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入内室,斫死李全次子通,四下尋覓楊氏。
哪知楊氏早已逃入海州,見床下有個婦人藏匿,便拖出斬首,說是楊氏,與李福首級送至楊紹雲處報功。
紹雲赍送臨安,有诏命彭(忄乇)經理淮東。
張惠、範成進,未能得賞,又因兵饷缺乏,拟執了彭(忄乇),同去降金。
即還盱眙,設筵邀彭(忄乇)共飲,将他灌得大醉,捆縛了竟往投降金人。
李全奉了蒙古之命,經略山東,聞得李福被殺,要報兄仇,請于蒙古元帥。
蒙古元帥不允所請,李全斷指為誓道:“全若再歸南朝,有如此指。
”蒙古帥始命他進取淮南,李全改服蒙古衣冠,移文兩淮,自稱山東淮南領行省事。
楊紹雲見了移文,避往揚州。
王義深逃降金人,安國用斬了張林、邢德兩人首級往迎李全。
全遂不殺國用,與他同入淮安,又占據海州漣水等處。
楊氏仍來淮安,與全團聚。
史彌遠仍主招撫,令人說全,毋用兵淮南,當仍加節钺。
李全因東南利用水戰,陽為降順,陰造舟楫,練習水戰。
又與金人合縱,願以盱眙畀金。
金封全為淮南王,全佯辭不受。
從此占據淮境,對宋稱臣,索饷養兵;對蒙古也稱臣,将淮南商稅鹽利,一并收取,作為歲貢。
對金人虛與委蛇,免得作梗。
宋廷諸臣皆知李全懷着異志,隻因史彌遠一意羁縻,無人再敢多言。
李全因未得節钺,遣人入朝,請建阃山陽,未得所請,密令部将穆椿等,至臨安焚毀禦前軍器庫,将所貯兵甲盡付一炬,朝廷明知李全所為,不敢诘責。
李全又有籴麥舟,經過鹽城。
知揚州翟朝宗,令兵士奪麥。
李全大怒!立率水陸兵攻鹽城,守将陳益、樓強,知縣陳邁,悉行逃去,乃留部将董友、鄭祥守鹽城,自提兵回淮安,上言捕盜過鹽城,縣令等逃去,恐軍民驚擾,所以入城安衆,現已回楚。
史彌遠反稱李全能守臣節,授彰化保康節度使,兼京東安撫使,谕令釋兵,李全勃然道:“‘朝廷待我如小兒,啼則授果,我要節钺何用。
”史彌遠又為他罷免翟朝宗,命通判趙璥夫暫挕州事。
李全又緻書璥夫,托詞防備蒙古,須增給五千人錢糧,并求誓書鐵券,朝廷尚遣饷不絕。
他軍士見了,都說朝廷恐賊不抱,叫我們如何殺賊。
其時趙範、趙葵,奉令節制鎮江滁州軍馬,趙善湘為江淮制置使。
這三個人,皆視李全如仇敵,力主用兵。
适值史彌遠請假,廷臣皆不置可否,參政鄭清之深為憂慮!與樞密袁韶,尚書範楷,力勸理宗讨賊。
理宗準奏,清之轉告彌遠,彌遠亦複允許。
遂削李全官爵,并下诏宣布罪狀,饬江淮守臣整軍讨賊,且懸重賞,購李全首級。
其诏書道:君臣天地之常經,刑賞軍國之大柄,順斯柔撫,逆則誅夷。
惟我朝廷,兼愛南北,念山東之歸附,即淮甸以綏來,視爾遺黎,本吾赤子;故給資糧而脫之餓莩,賜爵秩而示以寵榮,坐而食者逾十年,惠而養之如一日,此更生之恩也,何負汝而反耶?蠢茲李全,侪于異類,蜂屯蟻聚,初無橫草之功;人面獸心,曷勝擢發之罪。
謬為恭順,公肆陸梁,因饋饷之富以嘯聚俦徒,挾品位之崇以脅制官吏,淩蔑帥阃,殺逐邊臣,虔劉我民,輸掠其衆,狐假虎威以為畏己,犬吠主旁若無人,姑務包含,愈滋猖獗,稔茲恣暴,用怨酬恩,舍是弗圖,孰不可忍。
