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沙場續情緣
關燈
小
中
大
公冶嬌在院裡彈琴,心事重重。
自燕王舉旗以來,她就關注着戰局,打聽萬古雷的消息,但所知有限,使她牽挂萬分。
據公冶勳得來的消息,燕王以少數衛隊戰勝了北平都指揮使司的官兵,用計殺了都指揮使,公然反叛朝廷。
接下來燕軍破朝廷軍于懷來,敗老将耿炳文于真定,燕軍的勝利震撼着朝廷。
當李景隆替代耿炳文成為征讨大将軍之際,父親公冶子明和哥哥公冶勳都搖頭歎息,認為不該撤了老将耿炳文。
鄭村壩大戰李景隆失敗後,她從張鎮東那兒聽到,錦衣衛派高手潛入北平城,試圖裡應外合攻陷北平,結果被萬古雷識破,将他們逐走。
萬古雷是燕軍精銳天豹衛的掌印。
她聽後又驚又喜。
她希望萬古雷得勝,平平安安活着。
但他要是勝了,大哥和父親又該怎麼辦? 她覺得自己心情矛盾己極,無論是燕王或皇上取勝,對她都不利。
她像在水中陷進了一個漩渦,旋轉着永遠脫不出身來。
她常常問自己,究竟該怎麼辦?她一次又一次地回答自己:“無論天崩還是地陷,她都要和萬古雷在一起,别的都可以不管。
” 這是她安慰自己的話,她一定要這麼做。
雙龍镖局的陳衛、張權,飛龍堡的申勇志,對她都有情意。
陳、張二人隐晦些,申勇志則有些大膽,時時出語暗示,她裝做聽不懂,抛諸腦後,但也起了疏遠之心。
從那夜有血蝴蝶上府第來侵擾之後的第二天起,京師不再聽見他們的消息,忽然間就消失了,一連十幾天都不再有人作案。
之後不久,燕王舉事,震驚朝野,但戰事離京師甚遠,京城中仍是一片太平景象。
她雖與張權、申勇志保持聯絡,但相隔的時間越來越長。
隻有張鎮東,五六天在馬禾的茶館裡見一次,以探聽錦衣衛那一夥的消息。
歲月匆匆,日子在思念中飛逝…… 來年春天,李景隆調集兵馬,要與燕軍決戰。
皇上有意罷兵,派哥哥公冶勳送信去德州。
回來後把在德州見到萬古雷的詳情告訴她。
兄妹倆在花園裡談心。
公冶勳憂心忡忡歎了口氣道:“愚兄總有一種不祥之感,皇上的江山就是毀在李景隆手裡,所以愚兄直言不諱,把爹娘和你托付給萬兄弟,一旦乾坤倒轉,你們好有個歸宿……” 她問哥哥:“他怎麼說?” “萬賢弟說,他決不負嬌嬌,決不負愚兄所托。
愚兄相信萬賢弟,一諾值千金!” “你是說他沒有忘了嬌嬌?” “他在愚兄面前怎好說得太露,但愚兄看得出,他對妹妹也是一片癡情!” “我相信他不是薄情郎!” “啊,對了,錦霞到了北平府,她現在是鳳凰山總舵的副總舵主,帶了一支三百人的響馬來助北平守城,她最高興皇上一家人火并…” “啊喲,柳姐姐到了那麼遠的地方!” “她不願提起愚兄,郭劍平兄曾問過她,她似乎心如止水,她以為大哥沉迷于功名…” “萬大哥怎不叫她上京師找我們?” “說了,她說她也許會來的?不來則已,來了就讓血蝴蝶複活,擾亂京師,擾亂皇上心神,她此生此世就要向朱氏王朝複仇!” “啊喲,柳姐姐她……她……我說不出她的心境,但若一個人活着隻為報仇,這不是既可怕又沒有意思了嗎?哥哥你說是不是?” “是的,但願我能見她一面。
” “哥哥你該勸勸她……而且你該對她有個許諾,要不然她不會聽你的。
