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思鄉亦念卿(2)
關燈
小
中
大
廣東統一前,北面當權的軍閥換了幾撥人。
因内部有人起兵反抗,奉系軍閥不敵,求助于日本人。
随後日軍增兵奉天,助奉系獲勝。
奉系勾結日軍一事被京城報業揭露,掀起了又一次的反日反軍閥浪潮。
不久,奉系成為當權軍閥。
同年,《京報》主編和《社會日報》的主編先後被奉系軍閥執行槍決,前後不到百日。
《京報》停刊後,那個在火車上認識的記者來找何未。
兩人聊到主編邵飄萍在刑場上,對監刑人抱拳說了句“諸位免送”,言罷大笑赴死。
說着說着,記者便紅了眼。
何未聽得更是難過。
聊到後頭,記者胡盛秋對她說:“二小姐,這次我們沒法合作了。
” 她這一年想做收音機和無線電業務,苦于市場打不開,想找年輕人偏好的《京報》合作,開一個電台,每天用無線電話報告新聞,由此先培養市場,讓大家先明白收音機的用處。
她為此還拟定了播報内容,上午就是貨币兌換消息,晚上新聞,再晚就放放留聲機…… 如今報紙停刊,隻能暫時擱置了。
“來我這裡吧,”何未對他說,“幫我做電台。
” 她說完,又道:“強國之途千千萬,實業也是一條路。
現在市面上都是洋機,若有一天洋人不賣給我們了,沒有自己的,我們就十分被動了。
若我們能生産自己的,就不怕了。
” 等發展起來,家家戶戶都會有。
“不過這是條長路,至少十年後,你才能見到行業繁盛,”她認真說,“這棵樹要耐心種。
” 何未看中了胡盛秋做記者的眼界,來拓展新行業。
但對胡盛秋來說,卻是另一個世界,他從沒往這方面想過。
“回去考慮兩日,再給我答複。
”她說。
兩日後,胡盛秋再到何二府,下了決心,投身實業。
當夜,她得到鄧元初的消息,北伐開始了。
均姜見她整夜都高興地撐着下巴看着斯年練字,等斯年睡了,将那一張張晾幹的白宣紙收到箱子裡時仍是笑容滿面的,自是為她開心。
均姜是個穩重不多話的,難得今夜問了句始終不明白的話:“為什麼我們家不南下?” 她答:“我一直做内陸航運,正是做着南移的打算。
” 她這幾年忙忙碌碌都是為了南移。
強龍不壓地頭蛇,做生意也是如此。
何家航運再大,往南去搶人家的飯碗都是令人不齒的,也是極其危險的。
她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在無限擴大,搶占市場,于是這兩年都與人示好,将北方和海外航路同人分享,換了南方的人脈資源。
“不過很難徹底走,”她苦笑,“做生意的,尤其是做出大産業的,極難挪地方。
不光我們家,任何一個省都不會放走當地的稅收大戶。
這不是搬家那麼簡單。
” 但她想至少選一個折中的城市,發展輕工業産業。
比方說,南京。
*** 北伐軍很快進入武漢,沒過半月,南方來的人帶了個竹藤方盒到北京辦事處。
方盒子裡裝着景泰藍色茶葉鐵罐,罐内有木塞子,□□,竟是滿滿的幹桂花。
還有一張字條: 桂樹成林,是為桂林。
她聞着桂花香,猜得到,這是謝骛清從桂林一路帶到武漢的。
這人真是浪漫,他浴血奮戰,入了武漢城,該是收禮的人才對。
卻千裡迢迢地準備了禮物,送到了她的案前。
北伐軍勢如破竹,不到十個月,已經從武漢到了江浙,很快進了上海、南京。
北伐軍入南京後,一封從南方發出的電報幾乎同時到了天津的九叔家,内容極短:金陵四月槐香盛,盼一會。
這正是她想做的。
雖然南京和上海已經入駐北伐軍,但路上仍有危險,何未決定不帶斯年南下。
斯年難過了一夜,極認真地寫了一幅“河清海晏,時和歲豐”,一點點卷好,裝入硬紙筒,要何未送給從未見過、卻早就刻在心裡的爸爸。
何未帶着這小禮物,在四月上旬的尾巴到了金陵。
她一下火車,便見到了謝二小姐的秘書。
“何二小姐初到南京城?” “過去來過,不過是走水路,先到上海,再來這裡,沒坐火車。
”她說。
她看着火車站外的拱形雨廊,真是漂亮。
汽車載她到了頤和路的一幢小樓内。
書房裡等着的并非小樓的主人謝二小姐,而是謝骛清的大姐。
大小姐剛送了一批客人,聽秘書說何未到了,先說,要去洗把臉,好好梳洗一番再出來,搞得何未也緊張起來。
書房門外傳來高跟鞋的腳步聲,何未立刻禮貌起身。
隻見穿着素色長袖旗袍的謝家大小姐端着秘書剛沖的茶,親自端進來了。