李全可削奪官爵,停給錢糧,敕江淮制臣,整諸軍而讨伐;因朝廷佥議,堅一意以剿除。
蔽自朕心,誕行天罰,肆予衆士,久銜激憤之懷;暨爾邊氓,期洗沉冤之痛。
益勉思于奮厲,以共赴于功名。
凡曰脅從,舉宜效順,當察情而宥過,庸加惠以褒忠。
爰饬邦條,式孚衆聽。
能擒斬全首者,賞節度使,錢二十萬銀,絹二萬匹,同謀人次第擢賞,能取奪現占城壁者,州除防禦使,縣除團練使,将佐官民兵,以次推賞。
逆全頭目兵卒,皆我遺黎,豈甘從叛,良由剏制,必非本心,所宜去逆來降,并與原罪。
若能立功效者,更加異赍。
噫!以威報虐,既有辭于苗民;惟斷乃成,斯克平于淮蔡,布告中外,鹹使聞仇。
這道诏書,乃鄭清之的手筆。
宣布以後,李全即率兵攻揚州。
趙璥夫慌張欲遁,副都統丁勝,竭力谏阻,始閉門拒守。
史彌遠聞知李全攻揚城,又緻書趙璥夫,令遣人告全,許增萬千人糧,勸他率兵速歸。
璥夫奉命,令部吏劉易,持書往谕。
李全笑道:“史丞相勸我歸,丁都統與我戰,這不是騙我麼?”遂擲書不受。
劉易還報璥夫,璥夫發牌印至鎮江,迎接趙範。
範約弟葵,同往救援。
葵統雄勝、甯淮、武定、強勇四軍,共一萬五千名,馳往揚州。
其時李全信同黨鄭德衍之言,先往攻通、泰二州。
既至泰州,知州宋濟迎降,全掠子女财帛,回轉揚州,中途得報,趙範已至揚州,即以馬策撾鄭德衍道:“我原要先取揚州,汝勸我取通、泰,今二趙已入揚州,還容易攻取麼?”鄭德衍不敢聲響。
李全乃分兵守泰州,親自引衆攻揚州。
趙、葵即在城濠上,問李全何故來此?李全答道:“朝廷動辄猜疑,現在又絕我糧,故來索取。
”趙、葵聞言,便說出幾句話來。
若知說些什麼,且看下回分解。
哪知楊氏早已逃入海州,見床下有個婦人藏匿,便拖出斬首,說是楊氏,與李福首級送至楊紹雲處報功。
紹雲赍送臨安,有诏命彭(忄乇)經理淮東。
張惠、範成進,未能得賞,又因兵饷缺乏,拟執了彭(忄乇),同去降金。
即還盱眙,設筵邀彭(忄乇)共飲,将他灌得大醉,捆縛了竟往投降金人。
李全奉了蒙古之命,經略山東,聞得李福被殺,要報兄仇,請于蒙古元帥。
蒙古元帥不允所請,李全斷指為誓道:“全若再歸南朝,有如此指。
”蒙古帥始命他進取淮南,李全改服蒙古衣冠,移文兩淮,自稱山東淮南領行省事。
楊紹雲見了移文,避往揚州。
王義深逃降金人,安國用斬了張林、邢德兩人首級往迎李全。
全遂不殺國用,與他同入淮安,又占據海州漣水等處。
楊氏仍來淮安,與全團聚。
史彌遠仍主招撫,令人說全,毋用兵淮南,當仍加節钺。
李全因東南利用水戰,陽為降順,陰造舟楫,練習水戰。
又與金人合縱,願以盱眙畀金。
金封全為淮南王,全佯辭不受。
從此占據淮境,對宋稱臣,索饷養兵;對蒙古也稱臣,将淮南商稅鹽利,一并收取,作為歲貢。
對金人虛與委蛇,免得作梗。
宋廷諸臣皆知李全懷着異志,隻因史彌遠一意羁縻,無人再敢多言。
李全因未得節钺,遣人入朝,請建阃山陽,未得所請,密令部将穆椿等,至臨安焚毀禦前軍器庫,将所貯兵甲盡付一炬,朝廷明知李全所為,不敢诘責。
李全又有籴麥舟,經過鹽城。
知揚州翟朝宗,令兵士奪麥。
李全大怒!立率水陸兵攻鹽城,守将陳益、樓強,知縣陳邁,悉行逃去,乃留部将董友、鄭祥守鹽城,自提兵回淮安,上言捕盜過鹽城,縣令等逃去,恐軍民驚擾,所以入城安衆,現已回楚。
