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作棒喝點醒迷境 發偉論傾倒真仙
關燈
小
中
大
道:“大概可過五百年。
五百年後,仍回原質。
這也是一種天地循環之理,如何能夠永遠不變。
倘有永不變回之理,今天便不能使它變成金銀了。
”洞賓蹙然不安道:“既如此,弟子就不願用這方法,免害五百年後的人。
” 锺離權聽了,不覺點頭贊歎道:“難得難得。
我竟想不到此,這不過是眼前極易明白的道理。
怎奈學法的人,自學他的法。
法子學成了,存心救濟窮困之人,那已算是極大的善果,極好的心術了。
誰還顧到五百年後得着這塊金銀的人,更受變回鐵石的害處。
不但我,大概神仙中能此者不在少數,卻不曾聽見有哪一位理會到這些事情。
誰想被你這初學主人一語點醒,可謂發前人所未發,糾正多少隻顧眼前不管将來的神仙。
隻此一言,足抵五百年功行了。
難得難得,可佩可敬。
”說着又撫着他的肩膀,喜笑道:“好孺子,你有這樣的善智慧,好見識,前程正未可量。
千年之後,必成神仙領袖無疑也。
勉之勉之,莫枉負了這好天份好資質啊!”洞賓受贊,有些不安道:“師父如此誇獎,弟子怎受得起。
弟子但求早成正覺,得追随幾杖,勸化世人,于願良足。
至于本身前程,何敢作非非之想呢?”锺離權點頭道:“神佛仙人功名祿位,也都有個定數。
天之所置,人不能廢。
其所棄者,人也難以自拔。
你此番前去,馬上就有一件閑事,挨到你身上來。
你既不能不管,管了閑事,就有小小的口舌之災。
即此小事,也有因果之理在内,好在前途有人庇護,不足憂也。
”師徒二人一直講說到天色黎明。
洞賓不敢逗留,拜别師父,就想動身。
锺離權道:“現在重重門戶,你怎樣走得出去?來來來,待我送你一程罷。
于是手挽洞賓,出了房門,卻是一個小小的天井。
仰視天空,微微有些星月之光,躲在流蕩不停的烏雲裡面,卻是怕見人面一般,老是不再露臉。
曉風起處,天井中梧桐枝葉,蕭然作響。
枝頭好鳥,倦夢方回,吱吱喳喳地互相告訴,似說晨光到了,大家醒醒兒,各幹各的正經去,莫再沉迷在黑夜之中。
地上的師徒倆,手挽手兒,微作感喟之聲。
洞賓慘然說道:“師父,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天生人物,何故使之一個個沉溺于世情欲海之中。
看他們晨興夜寐,孳孳名利,他們自己定覺得做人是應該如此的,這才是人生正當的方法咧。
但從世外人看來,與枝頭鳴鳥的奔波覓食,有甚麼分别。
一旦大限臨頭,命在俄頃,生時辛苦機謀、智取力奪所得的功名利祿,可能帶得一絲兒到陰間受用?又如此輩飛鳥之才過春夏,又屆秋冬,碌碌庸庸,無休無歇,轉眼兒老死林巢,或為頑童所害,或傷弋人之手。
所有生前飛馳奔骛,種種勤勞所得的結果,又是怎樣?弟子學道伊始,自顧不遑。
面對于此等隻顧眼前不思退步的人物,兀是忍不住替他們悄悄心憂。
師父,弟子将來可能替他們稍盡盡匡救之勞麼?” 锺離權微笑道:“昔人說,一夫不獲,時予之辜,是何等偉大的心胸?佛如來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何等慈悲心腸?舜人也,我亦人也。
人之所能而謂我必不如者,此懦夫蠢奴之所為,有志者弗屑也。
弟子啊!你有此好心,可莫問将來的能與不能,隻顧眼前的如何勤力。
天道最公,天心最仁。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
行矣弟子,奔爾前程,盡爾心力。
将來之事,将來再說,戚戚萦懷,匪第自苦,亦足分爾道心,大可不必。
别矣洞賓,好自為之。
毋忘三年後湘江岸之約。
”說畢,伸手向空中一招,猝聞咿啞之聲,起于天末。
洞賓一驚顧問,有白鶴一頭,自空而下,飛翔樹林三匝,把方才吱喳的小鳥驚得呀然一聲,四散飛奔。
锺離權喝道:“孽畜安得恃大欺小,玩忽公務。
還不快來送你師兄出門去呢。
”那鶴聽了,立刻滾身而下,落于地上,化為一個童子,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端的令人可愛。
向锺離權稽個首問道:“師父,是哪一位師兄?”锺離權指着洞賓說道:“就是這位呂師兄,他今要去南昌地界。
你可把他送到江北岸上,由他自去吧。
”洞賓聽說,一面向那童子舉手為禮。
童子也還了一禮。
洞賓此時倒有些戀戀不舍的樣子,執着師父的手,嗚咽有聲。
猛聽得锺離權大喝一聲:“既雲修道,何得塵心太重?還不快快前去!”說時,伸手在洞賓額上一拍。
洞賓大吃一驚,慌忙睜眼一看,咦,真是仙家妙用,神秘不測,自顧此身已飄飄然飛上九霄雲外。
也不曉得怎樣跨上童子的肩頭。
這童子也不知什麼時候又變成了白鶴,将他馱在半空。
這一來,把洞賓吓得做聲不得。
