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錢塘江龍遊傳古迹 東海岸徒弟覓師尊
關燈
小
中
大
撞成平地;忙把尾巴一縮,又是呼喇喇一陣響,又把他那仇家的百十間房子,也變成瓦礫之常還有宅前宅後、莊内莊外的樹木,同時都被震倒了許多。
至于坍屋之下的人民,更自可想而知,大批兒壓得和肉醬一般,越發不成個模樣了。
飛龍才曉得闖下大禍,慌忙收回龍丹,變成小孩原身,回顧地上,隻覺濕漉漉的。
原來不知何時,已變成一片汪洋的水灘。
水勢潺潺,向東流去。
飛龍忙又跳在空中,運用神光四面一望,方知此水竟已通達錢塘江,成為小小江灣。
後來地方百姓所稱為鬧龍港者便是此地。
那時的飛龍,卻無暇再顧這些,隻得匆匆忙忙離了水灘,回到自己家中,兀自神魂不定,心膽動搖,回想了一下,忽然伏着母親靈柩,大恸起來。
隻道得遇仙師,從此可望出頭,哪知小小疏忽,惹下如此大禍,連累不少良民。
師尊是大羅金仙,事事能夠前知,将來降罪起來,如何當得起呢!哭了一回,猛然轉念,現在仇是報了,禍是闖了,罪是受定了。
追悔痛哭,也是無用。
想我第二件大事,便是母親窀穸之事。
我此番惹禍,都因母親而起,難道還忍教母親靈柩永遠停留在此,将來自身受災,卻教誰來安葬他呢!想到這裡,不覺歎口氣道:“命苦之人,橫直是弄不好的,事已如此,自身之事,卻莫管他,竟把母親安葬好了,再遵師命,去東海恭候定罪去罷。
”于是跪下去,對着靈柩又哭拜一陣。
他此時也不去煩動别人,捏起召神訣,請來許多天丁力士,将靈柩扛到一座高山之上。
因自己要去東海,便把靈柩的方向,朝東安放。
更請本山土地們幫忙,不上一個時辰,就堆起一座極高的墳墓。
從别處移來了百十枝松柏,将墳墓圍繞得密密嚴嚴,地勢十分盛旺。
于今龍遊西北有座峻嶺,号稱飛龍的,即因秀春葬地得名。
再說飛龍異想天開,見得大事了,便要遵師命,前去東海,因念自己闖下這等大禍,雖說事出無心,但回想自身從篾纜得道,經曆兩世,從沒鬧過這等大事,死傷如許多人口,此去禍福死生,尚未可必,而眼前又不能不和母親墳墓暫告分别,心中由不得萬分凄楚。
忽然想到此去離那東海不過數百裡之遙,承師父教授地行之術。
此後化成龍體,不能在空中任意往還,以及災及田廬,再遭天譴,不如地行赴海,所過之處,開成一條地溝,此後如要拜墓,便可從地中往來,人不知鬼不覺的,也不驚世駭俗,害己殃人,豈非大妙之事。
想到這裡,不覺十分歡喜,想再試着鑽入地底。
忽又轉念水面之事我所熟悉,地中之事,别有土地專司,我今侵犯他的地界,不可不先對各方土地情商一聲,免得再惹是非。
于是捏訣念咒,召各山中土地,告知此意。
土地們面面相向,都有為難之色。
飛龍怒道:“隻通一條走路,又不礙着什麼,怎便如此無情!”土地們見他發怒,都慌道:“上神不要錯會我等意思,委因各處各地,氣有厚薄,味有濃淡,田有肥瘠,質有松實,此皆上天注定。
福人能得福地,苦人隻好得些劣土,怎經得上神恁地一鑽,卻不把好壞的土地弄成一脈貫通,此後再分不出等第高下。
别的還不打緊,不免把世上善惡禍福,災祥吉兇都弄得七颠八倒,有違上天賞罰之公,報應之理。
将來追究起來,小神們位卑職小,如何擔當得起。
” 飛龍聽了,知語語有理,句句皆真。
怎奈自己朝墓心切,好容易想出這個主意,自謂計出萬全,再無不妥,也決沒比此更好的法子,着實躊躇了一回,又對土地們說:“列位所言,雖是不錯,但據我想來,善人得福,惡人逢殃,那是報應一定之理,豈能因我這一攪,就頑得個颠來倒去。
就是地脈溝通,經我法身一過,必有伏泉,将來人民取水也容易些。
難道算不得将功折罪麼?我意已定,列位可以幫忙,大家都出點力,幫助一下,将來如有機緣,定當重報。
要是不能相助,我便獨力進行。
料想不到一天,也可通出大海了。
”土地們又苦勸了一回。
飛龍哪肯聽從,揮去土地,自管盡力鑽地,果然神仙妙術不比尋常,看他化成一個不大不小的法身,從嶺頭母墳入地,一路捏訣而進。
先是由高而下,次乃由西而東,真個不消一天,已把一條地脈溝道,直連東洋大海。
飛龍不勝之喜,從此潛身東海,修煉符訣。
每逢念到亡母,便從海口而進。
沿着所通地道,不消片刻,即可直達墓前。
後人因這條地脈是飛龍所開,大家稱為龍脈。
後來這條龍脈雖仍被許真人封住,但是故事流傳,沿而成典。
