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心不系身(3)
關燈
小
中
大
聖曆二年四月十八日,皇祖母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永不相負,銘之鐵卷,藏于史館。
這一月,還有件事傳遍了洛陽城,而此事恰緣起于我。
臨淄王府像是個克子之地,先有王妃小産,月初劉氏又重蹈覆轍,當年一事尚未淡化,再添上這樁新事,傳來傳去的也就成了我善妒的結果。
“鐵卷不過死物,陛下竟想以此為牽制,讓李家武家永不相負,”父王笑着搖頭,“你皇祖母果真是老了,她在位這麼多年,最防的就是人心,如今卻如此輕信人心。
” 我抱着永惠,她小手指着桌上的酥山,我替她夾過一塊,捏了小塊放進那小嘴中,随口道:“抛開皇位之争,說不定是好事。
突厥起兵是借由李家政權旁落,打着助李皇一族的旗号。
這鐵卷一出,昭告天下李武永世不負,突厥可汗也就沒了名正言順的由頭,說不定會助狄仁傑一臂之力,連戰連勝。
”永惠撇嘴,眨了眨眼,我笑着又給她掰了半塊。
父王看着我們,歎了聲,道:“你若如此喜歡孩子,倒不如給自己添一個。
”我手頓了下,沒答話。
父王又道:“為父本以為李隆基連着納妾,對你不大上心思,這半月來聽入耳中的,卻盡是他為你抱怨病後臉色淺白,廣集天下胭脂,為你生辰賀禮,親入宮讨要銀匠造飾的傳聞。
” 我替永惠抹去嘴角碎渣,苦笑道,“那是他極擅揣度聖意,皇祖母命李家武家對天盟誓,永世不負,他便對我恩寵有加,豈不是正合了皇祖母的意?” “永安,”父王放了筷,看我道,“前日陛下曾問起,是否要宮中禦醫開幾個方子。
臨淄郡王如此恩寵有加,你入府三年卻始終沒動靜,連太子妃都曾明着問起,更别說背後聽不到的那些閑言碎語。
”我重複道:“太子妃?” 父王面色微沉,點了點頭。
韋氏竟然當面問起此事,究竟何意?婉兒與她也是相較深厚,莫非是說了什麼?我心中一下下跳着,盯着茶杯發怔,這半年風平浪靜,竟忘了那始終不大出聲的太子和太子妃,若是他們有意做什麼,難道會牽出陳年舊事? 面上忽被人拍了下,回過神時,永惠正眯眯笑着看我,依依呀呀地說着:“姐姐,姐姐。
”我對她笑了下,遞給身側夏至,示意她屏退下人。
待内室無人時,我才看着父王,猶豫道:“陛下可提過壽春郡王?”父王若有所思看我,道:“壽春郡王多年無子,難道是因你而起?”我心頭泛苦,相王長子無子嗣,對太子那一脈來說并非是壞事,其中或是還有更多緣由,但照李隆基的話來看,與我也脫不了關系。
父王看我沉默着,搖了搖頭,歎了口氣:“無人提起,衆人皆避諱此事。
永安,你既已嫁入臨淄王府,此事不能再想了。
” 我又何嘗不知。
這幾年維持的詭異關系,都不過是我和他的一念堅持,其實早已塵埃落定之事,我卻不願看清。
當年一口自應下狄公的話,卻未料到做時竟有如此難。
忽然,門口傳來請安的聲音,我轉頭看去,李隆基正邁入門内,他邊走邊對父王笑道:“嶽丈大人來了,怎麼也不遣人傳句話?”父王忙起身,兩人相對着說了兩句,才各自落座,夏至已抱着永惠走到我身側。
李隆基打量我一眼,軟聲道:“臉色還是不好,藥喝了嗎?”我嗯了聲,舉杯喝茶,有意避開他的話。
他也沒再問,又轉頭去和父王說了些面上的話,大意不過都是遙祝狄仁傑凱旋而歸,大敗突厥什麼的。
過了會兒,父王将永惠帶走了,他掃了眼桌上菜,道:“看你們也沒吃什麼,我正餓了,夏至,去備一副新碗筷。
”夏至行禮退下,我忙叫住她,對李隆基道:“這是殘羹冷菜,怎麼能讓你吃,你若要想吃什麼,就讓下人換新菜。
” 他訝然看我,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你終于肯和我說話了。
”我吩咐夏至換下殘羹冷菜,又囑咐她去要些李隆基平日愛吃的,待她出了門,才看向李隆基:“洛陽城中早已是你為博紅顔一笑的傳聞,我若不做出琴瑟相諧的樣子,就枉費了你一番心思。
” 他伸手拿起的玉筷,撥弄着眼前的魚,我看着他的側臉,眼前疊着一個個影子,七八歲的孩童,十二三歲的少年,到如今已身形修長,眉目内斂的人。
