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責親妹二郎動怒 還情債聖母遭災

關燈
戲言,也不許欠人什麼。

    那元真夫人既欠了他未婚丈夫之情,又在二郎面前說了幾句情願還人情債的話。

    在他言者無心,而陰陽人天,各界都有日夜遊神,專記人家的言行心迹。

    一經記錄,呈與上帝祖師批準,便成一種定數。

    憑你道德多高,功行多深,都是逃避不得,撓回不轉。

    這便叫做無可如何的氣數。

     “如夫人所言,關于婚姻之事,除由上頭批準之外,同時我們月宮中,有位月下老人,專管各界婚姻配合的事情。

    他有一本冊子,上面載有男女配合的事由年月。

    這冊子真個奇怪,并不是他用筆寫上去的,大凡天上地下有這麼一對配偶,當他們的婚姻發動之時,就有了男女兩方的姓名事由。

    不但正當姻緣,就是露水夫妻,或僅一刻的歡娛,也逃不出這本冊子。

    正不曉得是什麼人替他記上去的。

    等到他們結合之時,方由月老饬下府中書吏人等,用根紅絲,将二人的姓名搭系起來。

    一經搭上,這紅絲好似天生在冊上的,揭也揭不去,扯也扯不了,直到雙方之一死亡,或婚姻中變,配偶分拆之時,那根紅絲便不知不覺地隐沒不見了,一點形迹都沒有了。

    “如今這位真夫人無意中漏了這點口風,剛巧這時他未婚之夫已轉世為人,生在山西陽曲地方,姓王名昌,年已弱冠,上京應試,路過夫人廟中,即俗稱聖母廟。

    那時天降大雨,王昌入廟避雨,因見所塑聖母像貌十分美麗。

    這等少年人,有甚交代,一時興之所至,也不管造孽與否,就在兩邊粉壁上題了幾句邪詩。

    其時夫人方應許真君之請,去錢塘觀潮。

    等他回到廟中,看見兩首歪詩,不由心中大怒,立命廟中守衛神兵,一陣風将走在半途的王昌,折回本廟。

    原想解上天庭,罰人冥曹,處以重罪。

    不料王昌一到廟中,因被神風吹得昏頭昏腦,神智不清,伏在廊下,俨如睡去。

    夫人未及鞫訊,忽傳月老駕到。

    夫人不覺大駭。

    自念身為仙人,和月老有甚麼關系,勞他前來作什麼呢?既已到來,隻得以禮接人。

    相見之下,月老就向夫人賀喜起來。

    夫人又驚又怒,隻當月老有心取笑。

    經月老取出冊子給他看過,才知目前階下囚人,即是本人未來的夫婿。

    一重公案,如今即須了結。

    夫人這才大哭起來,深悔當初不聽阿兄之言,以緻造成這段仙凡的姻緣。

     “當有月老再三地勸說:『既有俗緣,遲早終了,不如早早了結,以便永固仙業,免得身為仙人,心存凡念,終惹同道譏笑。

    』夫人聽了,因思事已至此,無可奈何,隻得允許嫁給王昌。

    為怕阿兄知道,引起風波,即日由月老主婚,喚醒王昌,當面言定。

    夫人暗暗窺看王昌,卻是絕好豐神,一表人才,真不愧為自己的夫婿,心中也便含意。

    成婚之後,夫人是有職的金仙,自然不能下凡。

    王昌卻要上京應考。

    臨分手時,月老又來,說他此行必掇巍科。

    他那裡婚姻冊子中,另有一位牛小姐,乃當今牛尚書的女公子,紅絲已系,該配與王昌為妻。

    與元真夫人道隔仙凡,不分嫡庶。

     “夫人也說:『丈夫既在凡間做官,應有陽世夫人,替他支持門戶,這倒是應該的。

    但望他取得功名,早離孽海。

    本人既為君婦,一段夙緣,可算了清。

    從此可不再欠你的情債了。

    将來得志成名,急流勇退。

    如蒙相念之情,可來廟中看我。

    當以修道真诠立功秘訣相贈,長生可緻,金丹可成也。

    若是迷惘聲色,貪圖功名,隻怕再次相見之時,已到不可補救之日。

    不久一棺附身,與草木蟲魚同此腐爛,一點結果都不可得,倒枉負妾今日一片勸化之心了。

    』王昌唯唯稱是,灑淚而别。

     “夫人自他去後,已有一月身孕。

    滿望靜處廟中,悄悄分娩,送與王昌。

    從此孽緣既了,便可安心供職,再沒絲毫萦念。

    哪知仙凡配偶有犯天條,也因王昌前生既殉情于夫人,夫人雖已失身相報,論其輕重,似尚不能抵折,還須受過一重磨難,方可注銷孽賬。

     “其時二郎正奉帝命,任為三界都巡按使,專司稽查上中下三界仙凡各種善惡功過事項,分别奏請賞罰懲獎。

    他雖然是嚴正剛直的神明,卻也性愛诙諧。

    一天,在鐵拐先生請的宴席上,逢到現在廬山、等前去教授劍法的玄女大弟子何仙姑。

    酒酣之後,大家說笑為歡。

    何仙姑無意中,提到自己前生之事并修道始末。

    二郎撫掌大笑道:『怪不得人人說何仙姑是有丈夫的,原來真有這等事情,今兒你自己也說出來了。

    可知人家沒有冤枉你呀!』何仙姑經他取笑,不覺粉臉通紅,也是他一時情急,偶失檢點,便脫口答道:『二郎卻莫瞎說别人,你自己親妹子招了個凡人做丈夫。

    你這位三界都巡按,竟連自己家的事都查究不出來麼?』此言一出,阖座大驚。

    仙姑也自悔失言,急得面紅過耳,花容失色。

    本來二郎為神,何等精明。

    三界之事,大如國計民生,小至家常瑣碎,哪一件兒瞞得過他的耳目。

    獨是乃妹與王昌之事,一則二郎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家庭中,決沒有絲毫犯法之事;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