” “許諾?愚兄的處境如此,能給她許諾嗎?” “我們女子若把心許給了人,如果那人連個許諾都沒有,你又怎能抛下一切跟他走呢?” “愚兄身為皇上親軍掌印,錦霞是欽犯……” “掌印怎麼了,欽犯又怎麼了?你不會辭去官職,還你自由之身嗎?” “皇上恩準,爹娘也不會同意……” “我不管,隻要你沒有忘記柳姐姐,你就該給她一個許諾,把官職抛了,隐姓埋名,離開京師,找個地方過日子去。
爹娘面前,我替你說話。
柳伯伯是冤死的,爹爹不是不知,柳姐姐又有何罪?隻要哥哥下了決心,爹爹會諒解的。
” “嬌嬌你說得對,愚兄也正想如此,曾在皇上駕前暗示過,皇上說如今烽煙匝起,正是用人之際,卿何以萌生退意,莫非朕有對不住卿的地方嗎?嬌嬌,你聽聽,叫我怎麼開口!” “好,等機會吧。
但記住了,若以後真能見到柳姐姐,你一定得給一個許諾!” 這次談話,深印在她心裡。
萬大哥對她不止一次作了承諾,她相信他,等着他,但願很快就能見面。
之後燕軍失利于濟南,朝廷又安了心,皇上采納大文人方孝孺之見,将皇城門的名稱改掉,又津津有味地謀劃複古之制。
公冶勳回來時,與爹爹議起朝政,無不搖頭歎息,父子倆力主殺李景隆,皇上不允。
公冶勳上表請皇上允準他上前線,皇上說侍衛親軍他走了交給誰,不準他請調。
她問他:“哥哥你真要去前方?” “這是愚兄脫身之計,先上沙場,然後再設法去職,否則留在宮中就無法脫身。
” 哥哥有此願望,她自然非常高興。
又一年過去,燕軍大舉南下。
她在這些日子裡越來越少出門,隻除了去探望宮師叔,不時與張鎮東等見面之外,大多呆在家裡。
申勇志每見到她都要說些纏纏綿綿的話,他回了滬州府兩次,每次都很快回來。
她幹脆躲着他,不與他見面。
昨夜她一夜未眠,張鎮東告訴她,皇甫楠又加派了人手,要混到燕軍中暗算萬古雷。
據張鎮東說,任威告訴他,燕軍節節勝利,皇甫楠感到萬古雷不除,是今後大害。
至于派了什麼人去,任威不得而知。
昨夜她複思量,很想去找萬古雷。
但是,她不能不為爹爹、不為大哥着想。
一早起來,她心情煩躁,隻好操琴。
她拿不定主意,是自己去還是請宮師叔他們去。
她十分想見到萬古雷,恨不得插翅北飛。
但又顧慮到消息傳出,會害了爹爹和大哥。
正因為猶豫不決,她才坐卧不安。
琴聲雖在響,但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直到“嘣”一聲,一股弦斷了,她才停下。
看來,隻有去請教宮師叔。
兩年多來,她長高了,亭亭玉立,無比嬌豔,走到街上,行人停足相望。
她隻有穿男裝,但娘說她穿了男裝也是一股脂粉氣,世上哪有這麼嬌美的男子,除非是妖精變的。
可是,她總不能不出門呀! 娘說:“提親的人越來越多,嬌嬌你……” 她一聽這事,提腳就走,娘拉住她,說她年齡不小了,吏部尚書家公子爺才學淵博,人品又好,沒聽完,她就說:“娘,女兒的心事娘該知道,再說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提這事幹什麼,還不知今後是什麼世道呢!” 娘把這話對爹說了,爹覺得頗有道理,于是再不拿這事煩她了。
她匆匆換上男裝,叫翠喜跟她走。
翠喜這個頭也長高了些,胖了些,人也出落得花朵似的,若沒有嬌嬌在旁邊,她也會被人盯着看。
兩人很快打扮好,帶上兵刃出門。