他一直在變,謀權算計卻從未有半點隐
這一月,還有件事傳遍了洛陽城,而此事恰緣起于我。
臨淄王府像是個克子之地,先有王妃小産,月初劉氏又重蹈覆轍,當年一事尚未淡化,再添上這樁新事,傳來傳去的也就成了我善妒的結果。
“鐵卷不過死物,陛下竟想以此為牽制,讓李家武家永不相負,”父王笑着搖頭,“你皇祖母果真是老了,她在位這麼多年,最防的就是人心,如今卻如此輕信人心。
” 我抱着永惠,她小手指着桌上的酥山,我替她夾過一塊,捏了小塊放進那小嘴中,随口道:“抛開皇位之争,說不定是好事。
突厥起兵是借由李家政權旁落,打着助李皇一族的旗号。
這鐵卷一出,昭告天下李武永世不負,突厥可汗也就沒了名正言順的由頭,說不定會助狄仁傑一臂之力,連戰連勝。
”永惠撇嘴,眨了眨眼,我笑着又給她掰了半塊。
父王看着我們,歎了聲,道:“你若如此喜歡孩子,倒不如給自己添一個。
”我手頓了下,沒答話。
父王又道:“為父本以為李隆基連着納妾,對你不大上心思,這半月來聽入耳中的,卻盡是他為你抱怨病後臉色淺白,廣集天下胭脂,為你生辰賀禮,親入宮讨要銀匠造飾的傳聞。
” 我替永惠抹去嘴角碎渣,苦笑道,“那是他極擅揣度聖意,皇祖母命李家武家對天盟誓,永世不負,他便對我恩寵有加,豈不是正合了皇祖母的意?” “永安,”父王放了筷,看我道,“前日陛下曾問起,是否要宮中禦醫開幾個方子。
臨淄郡王如此恩寵有加,你入府三年卻始終沒動靜,連太子妃都曾明着問起,更别說背後聽不到的那些閑言碎語。
”我重複道:“太子妃?” 父王面色微沉,點了點頭。
韋氏竟然當面問起此事,究竟何意?婉兒與她也是相較深厚,莫非是說了什麼?我心中一下下跳着,盯着茶杯發怔,這半年風平浪靜,竟忘了那始終不大出聲的太子和太子妃,若是他們有意做什麼,難道會牽出陳年舊事? 面上忽被人拍了下,回過神時,永惠正眯眯笑着看我,依依呀呀地說着:“姐姐,姐姐。
”我對她笑了下,遞給身側夏至,示意她屏退下人。
待内室無人時,我才看着父王,猶豫道:“陛下可提過壽春郡王?”父王若有所思看我,道:“壽春郡王多年無子,難道是因你而起?”我心頭泛苦,相王長子無子嗣,對太子那一脈來說并非是壞事,其中或是還有更多緣由,但照李隆基的話來看,與我也脫不了關系。
父王看我沉默着,搖了搖頭,歎了口氣:“無人提起,衆人皆避諱此事。
永安,你既已嫁入臨淄王府,此事不能再想了。
” 我又何嘗不知。
這幾年維持的詭異關系,都不過是我和他的一念堅持,其實早已塵埃落定之事,我卻不願看清。
當年一口自應下狄公的話,卻未料到做時竟有如此難。
忽然,門口傳來請安的聲音,我轉頭看去,李隆基正邁入門内,他邊走邊對父王笑道:“嶽丈大人來了,怎麼也不遣人傳句話?”父王忙起身,兩人相對着說了兩句,才各自落座,夏至已抱着永惠走到我身側。
李隆基打量我一眼,軟聲道:“臉色還是不好,藥喝了嗎?”我嗯了聲,舉杯喝茶,有意避開他的話。
他也沒再問,又轉頭去和父王說了些面上的話,大意不過都是遙祝狄仁傑凱旋而歸,大敗突厥什麼的。
過了會兒,父王将永惠帶走了,他掃了眼桌上菜,道:“看你們也沒吃什麼,我正餓了,夏至,去備一副新碗筷。
”夏至行禮退下,我忙叫住她,對李隆基道:“這是殘羹冷菜,怎麼能讓你吃,你若要想吃什麼,就讓下人換新菜。
” 他訝然看我,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你終于肯和我說話了。
”我吩咐夏至換下殘羹冷菜,又囑咐她去要些李隆基平日愛吃的,待她出了門,才看向李隆基:“洛陽城中早已是你為博紅顔一笑的傳聞,我若不做出琴瑟相諧的樣子,就枉費了你一番心思。
” 他伸手拿起的玉筷,撥弄着眼前的魚,我看着他的側臉,眼前疊着一個個影子,七八歲的孩童,十二三歲的少年,到如今已身形修長,眉目内斂的人。
他一直在變,謀權算計卻從未有半點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