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煙火落人間(1)

關燈
斯貓撓着腳背似的,坐立不安,低頭瞥自己的腳背,不過是灑開來的裙擺輕蕩在腳面上…… 等鄧元初診脈完,謝骛清才慢悠悠地進了書房,似什麼都沒發生,在鄧元初問他去何處了,回了句:“出去吹了會兒風。

    ” 我這吹了一早上風排隊領粥剛暖和過來,你這就熱上了?鄧元初忍着沒說。

     老中醫留下兩張方子,以問診順序在左上角标了甲、乙二字區分。

    何未送人出院子,老人家低聲叮囑她,第二位受過不少的内外傷,須細心調理,最好每月來診脈,随時調整藥方。

     “也不必每月,他很快就要走了。

    ”何未輕聲答。

     等謝骛清他們走了,她才記起早上領的臘八粥還在廂房裡用小火煨着。

     真是顧頭不顧尾,隻想着診脈了。

     她不知謝骛清今夜是否要回六國飯店,對均姜吩咐說:“等我晚上回來,打個電話問他在何處,再送過去。

    ” 臨出門,她去了二叔的東院兒等着。

     今日何知行難得要蓮房準備了深灰色的西裝,蓮房給他裡裡外外整理着,兩指捏着袖口的折痕檢查是否燙得到位。

    最後,蓮房特意折疊好了一方深藍色帕子,在西裝口袋裡塞好。

     “蓮房臉紅了。

    ”候在一旁的均姜輕聲對何未說。

     “二叔已算美人遲暮了,他讀書時可是大學堂的一景,”何未不無驕傲,輕聲回說,“哥哥夠得上君子如玉這四字了吧?剛過繼那陣子,二叔領他出去,人家問這是誰,說是何二的兒子,那人就搖頭說,不及當年何二之六七。

    ” 何知行目不明,耳卻聰,搖頭苦笑,望了她們這處一眼。

     宴席開在前門外的泰豐樓。

     自同治年間起,這裡就是官員和商賈名流的宴客之地,梨園界的宴席也多擺在此處。

    樓雖隻有二層,内裡卻自有乾坤,大小房間有上百間,可設多宴。

     何未想着何家的女眷必然全是襖裙,不想讓人誤解自己遷就何家,特意在出門前換了日常穿的深領軟緞長裙。

    她一進泰豐樓,解下大衣,被均姜在肩上系了個貂絨披肩保暖,慢了半步跟着何知行往裡頭走。

     沒走半程,她覺奇怪,問身邊的均姜:“你有沒有發現,今日各省軍官額外多?” 那些大小軍閥們為突顯權勢,軍裝沒有重樣的。

    謝骛清是沿襲了昔日反袁主力的護國軍軍裝式樣,而别省的軍官各有不同。

     “你進門時,沒看到嗎?”何知行在前面,笑着問身後的她。

     “看到什麼?” “宴客的牌子。

    ”何知行答。

     一般承辦酒席,樓裡都要在進門的玄關立面紅底金字的宴客牌,寫明今日有幾家幾席,主人家姓甚名誰。

    她平日還留心看幾眼,今日不想看到何家名字,便沒去看。

     難道今日還有别家酒宴? “有個軍官學校的同學會,鄧元初的名字在頭一個,想必是牽頭的。

    ”何知行又說。

     何至于這樣巧? “何至于這樣巧?”二叔似摸到她的脈,說出她心中所想。

     何未努力找着合理的解釋:“鄧元初在外多年,回來找老同學相聚極正常。

    泰豐樓又是宴客的絕佳之地,選這裡也正常。

    隻是日子巧了吧?” 她似問非問,控不住地往另一處瞧。

     那邊宴客的地方被屏風連成牆,隔開了,除了往來端菜的人,不見裡邊主人。

     何知行微微頓足。

     她收回心思,見何召兩家宴席屏風外等着的是召應恪。

     “何叔叔。

    ”召應恪溫聲道。

     何知行微笑着略一颔首,留下兩人,先進去了。

     何未在這一點上始終感激召家大公子,從始至終他對何家二房的态度都端得極穩,無論對内對外,待何知行都是晚輩的恭敬态度。

    所以她對召應恪也始終客客氣氣。

     “稍後恐有一場不歡而散的鬧劇,”召應恪低聲說,“我怕鬧到散了見不到你,便等在此處,想說……” “想說當日錯怪了我,如今知道犯了錯,要道歉,”何未輕聲接話,“是這些嗎?” 她擡頭,讓召應恪看到自己完完整整的一張不帶怨怼的眼和含笑的面:“我們從小認識,你該知道,我是最不記仇的人。

    ” 召應恪凝着她,慢慢地說:“是,我知道。

    ” 她和召應恪的關系複雜得很。

    他不止是哥哥托付的良人,還承載了何未對過去的許多回憶……何未不想在今夜這種兩家都在的時候,和他在此處沉默相對,被人瞧見不知要說什麼。

     她正想找兩句不痛不癢的話帶過去。

     說話的欲望,止步于……看到謝骛清的那一眼。

     他高瘦的身影距兩人至少有二三十步,遠到她根本看不到他面上的細微神情變化,卻有種和舊情人偶遇在荒郊野廟外,聊了兩句中華大地皎皎明月,竟被當頭一道破空閃電夾帶的瓢潑大雨澆了個透心涼後回到家,渾身濕透地一點燈,意中人正靠在床邊瞅着自己的……那種明明什麼都沒做,卻心虛得要命的……複雜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