“公子爺,去哪兒?”翠喜問:“雙龍镖局的兩個镖主望眼欲穿等你呢,還有申公子……” “少嚼舌,我們去六順巷!” “咦,不是才去過的嗎?雙龍镖局有整整一個月沒去了,公子爺該發個善心……” “你喜歡會就去吧,别拖上我!” “哎喲,公子爺你真是的,那三個傻瓜水中望月,可憐兮兮的,去看他們一眼何妨?” “住嘴!要不你就回去!” 翠喜翹起了嘴,不說話了。
宮知非的八卦攤沒有再擺,成天蹲在院裡,忙着煉制一種祛毒丸,他說以後用得着。
見嬌嬌主仆來了,他推開一些藥書,道:“丫頭繃着臉,出什麼事了。
” 公冶嬌把聽來的消息說了,宮知非卻不放在心上,懶洋洋的,提不起勁。
公冶嬌嗔道:“人家都急死啦,你怎麼無動于衷?他是你師侄,你不管嗎?” 宮知非道:“我老人家為何要急?誰能奈何得了他?派幾個殺手能把他怎樣? 何況這小子在軍中做官,前呼後擁,威風得緊,殺手去了敢下手嗎?他們肚裡揣着幾個膽!” 公冶嬌道:“話不能這般說,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事你不能不管!” “他在萬裡外的沙場,我老人家怎麼管?” “正因為他離我們遠,有危險也不能幫他,所以才着急呀,你是師叔,他是你師侄,你就不能上他那兒去一趟嗎?” “啊喲,他在領兵打仗,東跑西颠的,怎麼找?我說你盡可以放心,這小子能耐大,是三個師傅教出來的徒弟,他雖然笨,總還是學了幾手功夫,别人奈何不了他……” “說來說去你就是不管?” “不是不管,是沒法管……” “我有法子管,你跟着我去一趟就明白了。
” “什麼?跟你去一趟,你要去何處?” “找你師侄呀,我
自燕王舉旗以來,她就關注着戰局,打聽萬古雷的消息,但所知有限,使她牽挂萬分。
據公冶勳得來的消息,燕王以少數衛隊戰勝了北平都指揮使司的官兵,用計殺了都指揮使,公然反叛朝廷。
接下來燕軍破朝廷軍于懷來,敗老将耿炳文于真定,燕軍的勝利震撼着朝廷。
當李景隆替代耿炳文成為征讨大将軍之際,父親公冶子明和哥哥公冶勳都搖頭歎息,認為不該撤了老将耿炳文。
鄭村壩大戰李景隆失敗後,她從張鎮東那兒聽到,錦衣衛派高手潛入北平城,試圖裡應外合攻陷北平,結果被萬古雷識破,将他們逐走。
萬古雷是燕軍精銳天豹衛的掌印。
她聽後又驚又喜。
她希望萬古雷得勝,平平安安活着。
但他要是勝了,大哥和父親又該怎麼辦? 她覺得自己心情矛盾己極,無論是燕王或皇上取勝,對她都不利。
她像在水中陷進了一個漩渦,旋轉着永遠脫不出身來。
她常常問自己,究竟該怎麼辦?她一次又一次地回答自己:“無論天崩還是地陷,她都要和萬古雷在一起,别的都可以不管。
” 這是她安慰自己的話,她一定要這麼做。
雙龍镖局的陳衛、張權,飛龍堡的申勇志,對她都有情意。
陳、張二人隐晦些,申勇志則有些大膽,時時出語暗示,她裝做聽不懂,抛諸腦後,但也起了疏遠之心。
從那夜有血蝴蝶上府第來侵擾之後的第二天起,京師不再聽見他們的消息,忽然間就消失了,一連十幾天都不再有人作案。
之後不久,燕王舉事,震驚朝野,但戰事離京師甚遠,京城中仍是一片太平景象。
她雖與張權、申勇志保持聯絡,但相隔的時間越來越長。
隻有張鎮東,五六天在馬禾的茶館裡見一次,以探聽錦衣衛那一夥的消息。
