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借體附魂化成鐵拐 背師喪母哭倒仙徒
關燈
小
中
大
天金仙、三界真神,人人都是濯濯豐神,隻小弟弄得如此一副狼狽相,休說人家嫌我龌龊,就是小弟自己也不免自慚形穢呀!好師兄,可能想個法兒把這死丐丢開,容小弟另外找個稍許清俊些的死人作個替身,不知行得行不得?”文始大笑道:“師弟,不是我說你太不懂事,惶恐你也是修成得道之士,講出來的話竟像不是個内行人說的。
你可知道仙家最注重的是個『緣』字,緣之所結,誰也分拆不開。
就像今兒愚兄和你這番講話,何嘗不因有緣才會不知不覺弄在一處?要是不然,你便要請我也是無從請到咧。
”李玄不等他說完,不覺苦臉一笑道:“師兄高論,小弟何嘗不懂,但不知此丐和小弟又有什麼不解之緣呢?” 文始點頭道:“這個當然不是偶然之事。
因你前世為人之時,此丐曾經替你保全一條性命,照理你該報過他的厚恩,才能出家修道。
因為你根器不同常人,此生谪期已滿,不久轉升天曹,不便再蹈人世做那報恩酬德的勾當,所以于他死後着你附魂他的身體,使他魂雖消但體不死,也可算得報答過他救命之恩了。
這倒真是一舉兩得之事。
況且天數注定該應如此,你怎能嫌人家肮髒,另外找人去呢?還有一層,所貴乎仙人者,如能脫卻凡體,随心變化,莫說醜的可以變俊,壞的可以變好,就要以男變女,以老變小,也無辦不到之理。
似你現在未到屍解之期,暫時不能不說藉此丐屍身以便往返人世,等得功行圓滿,時機到來,便是再俊美百倍的容體,你還用得着他嗎?”李玄聽了,心下徹底明了,不覺連連點了幾個頭,又問:“将來屍解之後,大概可以不用這個醜體了罷?”文始道:“那又不然,你既借他的屍體而為人,無論成道前後,總得以他這身容為主體,不過随時随地不能禁止你不變罷了。
”李玄聽完了話,朝文始稽首謝教,說一聲“去也”,魂入屍體,屍身蹷然而起,手提文始所贈拐杖,恰好長短稱體。
李玄扶着拐杖,又向文始行禮下去。
文始慌忙拉住,着李玄走幾步兒瞧瞧。
李玄依言,一步一拐的走了幾步。
文始見他這副惡行,禁不住要笑出來。
李玄走到一道河邊,向着河水照一照這個身體,心中兀自有些不快活的樣子。
文始又慰他說道:“自來真人不肯露相,祖師每次下凡也常常幻化一種醜惡之态,方能試察凡人敬禮之心真假虛實。
如今你就算是一種幻形有何不妙?你要去救那楊母事不宜遲,就此快去吧?但楊母壽算不永,雖經你法力還生,也不過延壽一紀,還須吩咐楊仁多做好事,方能抵補得過,否則不但楊仁前程有礙,連你也不免少有天譴咧!”李玄受教,别過文始,自己駕雲而起,再一周視本身,覺黑如鐵鑄,渾身不見一點白肉,李玄自己也失笑起來道:“這死丐原來是黑種國裡生長的。
吾今既為黑人,索性取個别号,連附我的姓稱為鐵拐李罷。
”又把文始贈他的桃杖一看,見顔色嫩黃,宛如新杖,因笑道:“身子這麼黑漆漆的,光這根拐杖要它美觀則甚?”于是張口一噴,那拐杖也變為烏黑,與他皮肉一般顔色。
這才點頭自笑道:“要這樣子,才顯得我這鐵拐兩字是名實相符咧。
”于是快快的降落在泰安地方,徑投楊仁家中。
誰知楊仁剛和周小官倆打做一堆,兩不相舍。
