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為修仙不辭險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
關燈
小
中
大
神仙。
隻北部最高的觀日峰,南方有紫霞洞,乃是當年老君煉丹之處。
如今老君亦常常來此,我們山中采樵的人,往往碰到一位老道人,和他們談說古今之事。
他說的都是前朝後代的事情,問人家的卻都是近來的世景。
有時談久了,他拿些梨棗桃杏之類分給人吃。
這些人吃了,下山之時連腳步都輕健了十倍,而且一輩子沒有病痛,年紀亦活得比平常高些。
因此大家傳說:『他是仙人。
』又有人說:『他是神仙的祖師--老君。
』這話傳說有一百多年,後來有那信仙慕道之人不遠千裡而來,上山尋訪。
有一去不回的;有去而複返的。
那一去不回的,有說已遇老君度他出世。
有些人不信修仙如此容易,因又傳說是被虎狼毒蟲拖去吃了。
這都是沒憑據的話。
究竟誰真誰假,可就不曉得了。
那一去而回的人不用說,是到了高山,無路可通。
甚或遇到危險之事,中途意怯就此折回,那就沒甚稀奇了。
不說别處,像我老兒住在這個山僻之地,常年少有行人。
但是二十年來,也碰見了兩三個訪仙之人,有回來的;有不回來的。
因為老兒這地方是上華山必經之路,上山之人必要經過我處,所以這等人倒是常有看見的。
如今公子舍家遠遊,又得真仙攝引,必是與仙有緣,此去一定可見祖師。
老兒自小也曾遇一異人,給我十粒金丸,據說可抵擋饑寒,防禦毒氣、邪祟。
老兒上山入林,一輩子不曾碰些邪毒,多分就是這東西的好處。
後來陸續送人,也快完了,就隻剩了兩粒。
公子既要上山,這等危害不可不防。
這兩粒就一起拿了去吧!” 李玄聽了大喜,連忙下拜,說:“這仙丹既有恁大靈驗,小子拜領一丸,已夠防身,不宜全取,留下一粒,為老丈,濟世救人之用,可不是好。
”王大官聽了,歡喜道:“往常老兒送丹與人,這批人總是要索無厭,似乎能充饑耐寒一般。
雖不是小事,顯見有己無人,貪心不死。
似這等人哪有仙緣。
今聞公子高論,隻此數言,已見仁人之心。
可信此去必定有成。
老兒卻在山下恭聽佳音了。
”說時将一粒丸藥付與李玄。
李玄慌忙接在手中,仔細一看,見那丸色如黃金,潤若渥丹,小如芥子,垂逾鋼鐵,端的稀世之珍。
不覺喜逐顔開,謝之又謝,将來珍藏好了。
小二送上茶來,李玄喝了一口,再問上山途徑。
大官道:“上山甚易,仙徑難尋,有像公子這等有緣之人,出路有路,何必多慮。
”李玄再拜受教。
大官笑曰:“公子如此客氣!老兒山野之夫,有何好處,敢勞公子言謝。
”李玄正色道:“人無分文野,以明理為尚。
老丈所言,句句可為科律,小子謹銘肺腑,終身不敢忘懷!豈一謝可以了事呢!”大官也喜。
李玄在他家住了一宿。
次晨起身,煩大官将衣服去換得錢财,買了一件單袷,另外做了許多幹糧。
一切停當,時已傍晚,李玄便欲動身。
大官父子苦留再宿一宵,明晨就道上山下坡,也覺便利些兒。
李玄笑道:“真仙在上,即宜往谒。
山行非一二日可畢,終有露宿之日。
争此一夜中什麼用?”大官見他意堅,隻得作罷。
命小二親送一程,示他人山路徑方回。
李玄求道心堅,按程行去。
先還平坦,後漸高峻。
每日都是曉行夜止。
遇有山洞,即便止宿,餓了吃點幹糧,渴時吸飲溪泉。
也曾遇些山精野獸,都被他預先避過。
也曾行至高峰絕嶺,終被他攀援而登。
行程不止一日,此時入山愈深,登峰越峻。
回視山下,一無可見;上視高峰,可入雲霄,茫不知其所屆。
所備幹糧也隻敷幾天之用,李玄也不在意,兀自鼓勇前進,毫無怯志。
這日薄暮,行至山嶺重複、岡巒錯雜之處,李玄迷了去路,不知何适為是。
正在傍徨之際,陡覺一陣臭味,觸入鼻中,令人欲嘔。
風過處,忽從林後鑽出一個道人,白須白發,神态肅然。
李玄大驚道:“一路行來,多日不見一人,如何有此道長?前聞大官說:『老君祖師常常幻化凡人,同一班樵人打話。
』今觀此人飄飄然有神仙氣概,況在這深山之中,凡人怎能到此,必為神仙.無疑。
”忙把衣履一整,端步而前,向那道長一躬到地,含淚禀道:“弟子李玄,從洛陽家中得遇仙師指引,從南而北,登山求師,一路上不憚風塵,不辭辛苦。
今幸遇仙師,也是弟子一點虔心,不落虛空。
萬望仙師大施慈悲收錄弟子,使得悟道正果,早脫塵網,弟子不勝悚惶感禱之至!”那道長聽了這話,又見他這般情形,不覺哈哈一笑說道:“你是李玄嗎?我在此等你久了!你既有此誠心,不憚險阻前來訪道,可見大有緣法之人。
我可收你為徒,傳你金丹大道。
