盤柩,回北京去。
竟想不到大人的錢,是送錯了好在錢尚未動,不妨請大人收回。
” 那官員見蘭月口齒伶俐,很為歡喜,又聽得是惠徵的女兒,他與惠徵原是朋友,也曾見過幾面,自然不便說什麼,就對蘭月說,“既是惠大哥的靈柩在此,咱們原是熟人,不妨祭奠,不知你意如何。
” 蘭月就對佟佳氏說了,佟佳氏說不敢當,那官員硬要祭奠,蘭月無法,隻好請他進艙。
那官員進艙之後,就對着靈前,躬身下拜。
拜畢,又見了佟佳氏,佟佳氏就請他坐下談起惠徵死得可慘的情形,那官員也欷虛不止。
蘭月揀出二百元,送到那官員面前,請他收回,那官員反漲紅了臉,說:“哪有這樣的道理,我是不知惠大哥的靈柩經過此地,所以不曾預備,現在既已知道,豈有不送尊敬之禮,惠大嫂子,請收下吧。
” 佟佳氏再三不肯那官員反不高興起來,說:“惠大哥與我也是至好,大嫂何必這般的固執。
” 佟佳氏無可奈何,隻得收下。
蘭月又站起,請問吳伯伯的台甫。
那官員便開了“吳棠子蔭卿”五個字,寫在禮簿上,寫完之後,另外又摸出一百元,交與蘭月,對佟佳氏說:“大嫂遭了這樣的變故沿途又受偌大的危險,說起來真可憐,現在兄弟另送大嫂一百元的路費,請不必客氣,就收下吧。
” 佟佳氏也不便推辭,隻好千恩萬謝的收下。
那官員坐了一刻,就告辭上岸去了原來那吳棠是兩榜出身,由翰林外放知府,由知府過了道班,現在江北提督衙門,充總文案,為人甚是慷慨好義。
他與徵惠在安慶省城,原也見過一兩次面,知道惠徵的曆史如今家人把奠儀送錯,他念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