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争意氣二龍搶珠 鬧上界玉帝求賢

關燈
稱:“下界有兩條妖龍造反,如今殺上寶殿來也!請陛下快快發兵防守。

    ”玉帝大驚道:“什麼妖龍,怎一向也不聽人說起,如今該宣誰人前去除妖。

    ”一語未了,猛聽得殿前一陣風響,兩條不知死活的孽龍,真個鬧将上來,口中齊呼:“快把老頭獻出,饒你一國性命!若是不然,我們作起法來,一時三刻,淹死你們全國!”玉帝聽了,慌說:“妖龍已至,快宣把守天門各将,擋住關口,一面召朕甥二郎,速帶天兵前來降妖。

    ”李長庚忙又奉旨到灌口去召二郎,這裡有鄧、辛、張、陶四将,各執兵器來打二龍。

    二龍大怒,使出渾身神力,頭撞殿庭,尾擊天門,身子一扭,早把四将摔去幾千百裡。

    慌得玉帝和許多仙官,趕緊退入後殿。

    但聽得天崩地塌的一聲,兩龍早把一座殿角,打得坍将下來。

    把殿上許多陳設的器具,打得七坍八倒,四分五裂。

    那兩龍口口聲聲,仍要找那老頭出去送死。

    玉帝不覺龍顔震怒,道:“朕忝為上天之主,統轄三界文武萬仙,如今妖龍造反,竟敢打上寶殿,毀損殿庭,也不見一人和朕分憂,豈不愧死羞死!”一句話說得一班侍從仙官,一個個面紅口噤,相向無言。

    此時外面兩龍越鬧越兇,竟要飛入後殿。

    當有玉帝左右的八大仙官,出至前殿,高喚道:“兀那兩龍,你等出身何處?如何得道?因什事由,反上天庭?快請一一講明!須知此間乃是通明殿上,玉帝所居,豈容爾等如此妄為?今玉帝有旨,憐爾等修行非易,若肯悔過伏罪,還可原情一二!如再狂妄執迷,隻怕天兵一至,骸骨成灰,卻不枉費了千年功行?”二龍聽說,這才知道是天曹靈府。

    此禍闖得真不小,沒奈何口吐人言,一同陳說此番如何鬧起,如何相打,因恨老道無端責辱,心有不甘,故齊心合力,要把老道捉來,将他沉于東海之中,飽魚蝦的肚子。

    不道老道一進此地,就不見出來,心中大怒,鬧出事端。

    可并不知道是玉帝殿上。

    如今已知罪,不敢再有妄為,還求大仙代求玉帝恕以無知,赦其大罪!但卻不肯說出自己出身和修道年代、潛修地方!仙官聽見,把心放寬,回來奏聞玉帝。

    玉帝道:“凡修道之人,必有師父,兩畜師父何人?再去問明!朕卻找他們師父來,治以應得之罪。

    ”八仙官再來傳谕時,不道兩龍已知得罪于天,不敢再留,已逃至下界去了。

     玉帝重行出殿,召見各級仙官,正商議善後和剿捕之事。

     卻有李長庚帶來灌口二郎,率領全體兵将前來聽命,并面奏:“微臣治下,也有老龍成妖,日前忽然施用妖術,移來土山一座,将灌口海面壓住,改水為陸。

    奪天地造化之功。

    正拟發兵擒拿,恰被先事脫逃。

    現奉明诏逮捕孽龍,不知是否即是灌口之妖!”玉帝見說,自有一番慰問。

    即着率領本部天兵,下界讨逆。

    二郎奉旨去訖。

    玉帝見那殿角傾圮,庭柱歪斜,許多器具都是九洲四海之寶,被他們糟得不成模樣,不由心中不悅。

     對那李長庚問道:“朕為諸天之主,乃萬仙領袖,天庭之中,多少才能出衆、法術精通之士,如何被這兩妖橫行無忌,如入無人之境,難道滿朝仙吏,竟都沒有趕得上兩個小妖的嗎?如此情形,往後下界畜生,稍有本領,都可任性橫行,目無法紀,甚至朕這通明寶殿,也有一天被妖人魔鬼拆毀淨盡,片瓦不存,那還成個什麼樣子!這三界之上,也用不着朕這有名無實的玉帝了。

    卿等看有什麼法子,可以保得玉宇澄清,天庭安晏。

    其各抒懷抱,直言無隐。

    ”隻見李長庚出班奏道:“久治則亂,亂則劫生,治亂安危,皆有定數。

    微臣前在八景宮,聽老君和元始論劫,曾言今年通明殿上,當有小小災變,微臣竊思上帝領袖萬仙,主持劫運,縱有災變,何能惹及道明,因此竊笑兩位仙長所言之迂。

    疑事所必無,不複置念。

    不料如今卻有此妖龍之禍,果應二仙之語,可見劫運之理,雖大聖上仙,明知其故,而無能避免。

    臣又聞老君預言,下界不久有洪水大災,人畜淹沒,數在億萬以上。

    幸有應運聖人業已降生人世。

    不久當膺下界聖主之命,出任首輔,将來即行治水之事,爾時水陸兩界,重新訂界限。

    陸上之事,自有人君治理,水中之事,須得兩條有術有才的龍神,方能制治得下。

    已派他大弟子火龍、缥缈兩真人,收度兩條真龍,潛伏水底待時應召。

    ”又說:“兩龍一雌一雄,還有姻緣之分,将來匹配夫妻,誕育龍種,以為東南西北、大小内外各海之主,輔助人君,受命上天,保得四海平安。

    妖精匿迹,蟲魚之類各遂其生。

    這事非常重大,所說莫非就是這兩個怪畜所以有此本領。

    要是世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