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穹月沉浮
關燈
小
中
大
手指,正待掐指計算,忽然聽到身邊的明鏡大師已經脫口驚呼:“指間風雨!”
兩人相顧,臉色都是沉重之極——馭使風雨是驚動天地的術法,即使修為深湛的術士也必須經過齋戒、設壇、大醮等繁複的順序,才能在隆重的儀式後實現召喚。
然而,對方居然能呼風喚雨在彈指之間,這等靈力、不得不令釋、道兩位大師都相顧失色。
“明鏡大師……你心意如何?”沉默許久,張真人忽然沉沉發問。
老僧的眼睛緩緩從那一團烏雲上移開,垂目低首,合什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緩緩道:“好重的妖氣與陰氣……魔道中有人擁有如此力量,将來必為人間之禍。
張道友,合老衲的‘般若之心’與你的‘玉篆天書’,方可與其一戰啊……” “隻怕合你我之力也未必能壓制住那人……”張真人的臉色卻仍然凝重,不顧身邊的弟子一臉不服的又在躍躍欲試,他歎息了一聲,看着方才聽雪樓主離去的方向,低聲道,“大師,你如何看蕭施主?” “人中之龍。
”想也不想,明鏡大師回答,“雖非我道中人,然而靈慧深種,行事有氣吞河山之風。
中原武林天下若要統一,非其不可。
” “非我道中人?”忽然,張真人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緩緩搖頭,“未必,未必。
” ※※※※※ 木樓外,被烨火與迦若方才那一場鬥法所驚動,在鐘木華帶領下,聽雪樓弟子已經紛紛從房中出來,詢問何事。
然而,空蕩蕩一片的地上沒有絲毫打鬥過的痕迹。
靖姑娘臉色沉寂,負手握劍,擡頭看着天心的明月,目光變幻莫測。
朱衣的烨火伏在地上,小臂上的傷處血流如注,似乎被什麼尖細的利器刺傷了手臂。
方才片刻之間月亮明晦不定、天地風起雲湧,聽雪樓弟子無不被劇烈的雷聲和刺眼的電光從睡夢中驚醒——然而出門一看,外面卻好好的月華如水。
見了這種反常的景象,又想起進入拜月教地界以來一直遇到的層出不窮的怪異事情,所有的聽雪樓弟子心中俱是忐忑不已。
“靖姑娘,有什麼事情?”鐘木華一邊吩咐屬下去觀測周圍有何異象,一邊走上前去恭謹的詢問。
阿靖沒有回答,微微側頭、看了看這個聽雪樓的老下屬—— 鐘木華已經年近六十了,鬓邊已經有了花白的頭發,青筋突起雙手上傷痕無數……這個老人,見了這些怪力亂神的詭秘景象、也一定像普通弟子那樣心下疑慮——然而,侍奉過聽雪樓兩代樓主、忠心老成的他卻沒有流露出絲毫畏懼退卻的神色。
江湖人,本來就該有随處青山可埋骨的覺悟。
就如她,雖然一入江湖至今罕有敵手,但是也作好了随時有遇到比自己更強者的準備——到時候,盡管取了她項上人頭去便是。
對于這個塵世,她是來去無牽挂。
然而鐘老他,卻有個中年才得的女兒鐘嘉繪——那個十五歲的、什麼都不懂的女孩子…… 在樓中時,雖然畏懼她的冷漠寡言,但是仍然“靖姐姐”“靖姐姐”的叫得歡。
那個孩子十五歲了,生長長聽雪樓這樣的武林世家,卻居然絲毫不懂江湖上的事情。
“我女兒?嘿嘿,你們都不用想咯!——這丫頭将來是要嫁個好人家,乖乖的作人家老婆,我可不希望她和我一樣、過一輩子刀頭舔血的日子。
”在前往南疆的路上,有一次,她無意聽到那一群聽雪樓子弟們圍着鐘木華調笑,說起他的女兒,老人就這樣呵呵笑着回答。
“等我過了六十大壽,就金盆洗手告别江湖,好好回去侍弄幾畝地、抱我的胖孫子去!”說起将來的打算,鐘老的臉上有平靜恬淡的笑意。
當時坐在遠處的她聽了,心中忽然有說不出的沉郁…… 攻打拜月教是如何艱難殘酷的任務,恐怕隻有她與蕭憶情心中最清楚——這些沒有見識過術法的武林人,或許還不能懂得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東西! 以武學對抗術法,在某種程度上說無異于以卵擊石——武功到了一定的程度,是足以和術法分庭抗禮,然而對于大部分普通的武林人士來說,卻甚至對自身都毫無防衛之力。
