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軋神仙留姑蘇佳話 望仙橋為西子增光
關燈
小
中
大
神仙,可能就是呂祖的化身,前來試察我的心迹行事的。
”他戰戰兢兢地把肉和飯放在呂祖面前,恭恭敬敬地說聲:“大仙請用。
”自己卻跪在地上,替他添飯。
呂祖也不去理他,總是碗到便吃完,一連吃了二十多碗。
百民便替他添了二十多次飯,又盛了五六次肉。
呂祖笑道:“你這傻主人家,這樣才算懂得一些主人家的道理了。
我吃了這麼多的飯和肉,你也不心疼麼?”百民并不回言,隻是伏地叩頭,哀求救援。
呂祖也不理他,自顧吃飯和肉,一直吃到三十碗的光景,方才立起身,打了個懶腰,摸一摸肚子,仰天打個哈哈,口中說道:“好好,如今才有些意思了。
主人家,你也來吃一碗呀。
恕我懶惰,我要休息一會兒。
”說畢,伏在案上,一霎時鼾聲雷動,睡得個人事不剩。
百民哪敢走開,仍是一秉虔誠地伏在地上。
一會兒,他爹因不見兒子,也扶着拐杖出來。
一瞧,見百民跪在化子面前,大為驚詫。
百民忙對他說:“這位真是呂純陽祖師。
”他爹聽了,也不問青紅皂白,便咕咚一聲,直挺挺地跪在兒子旁邊。
呂祖醒了轉來,見父子倆一同跪在身邊,不覺哈哈大笑道:“你父子倆敢是問我要飯錢來了。
有話便說,何必如此做作。
”二人忙說:“求大仙照應,求祖師賜福。
”呂祖幾次喚他們起來。
父子倆卻老是跪着不肯起來,激得呂祖大怒道:“天下哪有你們這樣的蠢才?這樣長跪不起,敢是舍不得我吃你們的肉飯麼?那麼,我就還給你們。
”一語未完,哇的一聲,吐得滿地狼藉,連父子身上頭上,也沾染許多。
慌忙擡頭一看,已不見了那個化子,隻覺得一陣芬芳,聞而心醉,原來便是他所吐的東西。
父子倆叩頭而起。
百民把方才的情形,禀告父親。
父子倆隻歎沒有仙緣,互相歎息而已。
當下把他所吐的東西掃了出去,丢在天井泥地上面。
不料一轉眼間,泥土中忽然生出一枝香草,滿屋中全是清香,觸入五官、百骸,頓覺周身舒适,精神十倍。
百民的父親忽然白發轉黑,眼耳清亮,步履如飛起來。
百民自己也是靈府清明,身心愉樂。
此事傳将開去,遠近數百裡内,有病的人,都到百民這裡來求診。
百民此時神智大啟,頭腦清靈,開的脈案,無不切合病情。
每服藥中,放下一撮香草,真有藥到病除之效。
一霎時間,葉百民神醫之名,傳頌遐迩。
不上三年,頓成巨富。
因此人人都說呂祖現在蘇州,無論何人,能夠遇到了他,必能得财得福。
大家到了四月十四日這一天,都要打扮一新,前去呂祖廟中燒香。
地小人多,軋得不知所雲。
鄉人以訛傳訛,又稱此舉為軋神仙。
據說,這天呂祖生日,每年要救度一人,或得福或得利。
呂祖本人軋在衆人之中,如遇有緣之人,和他軋在一處,便可如心滿意,富貴雙全。
更可笑的是,因傳聞葉家仙草形狀宛如萬年青,因此無識之徒,輾轉附會,在呂祖生日前一天的晚上,取萬年青的葉子丢在門口,以為可以種出仙草,和葉家的仙草一樣。
這等傳訛,幾乎盡人皆曉。
但總不想到呂祖庇佑葉百民,是因為他虔誠行孝。
如今這班人,卻把這個主原因丢開一邊,專想得他這種發财賜福的果報,真可謂不揣其本而逐其末。
天下可笑之事,再沒有比這更甚的了。
閑話丢開,再說一樁和這事相仿的事情,也是出于蘇州城内。
卻在呂祖救應葉氏之後,相去不過數年工夫。
