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婆心勸化頑婦 一口吸盡海洋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人之将死,除了年老氣衰,宛如油幹燈盡,奄奄忽忽,終其天年之輩,凡是年富力強,或急病亡身,或因故自盡。
這等人身雖死而氣不散,死後果能為厲鬼。
而其臨終之頃,也必有多少感想,或回溯平生,或垂念來日,總之對于曾經托寓的世界,終有幾分割舍不得,這是一定之理。
上回書中,說那老蛟之妻春瑛小姐,抱着一腔悲憤,肩荷半個海洋,滿拟趨上城隍山頂,趁高屋建瓴之勢,與世界一切同盡。
這等意志行事,說它殘酷,也殘酷到了極處,說它悲壯卻也悲壯到了極端。
尤其是出于一個婦女之手,愈覺這等殘酷悲壯之事,自有天地以來所未見。
列公們都是審情察理的大雅君子,蓦然涉獵至此,縱不責備作書人言過其實,而對于春瑛小姐這人,卻無論如何不敢深信其為平常人類,是可以斷言的了。
而據作書人所知,事情确是那樣殘酷悲壯。
而主其事者,又确實是一位小姐出身的老婦。
惟其如此,所以當他臨舉事之先,也有那番深合人情的感想。
就此感想,以揣測其人之品性志趣,益發可見這位春瑛小姐,不但不類上文所說那樣殘酷悲壯之人,簡直還是一位很清高很貞節而又非常近情的好女子。
惟其如此,乃令列公們越覺其人與事之不能相侔。
作書人則敢一言以蔽之曰:事無大小,視乎其人之意氣。
意決如山,氣盛似海,雖以弱女子任天下大事可也。
否則縱有治世之權,為天下之主,而畏首畏尾,結果也隻成為一個昏庸懦弱、一事無成的孱皇弱主而已,何足道也。
空話太多,該打該打,快快扳轉來,說到正文上去。
按那春瑛正在追思前事,仰天大恸之時,忽聽身後有人說道:“你這位太太甚事傷心,怎麼跑到這半山之中,号哭起來,敢則有甚冤苦之事不成麼?”春瑛回頭一看,卻是一個垂髫女孩,笑嘻嘻地立在一塊山子石上,向着自己注視不釋。
春瑛本來沒有心思去和他糾纏,隻因瞧那姑娘活潑娬媚,娟秀聰明,覺得非常可愛,已有些舍不得不答他之意。
後來又想起自己幼年時節,也最愛登山涉水,又最喜歡管人家閑事。
每次出門,遇有貧乏衰志之人,必設法盡力拯濟他們。
今見此孩體貌神情和自己竟有幾分相似,且好管閑事,喜玩山林,又正和本人習性一樣。
如此一想,他那垂萎的心花,忽然之間,似受露漿滋溉,略略轉了一點生機。
而方寸靈台,對于這事的感想,又不知是苦是甜,是酸是辣,這都不必管它。
總之他已沒有拒絕那女孩問答的勇氣,是一定的了。
當下也止淚忍悲,向着女孩點點頭兒,對他說道:“小姑娘是天地間剛正最樂之人,也是人間世上最有幸福之人。
怎知道同一天地,同一人世,更同一人生,自少而長,會得無緣無故,不知不覺,突然走入人類所走不通的絕路上去。
年輕時節所謂歡樂,所謂幸福,一概得個相反的結局。
到了這個時候,真有叫你生不得生,死又不能快死的情形。
小姑娘,你說這等日子,容易捱得過去麼?這樣的人生,還能做下去麼?但是……唉唉……可愛的小姑娘啊,仁慈的小妹妹呀,這等話,說在你現在的耳朵中,怎麼灌得進去?不說别人,就說我本人吧,當我像小姑娘這樣年紀的時候,假如有人把我方才這番話說給我聽,我也未必能夠相信咧。
小姑娘,你雖是熱心多情,關切我的事情,但是我卻不能答複你的話。
不但不能,也且大可不必。
因為我把事情告訴了你,怕你未必能夠相信。
我也犯不着把這有限的光陰,和小姑娘胡纏這一陣子。
小姑娘請原諒我,我也要走了,再見吧。
”說完這話,就立起身,背上那隻水桶,匆匆要走。
那姑娘忙着笑嘻嘻上前一把拉住他的小桶,說道:“媽媽别走。
你就是不告訴我聽,我也不來問你,累你格外傷心。
但是何必急急忙忙地走到哪兒去呀?天色還早,再坐一會兒不好麼?”春瑛被他拉住了桶,一時走不脫身,又聽他叫自己媽媽,而且聲氣形态都是十分親昵的樣子,禁不住心中又是一動,猛然的又記起自己的幾個孩子來。
不因不由的立住腳,渾身上下恰如麻木一般,怔怔地看着那姑娘,一動也動不得了。
那姑娘忙替他除下水桶,拿來放在石墩子上,含笑說道:“媽媽,你卻不要性急,有什麼為難的事,想個法子,總得一步一步地過去。
自然苦盡甘來,享福的日子還在後面呢!”春瑛聽了,那眼中的淚水如雨水一般,灑将下來。
口說沒工夫坐,一個身子卻不知不覺地坐了下去,嚎天啕地的又哭起來了。
那姑娘勸了一陣,見他哭個不休,也便呆呆地坐着等他。
春瑛心中自然很感激他,因便彈去淚珠,哽咽道:“姑娘的好意,我是明白的。
但是姑娘的好話,我是不能領受。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久已隻剩了孤身一身。
