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沈水煙消深院悄
關燈
小
中
大
豫親王将如霜的病症細細寫了一封疏折,遣人送到上苑皇帝處。
旋即皇帝亦有書信回複,信中并未提及慕氏,隻是囑他好好養病,更附送了幾道折子,禦批隻是“與豫王細覽”。
原來睿王率着大軍,一路擾民,終于在本月初六到了繁州,大軍駐紮下來,繁州都督李延前往大帳谒見睿王,不知因何事惹怒了睿王,竟被睿王命人拖出帳外一頓軍棍打殺。
繁州本地駐軍差點激起了嘩變,幸得睿王帳下一名副将接獲諜報,密禀了睿王,睿王便命三軍合圍,将本地駐軍一萬五千人全都繳了兵械。
還沒有見着屺爾戊大軍的面,反倒先把自己人俘虜了一萬五千之衆。
豫王将這幾道奏折看得數遍,每看一遍,眉頭便皺得更深一分。
早已經是夜深,多順數次進來,不敢催他安歇,隻是端茶遞水,豫親王最後終于阖上奏折,命多順熄了燈,這才睡了。
雖然睡下了,但還惦記着朝中偌多政務,心思冗雜,一時倒也睡不着。
耳畔是風雨之聲,隻覺萬籁俱寂,唯有雨滴梧桐,清冷蕭瑟。
正是前人詞中所言:“夜深風竹敲秋韻。
”這樣半睡半醒,他每到夜間總是低燒不退,睡在榻上漸漸又發起燒來,朦胧隻覺案上那盞油燈火苗飄搖,終究是夜不成寐。
既睡不着,聽見睡在外間的多順呼吸均停,鼻息間微有鼾聲,知他睡得沉了,亦不驚動,自顧自披衣而起,趿了鞋子踱到窗前,推開了窗子。
雨竟已經停了,疏疏一點殘月從梧桐葉底漏下來,滿院月色如殘雪,清冷逼人,一時竟然看得呆住。
正出神間,忽聞“嘟聿”一聲,似笛而非笛,似箫亦非箫,聲音幽暗清雅,穿竹度月而來。
曲調十分簡單,一疊三折,他傾聽良久,方才聽出是前朝名曲《幽篁》。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此詩由前朝名士譜為琴曲,一詠三歎,極是風雅。
他素嘗聽人以琴奏,未料改為笛吹,亦如此幽咽動人。
而曲聲斷續,吹奏一遍之後,又從頭吹起。
他不由出來檐下傾聽,砌下萱草叢叢,流繭點點,而曲聲卻漸漸又起,院中殘月疏桐,晚涼浸骨,他循聲而去,那曲聲聽着分明,似是不遠,但走過竹橋,溪聲淙淙裡再聽,仍在前方。
于是一路行去,幸而微有月色,照見溪水如銀,漫石甬路如帶。
轉過一角矮牆,隻見溪畔青石之上,有一素衣女子倚石而坐,月色下但見她衣白勝雪,長發披散肩頭,便如墨玉一般,宛轉垂落至足。
溪水生袅袅霧氣,一時風過,滿林竹葉蕭蕭如雨,吹起她素袖青絲,這才見手膩如玉,而唇中銜竹葉薄如翡翠,那曲子正是她銜葉而吹。
隔溪相望,竟不知此情此境,是夢是幻,而眼前人是仙是鬼,是狐是妖。
那女子微擡螓首,見着豫親王,舉手掠起長發,這才露出面頰蒼白,并無半分血色,烏沉沉的一雙眼睛,似映着溪光流銀,躍動碎月萬點,光華不定。
他恍惚的道:“原來是你。
” 她起身,取下口中竹葉,随手一拂,那片竹葉便落入溪水中,溪水在月光下如同水銀,蜿蜒向前。
那片竹葉,亦随波逐流,順着渦流旋轉,繞過溪石嶙峋,緩緩漂向他面前。
葉尖輕勾石側,不過刹那,重又被溪水挾帶,終于漸流漸遠,望不見了。
她依舊立在那裡,姿态仍是娉婷如仙,殘月如紗微籠在她身上,便如生輕煙淡霞。
最後還是她施了一禮,仿佛猶帶着幾分怯意:“王爺。
” 豫親王倒有幾分生硬,道:“不必這樣多禮。
” 一時無言。
豫親王自忖身份尴尬,夜深僻靜之處,孤男寡女有無盡嫌疑,便道:“夜深風涼,你病也才好,還是快回去吧。
”說罷便要轉身,誰知如霜急急又叫了聲:“王爺。
” 他停住腳,如霜似是鼓足勇氣,道:“請問王爺,為何不讓如霜回家去。
” 月影清輝,遍地如霜。
他恍惚的想,原來如此。
原來她叫如霜。
他道:“城中疫病橫行,所以才送了你來寺中養病。
” “隻是,”她微颦了眉頭,月下望去,眉疏疏如遠黛,越發襯得星眸似水:“過了這麼些日子,家裡怎麼沒差人來看我?” “說是疫症,自然不便差人來探視。
” “但奶娘和小環,這兩個人無論如何,不會抛下我不管的。
不管我得了什麼病,她們一定會跟着我的。
” 豫親王不禁默然,因為她眸中浮光碎影,已經是泫然欲泣:“王爺,你别騙我,我家裡——我家裡人——都死了是不是?”見他依舊不答,她的眼淚漱漱而落:“是不是他們都染了疫症病死了,是不是?所以才不讓我回家去,所以我才一個人住