更何況,在看過迦若那樣的術法後,她自問就算她自己,這一戰後能否活着回去也是未知——而這一次和她一起來到滇南的聽雪樓人馬,又有多少能回到洛陽? 在洛陽,将來又要流下多少孤兒寡母的淚水? “靖姑娘?”過了半天不見女領主回答,鐘木華有些驚訝的擡頭看她,關切的問,“靖姑娘,你受傷了麼?” “哦……我沒事。
”阿靖這才收回了神思,回答,目光再度落在鐘木華鬓角的白發上,心下沉郁之意更深,輕輕歎了口氣,吩咐,“烨火姑娘受傷了,扶她回房中敷藥罷。
” 鐘木華領命退下,绯衣女子複又怔怔擡頭看着月空,沉吟不語,右手輕輕回過來,撫摩着頸中的紫檀木牌,目光變幻着。
他沒有說錯——她一直保留着這個他親手給她做的護身符……雖然在劍與血的武林中,推崇力量的她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幸運”。
然而,十年的風雨江湖路,她一直保留着它——就如他也還戴着那個她小時候送給他的石頭指環一樣。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各自忙碌着——聽說了蕭樓主不日将親自來到南疆,所有的樓中子弟的情緒都為之一振,不複前幾日的忐忑。
阿靖微微苦笑了一下:果然,隻有他、才是聽雪樓的靈魂罷?即使自己的生命都如同風中之燭、但是這個病弱的年輕人卻仍然是所有人目光凝聚的焦點。
他甚至不用作什麼、隻要他來到了南疆——僅僅這個消息,就足以當上幾萬雄兵。
隻是千裡奔波,又是濕瘴遍地的南疆——他那樣的身子骨不知道是否熬得住? 獨自伫立在冷月下,绯衣女子呆呆的看着蒼穹,看着那皎潔的月輪在雲中載沉載浮的蕩漾,她唇邊忽然也漾起了複雜的笑意。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或許,在高天上沉浮了千億年的冷月看來,即使他們、即使聽雪樓、即使整個人世,一切也不過是渺小的轉瞬即逝的刹那幻景吧?
然而,對方居然能呼風喚雨在彈指之間,這等靈力、不得不令釋、道兩位大師都相顧失色。
“明鏡大師……你心意如何?”沉默許久,張真人忽然沉沉發問。
老僧的眼睛緩緩從那一團烏雲上移開,垂目低首,合什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緩緩道:“好重的妖氣與陰氣……魔道中有人擁有如此力量,将來必為人間之禍。
張道友,合老衲的‘般若之心’與你的‘玉篆天書’,方可與其一戰啊……” “隻怕合你我之力也未必能壓制住那人……”張真人的臉色卻仍然凝重,不顧身邊的弟子一臉不服的又在躍躍欲試,他歎息了一聲,看着方才聽雪樓主離去的方向,低聲道,“大師,你如何看蕭施主?” “人中之龍。
”想也不想,明鏡大師回答,“雖非我道中人,然而靈慧深種,行事有氣吞河山之風。
中原武林天下若要統一,非其不可。
” “非我道中人?”忽然,張真人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緩緩搖頭,“未必,未必。
” ※※※※※ 木樓外,被烨火與迦若方才那一場鬥法所驚動,在鐘木華帶領下,聽雪樓弟子已經紛紛從房中出來,詢問何事。
然而,空蕩蕩一片的地上沒有絲毫打鬥過的痕迹。
靖姑娘臉色沉寂,負手握劍,擡頭看着天心的明月,目光變幻莫測。
朱衣的烨火伏在地上,小臂上的傷處血流如注,似乎被什麼尖細的利器刺傷了手臂。
方才片刻之間月亮明晦不定、天地風起雲湧,聽雪樓弟子無不被劇烈的雷聲和刺眼的電光從睡夢中驚醒——然而出門一看,外面卻好好的月華如水。
見了這種反常的景象,又想起進入拜月教地界以來一直遇到的層出不窮的怪異事情,所有的聽雪樓弟子心中俱是忐忑不已。
“靖姑娘,有什麼事情?”鐘木華一邊吩咐屬下去觀測周圍有何異象,一邊走上前去恭謹的詢問。
