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邀天眷實授龍王 博庭歡假制螺肉
關燈
小
中
大
,一齊口稱“聖壽無疆!”跪伏殿陛。
玉帝傳旨溫慰火龍、缥缈二真人,又勉勵了平和夫妻幾句。
師徒都叩謝如儀。
退朝之後,有許多仙官前來,和二真人叙舊。
二真人又命兩徒一一拜見。
勾留片刻,因要朝參元始老君并各位帝君各處金仙,不敢久羁,方才告别而退。
仍出南天門,先至昆侖山元始天尊處,後至八景宮老君祖師處。
老君賞了平和夫妻每人一套衮龍袍服,又賜平和寶劍一把,賜飛龍神針一枝,皆能取妖魔性命于千百裡外,而且使用随心,變化不測。
二徒大喜叩謝。
老君對缥缈說:“灌口一地,從陸而海,由海而陸,滄桑之數,皆有前定,移山倒海,事情果屬鹵莽,究竟也不是平和之罪。
但該處陸多水少,而且距海大遠,得鹹不易,你可去凡間,會同世主,用法造成監井一所,并在監井旁,設下一座火山,以便人民取用。
順便還有一人,該在那時得度,到了那裡,自能知道。
我不久也要下界走一趟,了結一重俗緣。
此外,你們東華師兄,恐亦不免要下凡一走。
但總在中原水平之後,如今卻還早咧。
”又對火龍真人說:“你在錢塘江中設下一閘,可防許多妖魔,卻也很好。
不過将來還有本領極高的蛟妖,能夠穿閘而過,此妖一出,害人必多。
你得時時留心,能夠設法鎮住了他,免得塗炭生靈,也是一件極大功德。
”兩真人受命訖,見老君沒什說話,也不敢多渎聖聽,便帶了兩徒,叩辭出宮。
又至各處走了一遍。
兩徒倒得了許多珍異賞賜,到東海華帝君處。
帝君和兩真人交情最好,特設盛筵留師徒歡宴,席間帝君問起凡間之事,兩真人大略談了幾句。
帝君歎道:“我從海外得道,即登仙界,常恨不能一觀中國文物之盛,将來得有機緣,也想下去遊玩一番。
兩位道兄以為何如?”兩真人聽了,不覺愕然,大吃一驚,忙問:“天府是各界頂高尚尊貴所在,帝君已榮任天職,怎麼又作遊凡之想?從來聖人無戲言,聖口言出不踐不止,還請帝君留意為幸!”帝君仍不明白,不期脫口說道:“有何難!自來仙佛頗多遊戲紅塵的,孤家就去不得?”二真人見他執迷如此,不敢再勸,也不敢多說,恐他再說出不詳的話來,彼此以口示意,告醉覆杯,叩辭而退。
途中互談帝君如何忽動凡心,怪不得祖師先有東華下凡之言,因思修道到此地,尚且不免貪心惑志,何況其它。
這真是吾輩非常可怕之事。
”說到這裡,大家歎息了一會。
那飛龍手插言道:“請問師尊,方在祖師也說『不久下凡一走』,可見出入三界,是神仙常有之事,何以師尊對于東華師伯,又替他這樣憂慮呢?”二師都道:“你們哪裡知道,祖師是萬國九州島五嶽三山群仙之祖,無論怎樣魔劫,壞不得他的法身,迷不住他的道心。
他要下凡,自然有他自己的未完因果,去去即回。
一點用不着别人替他擔心的。
至于東華師伯,雖然道德不淺,卻如何比得上祖師?從前玉帝因見下界有七寶樹光耀九天,偶動貪心,便指出一魂,堕凡曆劫,心志一迷,幾乎不得歸天。
幸得輔助的神仙多,大家随時随地保護他,指點他,方得劫滿歸真。
如今的真武大帝,即玉帝下凡的一魂所成。
像玉帝那樣根基,尚且動不得一點貪嗔,說不得一句戲言,何況東華帝君,更何況不及帝君的呢!”二徒聽說,都竦然道:“弟子出身卑賤,聞道日淺,向來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聽了師尊法谕,竟覺本身好如毫無才能一般。