楊母屍體己停放棺木闆上,家中冷冷清清,除了他倆之外,就隻小官拉來幫助的鄉下人兒。
那鐵拐先生不曉他們為甚相打,先在外面瞧了一會,才知二人不是争惱,原因楊仁送不着他娘的終,沒曾聽得一句遺訓,一面還失信于恩師李玄,将他法身先期焚化,對于恩師是不忠,對于母親是不孝,因此自覺不能成人,無面目立于天地之間,等着棺材買到,諸事完了,便把入殓出殡一切大事托付周小官,自己就要拔劍自刎于柩前,以謝天上的恩師、泉下的亡母。
周小官自然不能任他自盡,見他掣劍在手,慌忙不顧生死,如飛上前,用力攀住他的肩膊,使他劍不能下。
楊仁放聲大恸,口口聲聲自責不忠不孝,無顔生存。
小官竭力拖住,兀自不能挽回。
鐵拐先生見了倒不覺頻頻點頭,自己慰悅道:“他這自盡固然愚不可及,但從此可以瞧透他的心胸志趣,越是自謂不忠不孝,越可見他忠孝過人之處,真不愧做我鐵拐先生的門生,更不枉了我提拔救度他一番。
”于是,一跛一倚的邁步而入,向二人一舉手問道:“二位因甚如此争執?”小官把上項情事說了一遍,楊仁還想自盡。
鐵拐先生笑道:“楊君,這才是你大大的不是了。
豈不聞死生有命,不可強求。
人子事親,生能盡孝,死能盡禮,如此已是大孝,哪裡再有别的孝道呢?若說令師之事,其咎雖不可追,究竟事出兩難,令師決不責你失信,這于忠字的道理,也很說得過去了。
既忠且孝,為人已足。
若必以自盡為補過,轉恐過不能補,反令尊師懷疚于天曹,令堂痛心于泉下,厥罪太大。
不知楊君何以自解?”小官見一個黑麻而跛的乞丐說出如此一番大道理的議論,不期又驚又喜,連連稱是。
楊仁卻被他說得垂頭不語,悄然歎息,更沒心情查問來人的來曆,呆了片刻,忽然伏在柩旁放聲大哭起來。
那小官卻不再勸說,忙向李玄招呼了一聲,問他貴姓大名。
李玄微微一笑,說出一番話來,才把個楊仁說得喜逐顔開,悲哀盡去。
未知李玄如何說法,卻看下回分解。
你可知道仙家最注重的是個『緣』字,緣之所結,誰也分拆不開。
就像今兒愚兄和你這番講話,何嘗不因有緣才會不知不覺弄在一處?要是不然,你便要請我也是無從請到咧。
”李玄不等他說完,不覺苦臉一笑道:“師兄高論,小弟何嘗不懂,但不知此丐和小弟又有什麼不解之緣呢?” 文始點頭道:“這個當然不是偶然之事。
因你前世為人之時,此丐曾經替你保全一條性命,照理你該報過他的厚恩,才能出家修道。
因為你根器不同常人,此生谪期已滿,不久轉升天曹,不便再蹈人世做那報恩酬德的勾當,所以于他死後着你附魂他的身體,使他魂雖消但體不死,也可算得報答過他救命之恩了。
這倒真是一舉兩得之事。
況且天數注定該應如此,你怎能嫌人家肮髒,另外找人去呢?還有一層,所貴乎仙人者,如能脫卻凡體,随心變化,莫說醜的可以變俊,壞的可以變好,就要以男變女,以老變小,也無辦不到之理。
似你現在未到屍解之期,暫時不能不說藉此丐屍身以便往返人世,等得功行圓滿,時機到來,便是再俊美百倍的容體,你還用得着他嗎?”李玄聽了,心下徹底明了,不覺連連點了幾個頭,又問:“将來屍解之後,大概可以不用這個醜體了罷?”文始道:“那又不然,你既借他的屍體而為人,無論成道前後,總得以他這身容為主體,不過随時随地不能禁止你不變罷了。
”李玄聽完了話,朝文始稽首謝教,說一聲“去也”,魂入屍體,屍身蹷然而起,手提文始所贈拐杖,恰好長短稱體。
