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雪夜照京華(6)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二叔在府裡,隻能在内城走走。
你想去哪兒?” “想看一些,”他想想,說,“沒看過的。
” 沒看過的? 她皺眉:“你這兩次來,都是名義上的貴客,還有什麼是你沒看過的?” 他笑:“想看二小姐這兩年真正做的事。
” “真正做的……”她回憶,“我帶你去看一樣和航運無關的,和二叔也無關的。
” 何未讓謝骛清的司機開去前門外。
骛清沒多問,等着她揭曉。
繞到前門外,在滿眼的人力車,零星的自行車,還有牽着駱駝的人當中,耐心坐在車裡等着。
等着等着,就見一輛當當車沿着土地裡的鐵軌道駛過去。
“跟着它。
”何未說。
他們的轎車緩慢行駛,跟着那一輛擠滿乘客的當當車,沒多會兒車便靠到路邊,等車的人往上擠着。
售票員穿着藍色布袍子,脖子上挂着賣票的布袋子,拿着紅藍筆,一張張撚着票。
“這個我參了股的,”她對謝骛清說,“剛開通沒多久,隻有這一條線路。
等先運行一段時間,再開新線路。
到時候滿北京都是铛铛铛铛的聲音,就沒這麼擠了。
我們就能坐了,悄悄坐。
” 電車公司是官商合辦的。
當初投錢的時候,說要買上海法租界的那種車,都很有熱情。
“你别看隻是一個電車,為了能支持運行,還要建自己的發電廠,”她說起這個是一肚子苦水,“我是真沒想到,做當當車,要去關心源頭發電的問題。
” 她發現謝骛清聽到認真,就講得更詳細了:“建發電廠要有水,但北京這裡沒南方水源多,要先請專家勘測水源,後來發現挖井完全滿足不了電廠的需求,選址就局限了很多,隻能選有河的地方,”說起這個,又是一肚子苦水,“等選了址,地皮也買了,又出事了。
附近的村民對電廠不了解,害怕這個東西,那些鄉紳想從中抽油水,就鼓動大家一起抵制。
京兆尹公署隻能在當中調解,他們投訴,我們申辯,鬧了好幾年。
” “大家最後都煩了,問我能不能不建這個電廠,或是換個地方。
我說換個地方沒有水源,廠子發不出電,用來養鷹嗎?” 那些大老爺喜歡以養鷹為風雅趣事,被她當時一說全笑了。
“我給他們講,沒有電廠,我們隻能供得起幾輛車。
北京城有多少人?”她指遠處的當當車車尾,“你看現在也是,車太少,站在車尾外的人多危險。
等電廠建好了,就能有更多的線路,更多的車,像租界裡一樣。
” 那些大老爺就笑,說她總能找到理由。
“他們就笑着問我,何家不是有電廠嗎?我說何家電廠小,供電燈都不夠。
他們就說,現在電費那麼貴,二小姐你如此上心,是不是想多建廠子,多賺錢。
” “我說,旁人我不知道,何家做生意當然要賺錢,不賺錢怎麼開拓更大的市場?我就指着廣德樓裡的燈泡問他們,你們曉得北京、全國能裝得起電燈泡的人家有幾個?裝燈泡不貴,但電費貴,一般人家用不起。
現在的電費貴,不就是因為廠子少,物以稀為貴,供電量少,電費不就貴了嗎?電廠多了,電費才能降下來。
” 總之,真是千難萬難:“最後,申辯終于通過了。
浪費了幾年。
” 她說到這裡,發現車内靜了許久,連司機都津津有味地聽着。
“他們對這個真感興趣嗎?”她悄悄問謝骛清。
謝骛清颔首,對她輕聲道:“你不講,我都不知道,想經營電車,還要先建電廠。
” 這就像想開鹵肉店,卻要自己先開養殖場,想賣衣服,自己先種棉花,令人無法想象。
說到底還是底子薄,實業須一步步來,須有人鋪地基,打基礎,無法速成。
她這兩年一旦想開拓什麼,都能深刻感受到二叔和哥哥當年開拓航運的艱辛。
“等南北統一了,何小姐也去南方建更多的電廠,”讀書的看着遠去的當當車,說,“我們給你打通南北,你建廠子。
我們那裡河多,水更多。
” “好,”她笑,“一言為定。
” 車到煙袋斜街,何未讓司機停下。
前排司機和讀書的緊張着,怕謝骛清下車。
“你在車上等我?”她在熱鬧的地方,倒是有這個戒備心。
謝骛清徑自打開車門,下了車。
他來北京三次,第一回急着去打仗,隻看了眼深夜德勝門城樓,第二回急着去打仗,看了眼夜色下的安定門。
而第三回,仍是急着回去打仗……他卻想最後陪她走一回陽光下的四九城。
