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廢太子(3)
關燈
小
中
大
他雖話輕緩,卻有着不容抗拒的威懾。
我無奈颔首,他卻忽然不動也不說話,我也隻得如此與他靜對着,心底卻越發慌了。
半晌,他笑意才深了幾分說:“多謝你。
” 我忙側了頭去看别處:“狄相宴席上我就曾說過,他日必會還上這個順水人情。
郡王救我在先,我還情在後,郡王這個謝字确是重了。
” 他笑歎一聲,沒答話。
這一句謝,卻讓我不敢再拒絕同遊的話。
我随他出了掖庭,他便挑了個偏僻的宮道而行。
大明宮我也算走了大半,如今這路卻是從未行過的。
終歸還是在宮中長大的皇孫,比我這才入宮兩年的熟了不少。
“剛才聽你說要尋宮女,可會耽誤了?”他随意尋了話說。
我想了想,也沒什麼好瞞的:“我房中少了一本手抄詩卷,所以想來問問宜平有沒有看見,她跟着我最久,自然比那些當值的熟一些。
” 李成器看我,笑道:“聽說小縣主素來好讀書,果真不假。
” “也不盡然,”我尴尬笑笑,說:“雜七雜八的讀了不少,正經的卻遠不及婉兒姐姐。
” 因是深秋,宮道中柳樹已僅剩了枝蔓,此處正有幾個内侍修剪。
一個小内侍站在梯子頂端修剪枝蔓,底下不時有人左右指揮着,見了李成器忙躬身行禮。
李成器颔首示意他們繼續,又繼續道:“什麼詩卷,值得縣主如此記挂?” 我沉默片刻,才道:“是駱賓王的詩卷,怕掉了被人看到,所以才急着去找宜平追問。
” 不知為什麼,兩次不算患難的遭遇後,我對他漸少了戒心。
待話說出,我才發覺自己竟有意在試探,試探他的反應,或是别的什麼。
李成器似乎反應不大,隻道:“駱賓王文采風流,本王對一句話記得尤其清楚,”他頓了一頓,才道,“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 我側頭看他,依舊是神色平淡,似乎說的是尋常的詩句。
這是當年駱賓王親手所寫的讨武檄文,是宮中最為忌諱的。
當年駱冰王随徐敬業起兵作亂時,我不過三歲,卻已聽家中先生私下吟誦此句,大概說什麼先帝駕崩不久,李家的遺孤們又能依附誰,以此喚醒天下李氏家臣起兵讨伐皇姑祖母。
後來年長一些,才知道這句子是反武家的,而我就是武家的人。
“徐敬業兵敗時,駱賓王也沒了下落,”李成器嘴邊依舊含着笑意,“那年我被立為皇太子,皇祖母曾說起這句子,還誇贊此人有宰相之才,當時我并不大懂此話的意思。
” 他并沒往下說,我卻聽得有些心驚,陛下早有自立之心,此話又有多少是試探?雖知他此時仍安然無恙,卻仍忍不住追問:“郡王如何說的?” 李成器輕搖頭:“我沒有說什麼,對皇祖母需‘知無不言’,不知也自然不能言。
” 我暗松了口氣,才發現這幾句話間,竟已近了禦花園的西門。
和煦的日光下,門口已滿布菊花,金燦燦的一片,恍若仙境。
隻是,門邊有個熟悉的身影走來走去,正是我久尋不到的宜平。
宜平也恰看到我,忙快步走來,對着李成器拜了拜,對我道:“可算是找到縣主了。
” 我奇道:“有事?” 宜平起身,說:“是有事,幾位公主到了縣主處,說是有些要事說。
那幾個伺候的尋不到縣主就沒了主意,隻能來找奴婢。
” 幾位公主?我聽着更糊塗了:“你怎麼知道我要來禦花園?” 李成器此時眼望着别處,并未看我二人,宜平見此機會忙對我使了個眼色:“本來不知道的,路上正好碰上了婉兒姑娘,說是縣主可能會來禦花園。
” 即便是碰了婉兒,也不該曉得我是自西門而入……我見她神色也不好多問,隻得向李成器行禮告退:“宮内恰好有事,我就不多陪郡王了。
” 李成器點點頭,示意我可以離開了。
我忙拉了一下宜平,走了兩步卻又被李成器叫住,回頭看,他眼中似有秋景濃的化不開:“在這宮内,有些閑書還是少讀的好。
” 這一句隐晦的叮囑,聽得我心頭一暖,又拜了一拜轉了身。
雖看不到身後的永平郡王,卻總覺得他的目光是随着我的,不禁越發不自在。
待遠離了禦花園,我才猛地停住,認真看宜平:“說吧,告訴我實話,誰讓你找我的?你是怎麼知道我在禦花園的?” 宜平輕啊了一聲,喃喃道:“還是被縣主猜到了。
” 我好笑看她:“你這騙術也就能瞞得過不相熟的,我認識你兩年了還不知道嗎?” 宜平輕蹙眉,說:“是婉兒姑娘特地找到奴婢,讓奴婢務必在禦花園西門等到縣主。
”我不解看她,示意她繼續說。
宜平想了想,說:“婉兒姑娘還說,縣主若是有什麼疑問,待晚間時她自會來解釋。
” 我随手自道邊花圃掐了朵菊花,細想了片刻。
婉兒是想護着我的,這個肯定沒錯,隻是我即便和李成器逛了禦花園也不是什麼大事,她何必如此緊張?我看她,笑說:“所以宮裡也沒有什麼公主,都是婉兒姐姐教你說的?” 晚間上燈時,我提筆拿着婉兒給的字帖練字,手腕都有些發酸了,才發覺身後早已