李玄扶着拐杖,又向文始行禮下去。
文始慌忙拉住,着李玄走幾步兒瞧瞧。
李玄依言,一步一拐的走了幾步。
文始見他這副惡行,禁不住要笑出來。
李玄走到一道河邊,向着河水照一照這個身體,心中兀自有些不快活的樣子。
文始又慰他說道:“自來真人不肯露相,祖師每次下凡也常常幻化一種醜惡之态,方能試察凡人敬禮之心真假虛實。
如今你就算是一種幻形有何不妙?你要去救那楊母事不宜遲,就此快去吧?但楊母壽算不永,雖經你法力還生,也不過延壽一紀,還須吩咐楊仁多做好事,方能抵補得過,否則不但楊仁前程有礙,連你也不免少有天譴咧!”李玄受教,别過文始,自己駕雲而起,再一周視本身,覺黑如鐵鑄,渾身不見一點白肉,李玄自己也失笑起來道:“這死丐原來是黑種國裡生長的。
吾今既為黑人,索性取個别号,連附我的姓稱為鐵拐李罷。
”又把文始贈他的桃杖一看,見顔色嫩黃,宛如新杖,因笑道:“身子這麼黑漆漆的,光這根拐杖要它美觀則甚?”于是張口一噴,那拐杖也變為烏黑,與他皮肉一般顔色。
這才點頭自笑道:“要這樣子,才顯得我這鐵拐兩字是名實相符咧。
”于是快快的降落在泰安地方,徑投楊仁家中。
誰知楊仁剛和周小官倆打做一堆,兩不相舍。
楊母屍體己停放棺木闆上,家中冷冷清清,除了他倆之外,就隻小官拉來幫助的鄉下人兒。
那鐵拐先生不曉他們為甚相打,先在外面瞧了一會,才知二人不是争惱,原因楊仁送不着他娘的終,沒曾聽得一句遺訓,一面還失信于恩師李玄,将他法身先期焚化,對于恩師是不忠,對于母親是不孝,因此自覺不能成人,無面目立于天地之間,等着棺材買到,諸事完了,便把入殓出殡一切大事托付周小官,自己就要拔劍自刎于柩前,以謝天上的恩師、泉下的亡母。
周小官自然不能任他自盡,見他掣劍在手,慌忙不顧生死,如飛上前,用力攀住他的肩膊,使他劍不能下。
楊仁放聲大恸,口口聲聲自責不忠不孝,無顔生存。
小官竭力拖住,兀自不能挽回。
鐵拐先生見了倒不覺頻頻點頭,自己慰悅道:“他這自盡固然愚不可及,但從此可以瞧透他的心胸志趣,越是自謂不忠不孝,越可見他忠孝過人之處,真不愧做我鐵拐先生的門生,更不枉了我提拔救度他一番。
”于是,一跛一倚的邁步而入,向二人一舉手問道:“二位因甚如此争執?”小官把上項情事說了一遍,楊仁還想自盡。
鐵拐先生笑道:“楊君,這才是你大大的不是了。
豈不聞死生有命,不可強求。
人子事親,生能盡孝,死能盡禮,如此已是大孝,哪裡再有别的孝道呢?若說令師之事,其咎雖不可追,究竟事出兩難,令師決不責你失信,這于忠字的道理,也很說得過去了。
既忠且孝,為人已足。
若必以自盡為補過,轉恐過不能補,反令尊師懷疚于天曹,令堂痛心于泉下,厥罪太大。
不知楊君何以自解?”小官見一個黑麻而跛的乞丐說出如此一番大道理的議論,不期又驚又喜,連連稱是。
楊仁卻被他說得垂頭不語,悄然歎息,更沒心情查問來人的來曆,呆了片刻,忽然伏在柩旁放聲大哭起來。
那小官卻不再勸說,忙向李玄招呼了一聲,問他貴姓大名。
李玄微微一笑,說出一番話來,才把個楊仁說得喜逐顔開,悲哀盡去。
未知李玄如何說法,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