這附近是京中的“小琉璃廠”,清朝一覆滅,那些王公貴族沒俸祿沒
你想去哪兒?” “想看一些,”他想想,說,“沒看過的。
” 沒看過的? 她皺眉:“你這兩次來,都是名義上的貴客,還有什麼是你沒看過的?” 他笑:“想看二小姐這兩年真正做的事。
” “真正做的……”她回憶,“我帶你去看一樣和航運無關的,和二叔也無關的。
” 何未讓謝骛清的司機開去前門外。
骛清沒多問,等着她揭曉。
繞到前門外,在滿眼的人力車,零星的自行車,還有牽着駱駝的人當中,耐心坐在車裡等着。
等着等着,就見一輛當當車沿着土地裡的鐵軌道駛過去。
“跟着它。
”何未說。
他們的轎車緩慢行駛,跟着那一輛擠滿乘客的當當車,沒多會兒車便靠到路邊,等車的人往上擠着。
售票員穿着藍色布袍子,脖子上挂着賣票的布袋子,拿着紅藍筆,一張張撚着票。
“這個我參了股的,”她對謝骛清說,“剛開通沒多久,隻有這一條線路。
等先運行一段時間,再開新線路。
到時候滿北京都是铛铛铛铛的聲音,就沒這麼擠了。
我們就能坐了,悄悄坐。
” 電車公司是官商合辦的。
當初投錢的時候,說要買上海法租界的那種車,都很有熱情。
“你别看隻是一個電車,為了能支持運行,還要建自己的發電廠,”她說起這個是一肚子苦水,“我是真沒想到,做當當車,要去關心源頭發電的問題。
” 她發現謝骛清聽到認真,就講得更詳細了:“建發電廠要有水,但北京這裡沒南方水源多,要先請專家勘測水源,後來發現挖井完全滿足不了電廠的需求,選址就局限了很多,隻能選有河的地方,”說起這個,又是一肚子苦水,“等選了址,地皮也買了,又出事了。
附近的村民對電廠不了解,害怕這個東西,那些鄉紳想從中抽油水,就鼓動大家一起抵制。
京兆尹公署隻能在當中調解,他們投訴,我們申辯,鬧了好幾年。
” “大家最後都煩了,問我能不能不建這個電廠,或是換個地方。
我說換個地方沒有水源,廠子發不出電,用來養鷹嗎?” 那些大老爺喜歡以養鷹為風雅趣事,被她當時一說全笑了。
“我給他們講,沒有電廠,我們隻能供得起幾輛車。
北京城有多少人?”她指遠處的當當車車尾,“你看現在也是,車太少,站在車尾外的人多危險。
等電廠建好了,就能有更多的線路,更多的車,像租界裡一樣。
” 那些大老爺就笑,說她總能找到理由。
“他們就笑着問我,何家不是有電廠嗎?我說何家電廠小,供電燈都不夠。
他們就說,現在電費那麼貴,二小姐你如此上心,是不是想多建廠子,多賺錢。
” “我說,旁人我不知道,何家做生意當然要賺錢,不賺錢怎麼開拓更大的市場?我就指着廣德樓裡的燈泡問他們,你們曉得北京、全國能裝得起電燈泡的人家有幾個?裝燈泡不貴,但電費貴,一般人家用不起。
現在的電費貴,不就是因為廠子少,物以稀為貴,供電量少,電費不就貴了嗎?電廠多了,電費才能降下來。
” 總之,真是千難萬難:“最後,申辯終于通過了。
浪費了幾年。
” 她說到這裡,發現車内靜了許久,連司機都津津有味地聽着。
“他們對這個真感興趣嗎?”她悄悄問謝骛清。
謝骛清颔首,對她輕聲道:“你不講,我都不知道,想經營電車,還要先建電廠。
” 這就像想開鹵肉店,卻要自己先開養殖場,想賣衣服,自己先種棉花,令人無法想象。
說到底還是底子薄,實業須一步步來,須有人鋪地基,打基礎,無法速成。
她這兩年一旦想開拓什麼,都能深刻感受到二叔和哥哥當年開拓航運的艱辛。
“等南北統一了,何小姐也去南方建更多的電廠,”讀書的看着遠去的當當車,說,“我們給你打通南北,你建廠子。
我們那裡河多,水更多。
” “好,”她笑,“一言為定。
” 車到煙袋斜街,何未讓司機停下。
前排司機和讀書的緊張着,怕謝骛清下車。
“你在車上等我?”她在熱鬧的地方,倒是有這個戒備心。
謝骛清徑自打開車門,下了車。
他來北京三次,第一回急着去打仗,隻看了眼深夜德勝門城樓,第二回急着去打仗,看了眼夜色下的安定門。
而第三回,仍是急着回去打仗……他卻想最後陪她走一回陽光下的四九城。
這附近是京中的“小琉璃廠”,清朝一覆滅,那些王公貴族沒俸祿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