從今以後,益發要自己檢束身心,免堕輪回之劫。
”兩師歡喜道:“爾等能夠如此克己,将來的前程,正自不可限。
就說劫數所定,該受折磨。
但何當不可修德立功,轉回氣運呢?”二徒都唯唯遵命。
師徒四衆,拜完了上界各君仙神,方才回到下界。
這時虞舜建都之地,在現今山西地方,其時所稱為中國的,其實隻有黃河南北岸的一部分兒,至于長江上下遊,都算南蠻之邦,不入版圖之内。
那黃河流域,全是低平之地,因黃河漬溢四面八方的泛流,還有比較稍小的水,如濟水、淮河等。
因受河水流溢的影響,本身水量頓增,容受不住,一齊湧出,弄得全個中原,完全變成澤國。
人民不能安居,少不得向高處奔逃。
偏偏那些地方又多獅虎豹狼等等猛獸,見人便噬。
人民不死于水,便死于獸。
那時的百姓,也不曉得造下什麼彌天大孽,無端遭此亘古罕有的法劫。
幸得舜帝知人善任,把治水之責,付諸夏禹和伯益二人。
他倆奉了帝命,因水勢太大,一時頗難着手,便共同商議,出了一張榜文,征求治水意見。
火龍真人、缥缈真人湊巧帶了平和夫妻前來見駕,路過此間,便先去請見禹、益二人,獻了疏浚之策,又有平和夫妻奉玉旨為大海龍王,相助平水,兼理水族事務。
種種前事,告訴了他們,禹、益二人不勝欣悅,帶他們朝見舜帝,代陳來意。
舜帝自有一番嘉獎,也和玉帝一般,加封王妃位号。
于是兩真人才把平和夫妻,送入大海之中。
火龍真人親遊南海,采得大批水晶,施用妙法,替他們造起一座王宮。
水波不興,内外通明,這便是世上相傳的水晶宮。
缥缈真人便替他們運來各種陳設器皿之類,一一安置停當,不上幾時,居然布置成一座非常富麗的龍宮。
龍王夫婦感入骨髓,除了稽首感謝之
玉帝傳旨溫慰火龍、缥缈二真人,又勉勵了平和夫妻幾句。
師徒都叩謝如儀。
退朝之後,有許多仙官前來,和二真人叙舊。
二真人又命兩徒一一拜見。
勾留片刻,因要朝參元始老君并各位帝君各處金仙,不敢久羁,方才告别而退。
仍出南天門,先至昆侖山元始天尊處,後至八景宮老君祖師處。
老君賞了平和夫妻每人一套衮龍袍服,又賜平和寶劍一把,賜飛龍神針一枝,皆能取妖魔性命于千百裡外,而且使用随心,變化不測。
二徒大喜叩謝。
老君對缥缈說:“灌口一地,從陸而海,由海而陸,滄桑之數,皆有前定,移山倒海,事情果屬鹵莽,究竟也不是平和之罪。
但該處陸多水少,而且距海大遠,得鹹不易,你可去凡間,會同世主,用法造成監井一所,并在監井旁,設下一座火山,以便人民取用。
順便還有一人,該在那時得度,到了那裡,自能知道。
我不久也要下界走一趟,了結一重俗緣。
此外,你們東華師兄,恐亦不免要下凡一走。
但總在中原水平之後,如今卻還早咧。
”又對火龍真人說:“你在錢塘江中設下一閘,可防許多妖魔,卻也很好。
不過将來還有本領極高的蛟妖,能夠穿閘而過,此妖一出,害人必多。
你得時時留心,能夠設法鎮住了他,免得塗炭生靈,也是一件極大功德。
”兩真人受命訖,見老君沒什說話,也不敢多渎聖聽,便帶了兩徒,叩辭出宮。
又至各處走了一遍。
兩徒倒得了許多珍異賞賜,到東海華帝君處。
帝君和兩真人交情最好,特設盛筵留師徒歡宴,席間帝君問起凡間之事,兩真人大略談了幾句。
帝君歎道:“我從海外得道,即登仙界,常恨不能一觀中國文物之盛,将來得有機緣,也想下去遊玩一番。
