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暗潮(2)
關燈
小
中
大
近初夏時,臨淄王府終于迎來一樁大喜事,李隆基長子降世,賜名嗣直。
劉氏小産始終郁郁,自從再懷上孩子後就整日不出院子,直到嗣直出世才算是喜笑顔開,松了口氣。
我也終于松了口氣,善妒的名聲好歹淡化了些。
滿月酒辦的熱鬧,唯獨太原王氏一族未有人露面,李隆基也算是會處事,立刻将嗣直送入王妃的院子,由她親自撫養。
冬陽絮絮叨叨,每日都說此事,直說得我頭昏腦脹寫不下字,才放筆看她:“去要些茶點來。
” 她啊了聲:“不說我都忘了,該吃些東西了。
” 我挑眉看她:“不是我吃,是我要去送給郡王吃。
” 她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夏至捅了她一下,才算是回過神,忙不疊出去拿了不少精細的點心,泡了壺上好的茶。
我看着足夠三四人吃的滿滿幾碟子點心,真是哭笑不得,隻吩咐她跟我去,讓夏至留下收拾筆墨。
進書房時,李隆基正靠在椅子上,兩隻腳翹在桌上,定定出神。
“郡王。
”我站在門口叫了他一聲,他這才回過頭,似是迷惑了一下,旋即站起身,大步走來:“怎麼,出什麼事了?”我啞然看他,抿唇不說話,他立刻攥了我的腕子,急道:“到底怎麼了?” “我餓了,”我歎了口氣,“猜着你也餓了,就想湊在一處吃些東西。
” 他暮地愣住,眼中似惑,似驚,到最後不過都化在那一雙潋滟的眼中,不笑不語。
我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怎麼了?” 他依舊是不說話,隻是攥着我腕間的手一路滑下來,用手分開我的五指,交叉着握在了一起。
想是一直在窗口吹風,手指都冰涼涼的,凍得我想抽手,他卻執拗地這麼握着,眼睛定定看着我。
我無奈,隻能随他站在門口,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猶豫道:“永安,你是要走了嗎?”沒想到等了半天,竟蹦出這麼句話,我低頭笑,亦苦亦是心疼,到最後竟是笑出了滿眼的淚。
究竟是如何情意,才能至今如此相待…… 待笑夠了,我才抹了下笑出的眼淚:“你要我走到哪兒去?” 他愕然看我,過了很久才喃喃道:“那你——”兩個字就卡住,似乎也不知道想問什麼。
我抽出手,從一旁冬陽手裡接過茶點:“你不是說,我每日所食之物均是由你親自驗過,唯恐有任何差錯,唯恐有人暗中做下手腳?如此麻煩,倒不如一起吃的好。
” 他這才如夢驚醒,忙一手接過我手中的東西,一手仍舊五指糾纏着不肯松開,直到把我拉到桌旁坐下,依舊是老樣子,怔怔地看着我。
我又抽手,這次倒是很輕松,輕易就放了手。
倒茶,吃點心,直到吃得七八分飽了,我才放下筷子看他:“不吃嗎?”他搖頭,笑得晃眼:“我看你吃。
”我笑:“不怕有人暗中下手腳?”他愣了下,揚起一抹笑來,也不說話,隻伸手把面前的點心都拿起來。
每一塊都輕咬小半口,然後碼放在玉碟裡,拿起下一塊,不一會兒就堆了小半盤。
他伸手,把那玉碟推到我面前,又親自替我添了杯茶。
一切行雲流水,毫不做作。
我隻默看着,不發一言。
狄相彌留之際所說的話在心中盤旋月餘,他仍是放心不下李家,仍是顧慮我的身份為李顯這一脈子嗣帶來弊端,所以才說出那番輕描淡寫的話,讓李成器記住的是我的恩,而非我的情。
隻是他讓我置身事外的話,我又如何做得到,自我踏入臨淄王府起,便已注定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更何況還有我的妹妹永惠,還有他的兄弟手足。
今日做的,也不過是一年前便已應下的,好好留在他身邊。
餘下的,或許日後也再難做到了…… 我凝神看他,過了很久才問:“你怨我嗎?” 恍惚着,似個聲音撞入耳中,那年那夜也曾有人攬我入懷,問我可曾怨。
此時我問得苦澀,彼時他怕也是如此心境,無能無力,滿腹虧欠。
李隆基眼色清澄,似笑非笑:“相識這麼多年,卻換不來你認真看我一眼,我該怨的是自己無能,對你何來怨恨?”我沒料到他如此答,默了片刻,才笑:“從我認識你起,你就是不肯認錯服軟的人,怎麼今日變了個人?” 他仍舊笑得懶散,語氣卻是柔了下來:“我在你面前……似乎總是錯的。
” 我沒說話,夾起一塊迎春糕,盯着他咬下的那個缺口,将整塊都吃了下去。
他就坐在對面,卻因背對着窗口,神情半明半暗的,看不分明。
就這樣默看了我許久,才又道:“永安,你今日既選擇不再避開,那我也不會再放手。
無論勝負,或生或死我都會帶着你,”他頓了下,看了一眼玉碟,“即便是最後一刻,我也絕不會讓你死在我之前。
” 我望着他的眼睛,嘴邊的笑竟是難以為繼,隻能低頭掩去尴尬,随口打趣道:“真是天意,當初在鳳陽門誤打誤撞,竟救了個大貴人。
