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楓落秋江官運冷 月籠春水女恨悲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惠徵經這場禍水以後,也不敢唱戲了。
那蘭月更連哼一聲也不敢哼了。
但是蘭月雖是一個女孩兒,卻有男子的習氣,她常對她父母說:“女孩兒家,一步不出閨門,不知外面的事,将來是要吃大虧的,非得到外面去閱曆閱曆,才知道市井情形,與闾閻狀況。
” 佟佳氏原是最愛蘭月的,她說什麼,就依甚麼。
那惠徵見蘭月有這般的胸襟,又有男兒的志氣,也格外歡喜。
竟準她到外面去閱曆。
蘭月見她父母已準,便帶着一個使女,都改扮男人的裝束。
蘭月身穿一件深藍色甯綢長袍,黑緞馬褂,腳穿一雙淺藍緞鞋,鞋上繡着黑花,頭戴一頂瓜皮小帽,帽子中間,釘了一塊碧玺,一粒精圓珍珠,梳了一條小辮,用紅絲線梳好。
看上去好似人家的貴公子,那使女就扮成長随一般,稱蘭月為蘭少爺。
好在滿洲人都是天足,更看不出男女,他主仆二人,打扮停當,出了道台衙門。
坐着轎子擡到西門外江岸。
那地方正是蕪湖最熱鬧的商場,茶坊酒肄,開得層層密密,茶園戲館,更是人頭濟濟。
蘭月到底是天生的戲迷,專愛聽戲。
就揀了一家戲園,帶着使女,一同進去聽戲那戲園名叫天仙茶園,掌櫃的姓白,名開鑫,見來了一位闊公子,就特别奉承。
那蘭月又有一種古怪的脾氣,不歡喜坐在包廂裡規規矩矩地聽,卻愛坐在戲台上出場的門口,瞧着聽着,一道聽了七八天。
白開鑫見他形迹可疑,便各處打聽才探聽出這闊少爺,是道台大人的小姐女扮男裝,前來遊玩的。
自然格外巴結。
蘭月天天聽戲,那班子裡的幾個戲子,都和她認識了戲園裡的人,既知她是女扮男裝,便不稱她為少爺,都叫她蘭小姐。
蘭月天天在茶園聽戲,還聽得不夠,每到她父親母親或是兄弟妹妹的小生日,便把那戲班子傳進衙門來唱戲。
蘭月在這一年之内,真是享不盡的榮華,說不盡的快樂。
她父親,隻因在北京清苦多年如今得了這個優缺,自然弄了不少的錢。
一年之中,被禦吏奏參了三次。
都有他丈人在京城裡替他招呼,誰也動他不得。
惠徵仗着泰山石敢當的勢力,更放開膽子去做。
到了第二年,三月初七日,正是花明柳暗之天,百鳥鳴春之日。
江南佳麗之地,更覺得繁華。
這一天正是惠徵四十大慶的壽辰,便在衙門裡做起壽誕。
所有京内外的官員,與惠徵相識的,見他炙手可熱,誰不趨奉他,都趕着送禮道賀。
惠徵便在衙門裡大開壽筵。
又傳班子裡的戲子,到衙門唱戲。
真是燈紅采綠,花開不夜之歡;紙醉金迷,人有無窮之樂。
門前車馬塞途,堂上高朋滿座。
那蘭月打扮得花朵兒似的,在各處招待賓客。
惠徵想起從前在北京是何等的困難,今日在任上,又是何等的榮耀。
思前想後,自然樂得心花怒放,喜氣沖天。
笑得兩張嘴也合不起縫來。
正在歡娛之際,忽然一個家人,送上一封電報,是已經譯好的,呈到惠徵的面前。
惠徵一看,不由得臉上變成白紙一般,顯出萬種驚惶,十分悲痛的樣子。
蹬一蹬腳,身子向後一仰,連椅子帶人,都跌在地上,頓時昏暈過去。
吓得一班賀客,個個魂飛天外,摸不出什麼根由。
有的搶着上前去扶救,有的怕擔責任,就乘着衆人慌亂之際,一溜煙地跑了,家人們忙到後堂告訴太太小姐。
佟佳氏聞報,忙帶蘭月兄妹三人,出來營救,叫家人取了藥湯,将惠徵灌醒,隻聽得惠徵呱的一聲,大哭起來,兩眼淚珠,同泉水一般,漱漱地流個不住。
那種驚惶悲痛的情形,不知為了何事,忙叫家人來問。