阿靖沒有回答,微微側頭、看了看這個聽雪樓的老下屬—— 鐘木華已經年近六十了,鬓邊已經有了花白的頭發,青筋突起雙手上傷痕無數……這個老人,見了這些怪力亂神的詭秘景象、也一定像普通弟子那樣心下疑慮——然而,侍奉過聽雪樓兩代樓主、忠心老成的他卻沒有流露出絲毫畏懼退卻的神色。
江湖人,本來就該有随處青山可埋骨的覺悟。
就如她,雖然一入江湖至今罕有敵手,但是也作好了随時有遇到比自己更強者的準備——到時候,盡管取了她項上人頭去便是。
對于這個塵世,她是來去無牽挂。
然而鐘老他,卻有個中年才得的女兒鐘嘉繪——那個十五歲的、什麼都不懂的女孩子…… 在樓中時,雖然畏懼她的冷漠寡言,但是仍然“靖姐姐”“靖姐姐”的叫得歡。
那個孩子十五歲了,生長長聽雪樓這樣的武林世家,卻居然絲毫不懂江湖上的事情。
“我女兒?嘿嘿,你們都不用想咯!——這丫頭将來是要嫁個好人家,乖乖的作人家老婆,我可不希望她和我一樣、過一輩子刀頭舔血的日子。
”在前往南疆的路上,有一次,她無意聽到那一群聽雪樓子弟們圍着鐘木華調笑,說起他的女兒,老人就這樣呵呵笑着回答。
“等我過了六十大壽,就金盆洗手告别江湖,好好回去侍弄幾畝地、抱我的胖孫子去!”說起将來的打算,鐘老的臉上有平靜恬淡的笑意。
當時坐在遠處的她聽了,心中忽然有說不出的沉郁…… 攻打拜月教是如何艱難殘酷的任務,恐怕隻有她與蕭憶情心中最清楚——這些沒有見識過術法的武林人,或許還不能懂得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東西! 以武學對抗術法,在某種程度上說無異于以卵擊石——武功到了一定的程度,是足以和術法分庭抗禮,然而對于大部分普通的武林人士來說,卻甚至對自身都毫無防衛之力。
更何況,在看過迦若那樣的術法後,她自問就算她自己,這一戰後能否活着回去也是未知——而這一次和她一起來到滇南的聽雪樓人馬,又有多少能回到洛陽? 在洛陽,将來又要流下多少孤兒寡母的淚水? “靖姑娘?”過了半天不見女領主回答,鐘木華有些驚訝的擡頭看她,關切的問,“靖姑娘,你受傷了麼?” “哦……我沒事。
”阿靖這才收回了神思,回答,目光再度落在鐘木華鬓角的白發上,心下沉郁之意更深,輕輕歎了口氣,吩咐,“烨火姑娘受傷了,扶她回房中敷藥罷。
” 鐘木華領命退下,绯衣女子複又怔怔擡頭看着月空,沉吟不語,右手輕輕回過來,撫摩着頸中的紫檀木牌,目光變幻着。
他沒有說錯——她一直保留着這個他親手給她做的護身符……雖然在劍與血的武林中,推崇力量的她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幸運”。
然而,十年的風雨江湖路,她一直保留着它——就如他也還戴着那個她小時候送給他的石頭指環一樣。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各自忙碌着——聽說了蕭樓主不日将親自來到南疆,所有的樓中子弟的情緒都為之一振,不複前幾日的忐忑。
阿靖微微苦笑了一下:果然,隻有他、才是聽雪樓的靈魂罷?即使自己的生命都如同風中之燭、但是這個病弱的年輕人卻仍然是所有人目光凝聚的焦點。
他甚至不用作什麼、隻要他來到了南疆——僅僅這個消息,就足以當上幾萬雄兵。
隻是千裡奔波,又是濕瘴遍地的南疆——他那樣的身子骨不知道是否熬得住? 獨自伫立在冷月下,绯衣女子呆呆的看着蒼穹,看着那皎潔的月輪在雲中載沉載浮的蕩漾,她唇邊忽然也漾起了複雜的笑意。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或許,在高天上沉浮了千億年的冷月看來,即使他們、即使聽雪樓、即使整個人世,一切也不過是渺小的轉瞬即逝的刹那幻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