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珠光寶氣點綴名園 霧鬟雲發巡幸别館
關燈
小
中
大
明園也不願去住了。
後來和坤想出法兒來,哄着皇帝到熱河去。
這時正到八月,清宮舊例,每到秋天,必行秋?禮,在熱河地方的木闌圍場。
乾隆帝雖常常到江南去,至期也不忘這個禮節,木闌左近,熱河城裡,原有康熙帝造的行宮,這地方風景古樸,天然雄偉。
後來乾隆帝嫌地方太蕭條,便在行宮四面添造禦苑,共有三十六景。
此番皇帝帶了春阿妃蔣佳妃到熱河來打圍,臣下許多武将,各逞英雄,追飛逐走。
一連打了十天,捉獲了許多野獸。
回到行宮裡,大排延宴,召集了許多蒙古王公在别殿中賜酒賜肉那王公把眷屬一齊帶進宮來,皇帝見裡面有幾個長得英俊妩媚的,留下充做宮娥。
内中有一個喀刺沁親王的女兒,還有一個塔古牛的妹妹,都是生得俊眉秀眼,顧盼動人。
皇帝封她做妃子,如今有新歡,便忘了舊恨。
那兩個妃子都十分信奉喇嘛的,乾隆帝便在行宮裡造起高大的喇嘛廟,和北京的雍和宮相似,裡面養着許多喇嘛和尚,皇帝常常帶着兩個妃了進廟禮佛,那喇嘛和尚也知道皇帝性格,也在廟内塑起歡喜佛來,比北京的還要塑得精巧,那歡喜佛共分三種,供奉在三座秘殿裡。
第一座殿,都是精鋼鑄的佛像,外面鍍着金葉,那佛像有男佛女佛,每一對都是相對着的,或卧或坐或立,奇形怪狀,蕩人心魂。
殿裡還有一座小閣,羅帳繡圍,牙床賓座,望去暗吞吞的,四面用欄杆圍住,裡面塑着兩位佛像。
一個是男身的,貂帽束珠,辮發袍褂,坐在賓座上,好似滿清皇帝的模樣,垂下眼皮,看着腳下。
一個女身的佛像,那女佛斜靠着身體,睡在地毯上,擡着眼望着那男像,星眼斜眸,露出十分的春意,豐容盛雍,披着衣衫,望進去玉肌豔膚,一絲不挂。
這小閣上隻有皇上和妃嫔可以進去。
第二座殿,是滿挂着畫像,第三座殿,滿挂着繡像,那畫的繡的,全是秘戲。
當世有一個郎世甯,是好畫手,他畫了十六幅,懸挂在第二座殿裡。
畫上的男子都畫着皇帝的面貌,那女子卻畫得個個是美人兒。
皇帝看了,心中十分歡喜。
又有一個漢畫工,也畫了十六幅,畫上的女子,卻都是畫着某妃的面貌,個人不同。
乾隆帝看了,大怒,立刻傳谕把那漢畫工捉來正法。
獨有那喇嘛作畫,十分奇怪,他先靜悄悄地去盤腿坐在床上,閉目靜氣,坐到第七天上,他床對面的白牆上,便慢慢地露影子來了,那影子越露越濃,竟成了一幅極好的畫兒,再叫進畫工去,依着牆上的格局畫下來。
畫上的面貌也有極醜的,也有極美的,但是縱橫颠倒,十分動人的。
那繡像,都是蒙古男人繡的,也繡得十分出神。
乾隆帝帶着幾個寵愛的妃嫔,天天在秘殿裡遊玩調戲,玩厭了,又在各處風景幽美的地方去遊玩。
行宮三十六處,乾隆帝還嫌他狹小,傳谕下去,又添造二十六景,依舊交給和坤承辦。
那和坤打樣采料,日夜趕造。
看看已到殘冬,皇太後幾次傳旨出來,喚皇帝回宮。
這時已在十二月裡,乾隆帝也無可挨延了,隻得擺駕回宮去。
臨走的時候,吩咐和坤,趕快建造,到了第二年二月底,聖駕又幸熱河。
乾隆帝此番出來,把幼女孝固倫公主和幼子?琰,帶在身邊。
和坤見了,這兩位皇子皇女,又出奇的巴結他。
常常買些新奇的玩意兒,去孝敬公主,另陪着皇子到關外各處去打獵玩耍。
這時新造的二十六景已然竣工。