今人考究風水的,動不動講什麼龍脈龍頭,就從此事發生出來。
其實按之事實,并不相符,也隻算一種附會之
至于坍屋之下的人民,更自可想而知,大批兒壓得和肉醬一般,越發不成個模樣了。
飛龍才曉得闖下大禍,慌忙收回龍丹,變成小孩原身,回顧地上,隻覺濕漉漉的。
原來不知何時,已變成一片汪洋的水灘。
水勢潺潺,向東流去。
飛龍忙又跳在空中,運用神光四面一望,方知此水竟已通達錢塘江,成為小小江灣。
後來地方百姓所稱為鬧龍港者便是此地。
那時的飛龍,卻無暇再顧這些,隻得匆匆忙忙離了水灘,回到自己家中,兀自神魂不定,心膽動搖,回想了一下,忽然伏着母親靈柩,大恸起來。
隻道得遇仙師,從此可望出頭,哪知小小疏忽,惹下如此大禍,連累不少良民。
師尊是大羅金仙,事事能夠前知,将來降罪起來,如何當得起呢!哭了一回,猛然轉念,現在仇是報了,禍是闖了,罪是受定了。
追悔痛哭,也是無用。
想我第二件大事,便是母親窀穸之事。
我此番惹禍,都因母親而起,難道還忍教母親靈柩永遠停留在此,将來自身受災,卻教誰來安葬他呢!想到這裡,不覺歎口氣道:“命苦之人,橫直是弄不好的,事已如此,自身之事,卻莫管他,竟把母親安葬好了,再遵師命,去東海恭候定罪去罷。
”于是跪下去,對着靈柩又哭拜一陣。
他此時也不去煩動别人,捏起召神訣,請來許多天丁力士,将靈柩扛到一座高山之上。
因自己要去東海,便把靈柩的方向,朝東安放。
更請本山土地們幫忙,不上一個時辰,就堆起一座極高的墳墓。
從别處移來了百十枝松柏,将墳墓圍繞得密密嚴嚴,地勢十分盛旺。
于今龍遊西北有座峻嶺,号稱飛龍的,即因秀春葬地得名。
再說飛龍異想天開,見得大事了,便要遵師命,前去東海,因念自己闖下這等大禍,雖說事出無心,但回想自身從篾纜得道,經曆兩世,從沒鬧過這等大事,死傷如許多人口,此去禍福死生,尚未可必,而眼前又不能不和母親墳墓暫告分别,心中由不得萬分凄楚。
忽然想到此去離那東海不過數百裡之遙,承師父教授地行之術。
此後化成龍體,不能在空中任意往還,以及災及田廬,再遭天譴,不如地行赴海,所過之處,開成一條地溝,此後如要拜墓,便可從地中往來,人不知鬼不覺的,也不驚世駭俗,害己殃人,豈非大妙之事。
想到這裡,不覺十分歡喜,想再試着鑽入地底。
忽又轉念水面之事我所熟悉,地中之事,别有土地專司,我今侵犯他的地界,不可不先對各方土地情商一聲,免得再惹是非。
于是捏訣念咒,召各山中土地,告知此意。
土地們面面相向,都有為難之色。
飛龍怒道:“隻通一條走路,又不礙着什麼,怎便如此無情!”土地們見他發怒,都慌道:“上神不要錯會我等意思,委因各處各地,氣有厚薄,味有濃淡,田有肥瘠,質有松實,此皆上天注定。
福人能得福地,苦人隻好得些劣土,怎經得上神恁地一鑽,卻不把好壞的土地弄成一脈貫通,此後再分不出等第高下。
别的還不打緊,不免把世上善惡禍福,災祥吉兇都弄得七颠八倒,有違上天賞罰之公,報應之理。
将來追究起來,小神們位卑職小,如何擔當得起。
” 飛龍聽了,知語語有理,句句皆真。
怎奈自己朝墓心切,好容易想出這個主意,自謂計出萬全,再無不妥,也決沒比此更好的法子,着實躊躇了一回,又對土地們說:“列位所言,雖是不錯,但據我想來,善人得福,惡人逢殃,那是報應一定之理,豈能因我這一攪,就頑得個颠來倒去。
就是地脈溝通,經我法身一過,必有伏泉,将來人民取水也容易些。
難道算不得将功折罪麼?我意已定,列位可以幫忙,大家都出點力,幫助一下,将來如有機緣,定當重報。
要是不能相助,我便獨力進行。
料想不到一天,也可通出大海了。
”土地們又苦勸了一回。
飛龍哪肯聽從,揮去土地,自管盡力鑽地,果然神仙妙術不比尋常,看他化成一個不大不小的法身,從嶺頭母墳入地,一路捏訣而進。
先是由高而下,次乃由西而東,真個不消一天,已把一條地脈溝道,直連東洋大海。
飛龍不勝之喜,從此潛身東海,修煉符訣。
每逢念到亡母,便從海口而進。
沿着所通地道,不消片刻,即可直達墓前。
後人因這條地脈是飛龍所開,大家稱為龍脈。
後來這條龍脈雖仍被許真人封住,但是故事流傳,沿而成典。
今人考究風水的,動不動講什麼龍脈龍頭,就從此事發生出來。
其實按之事實,并不相符,也隻算一種附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