我自己既不能制造幸運,又沒有一兩個親人骨肉,
這等人身雖死而氣不散,死後果能為厲鬼。
而其臨終之頃,也必有多少感想,或回溯平生,或垂念來日,總之對于曾經托寓的世界,終有幾分割舍不得,這是一定之理。
上回書中,說那老蛟之妻春瑛小姐,抱着一腔悲憤,肩荷半個海洋,滿拟趨上城隍山頂,趁高屋建瓴之勢,與世界一切同盡。
這等意志行事,說它殘酷,也殘酷到了極處,說它悲壯卻也悲壯到了極端。
尤其是出于一個婦女之手,愈覺這等殘酷悲壯之事,自有天地以來所未見。
列公們都是審情察理的大雅君子,蓦然涉獵至此,縱不責備作書人言過其實,而對于春瑛小姐這人,卻無論如何不敢深信其為平常人類,是可以斷言的了。
而據作書人所知,事情确是那樣殘酷悲壯。
而主其事者,又确實是一位小姐出身的老婦。
惟其如此,所以當他臨舉事之先,也有那番深合人情的感想。
就此感想,以揣測其人之品性志趣,益發可見這位春瑛小姐,不但不類上文所說那樣殘酷悲壯之人,簡直還是一位很清高很貞節而又非常近情的好女子。
惟其如此,乃令列公們越覺其人與事之不能相侔。
作書人則敢一言以蔽之曰:事無大小,視乎其人之意氣。
意決如山,氣盛似海,雖以弱女子任天下大事可也。
否則縱有治世之權,為天下之主,而畏首畏尾,結果也隻成為一個昏庸懦弱、一事無成的孱皇弱主而已,何足道也。
空話太多,該打該打,快快扳轉來,說到正文上去。
按那春瑛正在追思前事,仰天大恸之時,忽聽身後有人說道:“你這位太太甚事傷心,怎麼跑到這半山之中,号哭起來,敢則有甚冤苦之事不成麼?”春瑛回頭一看,卻是一個垂髫女孩,笑嘻嘻地立在一塊山子石上,向着自己注視不釋。
春瑛本來沒有心思去和他糾纏,隻因瞧那姑娘活潑娬媚,娟秀聰明,覺得非常可愛,已有些舍不得不答他之意。
後來又想起自己幼年時節,也最愛登山涉水,又最喜歡管人家閑事。
每次出門,遇有貧乏衰志之人,必設法盡力拯濟他們。
今見此孩體貌神情和自己竟有幾分相似,且好管閑事,喜玩山林,又正和本人習性一樣。
如此一想,他那垂萎的心花,忽然之間,似受露漿滋溉,略略轉了一點生機。
而方寸靈台,對于這事的感想,又不知是苦是甜,是酸是辣,這都不必管它。
總之他已沒有拒絕那女孩問答的勇氣,是一定的了。
當下也止淚忍悲,向着女孩點點頭兒,對他說道:“小姑娘是天地間剛正最樂之人,也是人間世上最有幸福之人。
怎知道同一天地,同一人世,更同一人生,自少而長,會得無緣無故,不知不覺,突然走入人類所走不通的絕路上去。
年輕時節所謂歡樂,所謂幸福,一概得個相反的結局。
到了這個時候,真有叫你生不得生,死又不能快死的情形。
小姑娘,你說這等日子,容易捱得過去麼?這樣的人生,還能做下去麼?但是……唉唉……可愛的小姑娘啊,仁慈的小妹妹呀,這等話,說在你現在的耳朵中,怎麼灌得進去?不說别人,就說我本人吧,當我像小姑娘這樣年紀的時候,假如有人把我方才這番話說給我聽,我也未必能夠相信咧。
小姑娘,你雖是熱心多情,關切我的事情,但是我卻不能答複你的話。
不但不能,也且大可不必。
因為我把事情告訴了你,怕你未必能夠相信。
我也犯不着把這有限的光陰,和小姑娘胡纏這一陣子。
小姑娘請原諒我,我也要走了,再見吧。
”說完這話,就立起身,背上那隻水桶,匆匆要走。
那姑娘忙着笑嘻嘻上前一把拉住他的小桶,說道:“媽媽别走。
你就是不告訴我聽,我也不來問你,累你格外傷心。
但是何必急急忙忙地走到哪兒去呀?天色還早,再坐一會兒不好麼?”春瑛被他拉住了桶,一時走不脫身,又聽他叫自己媽媽,而且聲氣形态都是十分親昵的樣子,禁不住心中又是一動,猛然的又記起自己的幾個孩子來。
不因不由的立住腳,渾身上下恰如麻木一般,怔怔地看着那姑娘,一動也動不得了。
那姑娘忙替他除下水桶,拿來放在石墩子上,含笑說道:“媽媽,你卻不要性急,有什麼為難的事,想個法子,總得一步一步地過去。
自然苦盡甘來,享福的日子還在後面呢!”春瑛聽了,那眼中的淚水如雨水一般,灑将下來。
口說沒工夫坐,一個身子卻不知不覺地坐了下去,嚎天啕地的又哭起來了。
那姑娘勸了一陣,見他哭個不休,也便呆呆地坐着等他。
春瑛心中自然很感激他,因便彈去淚珠,哽咽道:“姑娘的好意,我是明白的。
但是姑娘的好話,我是不能領受。
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久已隻剩了孤身一身。
我自己既不能制造幸運,又沒有一兩個親人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