和坤知道皇上歡喜江南的風景,在這窮荒冷落的地方裝點出許多明媚豔麗的風景來,宮中有一座磬錘山,在半山岡上造着許多亭館,四圍種着合抱不交的大松樹,一有四陣風聲葉聲,好像江心怒潮,屋子裡樹蔭四合,涼氣侵入,是皇帝避暑的地方,正屋裡一方匾額,是禦筆寫的“萬壑松濤”四字。
東面沿着山坡下去,彎彎曲曲如長蛇一般,山麓一叢雜樹,隐着一座高樓,名叫雲山勝地。
山下一汪湖水,湖面平靜好似鏡子一般。
遠望湖對面,環山如帶,塔宇高低,一一倒影入水,湖中有一洲,地與水平,一頭按着一條長堤,堤之兩傍夾種着桃柳,洲上樓閣盤亘,洞房曲折,名曰煙雨墩,是帝王藏嬌之所。
入晚燈火掩映,聲歌澈耳,望去好似海上仙山,洲盡頭,一塔高聳,名叫占鳌塔,西面粉垣一曲,花枝出牆,名叫文園。
園中小池曲橋,幽館危閣,前後都有長廊接連,賞雨看雪,不必披氅擁蓋,一樹一石,都仿着河南景孝王的遺址,自然幽靜。
園東一閣,高跨牆外,閣下一河,荷田萬頃。
每到夏時,皇帝憑欄賞荷,田田翠蓋,風動香來,迎面一座峭壁,一縷瀑布,倒瀉入湖铮縱澎湃,好似白雨跳珠。
湖岸一片平蕪,花鹿鳴走。
乾隆常帶着妃嫔,在閣上消夏。
每到午倦醒來,内監便送一杯冰水浸鹿乳,乾隆帝和妃嫔分嘗。
說到這便是西天極樂國了,峭壁絕頂,紅牆一折,老樹倒懸,便是碧霞元君廟。
妃嫔進園來,先到廟中進香,才能得佛神保佑。
乾隆帝有時在山上住夜,第二天起來必早,看東方日出,那梁詩正、紀曉岚、和坤一般親信大臣,常得陪奉。
山下一座大屋,上下九間,名文津閣,是分藏《四庫全書》的地方。
正是:禦苑滿地皆春色,皇家無處不文章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後來和坤想出法兒來,哄着皇帝到熱河去。
這時正到八月,清宮舊例,每到秋天,必行秋?禮,在熱河地方的木闌圍場。
乾隆帝雖常常到江南去,至期也不忘這個禮節,木闌左近,熱河城裡,原有康熙帝造的行宮,這地方風景古樸,天然雄偉。
後來乾隆帝嫌地方太蕭條,便在行宮四面添造禦苑,共有三十六景。
此番皇帝帶了春阿妃蔣佳妃到熱河來打圍,臣下許多武将,各逞英雄,追飛逐走。
一連打了十天,捉獲了許多野獸。
回到行宮裡,大排延宴,召集了許多蒙古王公在别殿中賜酒賜肉那王公把眷屬一齊帶進宮來,皇帝見裡面有幾個長得英俊妩媚的,留下充做宮娥。
内中有一個喀刺沁親王的女兒,還有一個塔古牛的妹妹,都是生得俊眉秀眼,顧盼動人。
皇帝封她做妃子,如今有新歡,便忘了舊恨。
那兩個妃子都十分信奉喇嘛的,乾隆帝便在行宮裡造起高大的喇嘛廟,和北京的雍和宮相似,裡面養着許多喇嘛和尚,皇帝常常帶着兩個妃了進廟禮佛,那喇嘛和尚也知道皇帝性格,也在廟内塑起歡喜佛來,比北京的還要塑得精巧,那歡喜佛共分三種,供奉在三座秘殿裡。
第一座殿,都是精鋼鑄的佛像,外面鍍着金葉,那佛像有男佛女佛,每一對都是相對着的,或卧或坐或立,奇形怪狀,蕩人心魂。
殿裡還有一座小閣,羅帳繡圍,牙床賓座,望去暗吞吞的,四面用欄杆圍住,裡面塑着兩位佛像。
一個是男身的,貂帽束珠,辮發袍褂,坐在賓座上,好似滿清皇帝的模樣,垂下眼皮,看着腳下。
一個女身的佛像,那女佛斜靠着身體,睡在地毯上,擡着眼望着那男像,星眼斜眸,露出十分的春意,豐容盛雍,披着衣衫,望進去玉肌豔膚,一絲不挂。
