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說份上名師救高徒 提往事老鼠化蝙蝠
關燈
小
中
大
掃。
這原是他的孝心,我就知道他擅離水底,也不忍去責備他。
誰知不上幾時,竟因此闖出一件大禍。
師兄才說敝徒灌口鬧事,想來必定知道這事的内容了嗎?”火龍真人搖頭笑道:“我不過聽得這麼說,究竟怎樣一樁事情,實在不曾清楚。
你何妨對我談談呢?”缥缈真人又喟然道:“若以天數而論,敝徒灌口之事,和令徒錢塘江之事,何嘗不是前定之數。
數既前定,就是玉帝之尊,受這兩畜閑氣,尚且奈何不得!何況你我,更何況他人呢?師兄,你不聽祖師曾說,将有八大金仙于三千年内,陸續出世成道,為玉帝輔弼之臣。
“其中有早已出世而尚未成人的,是開辟以來一隻老鼠,不曉何以此鼠不比凡鼠,出世以來,從不損壞人家器物,偏能朝鬥拜星,精修勤煉。
雖系小小動物,已成不壞之身,一直過了四五千年,正當三皇治世之時,那地方水災為患,人畜田戶漂沒無數。
這老鼠也從中原被漂到西土,就是現今灌口地方。
因他修道已久,法身堅實,雖在洪波巨浪之中,漂流三四千裡,居然保存得一條性命。
灌口本是一塊很低的陸地,自從那次水災,積水成渚,汪洋千裡,從此便成了一個内海。
當大水初到之時,有一處村莊,大小人口共有二千餘,他們都扶老攜幼,向高處避難。
經過一個地方,兩面高起,中間有三丈多寬的一條河,平時蓄水甚深,此時更不必說,無論何人均不能涉水而過,幸得本來有座獨木小橋,還可藉此過去。
不料人多橋腐,大家又争渡起來,用力稍重,但聽『刮』的一聲,這小橋折而為二,許多争先之人都跌入水中,霎時逐浪而去,不知所往。
那時水勢越盛,險象越大,岸上衆人處在進退維谷的地步,一片嚎哭之聲震動天地。
其時那隻老鼠也夾在人中,希望跟随大衆,渡水逃命。
見橋斷人啼,情形非常可慘,也是他善根深厚,竟把自己的危險忘了,隻想如何可以救得許多人渡河逃命。
想了一會,忽然想出一個方法。
隻見他飛行登那斷橋,向着折斷處走去,望了望,見那橋身并未完全斷落,中間還稍稍有些連着,不過因沉沒水中,渡不得人罷了。
不道那鼠身巨力大,端詳仔細,便奮勇泅水,幾步兒爬上那邊的半座斷橋,一下子工夫,就到達對岸。
老鼠上了岸,兀自回頭,向這邊衆人吱吱的喊了一陣,似乎安慰大衆,不必灰心,我必設法相救的意思。
衆人見這麼個大老鼠,沿着斷橋,先已渡過,心中已都奇怪。
不過大家救死不遑,誰還理會這些。
後來見他一陣喊叫,才覺有些納罕。
有那老成的人,向對河高叫道:『鼠哥鼠哥,恭喜你已脫險,可憐我們這許多人,竟沒法子過得此河。
鼠哥已先登彼岸,不曉得可能想個法子,搭救我們嗎?我們若能渡河,得了性命,大家都要替你造個祠堂,虔心供奉,答謝你的大德咧!』說便這樣說,其實說話的人,心中也不過認為一種無聊之思,哪能作得準。
誰知老鼠聽了此言,重複回身,連連點了幾個頭,表示完全領會的意思。
衆人見了,才更奇怪起來,都道:“看這大老鼠,真個有些道行。
橫豎都是等死的人,姑且站着,看他怎樣施為。
那鼠點了幾個頭,就如飛而去。
也不曉得他在什麼地方,得來一根很長的樹幹,用牙齒咬着,拖入水中,仍沿那斷橋,銜了過來。
衆人才知他真個前來相救,一片歡呼感謝之聲,振動山谷。
但是光隻一根木頭,仍是無濟于事。
看他向衆人又點點頭,仍舊泅過對岸,又向衆人喊叫了幾聲,照頭先一般,飛馳而去。
過了有片刻,果然又拖來一木,和先前那根木頭長短不差什麼,仍用舊法銜過河去。
此時衆人已知其意。
大家齊心協力,都來幫助他。
先把兩木拖住,就在原有橋樁上,設法系緊。
老鼠也在那邊岸下施展神力,用嘴一鑽,就鑽成兩個大洞,把兩木之端塞進洞内。
這樣便變成一座兩條木頭架成的橋梁。
衆人扶扶扯扯的,一個個走過橋去。
走有幾個時辰,方才走完。
剛巧上流頭大水重至,接連幾個大浪,把老鼠打滾了開去,一霎時漂流數百裡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因他究竟是個小小動物,屢經困乏,氣力早完,那裡再能支持,不覺兩眼翻白,渾身疲乏,動彈不得。
好容易抓住了一根大樹枝拼命掙紮,上了樹巅,不道一個頭昏,立腳不住,骨碌碌