那些家人,衆口同聲地說,大人因為見了北京的電報,忽然暈倒。
佟佳氏忙叫家人将電報拿來一看,佟佳氏瞧了一半,忍不住珠淚交流,放聲大哭。
蘭月見她母親痛哭,忙上前勸慰。
桂祥卻将那電報奪在手中一瞧,瞧了一遍,大聲叫道:“姊姊,大事不好了,咱們的外公,在北京城裡病死啦。
” 蘭月聞言大驚,忙接過電報一看,果然不錯,也覺得十分悲痛。
頓時一家大小,都哭起來。
惠徵在書房内,更是号淘不止,前後堂哭聲震天那些賀客們,見了這種現狀,也摸不清頭腦,隻好如鳥獸般,一哄兒都走得幹幹淨淨。
壽堂之内,鬧得寂然無人。
戲台上的戲,也不敢再唱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惠徵便病啦,病了一個月,請醫生診治,将病治好,不料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惠徵的晦氣星,正照得利害。
過了些時,京城裡的禦吏,見惠徵丈人已死,沒有泰山之靠,便一本一本地奏參上去。
常言說人在情在,又說是朝裡無人莫做官。
這時一般王公大臣對于惠徵,都十分冷淡。
竟沒有一個,替他幫忙。
剛巧這一年秋天,蕪湖城外,來了一隻江禦吏的官船,裡面裝着許多私貨,被關上的稽查,查了出來,就将船扣住,不放他去。
惠徵本來恨極了那班禦吏,就罰了江禦吏一千塊錢,江禦吏忍住了氣,回到北京,京裡有許多王爺大臣都和江禦吏要好,便狠狠地奏參了惠徵一本,一口咬定他敲竹杠。
這時惠徵正在失勢之際,牆倒衆人推,經不住幾位王爺,一說壞話,馬上就是一道上谕,将惠徵撤任,調省察看。
惠徵得了這個處分,隻得垂頭喪氣,帶了家眷,回到安徽省城安慶地方去住着。
照江禦吏的意思,還要毒辣辣地再參一本,想把他押在按察使衙門裡,清理關道任上的公款。
虧得那安徽巡撫,也是同旗的,還彼此關照兒,惠徵又
那蘭月更連哼一聲也不敢哼了。
但是蘭月雖是一個女孩兒,卻有男子的習氣,她常對她父母說:“女孩兒家,一步不出閨門,不知外面的事,将來是要吃大虧的,非得到外面去閱曆閱曆,才知道市井情形,與闾閻狀況。
” 佟佳氏原是最愛蘭月的,她說什麼,就依甚麼。
那惠徵見蘭月有這般的胸襟,又有男兒的志氣,也格外歡喜。
竟準她到外面去閱曆。
蘭月見她父母已準,便帶着一個使女,都改扮男人的裝束。
蘭月身穿一件深藍色甯綢長袍,黑緞馬褂,腳穿一雙淺藍緞鞋,鞋上繡着黑花,頭戴一頂瓜皮小帽,帽子中間,釘了一塊碧玺,一粒精圓珍珠,梳了一條小辮,用紅絲線梳好。
看上去好似人家的貴公子,那使女就扮成長随一般,稱蘭月為蘭少爺。
好在滿洲人都是天足,更看不出男女,他主仆二人,打扮停當,出了道台衙門。
坐着轎子擡到西門外江岸。
那地方正是蕪湖最熱鬧的商場,茶坊酒肄,開得層層密密,茶園戲館,更是人頭濟濟。
蘭月到底是天生的戲迷,專愛聽戲。
就揀了一家戲園,帶着使女,一同進去聽戲那戲園名叫天仙茶園,掌櫃的姓白,名開鑫,見來了一位闊公子,就特别奉承。
那蘭月又有一種古怪的脾氣,不歡喜坐在包廂裡規規矩矩地聽,卻愛坐在戲台上出場的門口,瞧着聽着,一道聽了七八天。
白開鑫見他形迹可疑,便各處打聽才探聽出這闊少爺,是道台大人的小姐女扮男裝,前來遊玩的。
自然格外巴結。
蘭月天天聽戲,那班子裡的幾個戲子,都和她認識了戲園裡的人,既知她是女扮男裝,便不稱她為少爺,都叫她蘭小姐。
蘭月天天在茶園聽戲,還聽得不夠,每到她父親母親或是兄弟妹妹的小生日,便把那戲班子傳進衙門來唱戲。
蘭月在這一年之内,真是享不盡的榮華,說不盡的快樂。
