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夜探毗盧閣

關燈
清涼台原為漢明帝幼時讀書的處所,後來又成為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下榻之所,攝摩騰二僧曾在此譯出了中土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

    此後,漢明帝又在此藏經.毗盧閣建在清涼台上,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白馬寺藏經之所,是在僧房附近的藏經室。

    據濟明和尚說,就在知藏法淨大師住屋隔壁。

    法淨大師據說武功高強,方丈才委此重任.另外四名助手法号分别為濟圓、濟方、濟世、濟仁,也都是寺中高手,為方丈法緣大師的親傳弟子。

     所以,蒼浩才十分謹慎,囑咐二弟及女兒在寺外藏身,以觀動靜。

     蒼浩猛提一口真氣,一下就拔了四丈高,落到台上。

     夜風習習,古柏、金桂樹葉婆娑,蒼浩伏在台邊,打量着建在台中心的毗盧閣。

     毗盧閣重檐敬山式,飛翼挑眉,黑黢黢蹲在台中央,四周環繞配殿僧房,自成一規整的院落。

     他想了想,順台邊貓腰繞到南側一個飛躍,掠到側房屋頂上。

     按濟明和尚所說,藏經屋就該在他腳下。

     他伏在屋檐上側耳靜聽,周圍一點聲息也無,守閣的武僧大約在禅房中入定了。

     但他并不放心,仍然潛伏不動。

     又過片刻,仍無動靜。

     他這才輕輕一躍,落到了天井裡。

     “施主夤夜來此,有何作為?” 一聲沉喝,驚得蒼浩立即一個“旱地拔蔥”,躍起三丈,雙臂一振,在空中使個“飛鳥投林”,向院外落去。

     匆忙中,他瞥見一道後窗内蹿出一條黑影,堵截他的退路。

     他人一落地,離黑影不到一丈。

     “來人通名,到此何幹?”黑影沉聲道。

     蒼浩兩眼往左右一打量,隻見兩條黑影已在兩側站定。

     再一回首,果然後面也有人攔住了。

     他不由心中一凜,這四人好快身法,落地無音,輕功已到了家,諒非庸手。

     急切中正施脫身之法,猛聽有人喝一聲:“打!” 兩股尖銳的呼嘯聲響起,直襲迎面黑影的背部。

     星光下,那人僧袍一動,平掠兩尺,避開暗器。

     說時遲那時快,蒼浩就在對方移動身子時,一個猛躍沖了過去。

     “哪裡去!”背後響起了喝斥。

     “打!”一個嬌脆的聲音響起。

     “打!”又是一聲沉喝。

     蒼浩知道是兄弟和女兒以家傳獨門暗器飛雲圈攻敵,讓自己脫身。

    于是他也将手一揚,喊了聲“打”,其實隻是虛聲恫吓,并無飛雲圈發出,借對方一愣之機,已經飛身下台。

     飛雲圈是一種袖圈,比常用袖圈小了許多,環寬僅二寸餘,外側偏尖有孔,内側圓滑,放在衣袋中,随用随取十分方便。

     飛雲圈以獨門手法甩出,環轉甚速,發出嘯聲。

    若對方以兵對格擋,環圈一滑而過,必然中的,若是閃身而過,環圈還會順氣流返回,讓人防不勝防。

     蒼宇、蒼紫雲打出了四枚飛雲圈,将四個武僧阻了一阻,蒼浩才得以脫身。

     但這暗器激起了四武僧的怒火,紛紛從台上躍下,緊蹑三人影蹤,毫不放松。

     四武僧武功了得,眼看就要追上蒼紫雲,蒼浩隻好停下,發出兩枚飛雲圈,直奔稍前的兩名武僧。

     兩武僧知道厲害,不敢大意,身形往兩邊散開。

     但這兩隻圈忽然不再向前,一左一右散開恰好碰上了另兩名武僧。

     兩武僧大驚,急忙刹步挫身,避其鋒芒。

     可這兩隻飛雲圈忽又向中靠攏,旋即再次散開,又擊第一撥避開的兩名武僧。

     蒼浩這一手名叫“連環一線”,專門阻敵以掩護退走,也是蒼家獨傳武功。

     四名武僧未見識過這種暗器,緩了一緩,蒼浩等人便趁機掠入林中遁走。

     回到北市店中,不過四更才過。

     三人坐在後院廳堂,點着一隻蠟燭,議論失手之事。

     蒼浩把經過講了,然後道:“我才一落地,人家就知道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蒼宇道:“四武僧武功雖說不凡,但大哥的輕身功夫已臻一流,總不至于一落地就被發現,除非四武僧是專門等着的。

    ” 蒼浩道:“今夜勞而無功,寺中又已警覺,隻好耐心等上一段時間再說了.現在各自歇息,明早還要開鋪呢。

    ” 蒼宇問:“那個左公子還會不會來?” 蒼浩道:“大概要來的吧。

    ”