”李玄聽了,不勝歡喜,忙又叩了幾個頭,立起身來。
道人吩咐:“你今跟我到洞府去!我自
隻北部最高的觀日峰,南方有紫霞洞,乃是當年老君煉丹之處。
如今老君亦常常來此,我們山中采樵的人,往往碰到一位老道人,和他們談說古今之事。
他說的都是前朝後代的事情,問人家的卻都是近來的世景。
有時談久了,他拿些梨棗桃杏之類分給人吃。
這些人吃了,下山之時連腳步都輕健了十倍,而且一輩子沒有病痛,年紀亦活得比平常高些。
因此大家傳說:『他是仙人。
』又有人說:『他是神仙的祖師--老君。
』這話傳說有一百多年,後來有那信仙慕道之人不遠千裡而來,上山尋訪。
有一去不回的;有去而複返的。
那一去不回的,有說已遇老君度他出世。
有些人不信修仙如此容易,因又傳說是被虎狼毒蟲拖去吃了。
這都是沒憑據的話。
究竟誰真誰假,可就不曉得了。
那一去而回的人不用說,是到了高山,無路可通。
甚或遇到危險之事,中途意怯就此折回,那就沒甚稀奇了。
不說别處,像我老兒住在這個山僻之地,常年少有行人。
但是二十年來,也碰見了兩三個訪仙之人,有回來的;有不回來的。
因為老兒這地方是上華山必經之路,上山之人必要經過我處,所以這等人倒是常有看見的。
如今公子舍家遠遊,又得真仙攝引,必是與仙有緣,此去一定可見祖師。
老兒自小也曾遇一異人,給我十粒金丸,據說可抵擋饑寒,防禦毒氣、邪祟。
老兒上山入林,一輩子不曾碰些邪毒,多分就是這東西的好處。
後來陸續送人,也快完了,就隻剩了兩粒。
公子既要上山,這等危害不可不防。
這兩粒就一起拿了去吧!” 李玄聽了大喜,連忙下拜,說:“這仙丹既有恁大靈驗,小子拜領一丸,已夠防身,不宜全取,留下一粒,為老丈,濟世救人之用,可不是好。
”王大官聽了,歡喜道:“往常老兒送丹與人,這批人總是要索無厭,似乎能充饑耐寒一般。
雖不是小事,顯見有己無人,貪心不死。
似這等人哪有仙緣。
今聞公子高論,隻此數言,已見仁人之心。
可信此去必定有成。
老兒卻在山下恭聽佳音了。
”說時将一粒丸藥付與李玄。
李玄慌忙接在手中,仔細一看,見那丸色如黃金,潤若渥丹,小如芥子,垂逾鋼鐵,端的稀世之珍。
不覺喜逐顔開,謝之又謝,将來珍藏好了。
小二送上茶來,李玄喝了一口,再問上山途徑。
大官道:“上山甚易,仙徑難尋,有像公子這等有緣之人,出路有路,何必多慮。
”李玄再拜受教。
大官笑曰:“公子如此客氣!老兒山野之夫,有何好處,敢勞公子言謝。
”李玄正色道:“人無分文野,以明理為尚。
老丈所言,句句可為科律,小子謹銘肺腑,終身不敢忘懷!豈一謝可以了事呢!”大官也喜。
李玄在他家住了一宿。
次晨起身,煩大官将衣服去換得錢财,買了一件單袷,另外做了許多幹糧。
一切停當,時已傍晚,李玄便欲動身。
大官父子苦留再宿一宵,明晨就道上山下坡,也覺便利些兒。
李玄笑道:“真仙在上,即宜往谒。
山行非一二日可畢,終有露宿之日。
争此一夜中什麼用?”大官見他意堅,隻得作罷。
命小二親送一程,示他人山路徑方回。
李玄求道心堅,按程行去。
先還平坦,後漸高峻。
每日都是曉行夜止。
遇有山洞,即便止宿,餓了吃點幹糧,渴時吸飲溪泉。
也曾遇些山精野獸,都被他預先避過。
也曾行至高峰絕嶺,終被他攀援而登。
行程不止一日,此時入山愈深,登峰越峻。
回視山下,一無可見;上視高峰,可入雲霄,茫不知其所屆。
所備幹糧也隻敷幾天之用,李玄也不在意,兀自鼓勇前進,毫無怯志。
這日薄暮,行至山嶺重複、岡巒錯雜之處,李玄迷了去路,不知何适為是。
正在傍徨之際,陡覺一陣臭味,觸入鼻中,令人欲嘔。
風過處,忽從林後鑽出一個道人,白須白發,神态肅然。
李玄大驚道:“一路行來,多日不見一人,如何有此道長?前聞大官說:『老君祖師常常幻化凡人,同一班樵人打話。
』今觀此人飄飄然有神仙氣概,況在這深山之中,凡人怎能到此,必為神仙.無疑。
”忙把衣履一整,端步而前,向那道長一躬到地,含淚禀道:“弟子李玄,從洛陽家中得遇仙師指引,從南而北,登山求師,一路上不憚風塵,不辭辛苦。
今幸遇仙師,也是弟子一點虔心,不落虛空。
萬望仙師大施慈悲收錄弟子,使得悟道正果,早脫塵網,弟子不勝悚惶感禱之至!”那道長聽了這話,又見他這般情形,不覺哈哈一笑說道:“你是李玄嗎?我在此等你久了!你既有此誠心,不憚險阻前來訪道,可見大有緣法之人。
我可收你為徒,傳你金丹大道。
”李玄聽了,不勝歡喜,忙又叩了幾個頭,立起身來。
道人吩咐:“你今跟我到洞府去!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