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救聖母借用琉璃屋 送嬰孩特制寶蓮燈

關燈
卻說嫦娥和呂洞賓月下談話,說到何仙姑無心一言,激得二郎神大發雷霆,用法将自己的親妹妹元真夫人,壓在泰山腳下。

    仙姑心中萬分抱歉,要求鐵拐先生定計救援,并說:“如有幹系,不敢害及他人,情願獨任其咎。

    ”洞賓忙問:“畢竟他們如何救這元真夫人呢?”嫦娥笑道:“你也傻了,放着這許多大羅天仙,哪一個沒有偷天換日的手段。

    休說壓在小小的泰山底下,就是把他禁在大海之中,他們也會找龍王懇情。

    便是聚天下萬國之山,壓在他的身上,他們還有移山入海的本領。

     但是鐵拐先生卻不願如此蠻幹,因為夫人犯法是實。

    二郎剛才用刑,馬上将他救出,一則幹系太大,未免近于從井救人;二則因此而損及二郎威信,又要使他難堪。

    二者皆非所宜。

    最後是他想出一個兩全之法:既不傷及二郎的體面,又不破壞天庭法律,而使夫人一點感不到壓禁之苦,和平時在廟中安坐一般。

     此言一出,大衆歡騰。

    于是由他為首,帶領衆仙,同到泰山頂上。

    那處原有鐵拐洞府,有他弟子楊仁在内修真。

    鐵拐先生和衆仙先到洞府,楊仁跪接進内,問起原因。

    鐵拐先生約略說了一下,即叫楊仁出去,召齊本山土地,前來洞府相見。

    楊仁依言,召到大小土地,共有三十餘位。

     鐵拐先生吩咐他們:“現有元真夫人,因事被伊兄二郎神壓在山下。

    貧道憐他事出無心,情有可原,特地邀請衆位仙長,來幫他一點小忙。

    貧道之意,天律不可不遵;二郎的面子不能不顧。

    元真夫人既犯了天條,隻得由他暫時委屈。

    貧道等隻預備各盡朋友之誼,保護他不受痛苦。

    第一辦法,即拟替他在本山底營造一洞府,為他帶罪修真之地。

    二則,他雖然不能出山,貧道等不時還來看望他。

    須在山底通一條鳥道。

    三則,要請各位尊神大力協助,把所營地洞和鳥道,随時派員照看,弗令傾圯閉塞,并求随時前去照料。

    如夫人有何需要,或通什麼消息,可至本洞與小徒楊仁接洽。

    不知列位可能襄此義舉否?”土地們聽了,自然一緻歡允,口稱遵旨。

     鐵拐先生撫慰了他們,即叫大衆同去探視夫人。

    衆仙來至山頭,鐵拐先生施展大法,把半座泰山移開一裡之路。

    大家都落至山底,方見夫人蓬首垢面,身披犯衣,蜷伏如死的躺在地下。

    衆仙中何仙姑是女子,心腸最慈。

    況覺此事由己而起,心中歉疚,莫可言狀。

    他便首先上前,帶哭帶叫地将他扶了起來。

     夫人一見衆仙,又悲又慚,還疑是夢裡重逢。

    經仙姑說明了大衆的來意,又向他說出自己是闖禍頭兒,表示萬分疚心。

    夫人歎道:“這等都是定數。

    小妹身犯天條,時懷鬼胎。

    究竟這種事情,是終要洩漏的,與姊姊何幹?今蒙姊姊邀請衆位師伯叔弟兄等,遠道前來,如此救援,妹子真是感激不盡。

    将來倘得災退罪滿,重見天日,姊姊和衆位的大恩,真是幾輩子都報答不盡的了。

    ”衆仙都聽得酸鼻起來。

    鐵拐先生再運妙手,魂遊海府,向水晶宮中借來一排五六間的琉璃屋。

    每間挂明珠一粒,光逾白晝。

    另外又有祛暑、避寒兩珠,交與夫人手裡。

    夫人以牢獄之身,忽得如此考究的屋宇,覺得比原來的廟屋還好得百倍,心中已是十分歡喜。

    随後又由各仙緻送室中應用什物器皿,弄得完完全全,簡直不像仙府,好似世上富貴人家的光景。

    夫人倒笑了一笑道:“承衆位如此相待,大恩不敢言謝。

    但久居此間,舒适過甚,轉恐将來脫罪之後,依戀不舍耳。

    ”幾句話,說得衆仙大笑。

     鐵拐先生點頭道:“修道人自應把一切悲歡看破,方不為俗情所拘。

    如今還有兩事對夫人說明。

    一樁是我輩議定,不管夫人幾時出山,我們這十餘位中,每隔一年,必派一位來此,傳授夫人一點道法。

    夫人身在地底,反可一心用功。

    将來脫災之後,即可緻身天國,替天家多辦幾件大事。

    這是最最要緊的。

    ”夫人聽了,越發感入骨髓,叩首有聲。

    仙姑忙将他扶起。

    鐵拐先生又道:“第二樁,是夫人不久該生一位公子。

    此子當由何大仙姑替你采山川的精英,吸朝日之光華,制成一燈,名曰寶蓮燈。

    你于分娩之後,将孩子和燈,放在東邊一間屋内,自有土地替你送去,将孩子交付你丈夫王昌。

    這燈也不是人間凡火,光之所至,一切妖魔鬼魅,都得遠避十裡之外,而且通達靈性,能引入迷途。

    譬如吾人欲至何處,不必問張訪李,隻須按着光焰的方向行去,必無舛差。

    ”鐵拐先生說到這裡,仙姑夾說道:“此事交給我去辦,必不有誤。

    ”又有一個老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