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蜚語流長(2)

關燈
宴席過半,衆人皆有些微醺。

     皇姑祖母仍未露面。

    奉宸府本就有明旨,盡廢君臣之禮,武三思頻頻和婉兒談笑風生,引得衆人都有些忘形,我有一搭沒一搭看着,終是坐得有些腰酸,趁着無人留意走到殿外。

     玉石階上,有十數個内侍在掃着雪,生怕聖上來了踩了雪,降罪砍頭。

     一個老的在低聲教訓着,剛才轉過身,就有個小内侍龇牙咧嘴地揮着拳頭,我看得樂出聲,真是孩子心性,看得讓人心境大好。

     我趁着四下無人,索性沿着石階走下去,一路進了桃園。

     這幾日婉兒總誇着桃花開了,如何如何好看,讓我有閑了就來走走。

    沒想到今日倒是有了機會,滿園子的桃樹,都鋪了層三月雪,倒是意外增了不少色。

     這大雪天,園子裡沒有人。

     雪地上也沒有任何印記,踩在上邊,不過片刻就濕透了鞋。

     “你再這樣走下去,怕是連衣裙都要濕透了。

    ”身後忽然有人說話,我心頭微顫着沒回頭,隻提着裙角繼續走下去:“無妨,有你在,萬事都不會怕了。

    ”直到走出了十幾步,我才想回頭看看他在哪,卻忽覺得腰上一緊,眼前從滿園雪景,一路落入了那漆黑含笑的眼中。

     他用袍帔把我整個裹住:“我抱着你走。

    ”心跳得厲害,我默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這種地方,你也不怕被人看見。

    ”他沒說話,直到走進一個石亭才将我放下來,替我擦去發上的落雪,溫聲道:“剛才看你臉色不太好,是不是仙蕙說了什麼?” 說了什麼?這些話我起先聽着好想争辯,如今卻隻覺可笑。

     生生死死過來,若還計較這些閑言碎語,那倒真是白活了。

     我腦子裡一會兒是冬陽,一會兒又是仙蕙,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他倒是不急,嘴角浮着笑意,看着我,直到把我看得不好意思了才歎了口氣:“說吧,若是不知從何說起,那就一句句慢慢說。

    ”我擡頭看他,想了想才說:“算了,你整日要想的事情太多,還是别用這些事來擾你心煩了。

    ” 他微微笑着:“剛才似乎有人說過,有我在,萬事都不再怕了。

    ”我笑歎着看他:“我不想用這種瑣碎事煩你,你倒是要自尋麻煩了?”他亦是低頭看我:“若不能為你解憂,又何談日後娶你為妻?” 一句話,将才壓下的心又攪亂,我側過頭去看雪落桃園,想了想才道:“有兩件事,都與你我有些關系。

    你知道……如今你我兩個,時常在宮中相見,又從不避諱外人,宮内外已有蜚短流長,不堪入耳的話。

    ” 我努力讓自己的言語措辭能溫和些,可說出來卻仍覺刺耳,不禁暗暗苦笑。

    終究還是介懷吧?不知是為了今日冬陽的事,還是因為方才在殿内看到了元月……他沒有立刻說話,隻伸手摟住我,過了許久,才柔聲道:“永安,你說這樣的話,讓我如何敢離開洛陽?” 我不解看他:“你要離開洛陽?皇姑祖母已經降旨讓你回長安了?”他搖頭:“突厥兵敗後,始終深居漠北,卻自年初起頻繁出兵驚擾幽燕,皇祖母已有意令父王挂帥,統燕趙秦隴諸軍退敵。

    ” 相王挂帥,誰都明白那隻是對朝臣百姓的說辭。

     李成器曾打敗突厥,如今再來犯,又是他的親生父親挂帥,自然領兵出征的隻能是他。

     我一時心慌意亂:“已經下旨了?”他搖頭:“還沒有降旨,也就是這兩日的事了。

    ”我下意識抓緊他的袖口,眼前盡是他曾斷臂的模樣,心中早是亂作一團,他看我如此,又将我摟得緊了些:“别多想,突厥經上次一戰,已元氣大傷,暫還不成氣候。

    ” 我搖了搖頭,沒說話,努力讓自己靜心。

     可偏就越來越不安,他忽然輕聲道:“永安,擡頭看我。

    ” 我順着他的話,擡頭看他。

     “當日上戰場,我的确了無牽挂,隻想一展少年抱負。

    而今日已完全不同了,我有你,就一定會平安回來。

    ”太近的距離,他的眼睛專注而堅定,仿佛隻有我,我緊盯着他,很慢地點了下頭:“好,我等你回來。

    ” 我知道日後一定會是血染江山,這之前他要有自己的勢力,自己的心腹兵士。

     這些沒有人能夠給他,隻有他自己去拿回來。

     或許太平之所以肯與他結盟,就是因為當年突厥那一戰,他做了什麼,拿到了什麼。

    我想到他手纏白布的樣子,又是心痛難忍:“當初,你是如何受得傷?”沒想到過了這麼久我才有機會問一問,更沒想到的是,當我終于能開口問的時候,他又要離開洛陽,征戰幽燕。

     他平靜道:“那之前所派遣的武将非逃即降,交到我手上的兵将早沒了士氣,我身為李氏皇孫,若也是退縮不前,此戰必敗。

    所以,說是被突厥人傷了手臂,倒不如說是我自己有意而為。

    ”我聽得心驚膽戰,到最後一句更是大驚看他:“你有意斷臂?” 他淡淡笑着:“是,唯有将帥舍命,才能讓那樣的兵激起男兒熱血。

    ”我心一下下抽痛着,伸手握住他曾傷了的手臂:“朝堂有你,何其有幸,李家有你,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