我無奈颔首,他卻忽然不動也不說話,我也隻得如此與他靜對着,心底卻越發慌了。
半晌,他笑意才深了幾分說:“多謝你。
” 我忙側了頭去看别處:“狄相宴席上我就曾說過,他日必會還上這個順水人情。
郡王救我在先,我還情在後,郡王這個謝字确是重了。
” 他笑歎一聲,沒答話。
這一句謝,卻讓我不敢再拒絕同遊的話。
我随他出了掖庭,他便挑了個偏僻的宮道而行。
大明宮我也算走了大半,如今這路卻是從未行過的。
終歸還是在宮中長大的皇孫,比我這才入宮兩年的熟了不少。
“剛才聽你說要尋宮女,可會耽誤了?”他随意尋了話說。
我想了想,也沒什麼好瞞的:“我房中少了一本手抄詩卷,所以想來問問宜平有沒有看見,她跟着我最久,自然比那些當值的熟一些。
” 李成器看我,笑道:“聽說小縣主素來好讀書,果真不假。
” “也不盡然,”我尴尬笑笑,說:“雜七雜八的讀了不少,正經的卻遠不及婉兒姐姐。
” 因是深秋,宮道中柳樹已僅剩了枝蔓,此處正有幾個内侍修剪。
一個小内侍站在梯子頂端修剪枝蔓,底下不時有人左右指揮着,見了李成器忙躬身行禮。
李成器颔首示意他們繼續,又繼續道:“什麼詩卷,值得縣主如此記挂?” 我沉默片刻,才道:“是駱賓王的詩卷,怕掉了被人看到,所以才急着去找宜平追問。
” 不知為什麼,兩次不算患難的遭遇後,我對他漸少了戒心。
待話說出,我才發覺自己竟有意在試探,試探他的反應,或是别的什麼。
李成器似乎反應不大,隻道:“駱賓王文采風流,本王對一句話記得尤其清楚,”他頓了一頓,才道,“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 我側頭看他,依舊是神色平淡,似乎說的是尋常的詩句。
這是當年駱賓王親手所寫的讨武檄文,是宮中最為忌諱的。
當年駱冰王随徐敬業起兵作亂時,我不過三歲,卻已聽家中先生私下吟誦此句,大概說什麼先帝駕崩不久,李家的遺孤們又能依附誰,以此喚醒天下李氏家臣起兵讨伐皇姑祖母。
後來年長一些,才知道這句子是反武家的,而我就是武家的人。
“徐敬業兵敗時,駱賓王也沒了下落,”李成器嘴邊依舊含着笑意,“那年我被立為皇太子,皇祖母曾說起這句子,還誇贊此人有宰相之才,當時我并不大懂此話的意思。
” 他并沒往下說,我卻聽得有些心驚,陛下早有自立之心,此話又有多少是試探?雖知他此時仍安然無恙,卻仍忍不住追問:“郡王如何說的?” 李成器輕搖頭:“我沒有說什麼,對皇祖母需‘知無不言’,不知也自然不能言。
” 我暗松了口氣,才發現這幾句話間,竟已近了禦花園的西門。
和煦的日光下,門口已滿布菊花,金燦燦的一片,恍若仙境。
隻是,門邊有個熟悉的身影走來走去,正是我久尋不到的宜平。
宜平也恰看到我,忙快步走來,對着李成器拜了拜,對我道:“可算是找到縣主了。
” 我奇道:“有事?” 宜平起身,說:“是有事,幾位公主到了縣主處,說是有些要事說。
那幾個伺候的尋不到縣主就沒了主意,隻能來找奴婢。
” 幾位公主?我聽着更糊塗了:“你怎麼知道我要來禦花園?” 李成器此時眼望着别處,并未看我二人,宜平見此機會忙對我使了個眼色:“本來不知道的,路上正好碰上了婉兒姑娘,說是縣主可能會來禦花園。
” 即便是碰了婉兒,也不該曉得我是自西門而入……我見她神色也不好多問,隻得向李成器行禮告退:“宮内恰好有事,我就不多陪郡王了。
” 李成器點點頭,示意我可以離開了。
我忙拉了一下宜平,走了兩步卻又被李成器叫住,回頭看,他眼中似有秋景濃的化不開:“在這宮内,有些閑書還是少讀的好。
” 這一句隐晦的叮囑,聽得我心頭一暖,又拜了一拜轉了身。
雖看不到身後的永平郡王,卻總覺得他的目光是随着我的,不禁越發不自在。
待遠離了禦花園,我才猛地停住,認真看宜平:“說吧,告訴我實話,誰讓你找我的?你是怎麼知道我在禦花園的?” 宜平輕啊了一聲,喃喃道:“還是被縣主猜到了。
” 我好笑看她:“你這騙術也就能瞞得過不相熟的,我認識你兩年了還不知道嗎?” 宜平輕蹙眉,說:“是婉兒姑娘特地找到奴婢,讓奴婢務必在禦花園西門等到縣主。
”我不解看她,示意她繼續說。
宜平想了想,說:“婉兒姑娘還說,縣主若是有什麼疑問,待晚間時她自會來解釋。
” 我随手自道邊花圃掐了朵菊花,細想了片刻。
婉兒是想護着我的,這個肯定沒錯,隻是我即便和李成器逛了禦花園也不是什麼大事,她何必如此緊張?我看她,笑說:“所以宮裡也沒有什麼公主,都是婉兒姐姐教你說的?” 晚間上燈時,我提筆拿着婉兒給的字帖練字,手腕都有些發酸了,才發覺身後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