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晚,遜清帝後大婚,紫禁城内張燈結彩,太監和宮女們端着無數的碗碟,于宮燈下穿行,乾清宮外的花轎“鳳輿”上張貼着醒目的囍字,乾清宮内安排了一個招待酒會……她先驅車,從神武門外離開,被人在德勝門外攔下;而後,謝少将軍離開招待酒會,按和好友商議的會面時間,坐上前往百花深處的車。

     身後,有兩個孩子,不高的小身子,踩着二八自行車,一個帶着一個,因騎得莽撞,不停打着車把上的銀色車鈴,嘴裡嚷嚷着“借過,借過”。

     謝骛清握住何未的手臂,把她輕往身旁帶。

     “從這胡同走到百花深處,須走一段不短的路,”何未柔聲問,“少将軍的腿,可能堅持下來。

    ” “難得走一回。

    ”謝骛清答。

     “那便走吧。

    ”她和他沿着長而狹窄的胡同路,往盡頭走去,“走出這裡,該是什刹海後海了。

    那年陪鄧元初滿京城看宅子,把這附近走了個遍。

    那時,你在……” “廣東一帶,和當地的軍閥打仗,”謝骛清道,“最艱難時,還沒到東征,軍閥們搖搖擺擺,稍有不慎就被北洋政府收買了。

    今日友,明日敵。

    ” 她颔首。

     謝骛清在軍校教書,每回講課完,都是他最健談的時候。

    她喜好在他結束一天授課後,和他閑聊,總能收獲“新的”舊故事。

     “有時候就算沒有北面的收買,打下一個城市,賺錢割地的本性就出來了,”謝骛清搖頭一歎,“駐軍開進去,馬上開賭開大煙館。

    ” “真是不易。

    ”她感慨。

     …… 京城的胡同、宅院有灰青色的瓦,院内常栽花,藤蔓相連。

    水井上,葡萄架下,一代接着一代過着最樸素不過的日子,常有百年老樹,不知品種,于夏日舒展開濃碧色的葉叢,遮擋去幾個院子的酷暑曝曬。

     謝骛清初入四九城在1900年,和三姐一起,經過被焚燒損毀的正陽門。

    他們為送大哥而來,在天津保衛戰裡,大哥中炮殉國。

    南方戰亂不休,父親無法脫身,送幼年姐弟進了京城。

    那晚,他到百花深處是深夜,為大哥上過香,盥洗完,問嬸嬸:何時了? 嬸嬸答:卯時。

     夜闌人靜,他看已白影黯淡的雲中月,想,快天亮了。

     幼年的謝骛清,因父領兵、兄殉國,已深知戰火殘酷。

    最差不過今夜,他想,于是正襟危坐,于葡萄藤下,從卯時坐到天有光,光漸盛,照到眼皮上,暖融融的。

     睜眼時,朱紅木門敞開着,外頭一個人沒有,卻有着清晨那種熱鬧的、嘈雜的煙火氣。

     ——網絡完結—— ※※※※※※※※※※※※※※※※※※※※ 連載十個月。

     感恩遇見、陪伴,諸位美人兒,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