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康熙亂倫私通姑母 胤祯練藝謀奪皇儲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世祖皇帝跟住那癞和尚,一直跑上五台山。
這個消息,傳到太皇太後耳朵裡,自悔從前不該攆走董鄂妃,緻令自己親生兒子。
孤凄凄地出家在五台山上。
但這件事又不好聲張出去,隻得推說禮佛,帶着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直到清涼寺訪問。
誰知隻見一個癞和尚,又聾又瞎,問他說話,十句倒有九句不曾聽得。
太皇太後無可如何,對着寺門灑下幾點眼淚,下山回宮去了。
第二年再去,連那癞和尚也不在了。
隻見山門半圯,便下旨重建清涼寺。
後來,太皇太後年事漸老,行動不便,不能再上山去,隻是心中常常記念着罷了。
這位康熙皇帝,年紀也漸漸大起來。
長得非常漂亮。
這時已經敗明将史可法,滅去明帝子孫福王唐魯王,趕走了永明王,驅逐鄭成功,收複台灣海島。
那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經八旗兵打平。
中原無事,不用兵革,人民休養生息,地方上十分太平。
皇太後請來幾位師傅,一位是湯斌,一位是特色裔介,一位是高士奇,天天在瀛台,對皇帝講解經史。
皇帝也潛心向學。
回宮之後,便對宮女們講解。
那宮女們蠢如鹿豕,懂得什麼經史,任他如何口講手畫,也是莫明其妙。
這時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長得娉婷俏麗。
年紀大過康熙五歲。
太皇太後不舍得她出宮所以到二十二歲,還不曾招驸馬,康熙帝平日和這位姑母最好,自幼跟着她一床兒睡。
後來,上了學,聽講回來,也找他姑母講解。
這位太公主原也飽讀詩書,從此他姑侄兩人,常常談着學問,娓娓不倦。
因此情意越發濃厚。
在沒人的時候,漸漸說些知心話,卻忘了姑侄名分。
這時康熙帝已有十七歲,情窦早開,終日和他姑母耳鬓斯磨,日子久了,兩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風流事體來。
女孩兒家到底膽怯,悄悄地把這件事告訴母親。
太皇太後吓了一大跳。
忙把皇帝喚來,暗地裡埋怨他。
誰知康熙帝少年任性,定要把姑母封做妃子。
太皇太後怕鬧出事來,隻得聽他胡鬧去。
待到太皇太後逝世,康熙帝索性下一道聖旨,把姑母封做淑妃。
滿朝文武都覺得詫異,當下有一位禦史上奏,請收回成命,把太公主另嫁驸馬康熙十分生氣,說道:“姑母既不是朕母親,又不是朕女兒,也不是朕的同胞姊妹,封做妃子,免得出宮吃苦,有何使不得。
” 從此以後,更大膽揀那宮女中有姿色的,便随意臨幸有别的宮女撞見,也不知害羞。
那宮女被寵幸過的,都封做妃子。
不上一年,宮裡的妃子已有四十六個。
任憑大臣們如何勸谏,一律置之不理。
那時有一個太監名小如意的,人極乖巧,在外面買了許多淫書,偷偷地帶進宮來,獻與皇帝。
皇帝平日隻是聽些經史,從不曾見過這種有趣味的書,從此便丢下經史的學問,專心研究那淫邪的書本。
看到高興時候拉着那班妃子,照書上的法子大做起來。
小如意又哄着皇帝說,漢女如何如何溫柔,如何如何嬌嫩。
皇帝聽了,記在肚子裡,當時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和尚書姚江,兩人本是親家,兩家都娶着七八個如夫人。
個個長得姿容豔麗,體态風流。
北京人有幾句歌兒,說道:“論美人,數姚張,你有四施女,我有貴妃楊,等閑不得見,一見魂飛揚。
” 這個歌兒,也傳到皇帝耳邊,便日夜思量,講到這兩家的美人,要算姚江第四位小姐,長得最得人意。
後來嫁給張英的二公子。
那二公子官也做到京卿。
有一天,皇太後萬壽,凡漢官命婦,随着滿人,一律進宮去叩祝。
張姚兩家的女眷也在其内。
太後傳谕,在内廷賜宴。
坐過了席,便有宮女領着到上苑去遊玩,盡一日之歡。
直到萬家燈火的時候,才一齊退出宮來,各各上轎回家。
張家的女眷,一共坐了六肩轎子。
回到家裡,大家走出轎來,一看那二少太太,已經換了一個另的女人。
姚家的四小姐,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
問那女人時,那女人也莫明其妙。
張二公子見自己的愛妻,給宮裡偷換去了,頓時忿火中燒,便對着那女人吵嚷起來。
張學士急忙攔住說:“千萬莫聲張,給宮裡知道了,我們全家性命不保。
” 那二公子隻得忍氣吞聲,把那陌生女子收下。
過了幾天,皇太後下了一道懿旨,凡漢官命婦,以後一律不準進宮。
百官們不知其故獨有張學士父子兩人,心中暗暗叫苦。
康熙帝玩過漢女以後,把宮裡幾十個旗女,一齊丢在腦後。
但是,終日悶在宮裡,也覺得膩煩,要和小如意偷偷出宮去遊玩。
小如意起初還不敢奉命,無奈皇帝生性暴躁,說怎麼便要怎麼。
小如意違拗不過,隻得改換服裝,作為主仆模樣,偷偷地出宮去。
皇帝向來住在深宮,如今滿個京城亂跑,如何不樂。
有時上館子去吃喝,有時到窯子裡遊玩。
到了傍晚,才偷偷的回宮。