兩位道兄以為何如?”兩真人聽了,不覺愕然,大吃一驚,忙問:“天府是各界頂高尚尊貴所在,帝君已榮任天職,怎麼又作遊凡之想?從來聖人無戲言,聖口言出不踐不止,還請帝君留意為幸!”帝君仍不明白,不期脫口說道:“有何難!自來仙佛頗多遊戲紅塵的,孤家就去不得?”二真人見他執迷如此,不敢再勸,也不敢多說,恐他再說出不詳的話來,彼此以口示意,告醉覆杯,叩辭而退。
途中互談帝君如何忽動凡心,怪不得祖師先有東華下凡之言,因思修道到此地,尚且不免貪心惑志,何況其它。
這真是吾輩非常可怕之事。
”說到這裡,大家歎息了一會。
那飛龍手插言道:“請問師尊,方在祖師也說『不久下凡一走』,可見出入三界,是神仙常有之事,何以師尊對于東華師伯,又替他這樣憂慮呢?”二師都道:“你們哪裡知道,祖師是萬國九州島五嶽三山群仙之祖,無論怎樣魔劫,壞不得他的法身,迷不住他的道心。
他要下凡,自然有他自己的未完因果,去去即回。
一點用不着别人替他擔心的。
至于東華師伯,雖然道德不淺,卻如何比得上祖師?從前玉帝因見下界有七寶樹光耀九天,偶動貪心,便指出一魂,堕凡曆劫,心志一迷,幾乎不得歸天。
幸得輔助的神仙多,大家随時随地保護他,指點他,方得劫滿歸真。
如今的真武大帝,即玉帝下凡的一魂所成。
像玉帝那樣根基,尚且動不得一點貪嗔,說不得一句戲言,何況東華帝君,更何況不及帝君的呢!”二徒聽說,都竦然道:“弟子出身卑賤,聞道日淺,向來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聽了師尊法谕,竟覺本身好如毫無才能一般。
從今以後,益發要自己檢束身心,免堕輪回之劫。
”兩師歡喜道:“爾等能夠如此克己,将來的前程,正自不可限。
就說劫數所定,該受折磨。
但何當不可修德立功,轉回氣運呢?”二徒都唯唯遵命。
師徒四衆,拜完了上界各君仙神,方才回到下界。
這時虞舜建都之地,在現今山西地方,其時所稱為中國的,其實隻有黃河南北岸的一部分兒,至于長江上下遊,都算南蠻之邦,不入版圖之内。
那黃河流域,全是低平之地,因黃河漬溢四面八方的泛流,還有比較稍小的水,如濟水、淮河等。
因受河水流溢的影響,本身水量頓增,容受不住,一齊湧出,弄得全個中原,完全變成澤國。
人民不能安居,少不得向高處奔逃。
偏偏那些地方又多獅虎豹狼等等猛獸,見人便噬。
人民不死于水,便死于獸。
那時的百姓,也不曉得造下什麼彌天大孽,無端遭此亘古罕有的法劫。
幸得舜帝知人善任,把治水之責,付諸夏禹和伯益二人。
他倆奉了帝命,因水勢太大,一時頗難着手,便共同商議,出了一張榜文,征求治水意見。
火龍真人、缥缈真人湊巧帶了平和夫妻前來見駕,路過此間,便先去請見禹、益二人,獻了疏浚之策,又有平和夫妻奉玉旨為大海龍王,相助平水,兼理水族事務。
種種前事,告訴了他們,禹、益二人不勝欣悅,帶他們朝見舜帝,代陳來意。
舜帝自有一番嘉獎,也和玉帝一般,加封王妃位号。
于是兩真人才把平和夫妻,送入大海之中。
火龍真人親遊南海,采得大批水晶,施用妙法,替他們造起一座王宮。
水波不興,内外通明,這便是世上相傳的水晶宮。
缥缈真人便替他們運來各種陳設器皿之類,一一安置停當,不上幾時,居然布置成一座非常富麗的龍宮。
龍王夫婦感入骨髓,除了稽首感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