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圍獵(3)

關燈
傳唱一首‘綠珠怨’,不知縣主可知此詩?”我想了想,道:“聽宮人私下議論過。

    ”其實,不止是宮人私下議論,連皇姑祖母也曾為此事震怒。

     年前叔父武承嗣搶了個朝臣的舞姬,豈知那人竟是個癡情漢,癡心戀着這舞姬,不肯娶妻納妾,卻礙于叔父的權勢不敢讨回,隻能私下寫了首‘綠珠怨’給這女子。

     那女子見此詩心聲悲怨,無以為報,隻能投井自盡。

    此事若到此為止,最多是叔父強搶他人心頭所好,烈女忠貞令人唏噓。

    可這被洛陽城中人嘲諷的卻是叔父,以他的性情又怎會罷休,随意尋個罪名,将那朝臣害死,連帶九族盡誅。

     若是往年,此事絕傳不進皇姑祖母耳中,必是被人掩蓋下來。

    可今時今日,皇姑祖母身邊的張氏兄弟卻是太平的人,随便幾句話,便讓皇姑祖母勃然大怒,當衆斥呵武承嗣,武家諸王無一敢回護。

     我不懂狄仁傑為何提到此事,隻靜等着他接下來的話。

     他歎了一聲,沉聲道:“此情雖可歎,卻徒害了無數人命,再旖旎的詩詞,也不過是催命符罷了。

    ”我聽這話,恍然明白過來,沉默了片刻,才盯着樹上火紅的楓葉,道:“一首‘綠珠怨’可流傳千古,但因此喪命的人,最多不過史書上一句‘族人盡誅’,若是情至如此,不如盡忘的好。

    ” 狄仁傑笑看我,道:“縣主常年在陛下左右,果真比尋常人看得清楚。

    ” 我鄭重地行了個禮,道:“皇權咫尺,絕不敢妄動。

    狄公為朝堂事如此勞心勞力,無需再憂心這種細微小事,”我見他寬慰的笑,苦意漸盛,又補了句,“狄公錯過了一年前的喜事,此次永安的完婚日,可要好好喝幾杯,也算是還上了當年拜相宴的酒。

    ” 此事說罷,我又陪着他走了會兒,便告退回了宮。

     進了房,李隆基已坐在書桌後,随意翻着我抄的經卷,他見我回來擡頭笑了笑,又低頭繼續翻着,似是極有興趣。

    我走到書桌一側,拿過他手中經卷,道:“王氏身懷六甲,你還往我這裡走,她若心中有氣,豈不影響胎兒。

    ” 李隆基翹起二郎腿,随意道:“她身懷本王的長子,喜還來不及,又何來的氣?”他見我不說話,又道,“身懷長子又是望族之女,若是太過寵愛,日後再入門的女眷地位何存?” 我被他接連兩句,弄得啞口無言,隻苦笑道:“朝堂權謀,後院女眷,你倒是都心中有數。

    ”他見我語帶怨氣,撐着下巴看了我會兒,道:“聽着你語氣不善,該不是怨我先偏寵她,讓側妃先有了骨肉吧?” 我沒答話,走到妝台前,自奁盒中拿出個紅錦布包着的物事,放到他面前道:“這是給王寰的。

    ”他打開見紅錦布,見是個金佛,愣了下,道:“這是義淨大師贈你的金佛,你給她做什麼?”我将那布包好,塞到他手裡,道:“送别的顯不出誠意,這個恰到好處。

    ” 他盯着那東西看了片刻,輕聲道:“王氏入門已有一年,若始終無所出,太原王氏必有微詞。

    ”我點頭,道:“我知道,況且王寰不止是望族女,她的父親手握兵權,必會是你日後的倚仗,”我想了想,又補道,“況且王氏一旦有了長子,你若再娶,太原王氏也絕不會說什麼。

    ” 此時,宜喜入内探問,李隆基是否要在此用膳,我剛要拒絕,他卻先點頭應了。

     我無奈看他,他佯裝未見,悠哉地喝了口茶,道:“我半個月沒見你了,”說完,放下茶杯,将金佛回遞給我,道:“聽人說你新添了個妹妹,這算是本王借花獻佛,賞她的。

    ” 待用過晚膳,他又與我擺了一盤棋,不緊不慢地品茶下棋,直到夜極深了,才被我連輸帶哄的趕走。

    我正收拾着殘局,就見婉兒沖進來,面色青白着看我,宮婢内侍忙躬身退到一側,大氣都不敢出。

     ※※※※※※※※※※※※※※※※※※※※ 當當當當,真正的武惠妃降生了。

     昨兒個看劍雨,看完了就記得‘五百年的石橋’和大s光着身子滾來滾去了……現在的編劇……哎,最經典的武俠還是龍門客棧啊啊 ps,上邊屁話的意思是……本來要昨天更得,沒更,都怪劍雨……和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