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锺離權遇神獸 帝君得高徒

關燈
庭墀,命他向上跪拜。

    帝君傳旨平身,锺離權起身謝了恩。

     帝君着他近前,锺離權才瞧清帝君原來是位白面長髯、神情和藹的正神,自己覺膽子大了許多。

    帝君攜他的小手,問他可是锺離權,師父可是李玄、别号鐵拐先生的,锺離權一一應答。

     帝君笑道:“可還知道你的前生是什麼人,因甚貶谪下界為人?”锺離權對稱:“日前承鐵拐師尊指點,已約略明白了些。

    ”帝君笑道:“你如今可願意修道麼?”锺離權一時不曾答應,隻抿嘴兒笑笑,又把一個小食指兒放在口中,卻挺起兩粒亮晶晶圓溜溜,灼灼生光的小眼睛兒,骨碌碌一陣翻騰,朝那帝君盡瞧,那一副活潑玲珑、天真爛漫的神氣,真叫人可愛可喜。

    帝君和一班侍從仙官都喜笑起來。

    帝君又谕道:“你是有仙緣之人,果能立志,比平常人事半而功可倍速,将來的成就可和你師尊一般地位,決不止和前生一樣,專替你祖師管這坐騎的。

    你師尊想來也對你說過了。

    ”锺離權仍隻讪讪一笑,意思是不敢自信可到那般地位,又不甘自居于不堪造就之境,所以聽了谕旨,始終還是對答不上。

    帝君已知其意,笑道:“你的意思我曉得了,這也見得你有志氣,又不肯自誇,這便是入道之基;但你還要明白,你雖拜你師兄李鐵拐為師,但這事還有舛差,一則輩份兒不合,二則照數你不該做鐵拐徒弟,你自不曉得這個道理。

    鐵拐既為仙人,也不精細思量,妄居師父之稱,這是他的不合。

    ”锺離權聽到這裡,忽然插嘴說道:“李師父那般本領,怎麼他不該做我的先生呢?”帝君笑道:“這個道理,此時對你說了,你也不得明白,說個大意你聽,大凡入仙都是一理,人生父子夫妻師弟友朋遇合之間,并非偶然而成,都逃不開一個緣份,如今你同那位師尊雖不能說是無緣,但隻可做你教授本領、啟迪知識的先生,論實在事情,先生還是鐵拐;若論名義,卻讓那位先生來享個現成。

    這人非他,孩子,你可認清,如今坐在你眼前的帝君就是你将來出世升天、超度援引的先生哪!”锺離權聽了,一時領會谕其意。

    那兩旁傳侍之人卻都催他趕緊磕頭拜師。

    锺離權萬分惶惑,跪在地上,卻不肯馬上磕頭。

    他的心中是想自己已經拜過先生,先生又是好好的,現在自己家中,怎麼又另外拜起師父來?拜了這位師父,知道家中那位李先生可能允許不能;而且照帝君說,傳道講學仍要請教李先生,那麼今日之事未免有些對不住李先生,萬一他老人家不答應呢?自己怎生解釋起來。

    正在沉吟,隻見帝君又降谕道:“孩子不用遲疑,你那李師父,他現是一時疏忽,少用了一番推算功夫,他要明白了這個關系,隻怕他自己也要退居師兄地位的。

    但是這事無論如何與你的前程隻有便宜而無損害。

    你想,多一位師父做個指引之人,不好麼?老實再告訴你罷,你受祖師貶谪,是因牧牛不慎之故,而這事的原由,乃是祖師下海救援李鐵拐,鐵拐見你因他而受罪,心中怎麼得安,況有同門之誼,如何不來指引?不但是他,凡是你祖師門下幾代仙人,瞧在同門份上,将來都要特别看承你咧。

    但他們都隻負着保護教導的責任,你的真正先生,還是我帝君一位。

    你今可就拜了師,回去之後,你師尊一定也明白了。

    他明白之後,一定不肯再以師道自居,而你則不妨仍以師禮尊之,他自照舊的指教你修道的法門和種種應用的法術。

    到了你修道成功,将來自可度我上天也。

    ”帝君說到這句,他自己還不覺得,卻把兩旁許多仙吏一個個吓得目瞪口呆,慌得一齊出班俯伏在地。

    帝君大驚,問道:“諸卿有甚事情,如此作為?”當有諸仙領袖禀稱:“聖人無戲語,無失言,今帝君忽言将來須锺離權度帝君上天,臣等不敏,竊恐聖駕有蹈凡下界之憂也。

    ” 帝君想了一想,不禁跌足懊恨,因命:“諸卿且起,聽寡人一言。

    ”諸仙吏都起立歸班,帝君因歎息了一聲道:“寡人常說下界人心太壞、作孽太多,每思設法糾正,善為勸化,此等大事,設非親身下凡,如何做得起來?大概寡人總和衆生還有一度緣份,此乃數之所定,如何推得開來?寡人自開辟之初,得道升天,蒙玉帝提攜,元始、老君兩位的教訓、扶植,并荷西王母、玄女等幾位領袖的保舉,得與玉帝化身真武大帝處于同等地位,爵授帝君,榮膺重寄,受任數萬年,愧無功德及人,難得有此異數重下凡塵,查察如今的風土民情,立萬萬年的道德教化,寡人以為此等事業不下于老君的屢轉凡胎、着經垂訓和孔子的立言投世、師表百代,豈是深居天府久屍祿位的東華帝君所能比拟于萬一呢?寡人業已定下主見,專等度了锺離權成仙之後,一準親自下凡,再受他的超度,我和锺離權互為師生,也是萬年佳話咧。

    望諸卿勿再替寡人介介于懷也。

    ” 衆仙奉旨,一個個心悅誠服,齊齊叩拜道:“不想帝君有此宏願,此佛如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苦心,亦先聖『己饑己溺,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的大德,豈小小功行所能同日而語?竊謂天上多一金仙,何如人間出一聖人。

    況限滿功成,重歸天位,玉帝必更深倚畀,況與帝君有何損失呢?此誠萬代蒼生之幸,亦帝君莫大功德,自非天聰聖哲,安能轉禍為福,履患如夷?臣等愧列仙班,不能仰體聖心,妄深憂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