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可憐明月河邊種
關燈
小
中
大
中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想不起來。
原來,父皇送她來高麗,為的隻不過是那一紙和約。
她的國家,她的朝廷,甚至她的父皇,都再次欺騙了她。
他們把她送來高麗,是為了逼迫她去嫁給根本不認識、不喜歡的人,去換取一場戰争後的和平。
就像是交易。
這已經是第二次用她畢生的幸福,去交易和平。
第二次的背叛。
公主的身子開始顫抖,眼睛再次擡起來的時候,已有了淚痕。
“這是你僞造的,是不是?” 卓王孫的笑容有些譏嘲,并不回答。
公主的心在一點點下沉,其實當她問這句話的時候,就明知道不能是這樣的。
她痛恨卓王孫。
雖然她明知道這件事不能怪她。
她的父皇舍棄她,這個國家舍棄她,跟他無關。
但她還是恨他,如果沒有他,也許她根本不必接受這樣的結果。
她厲聲道:“我要回去!我要去見父皇!就算和親,我也要他親口告訴我!” 卓王孫沒有回答,隻緩緩吩咐道:“為公主整裝。
日出之國使者,還等着公主的召見。
” 于時,公主豁然明白,為什麼日出之國使者要觐見她。
“不,我不整裝!”她霍然上前一步,擡頭對着他的目光,“如果你一定要我召見日出之國使者,我就會擡着大炮去見他們。
” 卓王孫默然片刻,淡淡微笑:“你累了。
” 他轉身出了殿:“公主好好休息,明日清晨,會有銮架迎接公主,起程前往日出之國。
” 随手輕輕将殿門帶上。
大殿變得漆黑,似乎連光都被一起關在了門外。
公主呆呆站在殿中央,那麼茫然。
她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那個白衣的男子,不過是煙花絢爛中的一場夢,變得那麼遙不可及。
她即将披上鮮紅的蓋頭,嫁到重洋之外,嫁給那從未謀過面的天皇。
這一切,與她的夢想差得太遠。
她本該統禦千軍,輔佐着她的夫君立下不朽的功業,同他一起名标史冊。
這才像是一個天皇貴胄該有的一生。
而不像現在那樣,為了掩蓋國家的無能、軍隊的無能,像是交易或者禮品一樣,遠嫁到偏遠荒蠻之地。
不該是這樣的。
她輕輕咬住了嘴唇。
淅淅瀝瀝的雨聲傳來。
殿外又開始下雨了,這個國家的天空似乎也為衆生的苦難悲痛。
戰争開始以來,這裡的雨水是那麼多。
公主猛然驚醒。
不應該再等下去,她已經沒有時間了。
他們的計劃是,楊逸之先出城安排好一切,然後公主再悄悄出城,兩人會合,一起到白山,公主用虎符調動大軍,由楊逸之率領着開始靈山之戰。
如果她被鎖在殿中,不能出城,那麼,就隻剩下楊逸之一人應付這場戰争。
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擡起,緊緊握住胸前系着的一枚精巧的半月形金器。
這正是可調動三軍的虎符。
為了能留在他身邊,她并沒有将虎符交給楊逸之。
而沒有虎符,就調不動白山的軍隊。
公主很知道楊逸之的性格,就算沒有這支軍隊,楊逸之也絕不會見死不救。
他一定會獨自趕往靈山,跟這座城生死與共。
那将隻會有一個結果,玉石俱焚。
她絕不能被鎖進和親的鸾轎,送往日出之國,而是必須要趕去白山,救出楊逸之! 這個男子,不能沒有她。
她,也不能沒有他。
但現在該怎麼辦? 卓王孫絕不可能放她出城。
和親已成定局,雖然她不願承認,但這樣的國家大事,一旦決定了,就不能更改。
要更改,必須要有重大的變故。
她打開殿門,平壤城的廣場上,聳立起一個巨大的禮幛,燈彩從它向四周蔓延着,染紅了大同江畔的柳樹。
禮幛左右,分列着兩個剛剛搭起的帳篷。
也為燈彩結滿。
這是和親的禮儀。
一個帳篷中住着迎親的使者,一個帳篷中住着送親的大臣。
明日清晨,她即将離開這座陰雨連綿的城市,作為交換和平的籌碼。
為此,這座城市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歡慶因她而起,卻不屬于她。
日出之國送來的彩禮堆滿了江畔,他們與明朝的官兵歡呼痛飲着,等着迎接他們的皇後。
那是無上的尊崇,亦因她而起,卻不屬于她。
她想要的,隻不過是一束月光。
但卓王孫的意志,就像是鋼鐵的枷鎖,統禦着這座城市。
在這個城市之中,絕沒有人敢違抗他。
她不能,楊逸之也不能。
可笑的是,楊逸之不違抗他的理由,竟是相信他。
“你相信他?” “是的,我相信他。
” 公主咬着嘴唇,突然,一絲笑容從她臉上綻出。
這是不得已的方法,一不小心,她會身敗名裂,甚至會開啟一場戰争。
但必須這樣做,她才能留在這裡,才能拯救楊逸之。
