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急智解厄
關燈
小
中
大
貧尼便為此而奔波訪仇。
” “啊!禁鎖‘全知子’的是令先師?” “是的,貧尼因此極感不安……” “他業已脫困了!” “什麼,‘全知子’業已脫困?” “是的,在下借到了‘雷公匕’,斷了鐵鍊。
” “啊!如此貧尼算少了一件心事,謹此緻謝!”說着,合十躬身。
“不敢當這謝字,還請原諒擅奪之罪!” “言重了,先師若非因‘石紋劍’失竊喪生,她本意隻禁‘全知子’三年,由于這意外,做弟子的一直未能了卻這段因果!” “事過境遷,不必重提了!” “那位‘全知子’仇恨貧尼麼?” “這倒沒有!” “阿彌陀佛!” “神尼算是第三代弟子?” “不,第四代,但本庵住持自第二代起,才以‘冷面神尼’為号,以後各代,均以同樣的面目出現,至于原因,系屬本門秘密,恕未便相告。
” 情況既明,丁浩自不便再以晚輩自稱,以‘天南一嬌蘇倩倩’的輩份而論,自已與眼前的“冷面神尼”,應屬同輩,随即改了稱呼道:“區區無意探查貴門秘密。
” “少俠行止如何?” 丁浩這才想了一個大問題,“毒心佛”與鄭月娥此次入山應援,“白儒”一行,目的當然是入谷對付自己師徒,師父能應付得了嗎? 心念之間,沉聲道:“區區還要入山辦件事!” “如再與‘毒心佛’碰頭呢?” “這個……隻有看事應變了。
” “丁少俠,貧尼提醒一句,‘毒心佛’業已參透了劍身上所刻的九成秘訣,石紋劍’上古奇珍,其威力非人所能敵,盼能謹慎……” “多謝指教,這一點區區明白!” “先師意外喪生,緻未交代,‘石紋劍’如何克制,劍落魔手,貧尼未能在對方參悟之前追回,罪孽深重了。
” 丁浩義形于色地道:“如有可能,區區當代追回,奉還貴庵!” “冷面神尼”激動地道:“少俠義行,貧尼至深感激,但願我佛慈悲,不使禍延江湖!” “區區告辭了!” “願佛佑少俠,後會有期。
” 丁浩拱了拱手,返馳入林,奔了一程,不由自主地停下身來,心想,以目前對方實力而論,自己無法阻止對方入谷,師父既然說過有保身之道,以他老人家的經驗閱曆,加上谷中特殊形勢避過敵人耳目,當非難事,“毒心佛”已與自已朝過相,也許他們會回頭來對付自己…… “毒心佛”要治鄭月娥的傷勢,得花上一段時間,鄭月娥外傷不輕勢必耽誤行程,也許,她會就此回頭。
但,師徒情深,又不能不管?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回頭,至少要證明師父無恙,否則縱使賠上性命,也得維護恩師安全,隻有如此,才會心安。
心念一決,又重行舉步。
走不多遠,來到原先交手之處,隻見“毒心佛”滿頭大汗,正在替鄭月娥解穴。
丁浩隐起身形,心裡疾轉念頭,如何阻止對方入山應援。
“白儒”等不明虛實,師父的功力高過徒弟,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種觀念下,決不敢蓦然入谷,無形中,便了解師父之危。
心念正轉,隻見“毒心佛”長身而起,道:“好了,‘酸秀才’這小子夠狠,把你打成這樣子。
” 鄭月娥咬牙切齒地道:“我不會放過他的!” “能行動麼?” “不成!” “那怎麼辦?” “我們回堡!” “不去山中應援……” “依我看來,他們求援的目的,準是對付‘酸秀才’與那妖尼,這小子已在此地現身,去了也屬多餘,不如回頭吧,我的傷須即刻治療。