旋即皇帝亦有書信回複,信中并未提及慕氏,隻是囑他好好養病,更附送了幾道折子,禦批隻是“與豫王細覽”。
原來睿王率着大軍,一路擾民,終于在本月初六到了繁州,大軍駐紮下來,繁州都督李延前往大帳谒見睿王,不知因何事惹怒了睿王,竟被睿王命人拖出帳外一頓軍棍打殺。
繁州本地駐軍差點激起了嘩變,幸得睿王帳下一名副将接獲諜報,密禀了睿王,睿王便命三軍合圍,将本地駐軍一萬五千人全都繳了兵械。
還沒有見着屺爾戊大軍的面,反倒先把自己人俘虜了一萬五千之衆。
豫王将這幾道奏折看得數遍,每看一遍,眉頭便皺得更深一分。
早已經是夜深,多順數次進來,不敢催他安歇,隻是端茶遞水,豫親王最後終于阖上奏折,命多順熄了燈,這才睡了。
雖然睡下了,但還惦記着朝中偌多政務,心思冗雜,一時倒也睡不着。
耳畔是風雨之聲,隻覺萬籁俱寂,唯有雨滴梧桐,清冷蕭瑟。
正是前人詞中所言:“夜深風竹敲秋韻。
”這樣半睡半醒,他每到夜間總是低燒不退,睡在榻上漸漸又發起燒來,朦胧隻覺案上那盞油燈火苗飄搖,終究是夜不成寐。
既睡不着,聽見睡在外間的多順呼吸均停,鼻息間微有鼾聲,知他睡得沉了,亦不驚動,自顧自披衣而起,趿了鞋子踱到窗前,推開了窗子。
雨竟已經停了,疏疏一點殘月從梧桐葉底漏下來,滿院月色如殘雪,清冷逼人,一時竟然看得呆住。
正出神間,忽聞“嘟聿”一聲,似笛而非笛,似箫亦非箫,聲音幽暗清雅,穿竹度月而來。
曲調十分簡單,一疊三折,他傾聽良久,方才聽出是前朝名曲《幽篁》。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此詩由前朝名士譜為琴曲,一詠三歎,極是風雅。
他素嘗聽人以琴奏,未料改為笛吹,亦如此幽咽動人。
而曲聲斷續,吹奏一遍之後,又從頭吹起。
他不由出來檐下傾聽,砌下萱草叢叢,流繭點點,而曲聲卻漸漸又起,院中殘月疏桐,晚涼浸骨,他循聲而去,那曲聲聽着分明,似是不遠,但走過竹橋,溪聲淙淙裡再聽,仍在前方。
于是一路行去,幸而微有月色,照見溪水如銀,漫石甬路如帶。
轉過一角矮牆,隻見溪畔青石之上,有一素衣女子倚石而坐,月色下但見她衣白勝雪,長發披散肩頭,便如墨玉一般,宛轉垂落至足。
溪水生袅袅霧氣,一時風過,滿林竹葉蕭蕭如雨,吹起她素袖青絲,這才見手膩如玉,而唇中銜竹葉薄如翡翠,那曲子正是她銜葉而吹。
隔溪相望,竟不知此情此境,是夢是幻,而眼前人是仙是鬼,是狐是妖。
那女子微擡螓首,見着豫親王,舉手掠起長發,這才露出面頰蒼白,并無半分血色,烏沉沉的一雙眼睛,似映着溪光流銀,躍動碎月萬點,光華不定。
他恍惚的道:“原來是你。
” 她起身,取下口中竹葉,随手一拂,那片竹葉便落入溪水中,溪水在月光下如同水銀,蜿蜒向前。
那片竹葉,亦随波逐流,順着渦流旋轉,繞過溪石嶙峋,緩緩漂向他面前。
葉尖輕勾石側,不過刹那,重又被溪水挾帶,終于漸流漸遠,望不見了。
她依舊立在那裡,姿态仍是娉婷如仙,殘月如紗微籠在她身上,便如生輕煙淡霞。
最後還是她施了一禮,仿佛猶帶着幾分怯意:“王爺。
” 豫親王倒有幾分生硬,道:“不必這樣多禮。
” 一時無言。
豫親王自忖身份尴尬,夜深僻靜之處,孤男寡女有無盡嫌疑,便道:“夜深風涼,你病也才好,還是快回去吧。
”說罷便要轉身,誰知如霜急急又叫了聲:“王爺。
” 他停住腳,如霜似是鼓足勇氣,道:“請問王爺,為何不讓如霜回家去。
” 月影清輝,遍地如霜。
他恍惚的想,原來如此。
原來她叫如霜。
他道:“城中疫病橫行,所以才送了你來寺中養病。
” “隻是,”她微颦了眉頭,月下望去,眉疏疏如遠黛,越發襯得星眸似水:“過了這麼些日子,家裡怎麼沒差人來看我?” “說是疫症,自然不便差人來探視。
” “但奶娘和小環,這兩個人無論如何,不會抛下我不管的。
不管我得了什麼病,她們一定會跟着我的。
” 豫親王不禁默然,因為她眸中浮光碎影,已經是泫然欲泣:“王爺,你别騙我,我家裡——我家裡人——都死了是不是?”見他依舊不答,她的眼淚漱漱而落:“是不是他們都染了疫症病死了,是不是?所以才不讓我回家去,所以我才一個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