“快坐下,”謝家大小姐初見她,便說,“我去戴眼鏡,方才望在書房這裡了
因内部有人起兵反抗,奉系軍閥不敵,求助于日本人。
随後日軍增兵奉天,助奉系獲勝。
奉系勾結日軍一事被京城報業揭露,掀起了又一次的反日反軍閥浪潮。
不久,奉系成為當權軍閥。
同年,《京報》主編和《社會日報》的主編先後被奉系軍閥執行槍決,前後不到百日。
《京報》停刊後,那個在火車上認識的記者來找何未。
兩人聊到主編邵飄萍在刑場上,對監刑人抱拳說了句“諸位免送”,言罷大笑赴死。
說着說着,記者便紅了眼。
何未聽得更是難過。
聊到後頭,記者胡盛秋對她說:“二小姐,這次我們沒法合作了。
” 她這一年想做收音機和無線電業務,苦于市場打不開,想找年輕人偏好的《京報》合作,開一個電台,每天用無線電話報告新聞,由此先培養市場,讓大家先明白收音機的用處。
她為此還拟定了播報内容,上午就是貨币兌換消息,晚上新聞,再晚就放放留聲機…… 如今報紙停刊,隻能暫時擱置了。
“來我這裡吧,”何未對他說,“幫我做電台。
” 她說完,又道:“強國之途千千萬,實業也是一條路。
現在市面上都是洋機,若有一天洋人不賣給我們了,沒有自己的,我們就十分被動了。
若我們能生産自己的,就不怕了。
” 等發展起來,家家戶戶都會有。
“不過這是條長路,至少十年後,你才能見到行業繁盛,”她認真說,“這棵樹要耐心種。
” 何未看中了胡盛秋做記者的眼界,來拓展新行業。
但對胡盛秋來說,卻是另一個世界,他從沒往這方面想過。
“回去考慮兩日,再給我答複。
”她說。
兩日後,胡盛秋再到何二府,下了決心,投身實業。
當夜,她得到鄧元初的消息,北伐開始了。
均姜見她整夜都高興地撐着下巴看着斯年練字,等斯年睡了,将那一張張晾幹的白宣紙收到箱子裡時仍是笑容滿面的,自是為她開心。
均姜是個穩重不多話的,難得今夜問了句始終不明白的話:“為什麼我們家不南下?” 她答:“我一直做内陸航運,正是做着南移的打算。
” 她這幾年忙忙碌碌都是為了南移。
強龍不壓地頭蛇,做生意也是如此。
何家航運再大,往南去搶人家的飯碗都是令人不齒的,也是極其危險的。
她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在無限擴大,搶占市場,于是這兩年都與人示好,将北方和海外航路同人分享,換了南方的人脈資源。
“不過很難徹底走,”她苦笑,“做生意的,尤其是做出大産業的,極難挪地方。
不光我們家,任何一個省都不會放走當地的稅收大戶。
這不是搬家那麼簡單。
” 但她想至少選一個折中的城市,發展輕工業産業。
比方說,南京。
*** 北伐軍很快進入武漢,沒過半月,南方來的人帶了個竹藤方盒到北京辦事處。
方盒子裡裝着景泰藍色茶葉鐵罐,罐内有木塞子,□□,竟是滿滿的幹桂花。
還有一張字條: 桂樹成林,是為桂林。
她聞着桂花香,猜得到,這是謝骛清從桂林一路帶到武漢的。
這人真是浪漫,他浴血奮戰,入了武漢城,該是收禮的人才對。
卻千裡迢迢地準備了禮物,送到了她的案前。
北伐軍勢如破竹,不到十個月,已經從武漢到了江浙,很快進了上海、南京。
北伐軍入南京後,一封從南方發出的電報幾乎同時到了天津的九叔家,内容極短:金陵四月槐香盛,盼一會。
這正是她想做的。
雖然南京和上海已經入駐北伐軍,但路上仍有危險,何未決定不帶斯年南下。
斯年難過了一夜,極認真地寫了一幅“河清海晏,時和歲豐”,一點點卷好,裝入硬紙筒,要何未送給從未見過、卻早就刻在心裡的爸爸。
何未帶着這小禮物,在四月上旬的尾巴到了金陵。
她一下火車,便見到了謝二小姐的秘書。
“何二小姐初到南京城?” “過去來過,不過是走水路,先到上海,再來這裡,沒坐火車。
”她說。
她看着火車站外的拱形雨廊,真是漂亮。
汽車載她到了頤和路的一幢小樓内。
書房裡等着的并非小樓的主人謝二小姐,而是謝骛清的大姐。
大小姐剛送了一批客人,聽秘書說何未到了,先說,要去洗把臉,好好梳洗一番再出來,搞得何未也緊張起來。
書房門外傳來高跟鞋的腳步聲,何未立刻禮貌起身。
隻見穿着素色長袖旗袍的謝家大小姐端着秘書剛沖的茶,親自端進來了。
“快坐下,”謝家大小姐初見她,便說,“我去戴眼鏡,方才望在書房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