這小閣上隻有皇上和妃嫔可以進去。
第二座殿,是滿挂着畫像,第三座殿,滿挂着繡像,那畫的繡的,全是秘戲。
當世有一個郎世甯,是好畫手,他畫了十六幅,懸挂在第二座殿裡。
畫上的男子都畫着皇帝的面貌,那女子卻畫得個個是美人兒。
皇帝看了,心中十分歡喜。
又有一個漢畫工,也畫了十六幅,畫上的女子,卻都是畫着某妃的面貌,個人不同。
乾隆帝看了,大怒,立刻傳谕把那漢畫工捉來正法。
獨有那喇嘛作畫,十分奇怪,他先靜悄悄地去盤腿坐在床上,閉目靜氣,坐到第七天上,他床對面的白牆上,便慢慢地露影子來了,那影子越露越濃,竟成了一幅極好的畫兒,再叫進畫工去,依着牆上的格局畫下來。
畫上的面貌也有極醜的,也有極美的,但是縱橫颠倒,十分動人的。
那繡像,都是蒙古男人繡的,也繡得十分出神。
乾隆帝帶着幾個寵愛的妃嫔,天天在秘殿裡遊玩調戲,玩厭了,又在各處風景幽美的地方去遊玩。
行宮三十六處,乾隆帝還嫌他狹小,傳谕下去,又添造二十六景,依舊交給和坤承辦。
那和坤打樣采料,日夜趕造。
看看已到殘冬,皇太後幾次傳旨出來,喚皇帝回宮。
這時已在十二月裡,乾隆帝也無可挨延了,隻得擺駕回宮去。
臨走的時候,吩咐和坤,趕快建造,到了第二年二月底,聖駕又幸熱河。
乾隆帝此番出來,把幼女孝固倫公主和幼子?琰,帶在身邊。
和坤見了,這兩位皇子皇女,又出奇的巴結他。
常常買些新奇的玩意兒,去孝敬公主,另陪着皇子到關外各處去打獵玩耍。
這時新造的二十六景已然竣工。
和坤知道皇上歡喜江南的風景,在這窮荒冷落的地方裝點出許多明媚豔麗的風景來,宮中有一座磬錘山,在半山岡上造着許多亭館,四圍種着合抱不交的大松樹,一有四陣風聲葉聲,好像江心怒潮,屋子裡樹蔭四合,涼氣侵入,是皇帝避暑的地方,正屋裡一方匾額,是禦筆寫的“萬壑松濤”四字。
東面沿着山坡下去,彎彎曲曲如長蛇一般,山麓一叢雜樹,隐着一座高樓,名叫雲山勝地。
山下一汪湖水,湖面平靜好似鏡子一般。
遠望湖對面,環山如帶,塔宇高低,一一倒影入水,湖中有一洲,地與水平,一頭按着一條長堤,堤之兩傍夾種着桃柳,洲上樓閣盤亘,洞房曲折,名曰煙雨墩,是帝王藏嬌之所。
入晚燈火掩映,聲歌澈耳,望去好似海上仙山,洲盡頭,一塔高聳,名叫占鳌塔,西面粉垣一曲,花枝出牆,名叫文園。
園中小池曲橋,幽館危閣,前後都有長廊接連,賞雨看雪,不必披氅擁蓋,一樹一石,都仿着河南景孝王的遺址,自然幽靜。
園東一閣,高跨牆外,閣下一河,荷田萬頃。
每到夏時,皇帝憑欄賞荷,田田翠蓋,風動香來,迎面一座峭壁,一縷瀑布,倒瀉入湖铮縱澎湃,好似白雨跳珠。
湖岸一片平蕪,花鹿鳴走。
乾隆常帶着妃嫔,在閣上消夏。
每到午倦醒來,内監便送一杯冰水浸鹿乳,乾隆帝和妃嫔分嘗。
說到這便是西天極樂國了,峭壁絕頂,紅牆一折,老樹倒懸,便是碧霞元君廟。
妃嫔進園來,先到廟中進香,才能得佛神保佑。
乾隆帝有時在山上住夜,第二天起來必早,看東方日出,那梁詩正、紀曉岚、和坤一般親信大臣,常得陪奉。
山下一座大屋,上下九間,名文津閣,是分藏《四庫全書》的地方。
正是:禦苑滿地皆春色,皇家無處不文章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