” “毒心佛”沉吟了一會,道:“隻好如此了,老夫也不放心你一個人上路。
” 丁浩一塊石頭落了地,師父之危,算是不解而解了。
半個時辰之後,“毒心佛”一行出林上路,丁浩也在稍後随着離開,認路直奔“赤影人”所住的“離塵島”。
他很奇怪,“離塵島”也算是在“望月堡”活動範圍之内,而竟對該島秋毫無犯,是懾于“離塵子”的威名麼? 這天正午,丁浩來到了湖邊。
雲淡風輕,湖面水波不興,湖中央小島上的樓台,清晰入目,遠望的确像是傳說中的神仙之境,即使世上真有所謂人間仙土,那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眼前的卻是那麼真實可以足踏心領。
丁浩繞着湖邊,走了半匝,按照常日“赤影人”所說的入湖秘法,找到了那株古植樹,樹根虬須下,有一塊大青石,掌運真力,重重一按,那青石下沉三寸,又自動複原,片刻工夫,一隻小船從對岸悠悠蕩來。
船上無人無槳,是一艘兩頭尖尖的梭形小空船。
在距岸約三丈之處,那小船停住不動,丁浩一彈身,輕輕落在船上,人方落下,小船便開始緩緩回頭,看來是水底下裝有繩索牽引。
這隻是人島秘法之一,這種設計,可說獨具匠心。
不久,船達彼岸,丁浩一躍離舟,腳踏實地,心頭湧起一片興奮之情。
兩名紅衣少女,迎上前來,雙雙萬福為禮,道:“二主人回來了!” 丁浩面帶微笑,道:“主人在家麼?” 紅衣少女之一道:“離島已三日,這早晚也快回來了,臨行囑咐,随時等候二主人回來。
” 丁浩感到一陣難以言論的溫馨,這種友情,的确世上所稀。
緊接着,小童奉書,飛奔而至,歡然叫道:“二主人終于回來了。
” 丁浩在三名下人擁簇一下,舉步上島,一切風物如畫,隻是比前次來時更覺親切。
及門,又是兩名紅衣少女含笑相迎。
登上了露台,轉入上次住宿的樓房,奉書選遞上香茗然後張羅着請丁浩盟洗,丁浩在感受上覺得像是真的回到了家。
盥洗畢,回房落坐,奉書喜孜孜地奉出那本“玄玄真經”,放在茶幾上,道:“大主人交待小的,二主人來時,把此物奉上!” 丁浩内心激動如潮,點了點頭道:“奉書,謝謝你!” 奉書連連搖手道:“二主人不該對小的說謝字的!” “奉書,你坐下我們談談……” “小的站着好了!” “家無常禮,此地沒外人,我要你坐下,不要緊的!” 奉書拘謹地在另一邊椅上挨着坐下,卻不敢坐正。
“奉書,大主人出去辦事麼?” “也沒什麼正事,散散心罷了!” “有回家的準日期麼?” “這倒沒吩咐,大主人經常外出,少則三五日,多則一月半月。
” “這島有人騷擾過麼?” “沒人敢。
” “為什麼?” “水面下機關重重,人舟均無法渡過,可說穩如泰山。
” “大主人不在,這裡誰主事?” “闵大娘當家。
” “上次我來時沒見過?” “她正好外出。
” “哦!” “大主人還交待什麼沒有?” 奉書睐了睐眼,道:“隻可咛二主人回來時小心侍候,并再一次交待二主人如回來,必是要參修這本秘笈,所以特别辟了一間靜室備用飲食起居,由小的服待!” “啊!” 丁浩雖不至感激流淚,但眼眶确有些熱熱的。
就在此刻,一個四一十餘歲的婦人,來到門外廊沿,丁浩一眼瞥見,忙站起身來,奉書探頭一望,伸了伸舌頭,趕緊偏身站起,道:“二主人,這位是當家的闵大娘!” 闵大娘一臉威嚴之色,先朝丁浩一福道:“見過二主人?” 丁浩拱手道:“大娘少禮!” 闵大娘瞪着奉書道:“小奉書,在此閑磕牙,不成體統。