史彌遠反稱李全能守臣節,授彰化保康節度使,兼京東安撫使,谕令釋兵,李全勃然道:“‘朝廷待我如小兒,啼則授果,我要節钺何用。
”史彌遠又為他罷免翟朝宗,命通判趙璥夫暫挕州事。
李全又緻書璥夫,托詞防備蒙古,須增給五千人錢糧,并求誓書鐵券,朝廷尚遣饷不絕。
他軍士見了,都說朝廷恐賊不抱,叫我們如何殺賊。
其時趙範、趙葵,奉令節制鎮江滁州軍馬,趙善湘為江淮制置使。
這三個人,皆視李全如仇敵,力主用兵。
适值史彌遠請假,廷臣皆不置可否,參政鄭清之深為憂慮!與樞密袁韶,尚書範楷,力勸理宗讨賊。
理宗準奏,清之轉告彌遠,彌遠亦複允許。
遂削李全官爵,并下诏宣布罪狀,饬江淮守臣整軍讨賊,且懸重賞,購李全首級。
其诏書道:君臣天地之常經,刑賞軍國之大柄,順斯柔撫,逆則誅夷。
惟我朝廷,兼愛南北,念山東之歸附,即淮甸以綏來,視爾遺黎,本吾赤子;故給資糧而脫之餓莩,賜爵秩而示以寵榮,坐而食者逾十年,惠而養之如一日,此更生之恩也,何負汝而反耶?蠢茲李全,侪于異類,蜂屯蟻聚,初無橫草之功;人面獸心,曷勝擢發之罪。
謬為恭順,公肆陸梁,因饋饷之富以嘯聚俦徒,挾品位之崇以脅制官吏,淩蔑帥阃,殺逐邊臣,虔劉我民,輸掠其衆,狐假虎威以為畏己,犬吠主旁若無人,姑務包含,愈滋猖獗,稔茲恣暴,用怨酬恩,舍是弗圖,孰不可忍。
李全可削奪官爵,停給錢糧,敕江淮制臣,整諸軍而讨伐;因朝廷佥議,堅一意以剿除。
蔽自朕心,誕行天罰,肆予衆士,久銜激憤之懷;暨爾邊氓,期洗沉冤之痛。
益勉思于奮厲,以共赴于功名。
凡曰脅從,舉宜效順,當察情而宥過,庸加惠以褒忠。
爰饬邦條,式孚衆聽。
能擒斬全首者,賞節度使,錢二十萬銀,絹二萬匹,同謀人次第擢賞,能取奪現占城壁者,州除防禦使,縣除團練使,将佐官民兵,以次推賞。
逆全頭目兵卒,皆我遺黎,豈甘從叛,良由剏制,必非本心,所宜去逆來降,并與原罪。
若能立功效者,更加異赍。
噫!以威報虐,既有辭于苗民;惟斷乃成,斯克平于淮蔡,布告中外,鹹使聞仇。
這道诏書,乃鄭清之的手筆。
宣布以後,李全即率兵攻揚州。
趙璥夫慌張欲遁,副都統丁勝,竭力谏阻,始閉門拒守。
史彌遠聞知李全攻揚城,又緻書趙璥夫,令遣人告全,許增萬千人糧,勸他率兵速歸。
璥夫奉命,令部吏劉易,持書往谕。
李全笑道:“史丞相勸我歸,丁都統與我戰,這不是騙我麼?”遂擲書不受。
劉易還報璥夫,璥夫發牌印至鎮江,迎接趙範。
範約弟葵,同往救援。
葵統雄勝、甯淮、武定、強勇四軍,共一萬五千名,馳往揚州。
其時李全信同黨鄭德衍之言,先往攻通、泰二州。
既至泰州,知州宋濟迎降,全掠子女财帛,回轉揚州,中途得報,趙範已至揚州,即以馬策撾鄭德衍道:“我原要先取揚州,汝勸我取通、泰,今二趙已入揚州,還容易攻取麼?”鄭德衍不敢聲響。
李全乃分兵守泰州,親自引衆攻揚州。
趙、葵即在城濠上,問李全何故來此?李全答道:“朝廷動辄猜疑,現在又絕我糧,故來索取。
”趙、葵聞言,便說出幾句話來。
若知說些什麼,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