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閣登臨雨後天

關燈
,我軍裝備的火铳遠遠不能及。

    萬不可掉以輕心。

    ” 李如松笑道:“盟主多慮了。

    紅毛火槍就算厲害,它還是要發一槍裝一次彈藥。

    兩軍對壘,能夠讓他發幾槍?隻要我軍沖鋒到近處,火槍就施展不開了,那時,倭兵豈不任由我宰殺?末将請将隊伍分?兩支,一支由末将率領,攻七星門;一支由李如柏率領,攻大同門。

    兵分兩路,殺倭賊個措手不及。

    請大人下令!” 其餘的總兵也都豪情萬丈,跪倒在地:“請大人下令!” 楊逸之深深擔憂。

    驕兵必敗,這個道理已被驗證了無數次,但,總有人不明白,必須要用鮮血才能證明。

     他輕輕搖了搖頭,欲言又止。

     卓王孫道:“好,我将朱雀軍分為兩隊,各一萬五千人。

    軍中所有的馬匹全都歸你支配,這樣便可裝備三萬騎兵,明日一早,你便可率領大軍,突襲平壤。

    ” 李如松、李如柏轟然答應。

     卓王孫笑道:“出兵不可?賞。

    這便是我的獎賞,你需要好好記住了。

    ” 說着,袍袖輕拂。

    帥帳旁邊的大石上,猛然一陣嗤嗤聲響,竟被他用指力淩空刻下了一個大字:“貝。

    ” 字下面,是一行小字:四千零七百。

     卓王孫道:“楊盟主,你的獎賞是什麼?” 楊逸之沉吟着,長身而起。

     帥帳另一邊的大石上,也出現了一個大字:“文。

    ” 字下面,也有一行數字:五千零兩百。

     李如松李如柏對望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

    但卓王孫跟楊逸之不解?,他們也不敢問。

    既然是獎賞,那麼“貝,四千零七百”就是賞金四千零七百兩喽,那麼“文,五千零兩百”呢?是不是楊盟主兩袖清風,沒什麼錢,所以等他們獲勝之後,就寫一篇五千零兩百字的文章來贊頌他們?一定是這樣的。

     兩人這麼一想,立即又雄心萬丈,高昂着頭下山去。

     第一縷曙光照在牡丹峰上。

    青翠的山峰,像是美人頭上的一隻玉簪,直插碧天。

    連綿的雨終于停了,但陰雲仍密密地遮着天空,令人心中不由生出一股煩悶之感。

     迷蒙的曙氣将平壤城裹住,這座城似是還沒有醒來。

    但偶爾閃爍的刀劍的鋒芒,卻讓人感覺到山雨欲來?壓抑。

     城中最高的萬景台上,擺了兩隻小小的蒲團。

    一人峨冠博帶,踞坐中間,面前擺着一隻小小的鐵釜,釜中茶湯正熟。

    千宗易跪坐在另一隻蒲團上,恭謹而甯靜地點着茶。

     濃茶。

     甲光向日金鱗開。

    殺氣彌野,大戰前夕的緊迫感壓着每個人的心,那人竟絲毫不在意,舉着手中的茶碗悠然一笑。

     正是廢寺之中,拜會卓王孫的平秀吉。

     卓王孫亦含笑點頭。

     他站着的地方,卻是平壤城正南方的七星門。

     一隻巨大的戰鼓擺在陣前,戰鼓鮮紅,韓青主手裡握着牛筋纏成的鼓槌,肅然立在鼓前。

     卓王孫擡頭遙?遠方,他身上的青衣卻像是一片雲。

    一片飛揚的雲。

     第一縷陽光射下來的時候,卓王孫的衣袖輕輕擡起,斜指戰鼓。

    韓青主的雙手立即揚起,鼓槌轟炸在戰鼓之上。

     悶沉的鼓聲,猛然響了起來。

     鼓聲撕破了清晨的甯靜。

    太過巨大的銅鼓經過韓青主真氣的轟擊,仿佛是九天落下的雷霆,連整座平壤城都震動起來。

     而與他相隔三裡外的大同門,一身白衣的楊逸之身旁,清商道長也在一瞬間敲響了另一座銅鼓。

     一東一南,兩支戰鼓仿佛兩匹咆哮的上古巨獸,對着平壤城發出了一陣猛嘶。

     緩緩地,無數頂盔貫甲,手握鋒?雪亮的兵刃的士兵,從牡丹峰後轉出,在李如松與李如柏的帶領下,兵分兩路,越過卓王孫、楊逸之,向着城池進發。

    他們踏着激昂的鼓聲,要将自己的熱血灑在這座城頭,成就千秋不朽的傳說。

     一隻、兩隻、三隻……越來越多的鼓跟着響起,聲音越來越大。

    更大的,是三萬士兵齊步行進的踏步聲。

    這單調的聲音催生出炙熱的戰意,每個人都感覺到喉嚨一陣陣撕裂的痛疼,不由得緊緊攥緊了手中的兵刃。

     在即将到來的時刻中,他們或者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但無論如何,他們的生命都将會轟轟烈烈地燃燒。

     轟轟烈烈生,或者轟轟烈?死。

     黑壓壓的軍隊逼近了城門。

    猛然,同時停住。

     李如松騎馬立在隊伍的正前方,艱難地咽了一口唾沫。

    他是大将,本不應該沖在隊伍的最前方,然而對倭軍的輕視,讓他親自披挂上陣,決定用一場幹淨利落的勝利,揭開高麗戰争的序幕。

     倭軍能夠這麼迅速地攻占幾乎整個高麗,那隻不過是因為高麗人太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