未知洞賓此去有何異事,卻看下回分解。
五百年後,仍回原質。
這也是一種天地循環之理,如何能夠永遠不變。
倘有永不變回之理,今天便不能使它變成金銀了。
”洞賓蹙然不安道:“既如此,弟子就不願用這方法,免害五百年後的人。
” 锺離權聽了,不覺點頭贊歎道:“難得難得。
我竟想不到此,這不過是眼前極易明白的道理。
怎奈學法的人,自學他的法。
法子學成了,存心救濟窮困之人,那已算是極大的善果,極好的心術了。
誰還顧到五百年後得着這塊金銀的人,更受變回鐵石的害處。
不但我,大概神仙中能此者不在少數,卻不曾聽見有哪一位理會到這些事情。
誰想被你這初學主人一語點醒,可謂發前人所未發,糾正多少隻顧眼前不管将來的神仙。
隻此一言,足抵五百年功行了。
難得難得,可佩可敬。
”說着又撫着他的肩膀,喜笑道:“好孺子,你有這樣的善智慧,好見識,前程正未可量。
千年之後,必成神仙領袖無疑也。
勉之勉之,莫枉負了這好天份好資質啊!”洞賓受贊,有些不安道:“師父如此誇獎,弟子怎受得起。
弟子但求早成正覺,得追随幾杖,勸化世人,于願良足。
至于本身前程,何敢作非非之想呢?”锺離權點頭道:“神佛仙人功名祿位,也都有個定數。
天之所置,人不能廢。
其所棄者,人也難以自拔。
你此番前去,馬上就有一件閑事,挨到你身上來。
你既不能不管,管了閑事,就有小小的口舌之災。
即此小事,也有因果之理在内,好在前途有人庇護,不足憂也。
”師徒二人一直講說到天色黎明。
洞賓不敢逗留,拜别師父,就想動身。
锺離權道:“現在重重門戶,你怎樣走得出去?來來來,待我送你一程罷。
于是手挽洞賓,出了房門,卻是一個小小的天井。
仰視天空,微微有些星月之光,躲在流蕩不停的烏雲裡面,卻是怕見人面一般,老是不再露臉。
曉風起處,天井中梧桐枝葉,蕭然作響。
枝頭好鳥,倦夢方回,吱吱喳喳地互相告訴,似說晨光到了,大家醒醒兒,各幹各的正經去,莫再沉迷在黑夜之中。
地上的師徒倆,手挽手兒,微作感喟之聲。
洞賓慘然說道:“師父,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天生人物,何故使之一個個沉溺于世情欲海之中。
看他們晨興夜寐,孳孳名利,他們自己定覺得做人是應該如此的,這才是人生正當的方法咧。
但從世外人看來,與枝頭鳴鳥的奔波覓食,有甚麼分别。
一旦大限臨頭,命在俄頃,生時辛苦機謀、智取力奪所得的功名利祿,可能帶得一絲兒到陰間受用?又如此輩飛鳥之才過春夏,又屆秋冬,碌碌庸庸,無休無歇,轉眼兒老死林巢,或為頑童所害,或傷弋人之手。
所有生前飛馳奔骛,種種勤勞所得的結果,又是怎樣?弟子學道伊始,自顧不遑。
面對于此等隻顧眼前不思退步的人物,兀是忍不住替他們悄悄心憂。
師父,弟子将來可能替他們稍盡盡匡救之勞麼?” 锺離權微笑道:“昔人說,一夫不獲,時予之辜,是何等偉大的心胸?佛如來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何等慈悲心腸?舜人也,我亦人也。
人之所能而謂我必不如者,此懦夫蠢奴之所為,有志者弗屑也。
弟子啊!你有此好心,可莫問将來的能與不能,隻顧眼前的如何勤力。
天道最公,天心最仁。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
行矣弟子,奔爾前程,盡爾心力。
将來之事,将來再說,戚戚萦懷,匪第自苦,亦足分爾道心,大可不必。
别矣洞賓,好自為之。
毋忘三年後湘江岸之約。
”說畢,伸手向空中一招,猝聞咿啞之聲,起于天末。
洞賓一驚顧問,有白鶴一頭,自空而下,飛翔樹林三匝,把方才吱喳的小鳥驚得呀然一聲,四散飛奔。
锺離權喝道:“孽畜安得恃大欺小,玩忽公務。
還不快來送你師兄出門去呢。
”那鶴聽了,立刻滾身而下,落于地上,化為一個童子,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端的令人可愛。
向锺離權稽個首問道:“師父,是哪一位師兄?”锺離權指着洞賓說道:“就是這位呂師兄,他今要去南昌地界。
你可把他送到江北岸上,由他自去吧。
”洞賓聽說,一面向那童子舉手為禮。
童子也還了一禮。
洞賓此時倒有些戀戀不舍的樣子,執着師父的手,嗚咽有聲。
猛聽得锺離權大喝一聲:“既雲修道,何得塵心太重?還不快快前去!”說時,伸手在洞賓額上一拍。
洞賓大吃一驚,慌忙睜眼一看,咦,真是仙家妙用,神秘不測,自顧此身已飄飄然飛上九霄雲外。
也不曉得怎樣跨上童子的肩頭。
這童子也不知什麼時候又變成了白鶴,将他馱在半空。
這一來,把洞賓吓得做聲不得。
未知洞賓此去有何異事,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