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煙火落人間(1)
關燈
小
中
大
謝骛清照舊是言出必行,翌日,謝家和鄧家的車同時出現在了大門外。
隻是時辰早了些……淩晨四點半。
何未難得有興緻,尋了去年訂做的以紅為主色的襖裙。
上是紅線滾邊的銀白短襖,下為銀紅百裥裙,隆重得像過年。
她從畢業後便沒穿過襖裙了,往東院大書房去的時候,難免忐忑,一邁入書房,便聞見二叔書房裡特有的老山檀香的香氣。
于香氣裡,第一個見到的便是謝骛清。
今日的謝骛清沒着戎裝,穿了深藍西裝和同套馬甲。
他的座椅旁正是屋子裡的眠鶴熏爐,那半人高的仙鶴單腳立在那兒,鶴口中飄出了一陣陣的香。
而謝骛清在醉人的香裡,一手端杯,一手捏着茶杯蓋兒,撥着浮沉的葉…… 夜闌人靜,天黑得正濃。
他一擡眼,竟像見到神仙洞走出來一個不知何朝何代的女孩子,背對着窗外的月色,從屏風後繞過來。
她浮沉在香氣裡,寬闊的衣袖垂在腕下,兩手交握在白狐裘護手裡,披風的帽子仍戴着,沒來得及摘下。
謝骛清和披風帽子裡的那張小臉對望了數秒。
他一低頭笑了,舉起撥了有十來分鐘茶葉的白瓷杯,就着淺嘗了口。
難得見她穿暖了一回。
何知行倚在卧榻上,正和鄧元初聊着一樁他回國前的舊事,和财務部有關。
去年籌備大婚時,前清的内務府想和财務部要錢沒要到,最終抵了幾十箱子的瓷玉金銀器給彙豐銀行換錢。
此事傳出去鬧大了,财務部被罵無能,不得不撥款給宮裡結婚用。
何知行輕搖頭,歎了口氣:“又是一樁為前朝善後的事。
” 鄧元初笑着,無奈道:“若論起來,善後的事可多了。
這幾日我被借到外交部,和八國談庚子賠款的事。
當年他們八國燒殺掠奪北京城,我還沒生出來,眼下卻要善後給他們賠款,”鄧元初感慨,“燒我們的城,殺我們的人,還要我們賠錢。
” “還在談嗎?”何知行意外,這可是一筆舊賬了,前清欠下的錢。
鄧元初點頭:“總要想辦法讓他們少要,退回來多些。
還是用扶持教育的方式要的,資助留學、修學校什麼的。
” “這還要感謝當初的梁大人,”何知行說,“找到教育做突破口。
” 昔日的駐美公使梁大人在美國努力周旋談判,想辦法讓美國把多餘的賠款用來資助教育。
由此找到突破口,打開了和各國談判的局面。
“鮮少聽人感謝自己人,”何未坐下,對二叔抱怨說,“倒是聽人誇過洋大人仁慈、肯退錢幫我們搞教育。
” 三個男人不約而地笑了,笑中自有無奈。
見何未已到,他們很快不談了。
“去吧。
”何知行微笑着,讓他們年輕人去過節。
謝骛清微微欠身,對何知行點頭告辭,和鄧元初先一步離開書房。
何未走前問二叔:“晚上在家裡吃,還是去外面。
” “晚上不是何家和召家的宴席嗎?”何知行笑吟吟地望着她,“我們二房的怎能缺席?” 這是在開玩笑?二叔從不拿召家開她玩笑的。
“四點回來,今晚不可遲到。
”何知行認真道。
“真要去?”她不放心地确認。
何知行輕點頭。
何未不明所以。
不過……既二叔有這個興緻,她倒不怕什麼,于是痛快應了。
何知行握着黃銅袖爐,目送何未出了門,轉而若有所思地看向方才兩個青年男人坐的一左一右兩個空座椅。
“這兩位公子都在追求二小姐,”蓮房輕聲說,“二小姐選不定。
” “未必是選不定。
”何知行輕搖頭。
何未是一個從小喜歡吃什麼便咬死了不變滄海桑田也隻吃這一個鋪子這一口滋味兒的别扭孩子,除非是壞了敗了變味兒了才肯丢。
對食物如此,對人也差不多。
舉棋不定這種事,在她身上沒機會發生。
何知行最後視線落在了眠鶴熏爐旁的空座椅上,礙于今日有鄧家公子在,那個謝家男人雖是舊識,卻從頭至尾話都沒說,靜坐飲茶…… 若沒看錯的話,就是他了。
何二家在内城,去雍和宮不遠。
到時隊伍已排得老長,不比廟會人少。
兩人的副官本想替他們去排粥,被何未制止了,她讓謝骛清和鄧元初親自去,祈福求平安,如此才顯誠意。
謝骛清一問要兩個小時後才正式放粥,沒讓她去。
“喝我們的就是,不過為讨個吉利。
”他如此說。
幾個副官眼瞅着兩位将軍毫不嫌麻煩,照着何二小姐所說的披着各自的大衣徑自去人群裡耐心排隊,對這位何二小姐更添了幾分敬仰之情。
何未緊跟着趕副官們去了,都是難得來,不如一同去求個平安。
唯有林副官紋絲不動,守着何未,說什麼都不肯挪動半步。
何未不是喜歡勉強人的性子:“那算了,他們回來,你喝他們的。
” 東邊露了白紅的光。