” 他似在笑:“若要認真算起來,你才是我的貴人。
” 我手動了
劉氏小産始終郁郁,自從再懷上孩子後就整日不出院子,直到嗣直出世才算是喜笑顔開,松了口氣。
我也終于松了口氣,善妒的名聲好歹淡化了些。
滿月酒辦的熱鬧,唯獨太原王氏一族未有人露面,李隆基也算是會處事,立刻将嗣直送入王妃的院子,由她親自撫養。
冬陽絮絮叨叨,每日都說此事,直說得我頭昏腦脹寫不下字,才放筆看她:“去要些茶點來。
” 她啊了聲:“不說我都忘了,該吃些東西了。
” 我挑眉看她:“不是我吃,是我要去送給郡王吃。
” 她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夏至捅了她一下,才算是回過神,忙不疊出去拿了不少精細的點心,泡了壺上好的茶。
我看着足夠三四人吃的滿滿幾碟子點心,真是哭笑不得,隻吩咐她跟我去,讓夏至留下收拾筆墨。
進書房時,李隆基正靠在椅子上,兩隻腳翹在桌上,定定出神。
“郡王。
”我站在門口叫了他一聲,他這才回過頭,似是迷惑了一下,旋即站起身,大步走來:“怎麼,出什麼事了?”我啞然看他,抿唇不說話,他立刻攥了我的腕子,急道:“到底怎麼了?” “我餓了,”我歎了口氣,“猜着你也餓了,就想湊在一處吃些東西。
” 他暮地愣住,眼中似惑,似驚,到最後不過都化在那一雙潋滟的眼中,不笑不語。
我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怎麼了?” 他依舊是不說話,隻是攥着我腕間的手一路滑下來,用手分開我的五指,交叉着握在了一起。
想是一直在窗口吹風,手指都冰涼涼的,凍得我想抽手,他卻執拗地這麼握着,眼睛定定看着我。
我無奈,隻能随他站在門口,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猶豫道:“永安,你是要走了嗎?”沒想到等了半天,竟蹦出這麼句話,我低頭笑,亦苦亦是心疼,到最後竟是笑出了滿眼的淚。
究竟是如何情意,才能至今如此相待…… 待笑夠了,我才抹了下笑出的眼淚:“你要我走到哪兒去?” 他愕然看我,過了很久才喃喃道:“那你——”兩個字就卡住,似乎也不知道想問什麼。
我抽出手,從一旁冬陽手裡接過茶點:“你不是說,我每日所食之物均是由你親自驗過,唯恐有任何差錯,唯恐有人暗中做下手腳?如此麻煩,倒不如一起吃的好。
” 他這才如夢驚醒,忙一手接過我手中的東西,一手仍舊五指糾纏着不肯松開,直到把我拉到桌旁坐下,依舊是老樣子,怔怔地看着我。
我又抽手,這次倒是很輕松,輕易就放了手。
倒茶,吃點心,直到吃得七八分飽了,我才放下筷子看他:“不吃嗎?”他搖頭,笑得晃眼:“我看你吃。
”我笑:“不怕有人暗中下手腳?”他愣了下,揚起一抹笑來,也不說話,隻伸手把面前的點心都拿起來。
每一塊都輕咬小半口,然後碼放在玉碟裡,拿起下一塊,不一會兒就堆了小半盤。
他伸手,把那玉碟推到我面前,又親自替我添了杯茶。
一切行雲流水,毫不做作。
我隻默看着,不發一言。
狄相彌留之際所說的話在心中盤旋月餘,他仍是放心不下李家,仍是顧慮我的身份為李顯這一脈子嗣帶來弊端,所以才說出那番輕描淡寫的話,讓李成器記住的是我的恩,而非我的情。
隻是他讓我置身事外的話,我又如何做得到,自我踏入臨淄王府起,便已注定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更何況還有我的妹妹永惠,還有他的兄弟手足。
今日做的,也不過是一年前便已應下的,好好留在他身邊。
餘下的,或許日後也再難做到了…… 我凝神看他,過了很久才問:“你怨我嗎?” 恍惚着,似個聲音撞入耳中,那年那夜也曾有人攬我入懷,問我可曾怨。
此時我問得苦澀,彼時他怕也是如此心境,無能無力,滿腹虧欠。
李隆基眼色清澄,似笑非笑:“相識這麼多年,卻換不來你認真看我一眼,我該怨的是自己無能,對你何來怨恨?”我沒料到他如此答,默了片刻,才笑:“從我認識你起,你就是不肯認錯服軟的人,怎麼今日變了個人?” 他仍舊笑得懶散,語氣卻是柔了下來:“我在你面前……似乎總是錯的。
” 我沒說話,夾起一塊迎春糕,盯着他咬下的那個缺口,将整塊都吃了下去。
他就坐在對面,卻因背對着窗口,神情半明半暗的,看不分明。
就這樣默看了我許久,才又道:“永安,你今日既選擇不再避開,那我也不會再放手。
無論勝負,或生或死我都會帶着你,”他頓了下,看了一眼玉碟,“即便是最後一刻,我也絕不會讓你死在我之前。
” 我望着他的眼睛,嘴邊的笑竟是難以為繼,隻能低頭掩去尴尬,随口打趣道:“真是天意,當初在鳳陽門誤打誤撞,竟救了個大貴人。
” 他似在笑:“若要認真算起來,你才是我的貴人。
” 我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