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節
關燈
小
中
大
男兒在世,誰不想建功立業,你倒是個異類。
罷了,這一回,寡人也不要你繼續奔波了,待此間事了,便打發你去南孟,那兒有一個宋焱,如今任着太守,你去做個刺吏,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寡人也不算萬待了你,如何?” 宋詞一聽,大喜過望,歡天喜地的納頭便拜:“多謝大王,多謝大王,臣……臣總算可以安穩下來了。
” 宋詞說着,已經在暢想要在南孟置宅子買地,再娶個漂亮媳婦兒,早上升衙打卡,沏上一壺熱茶批批公函文件,晚上早早下值,回去老婆孩子熱炕頭兒的,美滋滋…… 楊瀚咳嗽一聲,打斷了他的幻想:“你在秦地已經待了近一年了吧?想必對秦地已十分了解,如今,你且給寡人說說,你在秦地的諸般見聞。
” 宋詞一呆,愕然道:“臣聽說,太蔔寺早就派了人與大王聯系,再有兩日,大王就要啟程赴大秦了,對秦地風土人物,竟還不知麼?” 楊瀚搖頭道:“寡人自然是知道的,而且對寡人講述秦地風物的,對寡人極是忠心。
隻是,她本就是太蔔寺中人,雖然她無心隐瞞于朕……” 楊瀚的目光閃爍着,昔日金陵城裡桃葉渡口的那個巡街小吏的神采早已不複存在,如今他的心思,已如淵之深。
楊瀚緩緩地道:“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有些事情,她雖無意隐瞞,但由她說來,立場不同,聽在寡人耳中,便大不相同。
你不同,寡人聽聽,互為佐證,才能對大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正所謂,知己知彼,寡人要知道,敵人,何以成為敵人。
盟友,何以成為盟友,才能有的放矢,百戰不殆!” 第472章你臨朝,我去也 第472章你臨朝,我去也 楊瀚聽宋詞仔細講述了他在秦地的所見所聞,尤其是他在桑家村那個邊隆小村待了差不多半年的所有經曆,楊瀚更是問的仔細。
一個邊隆小村,所能了解到的消息,無疑比大秦都城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少了千倍百倍,但是從這裡的一舉一動所能判斷出來的一切,卻會剝離一切表象,更加趨近于真實。
比如,宋詞被羁押在小村足足半年,最後是由太蔔寺的人秘密帶走的。
也就是說,太蔔寺對于鄉鎮農村的控制力,應該是遠遠大于三公院的。
這也正常,村鎮所在,愚夫愚婦甚多,朝廷的衙門不可能開到這麼具體的所在,很多政令都需要鄉賢扶持。
而鄉間百姓對于國法未必了解很多,對于宗教卻更樂于接受。
所以,楊瀚可以判斷出,三公院的控制範圍,主要是在各處大城大阜,而太卡寺的擁戴基礎,主要在于廣袤的農村。
另外,大秦疆域雖廣,階級雖然森嚴,宋詞出現的消息,也不會需要那麼久才傳到太蔔寺的最高統治階層,可是足足過了半年,他們才提宋詞進京,很顯然,太蔔寺的高層是比較理性的,不像白藏、玄月這些基層的狂熱信徒。
宋詞的出現,意味着山外世界與大秦的接觸已不可避免。
六曲樓既然是大秦的耳目,那麼自己五年前就已出現三山的消息,大秦應該早就知道了,可是為何一直按兵不動? 照理來說,他們不該是興奮的涕泗橫流,哭着喊着跑出山來接自己過去當皇帝麼?怎麼會到了此時,才争先恐後? 理性啊!人的智慧、閱曆和城府,都是随着見識和能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走向更高的位置。
楊瀚相信玄月沒有騙他,但是同一件事,站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如今聽了宋詞所言,對楊瀚客觀地看待大秦的各方勢力,分析他們的心态變化,甚而因此推斷他們所掌控的力量以及目前的處境,都有很大的幫助。