兩位公子爺在人群裡隻能遠遠見個側影,何未兩手兜着白狐裘護手,耐心立在
隻是時辰早了些……淩晨四點半。
何未難得有興緻,尋了去年訂做的以紅為主色的襖裙。
上是紅線滾邊的銀白短襖,下為銀紅百裥裙,隆重得像過年。
她從畢業後便沒穿過襖裙了,往東院大書房去的時候,難免忐忑,一邁入書房,便聞見二叔書房裡特有的老山檀香的香氣。
于香氣裡,第一個見到的便是謝骛清。
今日的謝骛清沒着戎裝,穿了深藍西裝和同套馬甲。
他的座椅旁正是屋子裡的眠鶴熏爐,那半人高的仙鶴單腳立在那兒,鶴口中飄出了一陣陣的香。
而謝骛清在醉人的香裡,一手端杯,一手捏着茶杯蓋兒,撥着浮沉的葉…… 夜闌人靜,天黑得正濃。
他一擡眼,竟像見到神仙洞走出來一個不知何朝何代的女孩子,背對着窗外的月色,從屏風後繞過來。
她浮沉在香氣裡,寬闊的衣袖垂在腕下,兩手交握在白狐裘護手裡,披風的帽子仍戴着,沒來得及摘下。
謝骛清和披風帽子裡的那張小臉對望了數秒。
他一低頭笑了,舉起撥了有十來分鐘茶葉的白瓷杯,就着淺嘗了口。
難得見她穿暖了一回。
何知行倚在卧榻上,正和鄧元初聊着一樁他回國前的舊事,和财務部有關。
去年籌備大婚時,前清的内務府想和财務部要錢沒要到,最終抵了幾十箱子的瓷玉金銀器給彙豐銀行換錢。
此事傳出去鬧大了,财務部被罵無能,不得不撥款給宮裡結婚用。
何知行輕搖頭,歎了口氣:“又是一樁為前朝善後的事。
” 鄧元初笑着,無奈道:“若論起來,善後的事可多了。
這幾日我被借到外交部,和八國談庚子賠款的事。
當年他們八國燒殺掠奪北京城,我還沒生出來,眼下卻要善後給他們賠款,”鄧元初感慨,“燒我們的城,殺我們的人,還要我們賠錢。
” “還在談嗎?”何知行意外,這可是一筆舊賬了,前清欠下的錢。
鄧元初點頭:“總要想辦法讓他們少要,退回來多些。
還是用扶持教育的方式要的,資助留學、修學校什麼的。
” “這還要感謝當初的梁大人,”何知行說,“找到教育做突破口。
” 昔日的駐美公使梁大人在美國努力周旋談判,想辦法讓美國把多餘的賠款用來資助教育。
由此找到突破口,打開了和各國談判的局面。
“鮮少聽人感謝自己人,”何未坐下,對二叔抱怨說,“倒是聽人誇過洋大人仁慈、肯退錢幫我們搞教育。
” 三個男人不約而地笑了,笑中自有無奈。
見何未已到,他們很快不談了。
“去吧。
”何知行微笑着,讓他們年輕人去過節。
謝骛清微微欠身,對何知行點頭告辭,和鄧元初先一步離開書房。
何未走前問二叔:“晚上在家裡吃,還是去外面。
” “晚上不是何家和召家的宴席嗎?”何知行笑吟吟地望着她,“我們二房的怎能缺席?” 這是在開玩笑?二叔從不拿召家開她玩笑的。
“四點回來,今晚不可遲到。
”何知行認真道。
“真要去?”她不放心地确認。
何知行輕點頭。
何未不明所以。
不過……既二叔有這個興緻,她倒不怕什麼,于是痛快應了。
何知行握着黃銅袖爐,目送何未出了門,轉而若有所思地看向方才兩個青年男人坐的一左一右兩個空座椅。
“這兩位公子都在追求二小姐,”蓮房輕聲說,“二小姐選不定。
” “未必是選不定。
”何知行輕搖頭。
何未是一個從小喜歡吃什麼便咬死了不變滄海桑田也隻吃這一個鋪子這一口滋味兒的别扭孩子,除非是壞了敗了變味兒了才肯丢。
對食物如此,對人也差不多。
舉棋不定這種事,在她身上沒機會發生。
何知行最後視線落在了眠鶴熏爐旁的空座椅上,礙于今日有鄧家公子在,那個謝家男人雖是舊識,卻從頭至尾話都沒說,靜坐飲茶…… 若沒看錯的話,就是他了。
何二家在内城,去雍和宮不遠。
到時隊伍已排得老長,不比廟會人少。
兩人的副官本想替他們去排粥,被何未制止了,她讓謝骛清和鄧元初親自去,祈福求平安,如此才顯誠意。
謝骛清一問要兩個小時後才正式放粥,沒讓她去。
“喝我們的就是,不過為讨個吉利。
”他如此說。
幾個副官眼瞅着兩位将軍毫不嫌麻煩,照着何二小姐所說的披着各自的大衣徑自去人群裡耐心排隊,對這位何二小姐更添了幾分敬仰之情。
何未緊跟着趕副官們去了,都是難得來,不如一同去求個平安。
唯有林副官紋絲不動,守着何未,說什麼都不肯挪動半步。
何未不是喜歡勉強人的性子:“那算了,他們回來,你喝他們的。
” 東邊露了白紅的光。
兩位公子爺在人群裡隻能遠遠見個側影,何未兩手兜着白狐裘護手,耐心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