這原是他的孝心,我就知道他擅離水底,也不忍去責備他。
誰知不上幾時,竟因此闖出一件大禍。
師兄才說敝徒灌口鬧事,想來必定知道這事的内容了嗎?”火龍真人搖頭笑道:“我不過聽得這麼說,究竟怎樣一樁事情,實在不曾清楚。
你何妨對我談談呢?”缥缈真人又喟然道:“若以天數而論,敝徒灌口之事,和令徒錢塘江之事,何嘗不是前定之數。
數既前定,就是玉帝之尊,受這兩畜閑氣,尚且奈何不得!何況你我,更何況他人呢?師兄,你不聽祖師曾說,将有八大金仙于三千年内,陸續出世成道,為玉帝輔弼之臣。
“其中有早已出世而尚未成人的,是開辟以來一隻老鼠,不曉何以此鼠不比凡鼠,出世以來,從不損壞人家器物,偏能朝鬥拜星,精修勤煉。
雖系小小動物,已成不壞之身,一直過了四五千年,正當三皇治世之時,那地方水災為患,人畜田戶漂沒無數。
這老鼠也從中原被漂到西土,就是現今灌口地方。
因他修道已久,法身堅實,雖在洪波巨浪之中,漂流三四千裡,居然保存得一條性命。
灌口本是一塊很低的陸地,自從那次水災,積水成渚,汪洋千裡,從此便成了一個内海。
當大水初到之時,有一處村莊,大小人口共有二千餘,他們都扶老攜幼,向高處避難。
經過一個地方,兩面高起,中間有三丈多寬的一條河,平時蓄水甚深,此時更不必說,無論何人均不能涉水而過,幸得本來有座獨木小橋,還可藉此過去。
不料人多橋腐,大家又争渡起來,用力稍重,但聽『刮』的一聲,這小橋折而為二,許多争先之人都跌入水中,霎時逐浪而去,不知所往。
那時水勢越盛,險象越大,岸上衆人處在進退維谷的地步,一片嚎哭之聲震動天地。
其時那隻老鼠也夾在人中,希望跟随大衆,渡水逃命。
見橋斷人啼,情形非常可慘,也是他善根深厚,竟把自己的危險忘了,隻想如何可以救得許多人渡河逃命。
想了一會,忽然想出一個方法。
隻見他飛行登那斷橋,向着折斷處走去,望了望,見那橋身并未完全斷落,中間還稍稍有些連着,不過因沉沒水中,渡不得人罷了。
不道那鼠身巨力大,端詳仔細,便奮勇泅水,幾步兒爬上那邊的半座斷橋,一下子工夫,就到達對岸。
老鼠上了岸,兀自回頭,向這邊衆人吱吱的喊了一陣,似乎安慰大衆,不必灰心,我必設法相救的意思。
衆人見這麼個大老鼠,沿着斷橋,先已渡過,心中已都奇怪。
不過大家救死不遑,誰還理會這些。
後來見他一陣喊叫,才覺有些納罕。
有那老成的人,向對河高叫道:『鼠哥鼠哥,恭喜你已脫險,可憐我們這許多人,竟沒法子過得此河。
鼠哥已先登彼岸,不曉得可能想個法子,搭救我們嗎?我們若能渡河,得了性命,大家都要替你造個祠堂,虔心供奉,答謝你的大德咧!』說便這樣說,其實說話的人,心中也不過認為一種無聊之思,哪能作得準。
誰知老鼠聽了此言,重複回身,連連點了幾個頭,表示完全領會的意思。
衆人見了,才更奇怪起來,都道:“看這大老鼠,真個有些道行。
橫豎都是等死的人,姑且站着,看他怎樣施為。
那鼠點了幾個頭,就如飛而去。
也不曉得他在什麼地方,得來一根很長的樹幹,用牙齒咬着,拖入水中,仍沿那斷橋,銜了過來。
衆人才知他真個前來相救,一片歡呼感謝之聲,振動山谷。
但是光隻一根木頭,仍是無濟于事。
看他向衆人又點點頭,仍舊泅過對岸,又向衆人喊叫了幾聲,照頭先一般,飛馳而去。
過了有片刻,果然又拖來一木,和先前那根木頭長短不差什麼,仍用舊法銜過河去。
此時衆人已知其意。
大家齊心協力,都來幫助他。
先把兩木拖住,就在原有橋樁上,設法系緊。
老鼠也在那邊岸下施展神力,用嘴一鑽,就鑽成兩個大洞,把兩木之端塞進洞内。
這樣便變成一座兩條木頭架成的橋梁。
衆人扶扶扯扯的,一個個走過橋去。
走有幾個時辰,方才走完。
剛巧上流頭大水重至,接連幾個大浪,把老鼠打滾了開去,一霎時漂流數百裡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因他究竟是個小小動物,屢經困乏,氣力早完,那裡再能支持,不覺兩眼翻白,渾身疲乏,動彈不得。
好容易抓住了一根大樹枝拼命掙紮,上了樹巅,不道一個頭昏,立腳不住,骨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