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關燈
罡神功”逼出酒氣護住面目,所以不緻中毒,但也不是長久之計。

     他心念連轉之下,蓦地一聲大喝,就見他昂首跨步,把嘴一張,白亮亮光華閃爍,酒氣熏人,“滿天花雨”般裹起那“氤氲二氣”,反向那懾魄童子打去。

     他這用的是先天元陽混元氣,勁力比龍卷風還要強烈百倍。

     但聽那懾魄童子慘哼出來半聲,小身子已被那股酒氣刮起,徑直抛向廟外,眼看活不成了。

     那老道見狀,不由得震駭萬分,陡地站起身來,冷冷地道:“尊駕這一手酒功夫不錯,連破本教二寶,可否留下個名兒來。

    ” 書生哈哈笑道:“好說,牛鼻子,學生從不懂什麼叫功夫,閑着沒事能喝點吃點,比什麼都好,說起姓名嗎,實在難以奉告。

    ” 道人一瞪眼,道:“難道你怕我們報複,不敢以姓名見告麼?” 書生道:“你真要問嗎?那你就聽着……”跟着他就朗聲念道:“家住虛無缥缈中,讀書學藝兩無成,神劍騰雲化龍去,落拓江湖一狂生”他長歌之聲未遏,先一式“蒼鷹抓雛”,将小叫化子朝肋下一挾,又一式“龍飛九天”,身形兩閃,人已縱出廟去。

     廟中丹墀上留下了那道士和四位怪人,望着廟外雲天發證。

     那道士口中,仍在默默地念道:“家住虛無缥缈中……落拓江湖一狂生?” 出武關,經由龍駒秦,西北行一條驿道上,忽然出現了兩部馬車,還有許多人步行在車後。

     那兩部馬車都裝飾得華麗異常,車輪及車身,都經過特别設計,是以在這等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駛,依然平穩輕快。

     每輛馬車轅上,都坐着兩個趕車的人,一色的青布短裝,腰中系一條白帶子。

    天色方過午沒有好久,四月間的太陽,曬得人暖洋洋的,有點兒發困。

     過了楊家店,前走就是黑龍口,在這中途,有一片樹林,濃密蔽天,路就從這林子裡穿過去。

     此時,從黑龍口方向的路上,出現了三匹快馬,馬上是個衣衫褴褛的老人和兩位青年儒生。

     這三人正是阿房宮方脫虎口的“巧手方朔”韓翊和楊海平施琳師兄妹兩位。

     那巧手方朔韓翊騎在馬上,無精打采地直打盹。

     施琳看着他笑道:“師伯,你是怎麼着了嗎?有氣無力的,看你要栽下馬去了。

    ” 韓翊歎了一口氣道:“琳兒,你不懂得。

    ” 施琳把嘴一撇道:“我才懂得呢,還不是為了在阿房宮栽了跟鬥,心中難免有些不服氣。

    ” 韓翊道:“那倒不算什麼,勝敗兵家常事,何況咱又不是憑能耐能打輸的,有什麼不服氣的呢?” 楊海平道:“那你怎麼無精打采的呢?” 韓翊道:“孩子,你看到廟中那饞鬼的書生沒有?還有那個小要飯的!” 楊海平道:“我當然是看到了,咱們都在一起的嘛!” 韓翊道:“我是說人家的功夫,真揣不透是怎麼使的。

    ” 楊海平道:“那也算不了什麼!那是人家的禀賦高,機緣巧嘛。

    ” 韓翊道:“就是的呀!我老偷兒跑了數十年,也會過不少的名家,怎麼就沒有碰上什麼機緣呢?” 楊海平道:“這也難講,一個有功夫的,一門長不能門門長,他的功夫是高啦!我想他那探囊取物的能耐,就不見得能會高過師叔去。

    ” 韓翊就喜歡戴高帽子,楊海平這一句話,正說在他心坎兒上,笑道:“我也這麼想,得空須要向他一比才行,不過我看他那酒量,也不小喲!” 楊海平笑道:“我猜他一定也比不過我師父。