其時蘇州城中有一家專制醬肉醬鴨的鋪子,姓陸,外号稱為陸善人。
因他每年所賺的利錢,自己舍不得用,都拿來施與貧苦人家,所以有這一個美名。
這一年冬天,因鄉間年歲不佳,窮人更多,聞得陸老喜歡施舍,這批窮苦鄉人,扶老攜幼的前來求讨。
可奈這片鋪子本來并不甚大。
這年也因年成不好,中下人家都取省儉主義,市面上頓受影響,尤其是這小醬貨店,更覺生意清淡,陸老自己尚覺難以維持,哪有餘錢施舍。
可是人家慕義而來,又斷無拒絕之理,隻得把祖遺幾畝薄田、一所住宅都賣給人家,以作施舍之資。
但是所得有限,求助者卻日多一日。
不上幾時,早已罄其所有。
有些遠道而來,得不到他的幫助,反而歸去不得。
陸老對着他們,隻有嗟歎流淚的份兒。
這日晚上,忽然又來了一個渾身爛瘡、奄奄垂斃的損腳叫化,走到他的門口,就躺了下來,不能行動。
問他話,也隻能咿咿啞啞地說得不明不白,不時還以手指着肚皮表示餓極之意。
陸老見他如此可憐,看看天色又變,似有雪意,便對一個夥計說:“看這人苦到這般地步,今夜如再被風雪一吹,敢情不到明天,就得饑寒而死。
我今雖在窮鄉,焉有見死不救之理?你卻把他扶了進來,叫他睡在竈間取點暖意。
然後給他喝點熱茶,吃點熱飯。
明兒還請對街葉先生來替他瞧瞧,給些什麼藥吃吃,将他醫治好了,也是一件功德。
”原來陸老所說的葉先生便是呂祖所救的葉百民,他此時已經有了名聲。
凡是經他診治的人,沒有一個不藥到病愈的。
他因自己是仙人救援才得有這般結果,所以對貧病之人,不但不取診金,甚至把藥錢也倒貼進去,後來索性在門口開了一家藥材鋪子,不求賺錢,隻為積德。
可是年終結賬,每年總還有盈無虧。
這時正是藥材店新開之時,陸老和他向來要好,所以有此話
”他戰戰兢兢地把肉和飯放在呂祖面前,恭恭敬敬地說聲:“大仙請用。
”自己卻跪在地上,替他添飯。
呂祖也不去理他,總是碗到便吃完,一連吃了二十多碗。
百民便替他添了二十多次飯,又盛了五六次肉。
呂祖笑道:“你這傻主人家,這樣才算懂得一些主人家的道理了。
我吃了這麼多的飯和肉,你也不心疼麼?”百民并不回言,隻是伏地叩頭,哀求救援。
呂祖也不理他,自顧吃飯和肉,一直吃到三十碗的光景,方才立起身,打了個懶腰,摸一摸肚子,仰天打個哈哈,口中說道:“好好,如今才有些意思了。
主人家,你也來吃一碗呀。
恕我懶惰,我要休息一會兒。
”說畢,伏在案上,一霎時鼾聲雷動,睡得個人事不剩。
百民哪敢走開,仍是一秉虔誠地伏在地上。
一會兒,他爹因不見兒子,也扶着拐杖出來。
一瞧,見百民跪在化子面前,大為驚詫。
百民忙對他說:“這位真是呂純陽祖師。
”他爹聽了,也不問青紅皂白,便咕咚一聲,直挺挺地跪在兒子旁邊。
呂祖醒了轉來,見父子倆一同跪在身邊,不覺哈哈大笑道:“你父子倆敢是問我要飯錢來了。
有話便說,何必如此做作。
”二人忙說:“求大仙照應,求祖師賜福。
”呂祖幾次喚他們起來。
父子倆卻老是跪着不肯起來,激得呂祖大怒道:“天下哪有你們這樣的蠢才?這樣長跪不起,敢是舍不得我吃你們的肉飯麼?那麼,我就還給你們。
”一語未完,哇的一聲,吐得滿地狼藉,連父子身上頭上,也沾染許多。
慌忙擡頭一看,已不見了那個化子,隻覺得一陣芬芳,聞而心醉,原來便是他所吐的東西。
父子倆叩頭而起。
百民把方才的情形,禀告父親。
父子倆隻歎沒有仙緣,互相歎息而已。