誰知遊了幾天,卻遊出風流事體來。
有一天,皇帝帶着小如意在順治門大街上走着,忽然迎面來了一輛騾車,車中
這個消息,傳到太皇太後耳朵裡,自悔從前不該攆走董鄂妃,緻令自己親生兒子。
孤凄凄地出家在五台山上。
但這件事又不好聲張出去,隻得推說禮佛,帶着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直到清涼寺訪問。
誰知隻見一個癞和尚,又聾又瞎,問他說話,十句倒有九句不曾聽得。
太皇太後無可如何,對着寺門灑下幾點眼淚,下山回宮去了。
第二年再去,連那癞和尚也不在了。
隻見山門半圯,便下旨重建清涼寺。
後來,太皇太後年事漸老,行動不便,不能再上山去,隻是心中常常記念着罷了。
這位康熙皇帝,年紀也漸漸大起來。
長得非常漂亮。
這時已經敗明将史可法,滅去明帝子孫福王唐魯王,趕走了永明王,驅逐鄭成功,收複台灣海島。
那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經八旗兵打平。
中原無事,不用兵革,人民休養生息,地方上十分太平。
皇太後請來幾位師傅,一位是湯斌,一位是特色裔介,一位是高士奇,天天在瀛台,對皇帝講解經史。
皇帝也潛心向學。
回宮之後,便對宮女們講解。
那宮女們蠢如鹿豕,懂得什麼經史,任他如何口講手畫,也是莫明其妙。
這時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長得娉婷俏麗。
年紀大過康熙五歲。
太皇太後不舍得她出宮所以到二十二歲,還不曾招驸馬,康熙帝平日和這位姑母最好,自幼跟着她一床兒睡。
後來,上了學,聽講回來,也找他姑母講解。
這位太公主原也飽讀詩書,從此他姑侄兩人,常常談着學問,娓娓不倦。
因此情意越發濃厚。
在沒人的時候,漸漸說些知心話,卻忘了姑侄名分。
這時康熙帝已有十七歲,情窦早開,終日和他姑母耳鬓斯磨,日子久了,兩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風流事體來。
女孩兒家到底膽怯,悄悄地把這件事告訴母親。
太皇太後吓了一大跳。
忙把皇帝喚來,暗地裡埋怨他。
誰知康熙帝少年任性,定要把姑母封做妃子。
太皇太後怕鬧出事來,隻得聽他胡鬧去。
待到太皇太後逝世,康熙帝索性下一道聖旨,把姑母封做淑妃。
滿朝文武都覺得詫異,當下有一位禦史上奏,請收回成命,把太公主另嫁驸馬康熙十分生氣,說道:“姑母既不是朕母親,又不是朕女兒,也不是朕的同胞姊妹,封做妃子,免得出宮吃苦,有何使不得。
” 從此以後,更大膽揀那宮女中有姿色的,便随意臨幸有别的宮女撞見,也不知害羞。
那宮女被寵幸過的,都封做妃子。
不上一年,宮裡的妃子已有四十六個。
任憑大臣們如何勸谏,一律置之不理。
那時有一個太監名小如意的,人極乖巧,在外面買了許多淫書,偷偷地帶進宮來,獻與皇帝。
皇帝平日隻是聽些經史,從不曾見過這種有趣味的書,從此便丢下經史的學問,專心研究那淫邪的書本。
看到高興時候拉着那班妃子,照書上的法子大做起來。
小如意又哄着皇帝說,漢女如何如何溫柔,如何如何嬌嫩。
皇帝聽了,記在肚子裡,當時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和尚書姚江,兩人本是親家,兩家都娶着七八個如夫人。
個個長得姿容豔麗,體态風流。
北京人有幾句歌兒,說道:“論美人,數姚張,你有四施女,我有貴妃楊,等閑不得見,一見魂飛揚。
” 這個歌兒,也傳到皇帝耳邊,便日夜思量,講到這兩家的美人,要算姚江第四位小姐,長得最得人意。
後來嫁給張英的二公子。
那二公子官也做到京卿。
有一天,皇太後萬壽,凡漢官命婦,随着滿人,一律進宮去叩祝。
張姚兩家的女眷也在其内。
太後傳谕,在内廷賜宴。
坐過了席,便有宮女領着到上苑去遊玩,盡一日之歡。
直到萬家燈火的時候,才一齊退出宮來,各各上轎回家。
張家的女眷,一共坐了六肩轎子。
回到家裡,大家走出轎來,一看那二少太太,已經換了一個另的女人。
姚家的四小姐,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
問那女人時,那女人也莫明其妙。
張二公子見自己的愛妻,給宮裡偷換去了,頓時忿火中燒,便對着那女人吵嚷起來。
張學士急忙攔住說:“千萬莫聲張,給宮裡知道了,我們全家性命不保。
” 那二公子隻得忍氣吞聲,把那陌生女子收下。
過了幾天,皇太後下了一道懿旨,凡漢官命婦,以後一律不準進宮。
百官們不知其故獨有張學士父子兩人,心中暗暗叫苦。
康熙帝玩過漢女以後,把宮裡幾十個旗女,一齊丢在腦後。
但是,終日悶在宮裡,也覺得膩煩,要和小如意偷偷出宮去遊玩。
小如意起初還不敢奉命,無奈皇帝生性暴躁,說怎麼便要怎麼。
小如意違拗不過,隻得改換服裝,作為主仆模樣,偷偷地出宮去。
皇帝向來住在深宮,如今滿個京城亂跑,如何不樂。
有時上館子去吃喝,有時到窯子裡遊玩。
到了傍晚,才偷偷的回宮。
誰知遊了幾天,卻遊出風流事體來。
有一天,皇帝帶着小如意在順治門大街上走着,忽然迎面來了一輛騾車,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