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曹二奸賊 誘夫奪色 文正屈陷 包公雪冤

關燈
繞。

    包公忖道:此必有冤枉事。

    帶進府門,我把前冤告知。

    爺爺說道:『既有妻子,何不令來告狀?』我道:『妻被他帶去鄭州三個月。

    』爺令行牌一道,便差陰使帶到曹府見妻一面。

    目今禍事已至,曹二差委張清持刀來殺你。

    可雙膝跪在他的跟前說道:張清哥,曆訴苦冤。

    他是慈心的人,見冤不殺,必定有個憐憫之心。

    你便急急走到開封府,包爺台前哀告。

    自然與你雪此深冤。

    ”囑罷,張清已至,手持利刃走入房來。

    文正奪他的刀,張清無刀不能殺之。

    隻得驚醒張氏,跪在張清跟前。

    口稱“張清哥”曆訴前冤,張清救之。

    文正冤魂亦去。

    私開了後門,将花銀十兩與張娘子作路費,教他直上東京包大人處。

    張氏拜謝出門。

    他是個閨門女子,獨自如何得到東京。

    悲哀感動了太白星,化作一個老人,直引他到了東京。

    仍乘清風而去。

     張氏驚疑,起頭望時,正是舊日王婆店門首,入去投宿。

    王婆頗認得,訴出前情,王婆亦為之下淚。

    乃道:“今五更,包大人行香,待回來可接馬頭下狀。

    ”張氏請人做了狀子完備。

    恰出街來,正遇見一官人,不是包大人卻是大國舅。

    見着狀子大驚,就問他一個沖馬頭的罪。

    登時用鐵鞭将張氏打暈去了,搜撿身上有花銀十兩,亦奪得去。

    将其屍丢在僻巷。

    王婆聽得消息,即來看時,氣尚未絕。

    連忙抱回店裡救蘇。

    過二三日,探聽包大人在門首過,張氏接馬頭告狀。

    包公見狀,便令公牌領張氏入府中,去廊下滴血認屍,果是其夫屍首。

    不覺血淚□□懷,悲哀不絕。

    包公又拘店主人王婆來,問的實審勘明白。

    令張氏入後堂陪侍李夫人,發放王婆回店。

    包公思忖,先捉大國舅又作理會。

    即詐病不起,上聞包病與群臣議往視之。

    曹國舅前奏“待小臣先往問病,陛下再去未遲。

    ”上允奏。

    次日報入包府中,包公吩咐齊備。

    适國舅到府前下轎,包公出引迎入後堂坐定,叙慰良久。

    便令擡酒來,飲至半酣,包公起身道:“大國舅,下官前日接得一紙狀。

    有人告說:丈夫兒子被人打死,妻室被人謀了。

    後其妻子逃至東京,有一官處下狀,又被仇家用鐵鞭打昏去了。

    且幸得王婆救醒,後在我手裡告狀,已準他的。

    正待等國舅商議,不知那官姓甚名誰?”國舅聽罷,毛發悚然。

    張氏從屏風背後走出,哭指道:“打死妾身,正是此人。

    ”國舅喝道:“無故賴人,該得甚罪?”包公怒發,令牌軍捉下,去了衣冠,用長枷監于牢中。

    包公恐走透消息,閉上了門,将親的人盡拿下。

    便思捉二國舅的計,寫下假書一封,已搜得大國舅身上圖書,用朱印式訖。

    差人尋夜到鄭州道知:“太郡夫人病重,作急回來。

    ”二國舅見書,認得兄長圖書。

    即忙輕身轉回東京,未到府遇見包公,請入府中叙話。

    酒飲三杯,國舅半酣起身道:“家兄有書來,說道母親病重,尚容别日領教。

    ”忽後面走出張氏,跪下哭訴前情。

    曹二一見張氏,面如土色。

    便令捉下,枷入牢中。

     從人報與太郡夫人。

    夫人大驚,即将诰文忙來開封府。

    恰遇吊着二位國舅在廳上打,夫人近前将诰文說包公一篇,被包公奪來扯碎。

    夫人沒奈何,急回見曹娘娘,道知其詳。

    曹皇後奏知仁宗,仁宗亦不準理。

    皇後心慌,私出宮門,來到開封府,與二國舅說方便。

    包公道:“國舅已犯死罪,娘娘私自出宮。

    明日下官見上奏知娘娘因何私自出宮。

    ”皇後無語,隻見複回宮中。

    次日太郡夫人自奏與仁宗,仁宗無奈下敕,遣大臣到開封府和勸。

    包公預知其來,乃吩咐牌軍出示曉谕,彼各自有衙門,今日但入府者,便與國舅一同治罪。

    衆大臣聞知,那個敢入府中。

     上知包公決不容情,争奈太郡夫人日夕在前哀奏。

    隻得命整鸾駕,親到開封府。

    包公近前,将上王帶連咬三口。

    奏道:“今又非祭天地勸農之日,因何胡亂出朝,主天下三年大旱。

    ”仁宗帝道:“朕此來者端為二皇親之故耳。

    萬事看朕分上饒他也罷。

    ”包公道:“既陛下要做二皇親之主,一道赦文足矣,何勞禦駕到此。

    今國舅罪惡貫盈,若不允臣判理,臣願納還官诰歸農。

    ”仁宗回駕。

    包公令牢中押出二國舅,赴法場處決。

     太郡夫人知得,複入朝,懇上降赦書救二國舅。

    皇上允奏,即頒赦文,遣臣臨法場中宣讀。

    包公跪聽宣讀,止赦東京罪人及二皇親。

    包公道:“都是皇上百姓,犯罪偏不赦天下。

    ”先令斬訖二國舅。

    大國舅侍待午時方開刀。

    太郡夫人聽報斬訖二國舅,忙來哭投皇上。

    王丞相奏道:“陛下須頒赦天下,則可保大國舅。

    ”皇上允奏,即草诏頒行天下:“不拘犯罪輕重一齊赦宥。

    ”包公聞赦各處,即當場開了大國勇枷放回。

    歸見太郡夫人相抱而哭。

    大國舅道:“不肖深辱父母,今在死裡複生。

    想母自有侍奉,孩兒情願納還官诰,入山修行。

    ”太郡夫人勸留不住。

    後來曹國舅得遇奇異真人點化,已入八仙班中。

    包公既判此款公案,令将袁文正屍身葬于南山之陰。

    庫中給了銀兩,賜與張氏發放回鄉。

    是時遇赦之家,無不稱頌包公仁德。

    包公此舉,殺一國舅而一家之奇冤得申,赦一國舅而天下罪言皆釋。

    真能以迅雷沛甘雨之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