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事,我來生一定改嫁。
”他訝然一笑:“若依本王看,來生你仍會早早傾心于我,如同此生。
” 我啞然看他,隻覺得指尖都有些發燙了,卻還是說出了心中所願:“此生我是武家貴女,雖享盡富貴榮華,卻也曆經生死劫難,倘若真有來生,倒甯願生在和樂熱鬧的百姓之家。
”他笑著颔首:“那本王就挑擔販菜。
”我一時啼笑皆非:“罷了,你還是風流天下的好,如此才是李成器。
”他揚眉:“好。
”我越發笑得自得:“獨寵?”他不置可否:“獨寵。
” 細碎的低語,在這山間古木中飄散。
太長久的等待,我們都等待了太久。
從他尚是個廢太子時,我就已決心要保他助他。
那時的我僅是個有名無權的武家貴女,眼見他喪母、下獄,卻隻能偷偷哭不敢、不能做出任何事,唯恐牽連父王;就連與他之間的承諾也不敢堅守,唯恐被皇姑祖母發現引來殺身大禍,隻能親自叩請與他的親弟成婚……多少次遙遙相望,以為此生無緣,卻終是走到他身邊。
可我想做的不止是相守。
隻可惜我與他,都不是能狠下心的人。
到最後我才伸手摟住他,輕聲道:“當年在禦花園中,你對我念出那句‘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我就已明白了你心中的不甘不願。
我從未料到竟會親自替你請辭太子位,成器,抱歉,你的盛世永安,我難以成全。
” 他笑著,望着豔陽下的長安城:“你已經做到了,我一直想要的。
” 我不解看他。
那雙眼睛在日光下,漸退散了所有殺戮決伐,竟恍如當年初見般清澈如水,隻是如此靜看着我,許久後才柔聲道: “盛世,永安。
” 盛世永安。
盛世,永安。
—————————————————————————— 延和元年,李隆基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開元。
開元元年,太平公主謀反,被誅。
自此,開啟了大唐的“開元盛世”。
開元四年,因避玄宗生母昭成窦皇後之諱,李成器改名為憲,晉封為甯王。
至開元二十九年,甯王李憲薨,玄宗哀痛,“号叫失聲,左右皆掩涕”,次日下诏谥曰“讓皇帝”。
同年,玄宗李隆基任用安祿山,結束了長達二十九年的“開元盛世”。
…… ——全文完—— “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間作讓皇。
” ——《遊惠陵》 ※※※※※※※※※※※※※※※※※※※※ 終于告别了這個故事和永安成器。
一些題外話: 開這文源自很久前,有人問我,如果要你寫個唐朝劇本,你會寫誰?李世民、武則天、上官婉兒,還是太平或是李隆基?==這些有啥好寫的,還是成器的好,千般好,最好的是他讓了皇位。
帝王将相,我最不喜‘帝王’,這是惡趣味之一。
然後,我還有一點點前世今生的惡趣味,已經很多年了,終于在結尾爆發了。
。
不知道你們看沒看得出這個小伏筆,才是我寫放火的靈感,哈哈。
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在以後以另外形式,讓你們再次看到(話說我不是預言帝咩……)。
最後,多謝你們一路相陪。
”他訝然一笑:“若依本王看,來生你仍會早早傾心于我,如同此生。
” 我啞然看他,隻覺得指尖都有些發燙了,卻還是說出了心中所願:“此生我是武家貴女,雖享盡富貴榮華,卻也曆經生死劫難,倘若真有來生,倒甯願生在和樂熱鬧的百姓之家。
”他笑著颔首:“那本王就挑擔販菜。
”我一時啼笑皆非:“罷了,你還是風流天下的好,如此才是李成器。
”他揚眉:“好。
”我越發笑得自得:“獨寵?”他不置可否:“獨寵。
” 細碎的低語,在這山間古木中飄散。
太長久的等待,我們都等待了太久。
從他尚是個廢太子時,我就已決心要保他助他。
那時的我僅是個有名無權的武家貴女,眼見他喪母、下獄,卻隻能偷偷哭不敢、不能做出任何事,唯恐牽連父王;就連與他之間的承諾也不敢堅守,唯恐被皇姑祖母發現引來殺身大禍,隻能親自叩請與他的親弟成婚……多少次遙遙相望,以為此生無緣,卻終是走到他身邊。
可我想做的不止是相守。
隻可惜我與他,都不是能狠下心的人。
到最後我才伸手摟住他,輕聲道:“當年在禦花園中,你對我念出那句‘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我就已明白了你心中的不甘不願。
我從未料到竟會親自替你請辭太子位,成器,抱歉,你的盛世永安,我難以成全。
” 他笑著,望着豔陽下的長安城:“你已經做到了,我一直想要的。
” 我不解看他。
那雙眼睛在日光下,漸退散了所有殺戮決伐,竟恍如當年初見般清澈如水,隻是如此靜看着我,許久後才柔聲道: “盛世,永安。
” 盛世永安。
盛世,永安。
—————————————————————————— 延和元年,李隆基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開元。
開元元年,太平公主謀反,被誅。
自此,開啟了大唐的“開元盛世”。
開元四年,因避玄宗生母昭成窦皇後之諱,李成器改名為憲,晉封為甯王。
至開元二十九年,甯王李憲薨,玄宗哀痛,“号叫失聲,左右皆掩涕”,次日下诏谥曰“讓皇帝”。
同年,玄宗李隆基任用安祿山,結束了長達二十九年的“開元盛世”。
…… ——全文完—— “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間作讓皇。
” ——《遊惠陵》 ※※※※※※※※※※※※※※※※※※※※ 終于告别了這個故事和永安成器。
一些題外話: 開這文源自很久前,有人問我,如果要你寫個唐朝劇本,你會寫誰?李世民、武則天、上官婉兒,還是太平或是李隆基?==這些有啥好寫的,還是成器的好,千般好,最好的是他讓了皇位。
帝王将相,我最不喜‘帝王’,這是惡趣味之一。
然後,我還有一點點前世今生的惡趣味,已經很多年了,終于在結尾爆發了。
。
不知道你們看沒看得出這個小伏筆,才是我寫放火的靈感,哈哈。
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在以後以另外形式,讓你們再次看到(話說我不是預言帝咩……)。
最後,多謝你們一路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