    ” 韓翊笑道:“那是當然的啦!你師父人稱‘醉司命’,天天都在酒缸裡泡着,他怎麼能行?” 施琳未開言,“噗哧”一聲笑了起來。

     韓翊一瞪眼,叱道:“還有什麼好笑的,傻丫頭!” 施琳忍住了笑道:“我不是笑你們什麼,隻是想起了一件事,覺着有點兒好笑。

    ” 韓翊道:“什麼事有那樣好笑,說出來讓我們也笑笑。

    ” 施琳笑道:“我想起在那廟裡,師伯看着人家吃東西,饞得直咽唾沫,這時還說人家是饞鬼,所以……”她話沒說完,就又笑了起來,逗得楊海平也忍不住,用手捂着嘴,噗哧連聲。

     韓翊倏地一瞪眼,道:“就你這丫頭看得真,我不過想吃,可不像你說的那樣咽唾沫呀!” 他一言未了,坐下馬陡地嘶嘶一聲長鳴,跟着前蹄提起,猛跳起來,幾乎将韓翊掀下馬來。

     韓翊趕緊将腿一夾,一手緊勒缰繩,一手就向馬脖子攔去。

     觸手是一根樹枝,插入馬頸中寸多深,馬受了驚疼難怪要跳動了。

    韓翊拔在手内一看,見那樹枝上夾了一張紙條,慌不疊展開來,就見上面寫着:“大敵當前,仍不知戒備,我疑惑你老偷兒江湖是怎麼混的,賭偷、賭酒,有空自然奉陪。

    ” 他一看完,“呀”地叫出了半聲,趕緊閉口咽住了下半聲,探頭向四下裡張望着。

     楊海平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忙問道:“師叔!你怎麼啦!”韓翊老臉一紅,将那紙條團成個彈兒,捏在手中道:“沒有什麼。

    小心點,前途就許有事。

    ” 他一語未了,一陣隆隆聲響,就見在密林中轉出來兩輛馬車,後面跟着高高矮矮十幾個。

     三人向那些人望去,隻見車轅上那四個壯漢,一色的青布短裝,腰中束一條白帶子,手中各持着兵刃,一派如臨大敵的神氣。

     韓翊眼瞥過那車後的一群人,心中陡地一震。

     走在最前面的一人,是個虬髯老者,身軀偉岸,最是特别惹眼,乃是他的好友“虬髯叟”皇甫軒。

     餘下的那些人,他也認出了大半。

     一個是“三手劍”婁無畏,一個是“鐵背神猿”侯立,一個是“鐵掌無敵”顧家聲,其餘是三位道者、兩位和尚。

     道者是漫川關玄下院的淩修通、畢修凡、鄭修靈,和尚是石佛寺的“銅仗僧”悟定、“鐵杖僧”悟中。

     另外還有四位,均不認識,看他們的神态,想必也是武林中的高手。

     那兩部馬車辚辚驅馳而來,後面那群人緊緊跟着,到了韓翊不遠之處,陡然停住,後面的人群,也随之中止前進之勢。

     身臨切近,韓翊才看出來,在那車後的人群,每一個人的手上捧着一個木匣子,裡面不知裝的是什麼東西,由不得從心底泛起疑問來。

     更使他驚訝的,也還是那車後的人群,旁的不說,虬髯叟皇甫軒和他可是多年的交情了,怎麼見了面,連個招呼也不打? 而且一個個衣衫污垢,神情遲鈍,目光呆滞,流露出心中已失去主宰的現象。

     三個正自疑念叢生,那駕車的四個壯漢,已跳下車來,各自将首伸向車簾内,私議了一陣。

     一個滿臉于思的漢子,跨前兩步,一攔韓翊的馬頭,冷冷地道:“假如我記得不錯,尊駕一定是巧手方朔韓翊了,請下馬來吧!” 韓翊聞言,先是一怔,跟着哈哈一聲長笑道:“哈!我老偷兒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