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 偷天奪日(3)
關燈
小
中
大
他當真是來了。
他慢慢打開那張字箋,看着那行子字,竟是猛地僵住。
“這是,你大哥親筆字迹,”我慢慢地緩着胸口的氣息,努力讓自己說完這番話,“中間圈了一個‘念’字,這就是兵符密令,宮中成器的心腹見令如見人。
隆基,”我反手握住他的手,“速去奪宮,你父王這一脈身家性命,武家人的性命,我都交給你了。
” 韋後既敢弑君,又怎會在宮中沒有安排。
太平少年出嫁,勢力大多在大明宮外,她口中所說的三成變數即是宮中内應。
李隆基隻要有這内應,就有機會搶在太平之前入宮,斬殺妖後! 而這之後,李隆基是否能放過我們,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李隆基呆呆看着那字條,過了許久才小心折好,将我放在一側太平的卧榻上,輕用手背碰了下我的臉,柔聲道:“大哥的字我認得,在來俊臣冤獄案的前後,他筆鋒細微處已有改變。
永安,”他的神色出奇的感傷,“我隻知他愛你至深,卻未料他在那時,就已給了你如此承諾。
我比他,差的太遠。
” 聽他提起成器,我心中一軟,微微笑起來,沒有說話。
這麼多年,無論是在何處,我都始終帶着這張字箋。
那早已刻入骨中的字迹,觸筆的力道卻極重,隻有短短十六個字: 不怕念起,唯恐覺遲,既已執手,此生不負。
—————————————————————————— 中宗暴崩,韋後臨朝稱制。
韋後密不發喪,次日始召諸宰相入禁中,征諸府兵五萬人駐京城。
李隆基以密令越重兵開啟宮門,搶在太平之前入宮,卻未斬殺韋後,反倒暢談整日,隻笑言願擁立中宗幼子為帝。
韋後既怕又喜,欣然應承。
不日,中宗幼子重茂即皇帝位,尊韋後為皇太後,攝理政事。
我百般疑惑,卻不知那日究竟又發生何事,讓李隆基做此決定。
夏至替我喂水時,沈秋負手立于床邊,笑道:“若她安心待在後宮便罷了,竟想學什麼臨朝聽政。
如今朝中怨聲不斷,民間卻早已有了什麼毒殺先帝的傳聞,當真是人神共憤了。
” 我躺在床上,乏得連眼睛都睜不開,卻聽沈秋說到這些時,終于恍若夢醒。
他手握能殺人的密令,卻僅是誘使韋後做出了臨朝聽政的蠢事……我微微笑了笑,對沈秋道:“快了,他的刀就架在韋氏脖頸間,隻消動一動手,便是不世之功。
” 如今大明宮完全在他手中。
隻消在最适合的時,做場誅殺妖後的戲,赢取天下民心。
數日後,在這滔天的流言中,臨淄王李隆基與薛崇簡以萬騎兵攻玄武門,誅殺韋氏。
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
父皇登基後,三日内自宮中來了數道旨意,均要立成器為皇太子。
卻因府中無人接旨而一再耽擱。
我始終在生死邊沿,時而清醒,時而又沉沉睡去。
每每睜眼看到的都是沈秋捏着銀針,到最後都覺得好笑,輕聲道:“你如今并非禦醫,這般衣不解帶侍奉左右,成器又遠在千裡之外,當真不怕傳出什麼閑言碎語?”沈秋哭笑不得,道:“當年我身為尚衣局的妙手神醫,卻每每深夜入你寝房,若有閑言碎語早該有了,此時老了,皮糙肉厚,早已不怕了。
” 我抿唇笑著,剛想說什麼,他又添了一句:“陛下登基後,李成器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已班師回朝,似乎已不是千裡之外了。
”我心頭一跳,欣喜看他,卻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攪得又是一陣心悸,漸喘不上氣來。
他蹙眉,猛地刺向我幾個穴道,輕撚針道:“勿喜勿悲,否則就是我師父從墳裡出來,也救不下你了。
”我順着他的話,閉了會兒眼,才悠悠一歎:“我是否還能等到他回來?”四下裡安靜的出奇,他竟沒有答我這句話。
連沈秋都不敢開口,怕真是無望了。
我暗歎口氣,若非那日李隆基将沈秋帶去,我早已是黃泉路上一孤魂,何必如此貪心?我睜眼看他,道:“我可能下地走走?提筆寫幾個字?”沈秋搖頭一笑:“你要假冒李成器的字,去舍掉這個太子位?” 我也笑,輕點了下頭。
他立刻吩咐一側的夏至準備墨筆,親自和冬陽将我扶到書案邊。
雖然這是李成器的決定,可當筆觸到紙上時,心頭卻襲上了一陣酸楚。
猶豫良久,方才落筆:“儲副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
若失其時,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
