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告父母鄒姚竭力 酬媒妁金鈕歡心

關燈
卻說鄒、姚二人為挹香去做說客,不多時已詣金宅,鐵山接見。

    叙罷寒溫,拜林道:“香弟今日到那裡去了?”鐵山便答道:“前幾天倒肯安心書館,自前日起始看他坐立不安,今日又不知往那裡去了。

    究竟他為着何事,二位賢侄可有些知道?”拜林道:“伯父聽禀。

    香弟前日與小侄說起,因為一事十分不樂,今特來禀明伯父,欲圖商酌。

    ”鐵山道:“卻是為着何事,請說不妨。

    ”拜林便深深的一揖道:“如此小侄直說了,望伯父勿責乃幸。

    ”拜林這一副裝腔,倒使得鐵山狐疑莫釋,以為他與挹香幹了甚麼大錯事:所以這般着急。

    便道:“賢侄請說不妨。

    ” 拜林道:“小侄本不敢冒昧而陳,實緣再不說明,恐累香弟性命,有關伯父的後裔,故特偕夢仙來與伯父懇情的。

    ” 鐵山不悅道:“畜生幹了何事,望請直言。

    ” 拜林道:“事雖不大,諒情總可與伯父懇情的。

    奈香弟性頗固執,意謂我不代陳,彼總心中惆怅。

    說了或者伯父容情,賞光侄等,他就可安心書館矣。

    若說了不允,他有些戆的,說甚麼為僧為鬼,情願取義舍生。

    伯父試猜一猜,看他究系為着何事?”鐵山道:“這畜生的勾當,莫非為花月場中的事麼?”拜林道:“知子莫若其父,一些不錯。

    伯父索性猜他一猜,他為甚麼要為僧為鬼。

    ”鐵山暗想道:“這畜生心裡必為鈕愛卿之事。

    ”便道:“畜生作事,瞞得我如聾瞽一般,我雖略為探聽,究未深悉,教我那裡猜得着。

    ”拜林道:“香弟耽情花柳,小侄初亦不知。

    後來他自對我說,有一鈕愛卿小姐,十分眷戀,是巾帼中罕有之俦。

    據他說已通鴛牒,未有鸩媒。

    因娶妻必告父母,是以中心焦灼。

    小侄也曾勸過他幾次,他說舍生取義,視死如歸。

    設若雙親不允,情願短見亡身。

    這句話雖是他無意說出,然不測之虞,讵可不防。

    況癡男呆女,古今來亦複不少。

    小侄因香弟說得天花亂墜,曾偕他一訪其人。

    見這位愛卿小姐果然端莊流麗,穩重幽姻,絕無青樓習氣。

    為人極伶俐,女紅之暇,詩賦是他專門。

    若與香弟成了伉俪,不愧才子佳人。

    不知伯父大人意下如何?可許小侄做個現成媒人,成全了這段美事?” 拜林說罷,對夢仙丢個眼色,夢仙道:“林哥之言極是,伯父允了罷。

    一則賞了小侄輩的薄面,二則使香弟也好安心書館了。

    ” 鐵山聽了二人說詞,又氣又笑,氣的是挹香不習上,笑的是千出許多奇事。

    “若說不允,倘若真有不測,我又是惟此一子,如何是好?”躊躇良久,便道:“承蒙兩位賢侄美意,我誠感佩不谖。

    所恨者畜生作事,瞞得我如聾瞽一般。

    我卻暗探聽,早有幾分知曉。

    ” 拜林道:“伯父,這倒不好怪他。

    此原非正大光明之事,本不能自陳于伯父之前。

    今求伯父看小侄薄面,萬勿責他,讓他成了這件美事罷。

    ”鐵山道:“賢侄,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們雖非大族,卻是清白傳家。

    若娶水榭花筵之媳,難免旁人譏議,如何,何如?”拜林道:“伯父勿慮。

    昔關盼盼亦彭城校書,後從張建封歸燕子樓中,傳為佳話。

    況這鈕小姐雖偶堕曲院,而其守身如太璞一般,賣文為活,從無苟且之情。

    自訂香弟後,已經兩載閉門辭客矣。

    ” 鐵山被拜林一番唇槍舌劍,略有回心,便道:“據賢侄的意思,是要老夫答應的了?”拜林見鐵山載他身上,連忙道:“并非小侄必要伯父允許,不過這段佳話倒也罕有。

    且香弟性情固執,恐有意外之虞。

    ”說罷,佯裝拭淚。

     鐵山見拜林如此,心中暗暗稱贊他自己出清,日後好不至怪他。

    複一想,又是他們好意,便說道:“賢侄,我也聞古來癡男怨女,各殉癡情,往往怪父母之不諒。

    此達者之所以不遏阻也。

    況承二位美意,老夫自宜應允。

    但我要畜生努力芸窗,俟入泮後方始容得。

    倘不撷泮宮芹,教他莫望河洲荇。

    ” 拜林見已允,便偕夢仙立起,深深的四揖,乃道:“既蒙伯父賞光,小侄當竭力以勸香弟用功便了。

    ”遂告辭。

     夢仙同至鄒宅,挹香見了,急問道:“其事如何?”拜林搖頭道:“不成,不成。

    ”挹香道:“為什麼不成?”夢仙道:“成的,成的。

    ”挹香道:“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