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月老作和事老 二郎收哮天犬

關燈
總不能說天下無敵,可也不容易找得這麼七八十個出來咧。

    但這并不幹貧道之事。

    剛才承你賜示兩種玩意兒,大概就是天上人說的硬做之一斑。

    大概說貧道要是不識好歹,不中擡舉,一定敝帚自珍,不将道袍奉獻,那麼上人就可以施之牆壁地闆者,施之于貧道血肉之軀。

    可是麼?論理,貧道出家之始,一點本領都沒有。

    而上人的真實功夫,厲害得如此地步。

    雙雙相比,隻當以卵敵石。

    貧道明知無辜,而且抗争的結果,少不得仍要奉獻道袍,那何必多此一舉呢?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在行行,遵照你的軟做辦法,趕緊脫下道袍,雙手奉贈,還可領你百兩白銀的酬報,比較值得多了。

    但恨貧道此袍,并非人工所成,也非本人所有,乃家師雲房先生所賜,以禦刀兵水火之用。

    所以出門至今,未敢一刻脫離。

    正因為它有這許多好處,大抵上人所以愛它,也就在這些上頭。

    而貧道所以不敢輕易奉送,也就是這個原因。

    但上人專誠為此而來,辛苦多日,至不惜身為盜賊,拼此區區一袍,也很可作得此袍唯一知己了。

    貧道雖為此袍的主人,卻還不知它的效用究竟有多大。

    據家師言,能禦刀兵水火,但不知除了刀兵水火之外,還可能抵擋如上人手中的紙球,和口中的痰沫否?所以貧道惶恐萬分,自愧還不能算得它的知己。

    如今貧道卻想得一個彼此和平解決的辦法,也不必規定紙球、痰沫,但請上人施展生平全才,将此袍盡力毀損。

    如一經尊技,馬上碎裂,那麼此一襲破袍,貧道得之無用,上人如此體面,自然更用它不着了,這問題便解決了。

    反轉來說,若是上人這樣本領,這般勇武,竟不能損壞道袍,可見貧道不必有上人這般才技,隻賴區區一袍,已可制勝上人。

    上人縱有千萬隻手,能擲萬千鐵球;有千百張口,能吐無數痰沫,徒然為此袍所笑,上人又如何能夠将它披在身上呢?這樣,問題又可解決了。

    上人,你瞧,這等辦法,還公允妥當麼?” 知圓聽了,更不答話,袖出寶劍,直刺洞賓。

    洞賓身無利器,隻把道袍作護身的铠甲,躲閃避拒。

    誰想知圓又恐傷及道袍,隻揀袍子遮不到的地方刺去。

    虧得洞賓乖巧靈便,可避則避;不可避時,總用道袍采遮。

    往來刺擊了幾個回合,忽聽“兵”的一聲,知圓的劍鋒誤觸袍袖,火光進發,劍鋒立折。

    知圓不覺大驚,卻又越愛惜道袍了。

    咬牙恨道:“我如今先刺瞎了你的兩眼,看你還有方法躲避麼?”且言且從袋中掏出一把匕首來,向洞賓兩眼刺去。

    洞賓心中也最怕他這一着兒,見一道亮光,向眼睛奔來。

    慌忙要避,已是來不及了。

    由不得啊呀一聲,往後便倒。

    知圓大喜,正要上前來剝他的道袍。

    洞賓卻也矯健,等他來近,忽地一躍而起,繞過二張方桌的後面,從此可以逃出門外。

    洞賓心生一計,把方桌一推,推了下去,攔住知圓去路,方得脫身逃出門來。

    知圓大怒,一腳踢開方桌,用力過猛,把方桌踢得粉碎,桌面桌腿兒飛到各處,又打倒了一道粉牆。

    随後知圓也追了出來,一陣大鬧,早把王家全體人等一齊驚起,燈籠火把,照耀而出。

    王員外見一僧一道如此悶鬥,隻叫不疊那連珠箭的苦,高叫道:“兩位師父有話好說,為的什麼事情,說來大家商量,沒有說不明白的,千萬不要動手。

    ”二人打得熱鬧,哪裡聽得入耳。

     此時洞賓全賴道袍遮掩,連逃走的路子都沒有了。

    幸而知圓的匕首又傷在道袍的袖口,隻能赤手空拳,揀他頭臉足部攻擊。

    有時誤中道袍,宛如碰在極堅厚的鋼鐵上面。

    雖然練過功夫的人禁得起痛苦,究竟身子是血肉所成,怎能和鋼鐵相抗?一連幾下,倒也很吃了些小虧。

    這面洞賓卻計窮力竭,再難支持了。

     正在性命交關的當兒,猛可地空中一陣子狗吠。

    王員外夫婦吓得蹲下地去,隻叫天爺爺救命,狗精又來報仇來了。

    洞賓和知圓卻明明聽得有人在那裡叱道:“孽畜,闖了大禍,還敢叫吵!”二人聽得清楚,不由都擡頭一望,一眨眼間,一位金甲神人,帶着一犬自天而下。

    神人見洞賓戰不過知圓,忽地伸出一足,把洞賓踢起半空,瞬息不見了。

    再伸一手,将知圓扯住,交給那隻跟來的狗,吩咐道:“帶他去報國寺,交他師父。

    我随後就來。

    ”那犬狂叫一聲,咬住知圓的腿。

    知圓認識就是那天行逐的哮天犬,便知金甲尊神,必是犬的主人二郎神。

    心中一慌,全身的武功,不知吓到哪兒去了。

    被那犬連咬幾口,血流如注,痛苦難言,大叫饒命。

    二郎叱道:“不必咬他,這等做賊的人,血肉都不幹淨,不怕污了你的狗嘴。

    ”那哮天犬便又叫了一聲,猛地把知圓扛起來,縱入半空,直奔報國寺而去。

     不知二郎對王員外有何吩咐,知圓、洞賓二人性命如何? 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