那楊逸之呢?當他知道自己用了這樣的伎倆,會責怪她、厭棄她麼?他還相信她嗎? 緩緩地,公主歎了口氣。
你相信他嗎? 但願如此。
原來,父皇送她來高麗,為的隻不過是那一紙和約。
她的國家,她的朝廷,甚至她的父皇,都再次欺騙了她。
他們把她送來高麗,是為了逼迫她去嫁給根本不認識、不喜歡的人,去換取一場戰争後的和平。
就像是交易。
這已經是第二次用她畢生的幸福,去交易和平。
第二次的背叛。
公主的身子開始顫抖,眼睛再次擡起來的時候,已有了淚痕。
“這是你僞造的,是不是?” 卓王孫的笑容有些譏嘲,并不回答。
公主的心在一點點下沉,其實當她問這句話的時候,就明知道不能是這樣的。
她痛恨卓王孫。
雖然她明知道這件事不能怪她。
她的父皇舍棄她,這個國家舍棄她,跟他無關。
但她還是恨他,如果沒有他,也許她根本不必接受這樣的結果。
她厲聲道:“我要回去!我要去見父皇!就算和親,我也要他親口告訴我!” 卓王孫沒有回答,隻緩緩吩咐道:“為公主整裝。
日出之國使者,還等着公主的召見。
” 于時,公主豁然明白,為什麼日出之國使者要觐見她。
“不,我不整裝!”她霍然上前一步,擡頭對着他的目光,“如果你一定要我召見日出之國使者,我就會擡着大炮去見他們。
” 卓王孫默然片刻,淡淡微笑:“你累了。
” 他轉身出了殿:“公主好好休息,明日清晨,會有銮架迎接公主,起程前往日出之國。
” 随手輕輕将殿門帶上。
大殿變得漆黑,似乎連光都被一起關在了門外。
公主呆呆站在殿中央,那麼茫然。
她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那個白衣的男子,不過是煙花絢爛中的一場夢,變得那麼遙不可及。
她即将披上鮮紅的蓋頭,嫁到重洋之外,嫁給那從未謀過面的天皇。
這一切,與她的夢想差得太遠。
她本該統禦千軍,輔佐着她的夫君立下不朽的功業,同他一起名标史冊。
這才像是一個天皇貴胄該有的一生。
而不像現在那樣,為了掩蓋國家的無能、軍隊的無能,像是交易或者禮品一樣,遠嫁到偏遠荒蠻之地。
不該是這樣的。
她輕輕咬住了嘴唇。
淅淅瀝瀝的雨聲傳來。
殿外又開始下雨了,這個國家的天空似乎也為衆生的苦難悲痛。
戰争開始以來,這裡的雨水是那麼多。
公主猛然驚醒。
不應該再等下去,她已經沒有時間了。
他們的計劃是,楊逸之先出城安排好一切,然後公主再悄悄出城,兩人會合,一起到白山,公主用虎符調動大軍,由楊逸之率領着開始靈山之戰。
如果她被鎖在殿中,不能出城,那麼,就隻剩下楊逸之一人應付這場戰争。
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擡起,緊緊握住胸前系着的一枚精巧的半月形金器。
這正是可調動三軍的虎符。
為了能留在他身邊,她并沒有将虎符交給楊逸之。
而沒有虎符,就調不動白山的軍隊。
公主很知道楊逸之的性格,就算沒有這支軍隊,楊逸之也絕不會見死不救。
他一定會獨自趕往靈山,跟這座城生死與共。
那将隻會有一個結果,玉石俱焚。
她絕不能被鎖進和親的鸾轎,送往日出之國,而是必須要趕去白山,救出楊逸之! 這個男子,不能沒有她。
她,也不能沒有他。
但現在該怎麼辦? 卓王孫絕不可能放她出城。
和親已成定局,雖然她不願承認,但這樣的國家大事,一旦決定了,就不能更改。
要更改,必須要有重大的變故。
她打開殿門,平壤城的廣場上,聳立起一個巨大的禮幛,燈彩從它向四周蔓延着,染紅了大同江畔的柳樹。
禮幛左右,分列着兩個剛剛搭起的帳篷。
也為燈彩結滿。
這是和親的禮儀。
一個帳篷中住着迎親的使者,一個帳篷中住着送親的大臣。
明日清晨,她即将離開這座陰雨連綿的城市,作為交換和平的籌碼。
為此,這座城市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歡慶因她而起,卻不屬于她。
日出之國送來的彩禮堆滿了江畔,他們與明朝的官兵歡呼痛飲着,等着迎接他們的皇後。
那是無上的尊崇,亦因她而起,卻不屬于她。
她想要的,隻不過是一束月光。
但卓王孫的意志,就像是鋼鐵的枷鎖,統禦着這座城市。
在這個城市之中,絕沒有人敢違抗他。
她不能,楊逸之也不能。
可笑的是,楊逸之不違抗他的理由,竟是相信他。
“你相信他?” “是的,我相信他。
” 公主咬着嘴唇,突然,一絲笑容從她臉上綻出。
這是不得已的方法,一不小心,她會身敗名裂,甚至會開啟一場戰争。
但必須這樣做,她才能留在這裡,才能拯救楊逸之。
那楊逸之呢?當他知道自己用了這樣的伎倆,會責怪她、厭棄她麼?他還相信她嗎? 緩緩地,公主歎了口氣。
你相信他嗎? 但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