” 奉書恭謹地道:“是二主人要小的留此問話……” “強嘴!” 丁浩微微一哂,道:“是我要他陪我聊天,大娘勿怪他。
” 闵大娘容色一變這:“不敢,二主人的酒食,開到這裡好麼?” “可以,随便!” “大主人不在,無人作陪,二主人隻好自用了。
” “好說,我不是客人。
” 闵大娘叮咛了奉書幾句,施禮辭去,奉書忙着在外間排好桌椅,不一會,兩名紅衣少女端來了酒菜,雖非山珍海味,但也十分精緻,等閑人家是吃不到的。
丁浩憑軒獨酌,飽覽湖光山色,隻覺心曠神怡。
疊曆江湖風險,一旦置身這等優美境地,的确是一種至高享受。
第二天,“赤影人”仍未見轉回,丁浩進了為他特備的靜室,參修“玄玄真經”。
天下武術同源,以丁浩所具的根底,參修這秘笈,便不覺其難了,他先浏覽了全書一遍,發覺與本身所學,并無抵觸之處。
由于根基深厚,他隻須擇要修習即可,最主要的,是如何把它滲揉融合于本身功力之内。
第三天,他正式開始習練。
這本“玄玄真經”,名符其實的玄奧無比,精微之處,令人拍案叫絕。
首章“培元固本”,竟與丁浩所習不謀而合,隻是另有蹊徑,更加微妙,這一來,直如錦上添花,相得益彰。
十天過去,一問“赤影人”,仍無訊息,丁浩隻好定下心來,修習旁章。
他特别重“劍術”一章,這一章意外的隻有一招,但這一招深奧得令人難信,費了三天時間才參悟了十句口訣中的一句。
他的全部心神全投入了這一招劍術之中。
整整二十天,廢寝忘餐,終于參悟。
這一招劍術的淩厲奇奧,恰如其名“易乾轉坤”。
較之“黑儒”那記絕招“夢筆生花”要強出了數籌。
丁浩孜孜不倦,繼續研究,把“易乾轉坤”揉合在“夢筆生花”之中,經過七日夜苦熬,終于達到理想,兩記曠古絕招,融而為一,他為這一招新定了一個名,叫“筆底乾坤”,取其兩招合一之意。
” “啊!禁鎖‘全知子’的是令先師?” “是的,貧尼因此極感不安……” “他業已脫困了!” “什麼,‘全知子’業已脫困?” “是的,在下借到了‘雷公匕’,斷了鐵鍊。
” “啊!如此貧尼算少了一件心事,謹此緻謝!”說着,合十躬身。
“不敢當這謝字,還請原諒擅奪之罪!” “言重了,先師若非因‘石紋劍’失竊喪生,她本意隻禁‘全知子’三年,由于這意外,做弟子的一直未能了卻這段因果!” “事過境遷,不必重提了!” “那位‘全知子’仇恨貧尼麼?” “這倒沒有!” “阿彌陀佛!” “神尼算是第三代弟子?” “不,第四代,但本庵住持自第二代起,才以‘冷面神尼’為号,以後各代,均以同樣的面目出現,至于原因,系屬本門秘密,恕未便相告。
” 情況既明,丁浩自不便再以晚輩自稱,以‘天南一嬌蘇倩倩’的輩份而論,自已與眼前的“冷面神尼”,應屬同輩,随即改了稱呼道:“區區無意探查貴門秘密。
” “少俠行止如何?” 丁浩這才想了一個大問題,“毒心佛”與鄭月娥此次入山應援,“白儒”一行,目的當然是入谷對付自己師徒,師父能應付得了嗎? 心念之間,沉聲道:“區區還要入山辦件事!” “如再與‘毒心佛’碰頭呢?” “這個……隻有看事應變了。
” “丁少俠,貧尼提醒一句,‘毒心佛’業已參透了劍身上所刻的九成秘訣,石紋劍’上古奇珍,其威力非人所能敵,盼能謹慎……” “多謝指教,這一點區區明白!” “先師意外喪生,緻未交代,‘石紋劍’如何克制,劍落魔手,貧尼未能在對方參悟之前追回,罪孽深重了。
” 丁浩義形于色地道:“如有可能,區區當代追回,奉還貴庵!” “冷面神尼”激動地道:“少俠義行,貧尼至深感激,但願我佛慈悲,不使禍延江湖!” “區區告辭了!” “願佛佑少俠,後會有期。