罷了,這一回,寡人也不要你繼續奔波了,待此間事了,便打發你去南孟,那兒有一個宋焱,如今任着太守,你去做個刺吏,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寡人也不算萬待了你,如何?” 宋詞一聽,大喜過望,歡天喜地的納頭便拜:“多謝大王,多謝大王,臣……臣總算可以安穩下來了。
” 宋詞說着,已經在暢想要在南孟置宅子買地,再娶個漂亮媳婦兒,早上升衙打卡,沏上一壺熱茶批批公函文件,晚上早早下值,回去老婆孩子熱炕頭兒的,美滋滋…… 楊瀚咳嗽一聲,打斷了他的幻想:“你在秦地已經待了近一年了吧?想必對秦地已十分了解,如今,你且給寡人說說,你在秦地的諸般見聞。
” 宋詞一呆,愕然道:“臣聽說,太蔔寺早就派了人與大王聯系,再有兩日,大王就要啟程赴大秦了,對秦地風土人物,竟還不知麼?” 楊瀚搖頭道:“寡人自然是知道的,而且對寡人講述秦地風物的,對寡人極是忠心。
隻是,她本就是太蔔寺中人,雖然她無心隐瞞于朕……” 楊瀚的目光閃爍着,昔日金陵城裡桃葉渡口的那個巡街小吏的神采早已不複存在,如今他的心思,已如淵之深。
楊瀚緩緩地道:“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有些事情,她雖無意隐瞞,但由她說來,立場不同,聽在寡人耳中,便大不相同。
你不同,寡人聽聽,互為佐證,才能對大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正所謂,知己知彼,寡人要知道,敵人,何以成為敵人。
盟友,何以成為盟友,才能有的放矢,百戰不殆!” 第472章你臨朝,我去也 第472章你臨朝,我去也 楊瀚聽宋詞仔細講述了他在秦地的所見所聞,尤其是他在桑家村那個邊隆小村待了差不多半年的所有經曆,楊瀚更是問的仔細。
一個邊隆小村,所能了解到的消息,無疑比大秦都城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少了千倍百倍,但是從這裡的一舉一動所能判斷出來的一切,卻會剝離一切表象,更加趨近于真實。
比如,宋詞被羁押在小村足足半年,最後是由太蔔寺的人秘密帶走的。
也就是說,太蔔寺對于鄉鎮農村的控制力,應該是遠遠大于三公院的。
這也正常,村鎮所在,愚夫愚婦甚多,朝廷的衙門不可能開到這麼具體的所在,很多政令都需要鄉賢扶持。
而鄉間百姓對于國法未必了解很多,對于宗教卻更樂于接受。
所以,楊瀚可以判斷出,三公院的控制範圍,主要是在各處大城大阜,而太卡寺的擁戴基礎,主要在于廣袤的農村。
另外,大秦疆域雖廣,階級雖然森嚴,宋詞出現的消息,也不會需要那麼久才傳到太蔔寺的最高統治階層,可是足足過了半年,他們才提宋詞進京,很顯然,太蔔寺的高層是比較理性的,不像白藏、玄月這些基層的狂熱信徒。
宋詞的出現,意味着山外世界與大秦的接觸已不可避免。
六曲樓既然是大秦的耳目,那麼自己五年前就已出現三山的消息,大秦應該早就知道了,可是為何一直按兵不動? 照理來說,他們不該是興奮的涕泗橫流,哭着喊着跑出山來接自己過去當皇帝麼?怎麼會到了此時,才争先恐後? 理性啊!人的智慧、閱曆和城府,都是随着見識和能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走向更高的位置。
楊瀚相信玄月沒有騙他,但是同一件事,站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如今聽了宋詞所言,對楊瀚客觀地看待大秦的各方勢力,分析他們的心态變化,甚而因此推斷他們所掌控的力量以及目前的處境,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