歲月匆匆,日子在思念中飛逝…… 來年春天,李景隆調集兵馬,要與燕軍決戰。
皇上有意罷兵,派哥哥公冶勳送信去德州。
回來後把在德州見到萬古雷的詳情告訴她。
兄妹倆在花園裡談心。
公冶勳憂心忡忡歎了口氣道:“愚兄總有一種不祥之感,皇上的江山就是毀在李景隆手裡,所以愚兄直言不諱,把爹娘和你托付給萬兄弟,一旦乾坤倒轉,你們好有個歸宿……” 她問哥哥:“他怎麼說?” “萬賢弟說,他決不負嬌嬌,決不負愚兄所托。
愚兄相信萬賢弟,一諾值千金!” “你是說他沒有忘了嬌嬌?” “他在愚兄面前怎好說得太露,但愚兄看得出,他對妹妹也是一片癡情!” “我相信他不是薄情郎!” “啊,對了,錦霞到了北平府,她現在是鳳凰山總舵的副總舵主,帶了一支三百人的響馬來助北平守城,她最高興皇上一家人火并…” “啊喲,柳姐姐到了那麼遠的地方!” “她不願提起愚兄,郭劍平兄曾問過她,她似乎心如止水,她以為大哥沉迷于功名…” “萬大哥怎不叫她上京師找我們?” “說了,她說她也許會來的?不來則已,來了就讓血蝴蝶複活,擾亂京師,擾亂皇上心神,她此生此世就要向朱氏王朝複仇!” “啊喲,柳姐姐她……她……我說不出她的心境,但若一個人活着隻為報仇,這不是既可怕又沒有意思了嗎?哥哥你說是不是?” “是的,但願我能見她一面。
” “哥哥你該勸勸她……而且你該對她有個許諾,要不然她不會聽你的。
” “許諾?愚兄的處境如此,能給她許諾嗎?” “我們女子若把心許給了人,如果那人連個許諾都沒有,你又怎能抛下一切跟他走呢?” “愚兄身為皇上親軍掌印,錦霞是欽犯……” “掌印怎麼了,欽犯又怎麼了?你不會辭去官職,還你自由之身嗎?” “皇上恩準,爹娘也不會同意……” “我不管,隻要你沒有忘記柳姐姐,你就該給她一個許諾,把官職抛了,隐姓埋名,離開京師,找個地方過日子去。
爹娘面前,我替你說話。
柳伯伯是冤死的,爹爹不是不知,柳姐姐又有何罪?隻要哥哥下了決心,爹爹會諒解的。
” “嬌嬌你說得對,愚兄也正想如此,曾在皇上駕前暗示過,皇上說如今烽煙匝起,正是用人之際,卿何以萌生退意,莫非朕有對不住卿的地方嗎?嬌嬌,你聽聽,叫我怎麼開口!” “好,等機會吧。
但記住了,若以後真能見到柳姐姐,你一定得給一個許諾!” 這次談話,深印在她心裡。
萬大哥對她不止一次作了承諾,她相信他,等着他,但願很快就能見面。
之後燕軍失利于濟南,朝廷又安了心,皇上采納大文人方孝孺之見,将皇城門的名稱改掉,又津津有味地謀劃複古之制。
公冶勳回來時,與爹爹議起朝政,無不搖頭歎息,父子倆力主殺李景隆,皇上不允。
公冶勳上表請皇上允準他上前線,皇上說侍衛親軍他走了交給誰,不準他請調。
她問他:“哥哥你真要去前方?” “這是愚兄脫身之計,先上沙場,然後再設法去職,否則留在宮中就無法脫身。
” 哥哥有此願望,她自然非常高興。
又一年過去,燕軍大舉南下。
她在這些日子裡越來越少出門,隻除了去探望宮師叔,不時與張鎮東等見面之外,大多呆在家裡。
申勇志每見到她都要說些纏纏綿綿的話,他回了滬州府兩次,每次都很快回來。
她幹脆躲着他,不與他見面。
昨夜她一夜未眠,張鎮東告訴她,皇甫楠又加派了人手,要混到燕軍中暗算萬古雷。
據張鎮東說,任威告訴他,燕軍節節勝利,皇甫楠感到萬古雷不除,是今後大害。