” 丁浩拱了拱手,返馳入林,奔了一程,不由自主地停下身來,心想,以目前對方實力而論,自己無法阻止對方入谷,師父既然說過有保身之道,以他老人家的經驗閱曆,加上谷中特殊形勢避過敵人耳目,當非難事,“毒心佛”已與自已朝過相,也許他們會回頭來對付自己…… “毒心佛”要治鄭月娥的傷勢,得花上一段時間,鄭月娥外傷不輕勢必耽誤行程,也許,她會就此回頭。
但,師徒情深,又不能不管?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回頭,至少要證明師父無恙,否則縱使賠上性命,也得維護恩師安全,隻有如此,才會心安。
心念一決,又重行舉步。
走不多遠,來到原先交手之處,隻見“毒心佛”滿頭大汗,正在替鄭月娥解穴。
丁浩隐起身形,心裡疾轉念頭,如何阻止對方入山應援。
“白儒”等不明虛實,師父的功力高過徒弟,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種觀念下,決不敢蓦然入谷,無形中,便了解師父之危。
心念正轉,隻見“毒心佛”長身而起,道:“好了,‘酸秀才’這小子夠狠,把你打成這樣子。
” 鄭月娥咬牙切齒地道:“我不會放過他的!” “能行動麼?” “不成!” “那怎麼辦?” “我們回堡!” “不去山中應援……” “依我看來,他們求援的目的,準是對付‘酸秀才’與那妖尼,這小子已在此地現身,去了也屬多餘,不如回頭吧,我的傷須即刻治療。
” “毒心佛”沉吟了一會,道:“隻好如此了,老夫也不放心你一個人上路。
” 丁浩一塊石頭落了地,師父之危,算是不解而解了。
半個時辰之後,“毒心佛”一行出林上路,丁浩也在稍後随着離開,認路直奔“赤影人”所住的“離塵島”。
他很奇怪,“離塵島”也算是在“望月堡”活動範圍之内,而竟對該島秋毫無犯,是懾于“離塵子”的威名麼? 這天正午,丁浩來到了湖邊。
雲淡風輕,湖面水波不興,湖中央小島上的樓台,清晰入目,遠望的确像是傳說中的神仙之境,即使世上真有所謂人間仙土,那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眼前的卻是那麼真實可以足踏心領。
丁浩繞着湖邊,走了半匝,按照常日“赤影人”所說的入湖秘法,找到了那株古植樹,樹根虬須下,有一塊大青石,掌運真力,重重一按,那青石下沉三寸,又自動複原,片刻工夫,一隻小船從對岸悠悠蕩來。
船上無人無槳,是一艘兩頭尖尖的梭形小空船。
在距岸約三丈之處,那小船停住不動,丁浩一彈身,輕輕落在船上,人方落下,小船便開始緩緩回頭,看來是水底下裝有繩索牽引。
這隻是人島秘法之一,這種設計,可說獨具匠心。
不久,船達彼岸,丁浩一躍離舟,腳踏實地,心頭湧起一片興奮之情。
兩名紅衣少女,迎上前來,雙雙萬福為禮,道:“二主人回來了!” 丁浩面帶微笑,道:“主人在家麼?” 紅衣少女之一道:“離島已三日,這早晚也快回來了,臨行囑咐,随時等候二主人回來。
” 丁浩感到一陣難以言論的溫馨,這種友情,的确世上所稀。
緊接着,小童奉書,飛奔而至,歡然叫道:“二主人終于回來了。
” 丁浩在三名下人擁簇一下,舉步上島,一切風物如畫,隻是比前次來時更覺親切。
及門,又是兩名紅衣少女含笑相迎。
登上了露台,轉入上次住宿的樓房,奉書選遞上香茗然後張羅着請丁浩盟洗,丁浩在感受上覺得像是真的回到了家。