她父親,隻因在北京清苦多年如今得了這個優缺,自然弄了不少的錢。
一年之中,被禦吏奏參了三次。
都有他丈人在京城裡替他招呼,誰也動他不得。
惠徵仗着泰山石敢當的勢力,更放開膽子去做。
到了第二年,三月初七日,正是花明柳暗之天,百鳥鳴春之日。
江南佳麗之地,更覺得繁華。
這一天正是惠徵四十大慶的壽辰,便在衙門裡做起壽誕。
所有京内外的官員,與惠徵相識的,見他炙手可熱,誰不趨奉他,都趕着送禮道賀。
惠徵便在衙門裡大開壽筵。
又傳班子裡的戲子,到衙門唱戲。
真是燈紅采綠,花開不夜之歡;紙醉金迷,人有無窮之樂。
門前車馬塞途,堂上高朋滿座。
那蘭月打扮得花朵兒似的,在各處招待賓客。
惠徵想起從前在北京是何等的困難,今日在任上,又是何等的榮耀。
思前想後,自然樂得心花怒放,喜氣沖天。
笑得兩張嘴也合不起縫來。
正在歡娛之際,忽然一個家人,送上一封電報,是已經譯好的,呈到惠徵的面前。
惠徵一看,不由得臉上變成白紙一般,顯出萬種驚惶,十分悲痛的樣子。
蹬一蹬腳,身子向後一仰,連椅子帶人,都跌在地上,頓時昏暈過去。
吓得一班賀客,個個魂飛天外,摸不出什麼根由。
有的搶着上前去扶救,有的怕擔責任,就乘着衆人慌亂之際,一溜煙地跑了,家人們忙到後堂告訴太太小姐。
佟佳氏聞報,忙帶蘭月兄妹三人,出來營救,叫家人取了藥湯,将惠徵灌醒,隻聽得惠徵呱的一聲,大哭起來,兩眼淚珠,同泉水一般,漱漱地流個不住。
那種驚惶悲痛的情形,不知為了何事,忙叫家人來問。
那些家人,衆口同聲地說,大人因為見了北京的電報,忽然暈倒。
佟佳氏忙叫家人将電報拿來一看,佟佳氏瞧了一半,忍不住珠淚交流,放聲大哭。
蘭月見她母親痛哭,忙上前勸慰。
桂祥卻将那電報奪在手中一瞧,瞧了一遍,大聲叫道:“姊姊,大事不好了,咱們的外公,在北京城裡病死啦。
” 蘭月聞言大驚,忙接過電報一看,果然不錯,也覺得十分悲痛。
頓時一家大小,都哭起來。
惠徵在書房内,更是号淘不止,前後堂哭聲震天那些賀客們,見了這種現狀,也摸不清頭腦,隻好如鳥獸般,一哄兒都走得幹幹淨淨。
壽堂之内,鬧得寂然無人。
戲台上的戲,也不敢再唱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惠徵便病啦,病了一個月,請醫生診治,将病治好,不料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惠徵的晦氣星,正照得利害。
過了些時,京城裡的禦吏,見惠徵丈人已死,沒有泰山之靠,便一本一本地奏參上去。
常言說人在情在,又說是朝裡無人莫做官。
這時一般王公大臣對于惠徵,都十分冷淡。
竟沒有一個,替他幫忙。
剛巧這一年秋天,蕪湖城外,來了一隻江禦吏的官船,裡面裝着許多私貨,被關上的稽查,查了出來,就将船扣住,不放他去。
惠徵本來恨極了那班禦吏,就罰了江禦吏一千塊錢,江禦吏忍住了氣,回到北京,京裡有許多王爺大臣都和江禦吏要好,便狠狠地奏參了惠徵一本,一口咬定他敲竹杠。
這時惠徵正在失勢之際,牆倒衆人推,經不住幾位王爺,一說壞話,馬上就是一道上谕,将惠徵撤任,調省察看。
惠徵得了這個處分,隻得垂頭喪氣,帶了家眷,回到安徽省城安慶地方去住着。
照江禦吏的意思,還要毒辣辣地再參一本,想把他押在按察使衙門裡,清理關道任上的公款。
虧得那安徽巡撫,也是同旗的,還彼此關照兒,惠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