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夢見佛容喜出望外 違逆父命罰作灌園

關燈
話說妙善公主因為心中萦繞着佛祖二字,積久便幻成夢境,竟見釋迦光臨:但她畢竟相信得過分,卻并不當是夢境,認定是我佛來指點她迷途的。

    當下便起身向空拜謝指點之思,然後回到牀上。

     這一來休想再睡得着,不住地将佛祖所說的話,往複尋思,想到須彌山白蓮一事,更是喜出望外。

    分明以前聽父親說過,樓那富律曾指此物可以醫額上瘢痕,且曾派迦葉前往探訪過,果然是有此珍品。

    今番又如此說法,看來這朵白蓮花,倒和自己命運有很深切的緣法,要想超凡入聖,勢非尋覓到這朵寶物不能成功。

      她-路想去,不知不覺已是雄雞三唱,東方發白。

    她哪裡睡得穩,--骨碌爬起身來,恰好那位保姆也起身入内,大家洗盥過了,妙善公主便将夜來之事,繪聲繪色地向保姆細說了一番。

    她聽得目定口呆,喜形于色,合掌當胸,不住地宜誦沸号。

     她本來信佛甚虔,現在聽了妙善有成道的希望,就存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觀念,倘使妙善将來得成正果,自己少不了也有相當的好處。

    如此一設想,怎不叫她喜出望外呢? 自此之後,妙善公主心中,又平白地嵌上一朵須彌山的白蓮花,魂夢之中,時常不期而然地湧現出來。

    但她也曾想:自己深處宮中,不能外出一步,須彌山又去千裡之遙,縱然有了那朵白蓮花,又如何可以求得到手?欲仗他人之力吧,卻算不得自己的功德,看來此事倒是困難。

    忽又回心想道:不對,不對!修道之人,是不知有難字的。

     越是艱難當前,越是要将難關打破,才會有光明之路,才能超登彼岸,縱然千劫萬難當前,也不可貪安趨避。

    如此一步步做去,緣法來時,莫說相距千裡之遙,終必有機會可到,就是再煩難些,也一般可達到願望的。

    她這麼一想,便将一切雜念,完全摒棄,一心一意地研究佛家的經典,專等緣法的降臨。

     光陰荏苒,轉眼已是數易寒暑,妙善公主已是十六歲了。

    她的功行,自然是與日俱進,從靜修達到内觀之境,再進便可以入定了。

    到得此時,心地更覺得光明朗澈,一塵不染。

    不料到此卻起了一重魔障,你道為何?原來在寶德王後服滿之後,妙莊王因為長次兩位公主年紀已長,便先後替她們擇配,各招了一位驸馬,一文一武都是國中著名的英俊少年。

    但他對于妙善公主的姻事,格外來得注意,因為在前與寶德曾有過傳國的說話,如今膝下依舊無子,意欲實踐前言。

    可巧妙善年已長成,此事也急于辦理,一方面示意各大臣,叫他們留心物色,一方面便向女兒說明。

    不料妙善公主一聽替她議婚的話頭,卻大大地吃了一驚,一口回絕父王。

    隻說是情願終身修道,拯拔苦厄,決計不願嫁人,并且早已在佛祖前發下願心,舍身佛門。

    若然違背了信誓,永堕泥黎,萬劫不複。

    她這一番說話,正把個妙莊王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架,白瞪着眼,半晌說不出話來. 隔了好一會兒,才向她善言開導道:“你不要執迷不悟!你不想世上的人,哪一個沒室家之好,琴瑟之歡?豈有放着現成的榮華富貴不要享受,反去修那虛無渺茫的道,妄冀成佛之理?你現在不過是一時受了佛經的蒙惑,閉塞了本性,才至如此,終究是不免要後悔的,還是聽了我的好!” 妙善又說道:“孩兒立志已決,要修行到底,一則報父母生育之恩,替父王和已故.的母後積些功德,将來好同登正覺;二來孩兒自己忏除惡業,願替衆生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