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妙旨 再貶廚下雜做苦工
關燈
小
中
大
了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現在又見她們動手來拉扯,急得她雙手一陣亂搖,連籲帶喘地說道:“二位姐姐且休動手,聽小妹一言。
兩位姐姐的話,固然是不錯,但是對尋常人說的,也就是世俗的見解,卻決不是對于修真學道之人說的。
世俗之人,看不破的是榮華富貴。
因為看不破,就人人都想享受這榮華富貴,于是便傾軋争奪,甚至狡謀暗算,不惜抵死地去争求。
争奪到的,又是百無一二,就算争到了,又能夠有幾時的享受?轉眼都成為泡影,又何苦損德敗行地争奪那些争不到的呢?就寡廉鮮恥,無所不為,一切劫奪盜殺的事,都從這裡邊産生出來,造下彌天大的罪惡。
可見榮華富貴,這四個宇實是迷人靈台的毒霧,閉人聰明的魔障,也就是沉人的苦海,一堕其中,永不能自拔。
“惟有佛門廣大,佛法清靜,打破一切魔障,使人澄心絕慮。
一念歸真,可以修成正覺,六根清靜,無人無我,無相無空,永遠得大自在。
然後發慈悲願,為衆生說法,救度世間一切苦厄,使同歸極樂。
惟我佛祖,能夠與天地并壽,這就是不慕榮華富貴的善果。
“小妹因.旨破了這些機關,故而才立志皈依我佛,決不再堕塵世的魔障業緣,卻并非敢故違父王的意旨。
二位姐姐一片真心好意,小妹隻有銘諸心版,多替兩位姐姐祈福罷了。
至于那一席,委實不敢谮坐,一則不成體統,二來小妹生來即茹素,向來未開戒,席上都是葷腥滋膩之品,斷斷不敢下箸。
請二位姐姐坐了用酒,待我來侍候父王就是了。
” 妙音、妙元二人,聽了她一篇玄妙的解釋,似乎含着諷刺,心上都有些刁不悅,即便各各回座。
那位妙莊王本來已帶着幾分怒氣,卻未發作,如今聽了如此說法,不由将案一拍,罵聲:“你這不識擡舉的賤骨頭!你情願做下作貨,倒也罷了,不合造出這一派胡言亂語來惑人,還敢當面冷嘲熱諷地連自己的生身父親和兩位同胞的姐姐,也一同罵在裡邊。
好一個修真學佛的公主,你幾曾看見無父無君的人,到得極樂國成得活佛來?” 妙善公主道:“父王息怒,孩兒鬥膽也不敢犯上。
剛才的話委實是從至誠中所發出來的,不料觸怒了父王,該死之極,還望恕罪。
待孩兒侍候父王飲酒,替父王上壽。
” 妙莊王怒氣沖沖地瞪了一眼道:“誰要你這不識擡舉的賤骨頭假殷懃,不把我氣死就夠了,提得到上壽嗎?”便命左右取了百結鹁衣,虢了随身便服,使她換上,連鞋襪也準穿,從今日起,發往竈下去充執炊婢女的工作。
每日要汲滿-蔔七石缸清水,兩擔硬樹木柴,一切淘米燒火的事情,都要一身擔當,不準他人幫忙。
另派一名宮女,随時監察,如有差池或有偷懶情事,即用皮鞋責打。
中間如有閑暇,還得編織細草芒鞋,不得有絲毫偷閑。
當時妙莊王打發過了妙善之後,方才與兩位公主兩位驸馬,開樽飲酒。
你道這位妙莊王如何這般忍心,用此殘酷手段去對付親生女兒?這是他一則在氣惱頭上,不免責罰得過分些,二來也自有他的用意。
他以為妙善充灌園的職司,痛苦尚輕,故還能安之若素,并且空閑時間也多,一有空閑,就不免誦經念佛,所以才如此發放,一方面使她受到極度的痛苦,易生悔悟之心,一方面使她一天到晚,不得須臾空閑,白日裡做勞苦的工作,到晚神疲力倦,睡眠休息,再沒有誦經禮佛的機會,使與佛逐漸脫離,自然就不再會執迷不悟了。
可是妙莊王這一番的心計,依然是歸于失敗。