至于派了什麼人去,任威不得而知。
昨夜她複思量,很想去找萬古雷。
但是,她不能不為爹爹、不為大哥着想。
一早起來,她心情煩躁,隻好操琴。
她拿不定主意,是自己去還是請宮師叔他們去。
她十分想見到萬古雷,恨不得插翅北飛。
但又顧慮到消息傳出,會害了爹爹和大哥。
正因為猶豫不決,她才坐卧不安。
琴聲雖在響,但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直到“嘣”一聲,一股弦斷了,她才停下。
看來,隻有去請教宮師叔。
兩年多來,她長高了,亭亭玉立,無比嬌豔,走到街上,行人停足相望。
她隻有穿男裝,但娘說她穿了男裝也是一股脂粉氣,世上哪有這麼嬌美的男子,除非是妖精變的。
可是,她總不能不出門呀! 娘說:“提親的人越來越多,嬌嬌你……” 她一聽這事,提腳就走,娘拉住她,說她年齡不小了,吏部尚書家公子爺才學淵博,人品又好,沒聽完,她就說:“娘,女兒的心事娘該知道,再說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提這事幹什麼,還不知今後是什麼世道呢!” 娘把這話對爹說了,爹覺得頗有道理,于是再不拿這事煩她了。
她匆匆換上男裝,叫翠喜跟她走。
翠喜這個頭也長高了些,胖了些,人也出落得花朵似的,若沒有嬌嬌在旁邊,她也會被人盯着看。
兩人很快打扮好,帶上兵刃出門。
“公子爺,去哪兒?”翠喜問:“雙龍镖局的兩個镖主望眼欲穿等你呢,還有申公子……” “少嚼舌,我們去六順巷!” “咦,不是才去過的嗎?雙龍镖局有整整一個月沒去了,公子爺該發個善心……” “你喜歡會就去吧,别拖上我!” “哎喲,公子爺你真是的,那三個傻瓜水中望月,可憐兮兮的,去看他們一眼何妨?” “住嘴!要不你就回去!” 翠喜翹起了嘴,不說話了。
宮知非的八卦攤沒有再擺,成天蹲在院裡,忙着煉制一種祛毒丸,他說以後用得着。
見嬌嬌主仆來了,他推開一些藥書,道:“丫頭繃着臉,出什麼事了。
” 公冶嬌把聽來的消息說了,宮知非卻不放在心上,懶洋洋的,提不起勁。
公冶嬌嗔道:“人家都急死啦,你怎麼無動于衷?他是你師侄,你不管嗎?” 宮知非道:“我老人家為何要急?誰能奈何得了他?派幾個殺手能把他怎樣? 何況這小子在軍中做官,前呼後擁,威風得緊,殺手去了敢下手嗎?他們肚裡揣着幾個膽!” 公冶嬌道:“話不能這般說,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事你不能不管!” “他在萬裡外的沙場,我老人家怎麼管?” “正因為他離我們遠,有危險也不能幫他,所以才着急呀,你是師叔,他是你師侄,你就不能上他那兒去一趟嗎?” “啊喲,他在領兵打仗,東跑西颠的,怎麼找?我說你盡可以放心,這小子能耐大,是三個師傅教出來的徒弟,他雖然笨,總還是學了幾手功夫,别人奈何不了他……” “說來說去你就是不管?” “不是不管,是沒法管……” “我有法子管,你跟着我去一趟就明白了。
” “什麼?跟你去一趟,你要去何處?” “找你師侄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