當下把他所吐的東西掃了出去,丢在天井泥地上面。
不料一轉眼間,泥土中忽然生出一枝香草,滿屋中全是清香,觸入五官、百骸,頓覺周身舒适,精神十倍。
百民的父親忽然白發轉黑,眼耳清亮,步履如飛起來。
百民自己也是靈府清明,身心愉樂。
此事傳将開去,遠近數百裡内,有病的人,都到百民這裡來求診。
百民此時神智大啟,頭腦清靈,開的脈案,無不切合病情。
每服藥中,放下一撮香草,真有藥到病除之效。
一霎時間,葉百民神醫之名,傳頌遐迩。
不上三年,頓成巨富。
因此人人都說呂祖現在蘇州,無論何人,能夠遇到了他,必能得财得福。
大家到了四月十四日這一天,都要打扮一新,前去呂祖廟中燒香。
地小人多,軋得不知所雲。
鄉人以訛傳訛,又稱此舉為軋神仙。
據說,這天呂祖生日,每年要救度一人,或得福或得利。
呂祖本人軋在衆人之中,如遇有緣之人,和他軋在一處,便可如心滿意,富貴雙全。
更可笑的是,因傳聞葉家仙草形狀宛如萬年青,因此無識之徒,輾轉附會,在呂祖生日前一天的晚上,取萬年青的葉子丢在門口,以為可以種出仙草,和葉家的仙草一樣。
這等傳訛,幾乎盡人皆曉。
但總不想到呂祖庇佑葉百民,是因為他虔誠行孝。
如今這班人,卻把這個主原因丢開一邊,專想得他這種發财賜福的果報,真可謂不揣其本而逐其末。
天下可笑之事,再沒有比這更甚的了。
閑話丢開,再說一樁和這事相仿的事情,也是出于蘇州城内。
卻在呂祖救應葉氏之後,相去不過數年工夫。
其時蘇州城中有一家專制醬肉醬鴨的鋪子,姓陸,外号稱為陸善人。
因他每年所賺的利錢,自己舍不得用,都拿來施與貧苦人家,所以有這一個美名。
這一年冬天,因鄉間年歲不佳,窮人更多,聞得陸老喜歡施舍,這批窮苦鄉人,扶老攜幼的前來求讨。
可奈這片鋪子本來并不甚大。
這年也因年成不好,中下人家都取省儉主義,市面上頓受影響,尤其是這小醬貨店,更覺生意清淡,陸老自己尚覺難以維持,哪有餘錢施舍。
可是人家慕義而來,又斷無拒絕之理,隻得把祖遺幾畝薄田、一所住宅都賣給人家,以作施舍之資。
但是所得有限,求助者卻日多一日。
不上幾時,早已罄其所有。
有些遠道而來,得不到他的幫助,反而歸去不得。
陸老對着他們,隻有嗟歎流淚的份兒。
這日晚上,忽然又來了一個渾身爛瘡、奄奄垂斃的損腳叫化,走到他的門口,就躺了下來,不能行動。
問他話,也隻能咿咿啞啞地說得不明不白,不時還以手指着肚皮表示餓極之意。
陸老見他如此可憐,看看天色又變,似有雪意,便對一個夥計說:“看這人苦到這般地步,今夜如再被風雪一吹,敢情不到明天,就得饑寒而死。
我今雖在窮鄉,焉有見死不救之理?你卻把他扶了進來,叫他睡在竈間取點暖意。
然後給他喝點熱茶,吃點熱飯。
明兒還請對街葉先生來替他瞧瞧,給些什麼藥吃吃,将他醫治好了,也是一件功德。
”原來陸老所說的葉先生便是呂祖所救的葉百民,他此時已經有了名聲。
凡是經他診治的人,沒有一個不藥到病愈的。
他因自己是仙人救援才得有這般結果,所以對貧病之人,不但不取診金,甚至把藥錢也倒貼進去,後來索性在門口開了一家藥材鋪子,不求賺錢,隻為積德。
可是年終結賬,每年總還有盈無虧。
這時正是藥材店新開之時,陸老和他向來要好,所以有此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