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荷葉羅裙一色裁

關燈
露出一張芙蓉秀臉,驚鴻一瞥之間,竟比這六月驕陽更加耀眼。

    敬親王隻覺心下一震,那鲛紗簾已經複又垂下。

    他幾疑自己眼花,但刹那露出的容顔便如一道閃電,劃破黑暗沉寂的天空,許久之後仍留下幽藍的弧光,令人目眩神迷。

     他望着那油壁輕車,簇擁着漸去漸遠,莫名生出一絲惆怅。

    小時候師傅教的那些詞語頓時湧上心間:“山長水闊知何處……” 徐長治撫掌大笑:“王爺不掉文則矣,一掉文就酸掉人大牙。

    ”敬親王與他玩鬧慣了,惱羞成怒,虛踹了他一腳。

     敬親王乃是奉旨回京,在下處換了衣服便得進宮去觐見。

    徐長治唯恐他鬧意氣,再三叮囑:“見了皇上,說話可得留意,您是大大咧咧慣了,傳到旁人的耳朵裡去,可就不定是另一回事了。

    ”敬親王甫返京師,已經覺得縛手縛腳,隻是悶悶不樂。

    最後出來上轎,徐長治猶不放心,扯住他衣袖,極低聲耳語:“十一爺,但看在孝怡皇太後的份上,凡事忍耐些。

    ” 敬親王“嗤”一聲倒笑了:“你放心,我這回斷不會與他動手打架了。

    ” 他離宮年餘,火爆脾氣倒真的收斂了許多,入朝儀門後在永泰門侯旨,結果是趙有智親自迎出來,笑咪咪的道:“皇上歇午覺呢,請王爺随奴婢去‘清風明月閣’,那裡涼快,回頭萬歲爺一起來,就在那裡召見王爺。

    ” “清風明月閣”其實是頗具規制的一座宮殿,位于太液池畔,原是皇子讀書之所,敬親王曾在此殿中苦讀十載,此時随着趙有智踏入殿門,見殿中陳設已經盡皆改了,不複往日模樣,心下不知為何,隻覺得有幾分怅然。

    趙有智将他延至此處,恐皇帝已醒,便轉身回去正清殿,餘下的小内官奉上茶水來。

    敬親王不耐久侯,見殿内殿外肅然,小黃門皆垂目拱手,侍立在大殿深處。

    他信步踱至後殿廊上,那空廊虛淩于水上,廊下即是碧綠一泓太液湖水。

    時方盛暑,極目望去,但見太液池中紅蓮碧葉,層層疊疊,遠接天際。

    而咫尺之間的朱欄外碧荷如蓋,亭亭淨植,有數盞荷葉傾入欄内來,葉大如輪,挨挨擠擠,數重碧葉間有一枝荷箭,似蘸飽了胭脂的一枝筆,蘸得那顔色幾乎化不開去。

    四面芰荷水香,夾雜萍汀郁青水氣徐徐拂面而來,令人神爽心宜。

     正徘徊間,密然如林的荷葉深處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

    他原疑是自己聽得錯了,過不一會兒,又聞女子笑聲如鈴,聲音更是清甜嬌麗,隻叫道:“啊呀,不成……”忽見荷葉搖動,從碧湖深處滑出一艘小艇來。

    荷葉嗖嗖的擦過船舷,紛亂的向兩側分開,那艇極小,似一枝玉梭,瞬間穿出花葉間來。

    艇上唯有二人,艇尾執槳的少女見到敬親王,不由得低低的驚呼了一聲。

    船首女子将槳橫在足側,手中執着數枝紅蓮,見到有陌生男子伫立廊上,情急之下橫肘以花掩面。

    但見紅蓮瓣瓣圍簇,如霞似蔚,襯得一雙皓腕凝霜。

    烏黑如點漆的雙眸,卻從紅蓮重重的花瓣間露出來,望着敬親王,似兩丸黑水銀,光華流轉不定。

     敬親王驟然見到這半張秀臉,如她頰畔蓮花般楚楚動人,突然憶起輕車上那如電容顔,脫口道:“是你!”見她束着雙鬟,烏雲般的發間并無半點珠翠,身着薄绡綠衣,裙色極淡,仿佛荷葉新展之色。

    這樣民間采蓮少女的裝束,不意在宮中竟能見到,她雖衣着寒素,嫣然含笑,自有一種過人風華,姿容綽然,難以描畫。

     執槳的女子慌亂中站了起來,欲向敬親王行禮,小艇本極狹窄,倉促受力一陣亂晃,那綠衣女子低低驚呼,忙抛開手中的花去抓船舷,那紅蓮花紛紛落在碧水中,十分好看,但那綠衣女子眼見險些要落水,敬親王急道:“小心!”情急之下伸手欲相攙,空隔了丈許,卻是無用。

    執槳的女子手忙腳亂,小艇打了好幾個轉,終于回複平穩,那執槳女子笑語嫣然:“可不敢站起來向王爺見禮了,請王爺恕罪。

    ” 敬親王素來不講究這些,他想此二人定是宮人,不知何故卻扮作采蓮女的模樣,見綠衣女子天真燦漫,心生好感,問:“你們是哪個宮裡的?” 綠衣女子望向執槳女子,執槳女子笑吟吟的道:“不能告訴王爺。

    ”她唇邊笑顔極是頑皮:“女史、修儀們歇了午覺,所以咱們才溜出來玩耍,王爺回頭要告訴了人,咱們可就要糟糕啦。

    ”她神情嬌俏甜美,這樣說話亦不讓人覺得讨厭。

    敬親王不由道:“我自然不會告訴旁人。

    ”那執槳女子嫣然一笑:“謝十一爺。

    ”但見那綠衣女子并不答話,坐在船頭,随手拔弄湖水,但見湖水脈脈,從她凝脂樣的指端流過,便如一把白玉梳,梳開無數極細的綠色絲縧。

     敬親王見她身上的綠色衫子被湖風吹動,衣袂飄飄如舉,水光潋滟,倒映她的身影在水中,如荷蓋初傾,自有一種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