盥洗畢,回房落坐,奉書喜孜孜地奉出那本“玄玄真經”,放在茶幾上,道:“大主人交待小的,二主人來時,把此物奉上!” 丁浩内心激動如潮,點了點頭道:“奉書,謝謝你!” 奉書連連搖手道:“二主人不該對小的說謝字的!” “奉書,你坐下我們談談……” “小的站着好了!” “家無常禮,此地沒外人,我要你坐下,不要緊的!” 奉書拘謹地在另一邊椅上挨着坐下,卻不敢坐正。
“奉書,大主人出去辦事麼?” “也沒什麼正事,散散心罷了!” “有回家的準日期麼?” “這倒沒吩咐,大主人經常外出,少則三五日,多則一月半月。
” “這島有人騷擾過麼?” “沒人敢。
” “為什麼?” “水面下機關重重,人舟均無法渡過,可說穩如泰山。
” “大主人不在,這裡誰主事?” “闵大娘當家。
” “上次我來時沒見過?” “她正好外出。
” “哦!” “大主人還交待什麼沒有?” 奉書睐了睐眼,道:“隻可咛二主人回來時小心侍候,并再一次交待二主人如回來,必是要參修這本秘笈,所以特别辟了一間靜室備用飲食起居,由小的服待!” “啊!” 丁浩雖不至感激流淚,但眼眶确有些熱熱的。
就在此刻,一個四一十餘歲的婦人,來到門外廊沿,丁浩一眼瞥見,忙站起身來,奉書探頭一望,伸了伸舌頭,趕緊偏身站起,道:“二主人,這位是當家的闵大娘!” 闵大娘一臉威嚴之色,先朝丁浩一福道:“見過二主人?” 丁浩拱手道:“大娘少禮!” 闵大娘瞪着奉書道:“小奉書,在此閑磕牙,不成體統。
” 奉書恭謹地道:“是二主人要小的留此問話……” “強嘴!” 丁浩微微一哂,道:“是我要他陪我聊天,大娘勿怪他。
” 闵大娘容色一變這:“不敢,二主人的酒食,開到這裡好麼?” “可以,随便!” “大主人不在,無人作陪,二主人隻好自用了。
” “好說,我不是客人。
” 闵大娘叮咛了奉書幾句,施禮辭去,奉書忙着在外間排好桌椅,不一會,兩名紅衣少女端來了酒菜,雖非山珍海味,但也十分精緻,等閑人家是吃不到的。
丁浩憑軒獨酌,飽覽湖光山色,隻覺心曠神怡。
疊曆江湖風險,一旦置身這等優美境地,的确是一種至高享受。
第二天,“赤影人”仍未見轉回,丁浩進了為他特備的靜室,參修“玄玄真經”。
天下武術同源,以丁浩所具的根底,參修這秘笈,便不覺其難了,他先浏覽了全書一遍,發覺與本身所學,并無抵觸之處。
由于根基深厚,他隻須擇要修習即可,最主要的,是如何把它滲揉融合于本身功力之内。
第三天,他正式開始習練。
這本“玄玄真經”,名符其實的玄奧無比,精微之處,令人拍案叫絕。
首章“培元固本”,竟與丁浩所習不謀而合,隻是另有蹊徑,更加微妙,這一來,直如錦上添花,相得益彰。
十天過去,一問“赤影人”,仍無訊息,丁浩隻好定下心來,修習旁章。
他特别重“劍術”一章,這一章意外的隻有一招,但這一招深奧得令人難信,費了三天時間才參悟了十句口訣中的一句。
他的全部心神全投入了這一招劍術之中。
整整二十天,廢寝忘餐,終于參悟。
這一招劍術的淩厲奇奧,恰如其名“易乾轉坤”。
較之“黑儒”那記絕招“夢筆生花”要強出了數籌。
丁浩孜孜不倦,繼續研究,把“易乾轉坤”揉合在“夢筆生花”之中,經過七日夜苦熬,終于達到理想,兩記曠古絕招,融而為一,他為這一招新定了一個名,叫“筆底乾坤”,取其兩招合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