三郎誅韋氏,平禍亂,弘不世之功,當為儲副……”
他慢慢打開那張字箋,看着那行子字,竟是猛地僵住。
“這是,你大哥親筆字迹,”我慢慢地緩着胸口的氣息,努力讓自己說完這番話,“中間圈了一個‘念’字,這就是兵符密令,宮中成器的心腹見令如見人。
隆基,”我反手握住他的手,“速去奪宮,你父王這一脈身家性命,武家人的性命,我都交給你了。
” 韋後既敢弑君,又怎會在宮中沒有安排。
太平少年出嫁,勢力大多在大明宮外,她口中所說的三成變數即是宮中内應。
李隆基隻要有這内應,就有機會搶在太平之前入宮,斬殺妖後! 而這之後,李隆基是否能放過我們,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李隆基呆呆看着那字條,過了許久才小心折好,将我放在一側太平的卧榻上,輕用手背碰了下我的臉,柔聲道:“大哥的字我認得,在來俊臣冤獄案的前後,他筆鋒細微處已有改變。
永安,”他的神色出奇的感傷,“我隻知他愛你至深,卻未料他在那時,就已給了你如此承諾。
我比他,差的太遠。
” 聽他提起成器,我心中一軟,微微笑起來,沒有說話。
這麼多年,無論是在何處,我都始終帶着這張字箋。
那早已刻入骨中的字迹,觸筆的力道卻極重,隻有短短十六個字: 不怕念起,唯恐覺遲,既已執手,此生不負。
—————————————————————————— 中宗暴崩,韋後臨朝稱制。
韋後密不發喪,次日始召諸宰相入禁中,征諸府兵五萬人駐京城。
李隆基以密令越重兵開啟宮門,搶在太平之前入宮,卻未斬殺韋後,反倒暢談整日,隻笑言願擁立中宗幼子為帝。
韋後既怕又喜,欣然應承。
不日,中宗幼子重茂即皇帝位,尊韋後為皇太後,攝理政事。
我百般疑惑,卻不知那日究竟又發生何事,讓李隆基做此決定。
夏至替我喂水時,沈秋負手立于床邊,笑道:“若她安心待在後宮便罷了,竟想學什麼臨朝聽政。
如今朝中怨聲不斷,民間卻早已有了什麼毒殺先帝的傳聞,當真是人神共憤了。
” 我躺在床上,乏得連眼睛都睜不開,卻聽沈秋說到這些時,終于恍若夢醒。
他手握能殺人的密令,卻僅是誘使韋後做出了臨朝聽政的蠢事……我微微笑了笑,對沈秋道:“快了,他的刀就架在韋氏脖頸間,隻消動一動手,便是不世之功。
” 如今大明宮完全在他手中。
隻消在最适合的時,做場誅殺妖後的戲,赢取天下民心。
數日後,在這滔天的流言中,臨淄王李隆基與薛崇簡以萬騎兵攻玄武門,誅殺韋氏。
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為睿宗,改元景雲。
父皇登基後,三日内自宮中來了數道旨意,均要立成器為皇太子。
卻因府中無人接旨而一再耽擱。
我始終在生死邊沿,時而清醒,時而又沉沉睡去。
每每睜眼看到的都是沈秋捏着銀針,到最後都覺得好笑,輕聲道:“你如今并非禦醫,這般衣不解帶侍奉左右,成器又遠在千裡之外,當真不怕傳出什麼閑言碎語?”沈秋哭笑不得,道:“當年我身為尚衣局的妙手神醫,卻每每深夜入你寝房,若有閑言碎語早該有了,此時老了,皮糙肉厚,早已不怕了。
” 我抿唇笑著,剛想說什麼,他又添了一句:“陛下登基後,李成器大軍連戰連捷,如今已班師回朝,似乎已不是千裡之外了。
”我心頭一跳,欣喜看他,卻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攪得又是一陣心悸,漸喘不上氣來。
他蹙眉,猛地刺向我幾個穴道,輕撚針道:“勿喜勿悲,否則就是我師父從墳裡出來,也救不下你了。
”我順着他的話,閉了會兒眼,才悠悠一歎:“我是否還能等到他回來?”四下裡安靜的出奇,他竟沒有答我這句話。
連沈秋都不敢開口,怕真是無望了。
我暗歎口氣,若非那日李隆基将沈秋帶去,我早已是黃泉路上一孤魂,何必如此貪心?我睜眼看他,道:“我可能下地走走?提筆寫幾個字?”沈秋搖頭一笑:“你要假冒李成器的字,去舍掉這個太子位?” 我也笑,輕點了下頭。
他立刻吩咐一側的夏至準備墨筆,親自和冬陽将我扶到書案邊。
雖然這是李成器的決定,可當筆觸到紙上時,心頭卻襲上了一陣酸楚。
猶豫良久,方才落筆:“儲副者,天下之公器也,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
若失其時,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
三郎誅韋氏,平禍亂,弘不世之功,當為儲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