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費長房因憤開殺戒 二郎神下世儆兇橫

關燈
悲為本。

    似你這等舉動,休說報仇過份,違王法,犯天條,種種不合之處。

    單說你倚仗些小道術,欺淩手無寸鐵、不知道法的平民,這等可醜可恥的事,把我們道教中的臉子,都丢完了。

    再說以法術對付常人,隻能用以救人濟世。

    若用于殺人,除非其人身犯大罪,王法未加,而後尚有為害地方之處,既不可以理喻,隻好暫破殺戒,為民除害,所殺亦以少為貴。

    多殘物命,已傷天和,何況草菅人命,至十人之多。

    這是何等殘暴之事。

    常人如此,已該殺有餘辜。

    若以修道之人,利用道法如此殘暴,正該加倍治罪。

    因為照你這等行事,大凡稍通法術之人,簡直可以殺盡天下人民。

    我輩修道之人,真成了天下人民的劊子手哩。

    此風一長,隻怕道教要消滅了。

    ”費長房聽了,滿心都是慚惶懊悔,半晌半晌,不敢答辯一言。

     那道人又說:“再說你的事情。

    你因眼見自己的妻子受人侮辱,憤而出此,其情也似可原。

    再如你說,此輩決沒好人,殺了他們,也可為地方除害,聽來也似有理。

    殊不知人民犯法,本歸官中治理。

    我輩方外之人,橫身加入,已屬越職違法。

    像你這等意思,簡直是凡修道之人,都有幹涉時政的權柄。

    試問天地生人,為什麼不把政治之權,付與道教中人,不更直截了當,省卻許多冤抑。

    為什麼還要設官立職,并設天子以主其事呢?即吾輩不得已而與聞人事,總以多做好事為宜。

    那些殺人放火的野蠻勾當,決不是我們應為的事。

    你既然殺了許多人,又要冒這為衆除害的美名,尤其近于大言不慚,簡直是毫無道理,不必置論。

    試再就你自己的事情而言,大凡為惡之人,必有一個魁首。

    魁首之外,也有被迫而來,也有被誘而緻,也有出于種種不得已的事情,勉強附和,決非完全都是惡人。

    官中捕到大批盜犯,為什麼不馬上并誅,也要細細審問一番。

    正因為盜中并不全是惡不可赦的人。

    而惡人之中,又有主從之分,輕重之别。

    苟可削減,終得破格周全,予以自新之路,決沒像你那樣不分首從,不别輕重,一味加以誅戮之理。

    你們師徒,整日都說秦皇兇殘不仁,殘民以逞,甚至你師父還派人行刺,使他不得善終。

    如今照你這等行事,豈非比秦皇更來得殘酷麼?我倒還要去請教你那師父,教出這等徒弟來,可得聯帶負些責任哩。

    ” 費長房見道人句句中理,語語有棱,而且盡知自己之事,想來必是大有來曆的天上金仙。

    休說自己抵抗不得,而且身負重罪,理應束手受刑。

    再敢抗違,情同拒捕。

    本人固罪上加罪,且恐真個連累師尊,此心何以自安。

    想到這裡,連自己老婆現在哪裡,家中究竟犯了什麼大事,也都不暇計及,撲倒身向那道人叩頭伏罪,隻說:“一切罪惡,都因弟子性太急,質太粗,冒冒失失,闖此大禍。

    弟子的師尊,原說弟子不配修道,早有逐出門牆之意。

    經弟子再三哀求,暫予收錄。

    不料弟子賤性愚魯,剛剛離開師父一步,就弄出這等大事。

    這真和師父絲毫沒有關系。

    還求上仙代我師尊執法,刀鋸斧钺,心甘領受。

    ”說罷,叩頭不止。

    那道人歎了一聲,吩咐起來。

    費長房隻得起身,站立一旁,俯首聽命。

    那道人說:“吾乃玉帝外甥二郎神,因奉帝命,不久楚漢相争,漢王當為天子,命我巡行天下,視察民間,見有人民疾苦冤抑之事,可救者救之;不可救者,也應設法,使得減少苦疼,或者防止禍事的蔓延,勿令擴大。

    剛剛下凡,就見你做出此事。

    本應交付你師父,再行送入冥中,打入九幽地獄。

    姑念你師父道德高深,不忍他丢此顔面。

    再見你已知悔罪,況且事出無心,拟即由我帶去治罪,還可從輕發放。

    你可速去,把你妻子送回家中。

    他是賢德之婦,仙神共敬,你得好為安置,莫教他再受困厄。

    将來自有人去提攜他的。

    你把此事辦妥,三天後,仍來此處見我。

    ”費長房涕泣叩拜,仍用縮地法,趕到妻子所在的地方。

     因人煙不多,一找就找到了。

    夫妻倆稍叙離情。

    費長房也不再将自己得罪的事告他知道。

    一同回到家中,問起鬧事的起因。

    原來費長房早年出家,沒有子女,由費長房的兄子兼祧過來。

    此子即上年何仙姑往訪費長房時,開門接談的人。

    幼時還算了了,長大起來,卻一年不如一年,專喜結交匪人,幹些沒規沒矩的事情。

    不上幾時,把所有産業,敗個磬盡。

    本生父母氣得都成脹病,相繼下世。

    費長房的妻子白氏夫人,年雖不小,卻還有些豐韻。

    費長房在家時,伉俪之情本笃。

    迨他出家之後,多少親友都勸他趁年輕時,再醮與人,免得受那青春寡鹄的苦況。

    白氏矢志守節,百折不回。

    因此地方上人又都同聲欽敬。

     不料那兼祧之子把家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