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長庚入夢曉窗明

關燈
皇帝沖齡即位,在位四十餘載,所育皇子成人的共有十二人。

    睿親王定湛是興宗的皇六子,乃是貴妃冒氏所出。

    冒貴妃出身寒微,卻深得興宗寵幸,生下定湛不久,便冊封皇貴妃。

    子憑母貴,定湛又生得極為聰穎,興宗不免有意想立他為太子。

    内閣丞輔們卻禀承祖制,力主立皇後所出的嫡長子定沂為太子。

    定沂才資平庸,興宗素來不甚看重這個兒子,于是帝相僵持,内閣群臣以辭職要脅,罷朝達數日之久,興宗終于被迫讓步。

    立定沂為太子,将愛子定湛封敕睿王。

    彼時睿親王才不過九歲,是本朝四百餘年來,破天荒地未成年分府即封王的皇子。

     興宗崩後,太子定沂柩前即位,是為穆宗皇帝。

    穆宗十八歲方被冊立為太子,興宗調教極為嚴厲,定沂平常在皇父面前,連路都不敢走錯半步,十數年來實在被拘得緊了。

    即位後頓時如飛鳥脫樊籠,肆意妄為。

    寵信内官,沉緬荒淫,在國喪熱孝中即廣選美女充陳後宮,信了道士的話吃“回春丸”,結果登基四個月之後,還未及等到第二年改元,便在天佑四十二年十月的丙子日,半夜暴薨在正清殿。

     一歲之内連崩二帝,穆宗無子,如遵照祖訓“兄終弟及”,該當興宗的一位皇子繼位。

    号稱“内相”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錦堂,勾結穆宗的同母胞弟、興宗第二子禮親王定溏,封鎖穆宗薨逝的消息,連夜指使京營入城,禮親王定溏自恃為興宗僅存的嫡子,意圖奪取禁宮衛戍,謀得大位。

    結果京營指揮使慕元假意應允,臨陣倒戈,兵分兩路,一路去圍了禮親王府,将定溏軟禁,另一路将禁城重重圍住,诳開宮門。

    李錦堂懵然無知,猶按原計開門相迎,不想慕元領着數萬雄兵,拱衛而入的竟是毅親王定淳,李錦堂見大勢已去,立刻跪地改口高呼毅親王為“萬歲”。

    定淳不過冷笑一聲,親手揮劍斬殺了李錦堂,然後以袍襟拭血,命慕元“除奸佞、驅閹豎”,慕元躬身領命。

    是夜,京營閉城大索禮親王定溏與李錦堂的餘黨,此即是後世史書上所載的“丙子之變”。

     就在毅親王劍誅李錦堂之後,被重重圍住的禮親王府突然走水,熊熊大火映得京城半邊天空都是稠紅的焰光。

    此時通城的百姓方知起了變故,而入城的京營已經派出重兵維持宵禁,由素日與毅親王來往最密的豫親王親自率令,所有閑雜人等,一率不得上街走動,更惶論救火。

    後來人皆道禮親王定溏謀逆事敗後自愧難當,最後縱火自焚。

    禮親王府上下三百餘口人,皆在這場大火中屍骨無存,連一個活口都未能逃出來。

    禮親王府連綿數裡的雕梁畫棟、錦繡亭台,全都在這場滔天大火中化為烏有。

    一連三日,大火燃起的滾滾濃煙,幾乎連日頭都遮蔽得黯淡無光,一直到第四日黃昏時分,才由京畿道領着兵卒漸漸撲滅。

    此時禮親王府早燒成了一片白地,而宮裡宮外已經肅殺一清,不僅李錦堂的餘黨,連同禮親王的心腹屬臣,都誅殺得幹幹淨淨。

    毅親王定淳在朝儀門稱帝,第二年改元永泰,便是當今的皇帝。

     丙子之變前數日,睿親王正巧被穆宗遣去裕陵祭祀興宗,待得歸來,大局已定。

    皇帝遣使迎出郊外,睿親王俯首稱臣,皇帝亦待這位手足極是客氣,賞賜了大量的财帛莊田,又賜他親王雙俸。

    因興宗寵愛太過,睿親王自幼驕奢無比。

    此時無人管束,更是花天酒地,不思進取,每日隻在自己府中,以各種稀奇古怪的花樣取樂。

    睿親王素好丹青書法,手下人諸般奉承,強占豪奪士紳家藏的珍品字畫。

    又喜殺戳家奴,強奪良家女為姬妾。

    一時清流民意如沸,禦史連谏數本,卻都被當今皇帝一一留中不發。

    于是舉朝皆知,皇帝對這位手足另眼相待,睿親王每在禦前,也稍稍收斂一二,私底下卻依舊尋歡作樂,荒唐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