正是:立志如金石,甯為挫折渝?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現在又見她們動手來拉扯,急得她雙手一陣亂搖,連籲帶喘地說道:“二位姐姐且休動手,聽小妹一言。
兩位姐姐的話,固然是不錯,但是對尋常人說的,也就是世俗的見解,卻決不是對于修真學道之人說的。
世俗之人,看不破的是榮華富貴。
因為看不破,就人人都想享受這榮華富貴,于是便傾軋争奪,甚至狡謀暗算,不惜抵死地去争求。
争奪到的,又是百無一二,就算争到了,又能夠有幾時的享受?轉眼都成為泡影,又何苦損德敗行地争奪那些争不到的呢?就寡廉鮮恥,無所不為,一切劫奪盜殺的事,都從這裡邊産生出來,造下彌天大的罪惡。
可見榮華富貴,這四個宇實是迷人靈台的毒霧,閉人聰明的魔障,也就是沉人的苦海,一堕其中,永不能自拔。
“惟有佛門廣大,佛法清靜,打破一切魔障,使人澄心絕慮。
一念歸真,可以修成正覺,六根清靜,無人無我,無相無空,永遠得大自在。
然後發慈悲願,為衆生說法,救度世間一切苦厄,使同歸極樂。
惟我佛祖,能夠與天地并壽,這就是不慕榮華富貴的善果。
“小妹因.旨破了這些機關,故而才立志皈依我佛,決不再堕塵世的魔障業緣,卻并非敢故違父王的意旨。
二位姐姐一片真心好意,小妹隻有銘諸心版,多替兩位姐姐祈福罷了。
至于那一席,委實不敢谮坐,一則不成體統,二來小妹生來即茹素,向來未開戒,席上都是葷腥滋膩之品,斷斷不敢下箸。
請二位姐姐坐了用酒,待我來侍候父王就是了。
” 妙音、妙元二人,聽了她一篇玄妙的解釋,似乎含着諷刺,心上都有些刁不悅,即便各各回座。
那位妙莊王本來已帶着幾分怒氣,卻未發作,如今聽了如此說法,不由将案一拍,罵聲:“你這不識擡舉的賤骨頭!你情願做下作貨,倒也罷了,不合造出這一派胡言亂語來惑人,還敢當面冷嘲熱諷地連自己的生身父親和兩位同胞的姐姐,也一同罵在裡邊。
好一個修真學佛的公主,你幾曾看見無父無君的人,到得極樂國成得活佛來?” 妙善公主道:“父王息怒,孩兒鬥膽也不敢犯上。
剛才的話委實是從至誠中所發出來的,不料觸怒了父王,該死之極,還望恕罪。
待孩兒侍候父王飲酒,替父王上壽。
” 妙莊王怒氣沖沖地瞪了一眼道:“誰要你這不識擡舉的賤骨頭假殷懃,不把我氣死就夠了,提得到上壽嗎?”便命左右取了百結鹁衣,虢了随身便服,使她換上,連鞋襪也準穿,從今日起,發往竈下去充執炊婢女的工作。
每日要汲滿-蔔七石缸清水,兩擔硬樹木柴,一切淘米燒火的事情,都要一身擔當,不準他人幫忙。
另派一名宮女,随時監察,如有差池或有偷懶情事,即用皮鞋責打。
中間如有閑暇,還得編織細草芒鞋,不得有絲毫偷閑。
當時妙莊王打發過了妙善之後,方才與兩位公主兩位驸馬,開樽飲酒。
你道這位妙莊王如何這般忍心,用此殘酷手段去對付親生女兒?這是他一則在氣惱頭上,不免責罰得過分些,二來也自有他的用意。
他以為妙善充灌園的職司,痛苦尚輕,故還能安之若素,并且空閑時間也多,一有空閑,就不免誦經念佛,所以才如此發放,一方面使她受到極度的痛苦,易生悔悟之心,一方面使她一天到晚,不得須臾空閑,白日裡做勞苦的工作,到晚神疲力倦,睡眠休息,再沒有誦經禮佛的機會,使與佛逐漸脫離,自然就不再會執迷不悟了。
可是妙莊王這一番的心計,依然是歸于失敗。
正是:立志如金石,甯為挫折渝?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